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36)
- 2023(5911)
- 2022(4874)
- 2021(4537)
- 2020(3789)
- 2019(8403)
- 2018(8516)
- 2017(15060)
- 2016(9004)
- 2015(10036)
- 2014(10386)
- 2013(9594)
- 2012(8916)
- 2011(8076)
- 2010(8218)
- 2009(7204)
- 2008(7169)
- 2007(6570)
- 2006(5571)
- 2005(5095)
- 学科
- 济(24836)
- 经济(24789)
- 管理(21094)
- 业(19561)
- 企(15366)
- 企业(15366)
- 方法(10136)
- 学(9886)
- 中国(8739)
- 理论(8541)
- 数学(8500)
- 制(8471)
- 农(8362)
- 数学方法(8336)
- 财(8106)
- 教育(7209)
- 体(7131)
- 教学(6627)
- 银(6286)
- 银行(6251)
- 行(6030)
- 融(5955)
- 金融(5947)
- 业经(5488)
- 农业(5103)
- 技术(5060)
- 地方(4925)
- 务(4897)
- 财务(4871)
- 财务管理(4859)
- 机构
- 学院(121841)
- 大学(120088)
- 研究(47589)
- 济(39166)
- 经济(37966)
- 管理(37369)
- 科学(33245)
- 中国(33059)
- 农(32159)
- 理学(31524)
- 理学院(31046)
- 管理学(30161)
- 管理学院(29939)
- 所(26674)
- 京(26671)
- 农业(25856)
- 研究所(24614)
- 业大(23798)
- 中心(20835)
- 财(20542)
- 江(20374)
- 技术(19092)
- 省(17887)
- 范(17478)
- 院(17285)
- 师范(17132)
- 北京(16622)
- 州(16259)
- 农业大学(16157)
- 财经(15768)
- 基金
- 项目(84276)
- 科学(63233)
- 研究(58487)
- 基金(56942)
- 家(53434)
- 国家(52972)
- 科学基金(42194)
- 省(35694)
- 社会(32612)
- 划(30793)
- 社会科(30650)
- 社会科学(30640)
- 基金项目(29449)
- 教育(29299)
- 自然(29081)
- 自然科(28397)
- 自然科学(28379)
- 自然科学基金(27860)
- 编号(23955)
- 资助(23812)
- 成果(20506)
- 重点(20416)
- 课题(19127)
- 计划(18388)
- 发(17946)
- 创(17903)
- 部(17720)
- 科技(17066)
- 创新(16745)
- 性(16708)
共检索到18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葛台明 章荣德 秦发兰 余毓君 谢岳峰
以多花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Lam .)幼穗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 ,经高有机态氮培养基改造得到易碎型胚性愈伤组织 ,在 1 / 2AA培养基 +1 / 2MSDL培养基中得到了生长迅速、分散的胚性悬浮系。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后得到了再生白化苗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品 吴琴生 刘大钧 M G K Jones
本试验研究了影响黑麦草悬浮细胞生长以及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部分因素.结果表明:黑麦草悬浮细胞继代培养时的接种量对悬浮细胞的生长速度影响较大,其与培养基的比例为1∶20时,生长速度较快;当悬浮细胞与酶液的比例为2~3∶10时,每 ml 酶液原生质体产量最高;原生质体培养基中用葡萄糖代替蔗糖和甘露醇作碳源或渗透压稳定剂进时,原生质体的植板率较高。
关键词:
黑麦草 原生质体 碳源 渗透压稳定剂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曾庆飞 韦鑫 陈锡 陈光洁 马培杰 吴佳海 王小利
对在贵州地区广泛种植的多花黑麦草特高(Lolium multiflorum‘Tetragold’)和多年生黑麦草四季(L.perenne‘Four seasons’)的成熟种子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的研究,建立了两个品种的胚性愈伤组织高频诱导与再生体系。结果表明,剥去成熟种子的颖壳,切除1/3胚乳端,将特高接种于CC+7mg·L(-1) 2,4-D+0.5mg·L(-1) 6-BA、四季接种于CC+5mg·L(-1) 2,4-D+0.5 mg·L(-1) 6-BA的培养基中,在明显降低组培污染率的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文品 曹明树 张航宁 吴琴生 刘大钧
研究了在直接成苗培养基上不萌动的四倍体苇状羊茅和多花黑麦草杂种幼胚通过诱导愈伤组织获得再生杂种苗的方法。结果表明,杂种愈伤组织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分化成苗能力逐步下降,在不改变培养基的情况下,分化能力可保持8个月;改变脱分化培养基中NH4NO3或KNO3的浓度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分化能力。此外,还讨论了再生植株的形态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阙国宁 诸葛强
以牡竹属黄竹(DendrocalamusmembranceusMunro)的竹节及无菌苗根颈为外植体,培养于含有5mg/L2,4-D、0.2mg/LKT和200mg/LLH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然后移至相同成份或不同浓度2,4-D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以建立分散性良好的悬浮细胞系。利用悬浮细胞和无菌苗叶片经酶解获大量原生质体,其产量分别约为每克鲜重2.5×105个和5×105个,活力均可达80%。
关键词:
