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99)
2023(7845)
2022(6673)
2021(6155)
2020(4791)
2019(10549)
2018(10206)
2017(19472)
2016(10148)
2015(10799)
2014(9908)
2013(9502)
2012(8452)
2011(7458)
2010(7584)
2009(7160)
2008(6382)
2007(5232)
2006(4712)
2005(3960)
作者
(25693)
(21316)
(21231)
(20360)
(13651)
(10110)
(9709)
(8115)
(8077)
(7381)
(7284)
(7137)
(6662)
(6662)
(6391)
(6358)
(6300)
(6292)
(6151)
(5999)
(5050)
(4989)
(4983)
(4919)
(4732)
(4558)
(4554)
(4537)
(4295)
(4129)
学科
(37105)
经济(37060)
管理(27432)
(21584)
(17424)
企业(17424)
中国(14769)
方法(12587)
(10379)
数学(10321)
数学方法(10164)
地方(10031)
(9541)
业经(8773)
(7840)
理论(7108)
环境(6928)
农业(6849)
城市(6808)
(6631)
(6066)
贸易(6061)
(5944)
(5790)
(5424)
(5385)
工作(5245)
(5086)
银行(5081)
(4973)
机构
学院(131620)
大学(130927)
(51461)
管理(50261)
经济(50126)
研究(43712)
理学(43554)
理学院(42928)
管理学(42127)
管理学院(41854)
中国(31133)
(27322)
科学(26485)
(24688)
(20351)
师范(20228)
中心(20091)
(20025)
财经(19554)
(19486)
研究所(18067)
(17819)
(17210)
业大(17088)
(16580)
师范大学(16569)
经济学(16468)
北京(16352)
(15908)
经济学院(14877)
基金
项目(94400)
科学(76354)
研究(70741)
基金(69847)
(60608)
国家(60144)
科学基金(53006)
社会(47758)
社会科(45348)
社会科学(45340)
基金项目(37558)
(36354)
自然(32824)
自然科(32159)
自然科学(32154)
教育(31973)
自然科学基金(31511)
(31050)
编号(29234)
资助(25737)
成果(23019)
重点(21168)
(20767)
国家社会(20595)
(20154)
(20109)
课题(19419)
创新(18730)
(18156)
项目编号(17872)
期刊
(57736)
经济(57736)
研究(40208)
中国(23929)
(18601)
科学(17577)
学报(17406)
管理(17373)
(15854)
教育(15289)
大学(13407)
学学(12358)
农业(10675)
图书(10508)
业经(10499)
技术(9613)
经济研究(9584)
(9308)
金融(9308)
财经(9222)
问题(9037)
书馆(8206)
图书馆(8206)
(8125)
城市(8099)
(7876)
现代(6820)
商业(6163)
资源(5929)
(5773)
共检索到1908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子舟  
图书馆空间研究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各地新建图书馆与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的公共阅读空间也迫切需要空间设计与空间布局的理论指导。本文借助空间社会学、都市人类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进行研究,探索公共阅读空间怎样协调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的矛盾,怎样使公共阅读空间变为社区的有机体而非空泛、浮华的社会形象,如何避免公共阅读空间的"非地方"性倾向而增加"地方"元素,如何使用适当的技术手段实现公共阅读空间的社会功效最大化等。这不仅有助于丰富公共阅读空间自身的基础理论,也可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建设者提供思想参考。参考文献23。
[期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作者] 刘艳  
当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供给上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服务时间供需错位、服务产品供给落后、服务空间供给平庸三个方面,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也需供给侧改革。围绕深圳青番茄文化传播公司的"In Library"计划和北京西城区特色阅读空间的具体实践,分析新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基本属性、现实意义、建设主体和发展特点,为公共图书馆建设、优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供借鉴;并从供给侧改革加减乘除四则混算法则的视角,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出建议。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汤诚  刘晓霞  王春迎  
[目的/意义]为理解、阐释和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增加新的理论视角。[研究设计/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解析新芝加哥城市学派的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关联及该理论对“+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适用性。[结论/发现]场景理论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在城市发展、维度分析、设施组合和文化数据库等方面具有耦合性,书店、咖啡馆、美术馆、博物馆、体育馆、旅游景点等与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的不同组合体现出场景理论中的不同维度。在该理论观照下,城市管理者应从满足人的文化价值需求出发,注重融合性、审美性、便利性、舒适性、地方性和互动性原则,像设置戏剧场景一般来规划和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创新/价值]新的分析视角和理论框架更为强调城市公共阅读空间与城市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互动与关联,为营建“+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唐璞妮  杨红岗  淳姣  
城市阅读空间作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着全民阅读的宏观战略与个人阅读行为的微观实践。文章以成都10个代表性城市阅读空间为例,从高频词分析、情感倾向等方面对公众评论进行文本挖掘,结合现场调研,基于场景理论从戏剧性、真实性、合法性维度探究阅读空间的场景构建,拓展了场景理论的本土化实证研究,为城市阅读空间研究提供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纪康丽  