黄竹,细胞悬浮培养,原生质体分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辉 沈益新
比较了不同海盐质量浓度 (以下简称浓度 ) ( 3 2 ,6 4 ,9 6 ,12 8,16 0g·L-1)灌水条件下砂培盆栽苇状羊茅(Festucaarundinacea)和多花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苗期的生长情况。结果表明 :低海盐浓度下 ,两种牧草的生长均未受到不良影响 ,海盐浓度大于 6 4g·L-1时 ,株高、鲜重、干重皆随浓度的增高呈下降趋势 ,苇状羊茅所受的影响大于多花黑麦草 ;与对照相比 ,两种牧草在海盐灌水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增加 ,多花黑麦草相对增长率高于苇状羊茅 ;两种牧草茎叶中Na+含量均随海盐浓度的增高而升高 ;随灌水海盐浓度的升高苇状羊茅...
关键词:
耐盐性 苇状羊茅 多花黑麦草 苗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诸葛强 阙国宁
山杉木(Cunninghamia lanccolata Hook.)成熟种子胚在含有2.0mg/l 2,4-D、0.2mg/l KT的MS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通过筛选继代培养,得到了生长旺盛、质地松散的愈伤组织细胞系。继代初期适当降低蔗糖浓度有助于减少愈伤组织的褐化。将5个月龄的愈伤组织转移至含1.5~2.0 mg/l 2,4-D、0.1~0.2mg/l KT、200 mg/l CH的MS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建立了增殖快、分散性良好的杉木悬浮细胞系。从4个月龄的悬浮细胞酶解(2%纤维素酶、0.25%果胶酶和13%甘露醇),游离得到大量的杉木原生质体,产量为9.3×10~5个/g FWW,活力...
关键词:
杉木 悬浮细胞系 原生质体的分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守英 阙国宁
Callus was induced by embryos from mature seeds of Pinus serotina with MS medium contained 0.2 mg?L -1 of KT and 2.5 mg?L -1 of 2,4 D.After successive subculture and selection,six month old callus were transferred to a liquid medium with 0.2 mg?L -1 of KT and 0 5.0 mg?L -...
关键词:
晚松 悬浮细胞系 原生质体分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志婷 许玲玲 薛龙海
【目的】附球菌(Epicoccum)引起的叶斑病在多花黑麦草上普遍发生,本文研究西南不同地理来源附球菌菌株的遗传差异性和亲缘关系。【方法】以贵州花溪、重庆南川和合川、云南曲靖、四川崇州5个地区获得的37株代表性Epicoccum菌株为材料,利用真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供试菌株的基因组DNA;用35条ISSR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的8株菌株进行预扩增,之后选用其中扩增条带数多的引物对所有参试菌株进行扩增,将数据整理成0、1矩阵,利用NTSYSpc(Version2.10e)、PopGene(Version 1.32)和GenAIEx6.51软件分别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35条ISSR引物中,有6条多态性丰富,条带清晰;供试6条引物共扩增出63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比例为100%。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3100~0.9300。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4180时,37株Epicoccum被划分为5个类群。5个居群的平均遗传一致度(I_(N))和平均遗传距离(D)分别为0.9168和0.0871,37株供试菌株的平均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s信息指数(I)分别为0.3628和0.5388,均高于5个居群的平均值(0.3121和0.4606),相对应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1289,基因流值(Nm)为3.3794。【结论】从聚类分析结果可知ISSR类群划分与菌种分类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之间遗传相似性较高;主成分分析(PCoA)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与菌株的地理来源不存在明显相关性。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附球菌 ISSR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余帅 冯光燕 苏晓丽 许肖恒 张献芳 左粟田 张新全
为探究多花黑麦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筛选优异种质资源,构建可靠的综合表型评价体系,本研究通过对114份多花黑麦草种质资源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多花黑麦草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介于5.20%(开花期)~26.15%(单株干草产量),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1.9094(单株干草产量)~2.0851(株幅),广义遗传力介于47.25%(单株鲜草产量)~83.72%(茎粗)之间,各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聚类分析表明,114份种质资源可分为5类,第Ⅰ类(综合性状表现优)、第Ⅱ类(综合性状表现中等)和第Ⅲ类(综合性状表现差)均属中晚花类群,第Ⅳ类为晚花、高分蘖类群,第Ⅴ类属早花、低分蘖类群;主成分分析表明,15个表型性状可概括为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8.642%,株幅、叶宽、生育期、茎粗、分蘖数、单株草产量是影响多花黑麦草种质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通过综合评价Z值筛选出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种质材料共20份,排名前5位为第Ⅰ类群综合性状表现优秀材料,末尾4位为第Ⅲ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差材料,15个性状中有14个与Z值呈极显著相关。以Z值作为因变量y,15个相关指标作为自变量x,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如下:y= -2.004 + 0.006x1 + 0.001x2 + 0.005x3 + 0.010x4 + 0.068x5 + 0.015x6 - 0.297x7 - 0.002x8(R2=0.960;F=312.963),筛选出8个独立性状综合评价指标。本研究结果可为多花黑麦草优异种质资源的发掘和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婷 马啸 张新全 张新跃 张瑞珍 符开欣
【目的】多花黑麦草是具世界栽培意义的牧草,但因异花授粉特性,育种材料的频繁交流导致品种间的遗传差异越来越小,传统农艺性状进行品种鉴定变得越来越困难。高效、快速有效地鉴定品种对实现育种目标具有重要作用,可为辅助多花黑麦草品种DUS测试和品种鉴定、知识产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SSR标记具有稳定性强、多态性高和共显性特点,对6个国审骨干多花黑麦草品种采用30株混合取样策略,每个品种以不同单株构成的30株混合样本量进行3次重复试验,以重复试验中至少出现2次的频率高的强带进行统计,从165对多花黑麦草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引物用于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并采用30株单株样本扩增与30株混合样...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史昆 杨模华 李志辉 张冬林 王茜 丁贵杰
本研究利用马尾松未成熟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首次建立马尾松胚性愈伤组织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实验中定期对细胞生长参数沉淀细胞体积(SCV)、细胞活力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初始接种量,继代细胞密度对悬浮增殖培养体系建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初始接种量、继代转接细胞密度显著地影响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培养的效果;在悬浮培育过程中,胚性细胞的生长周期曲线呈"S"型,细胞活力呈现先急剧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本研究建立的马尾松胚性细胞悬浮增殖培养体系为:在30 mL的培养基中,初始接种1.0 g胚性细胞(平均增殖系数达12.097),继代培育以1/6作为继代细胞密度,且继代周期为8~12 d为宜。本研究为优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舜武 朱永生 余毓君 章荣德 张端品
为了缩短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的进程 ,快速获得松脆胚性愈伤组织 ,以普通小麦、大麦和多花黑麦草为材料 ,采用能促进植株再生的高浓度铜离子作为毒害筛选因子 ,以MSD培养基为基本配方 ,2 .5mg L的 2 ,4 D浓度 ,不同梯度浓度的铜离子处理愈伤组织。结果表明 ,0 .1mmol L的Cu2 + 对愈伤组织具有较好的筛选作用 ,能使松脆胚性愈伤组织保存下来 ,而其它类型愈伤组织褐化死亡。产生的松脆性愈伤组织能很快适应悬浮培养 ,从而快速建立胚性细胞悬浮系。用密实细胞体积及其斜面高度评价细胞悬浮系的特点 ,发现悬浮细胞不仅具有很强的生长势 ,提高了愈伤对营养缺乏的忍受度 ,而且保持了高分化潜...
关键词:
细胞悬浮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铜离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欢 张新全 马啸 张瑞珍 何光武 潘玲 金梦雅
【目的】构建基于EST-SSR荧光标记的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Lam.)DNA指纹鉴定体系,为多花黑麦草品种鉴定提供高通量技术手段,为不同品种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有效保护农民利益和育种权益。【方法】利用表型性状差异大的3个品种(特高Tetragold、长江2号Changjiang No.2和阿伯德Aubade),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从200对EST-SSR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好、扩增稳定的30对引物。在筛选出的每对引物5′端添加荧光标记FAM后,采用毛细管法通过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乔伟艳 顾洪如 沈益新
土壤理化性状是农业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不同耕作制度对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和数量及土壤肥力的变化有一定影响。为解决我国南方农区冬闲田的有效利用,采用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水稻(Oryza sativa)轮作技术,研究稻田冬种多花黑麦草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了8.50%,全氮含量增加了8.22%,全磷含量增加了7.58%,全钾含量增加了14.96%;与冬闲/水稻对照区相比,多花黑麦草/水稻处理区土壤中细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