学习观念在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阅读性质和目的”、“阅读策略”、“教师作用”和“学生角色”等方面调查了学生对学习大学英语阅读课持有的观念。调查发现,尽管多数学生对阅读的性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也知道应该使用的相应策略,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持有传统观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张秋东  李桂华  
明确治理主体关系是实现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治理主体关系可分为“一元主导型”、“一元引导型”和“协同合作型”三种类型,当前正处于由“一元主导型”向“一元引导型”转型的关键阶段。转型背景下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治理主体密切相关,但根源在于治理主体关系没有理顺,应通过整合治理目标、畅通利益表达渠道,推动城市阅读空间治理主体关系向“协同合作型”转变。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黄佩芳  
近年来兴起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成为颇受欢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新形态,具有贴近群众、体量较小、社会参与程度高、空间设计高端、多业态结合等特点。目前国内已有的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呈现自助图书馆模式、小型图书馆模式、特色阅读空间模式等三种建设模式,本文分析了三种建设模式的特点、优势、不足和选择依据,并提出未来城市公共阅读空间要继续走差异化发展道路、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监督评估等发展建议。
[期刊]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作者] 熊太纯  侯涤  李卫峰  刘海  
城市综合体已成为我国大部分城镇居民的第三生活空间。本文通过对城市综合体类型及其公共文化服务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其对全民阅读的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从创新阅读空间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城市综合体公共阅读空间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文琴  
城市公共阅读空间建设是实现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举措,引起政府、业界和学界的重视与关注。文章运用分析综合方法梳理国内外城市公共阅读空间研究成果,旨在了解研究现状并为推进后续研究提供参考。首先,依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及对同类关键词的合并,将现有研究分为基础理论、发展模式、基本形态、服务对象和区域实践,然后依次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归纳与论述。通过国内外研究内容的对比分析,发现公共阅读空间实际是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事物。最后,在总结研究进展和不足的基础上,指明未来该领域研究还需在公共阅读空间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公共阅读空间与利益共同体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拓展、研究质量的提升等方面继续推进。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潘炜  
跨界重构是文旅融合背景下阅读空间创新与业态升级的重要路径。上海阅读与演艺的跨界融合已探索出“书店+演艺”“图书馆+演艺”“文化馆阅读空间+演艺”“历史街区阅读空间+演艺”等4类空间模式。文章借鉴共生理论框架分析其生成机制,研究发现:“阅读+演艺”空间是在政策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协同驱动下,由阅读单元、演艺单元、消费单元的多元主体,基于物理嵌合、社会衔接、场景耦合三位一体的共生介质进行能量交互,并通过经济互利、偏利寄生、培育服务、社会互惠等行为模式与点共生、间歇共生、连续共生、一体化共生等结构模式实现空间共生的产物;初步显现出对宏观城市更新、中观文化生态优化、微观文化生产模式转型等的价值意义;下一阶段可通过政策工具引导、共生单元拓展、共生网络构建等措施推动“阅读+”空间的系统营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生琴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建筑,提出图书馆建筑空间首先应是富有人性、富有人情的空间,然后提出阅读的空间这个命题。论述了图书馆建筑空间应当是读者赖以阅读、学习在其中的那种人文与艺术相交融的环境空间。着意于创造一种既幽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使读者可全身心投入的环境空间。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夏立新  郑路  代沁泉  毕崇武  
【目的/意义】针对全民阅读推广中信息资源过载,读者需求不易获取、个性化服务不理想以及服务反馈不及时等问题。在记录个人阅读轨迹、构建个人知识库以及全民阅读服务的基础上,借助移动App服务实现资源、读者、服务的三方互联的共享空间,改善阅读氛围,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方法/过程】借助共享空间理论,分析其与全民阅读推广结合的可行性,构建个人阅读空间模型,并以该模型为指导,开发了个人阅读空间移动App。【结果/结论】个人阅读空间增加了全民阅读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构建个人知识库与个性化服务的功能,弥补了全民阅读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艳  
2023年以来,阅读市集服务在我国公共图书馆界得以兴起与开展。其中,江西省图书馆的“城市客厅唤醒计划”是阅读市集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文章通过梳理“城市客厅唤醒计划”的主要内容,指出阅读市集服务的三大系统:空间要素系统、内容要素系统与形式要素系统;论述阅读市集的3大本质:作为第三空间、作为文化景观、作为文旅融合;总结公共图书馆阅读市集的8大做法:表征实践赋能空间生产、文化符号建构集体记忆、多元活动构建集体狂欢、感官体验形塑阅读样态、从内到外延伸服务触角、模式共享实现业务引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嵌入、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协作;阐释阅读市集的8大价值:在场与体验价值、社交与归属价值、轻松与娱乐价值、美育与审美价值。最后,针对阅读市集存在的浅度问题、融合问题、同质问题与偏移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燕枝  
作为实现终身学习的一种方式,非正式学习占据着人一生中的绝对时间。本文基于非正式学习模式之一的场馆学习理论,对兼具图书馆功能和商业生活场景的社区书屋所营造的公共阅读空间深入分析,特别是对其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典型特点和社会化运营模式进行了挖掘,以期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和多方资源供给载体提供支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