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63)
- 2023(6237)
- 2022(5581)
- 2021(5100)
- 2020(4570)
- 2019(10894)
- 2018(10879)
- 2017(20155)
- 2016(11833)
- 2015(13814)
- 2014(14064)
- 2013(14069)
- 2012(13349)
- 2011(12111)
- 2010(12410)
- 2009(11489)
- 2008(11622)
- 2007(10953)
- 2006(9171)
- 2005(8233)
- 学科
- 济(47399)
- 经济(47362)
- 管理(30416)
- 业(29948)
- 方法(24205)
- 企(23126)
- 企业(23126)
- 数学(21505)
- 数学方法(21309)
- 农(14730)
- 财(12090)
- 中国(12084)
- 学(10664)
- 贸(9762)
- 贸易(9757)
- 地方(9750)
- 农业(9647)
- 易(9469)
- 业经(9322)
- 理论(9241)
- 制(8492)
- 和(7716)
- 环境(7332)
- 务(7302)
- 财务(7289)
- 财务管理(7267)
- 教育(6937)
- 企业财务(6824)
- 银(6796)
- 银行(6756)
- 机构
- 学院(173916)
- 大学(173065)
- 济(68209)
- 经济(66576)
- 管理(62477)
- 研究(60650)
- 理学(53325)
- 理学院(52697)
- 管理学(51629)
- 管理学院(51322)
- 中国(43956)
- 科学(39709)
- 农(37809)
- 京(37153)
- 所(32759)
- 财(30745)
- 业大(30414)
- 农业(30368)
- 研究所(29969)
- 中心(27986)
- 江(27965)
- 财经(24326)
- 北京(23535)
- 范(23351)
- 师范(23059)
- 经(21976)
- 州(21833)
- 技术(21423)
- 院(21317)
- 经济学(21024)
- 基金
- 项目(113568)
- 科学(85945)
- 研究(81404)
- 基金(77925)
- 家(69501)
- 国家(68918)
- 科学基金(56359)
- 社会(47660)
- 省(46785)
- 社会科(45009)
- 社会科学(44990)
- 基金项目(41515)
- 划(39646)
- 教育(39575)
- 自然(37108)
- 自然科(36196)
- 自然科学(36175)
- 自然科学基金(35494)
- 编号(34534)
- 资助(32805)
- 成果(28270)
- 重点(26741)
- 部(25167)
- 发(25017)
- 课题(24966)
- 创(23559)
- 计划(22478)
- 科研(22268)
- 创新(22001)
- 大学(21202)
共检索到257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峻安 刘玉民 邓远苇 代崇雯 刘亚敏
[目的]揭示肥料减施对多花黄精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探究减量施肥的可行性及减施潜力,为多花黄精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多水平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施肥(CK)、常量施肥(农民习惯氮、磷、钾施肥量分别为180,180,90 kg/hm~2)和减量施肥(氮、磷、钾单量减施分别为常量施肥的33%,67%,100%)11个施肥处理,于采收期(10月下旬)进行采样,测定不同施肥处理多花黄精地上部分生理指标(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根茎质量及根茎多糖、皂苷含量的变化,不同生长时期的根茎产量研究分别在开花期(6月上旬)、果实期(8月中旬)和采收期(10月下旬)采样,测定根茎干(鲜)质量。[结果]施肥能促进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生长,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大,减量33%施氮对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无显著影响,但会导致根茎干质量明显降低;施磷量与产量间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减量67%施磷时各时期多花黄精根茎鲜质量和干质量最大;采收期根茎鲜质量随施钾量的提高而增加,且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各时期常量施肥的根茎干质量明显大于其他施肥处理。磷、钾肥减量33%时多花黄精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叶面积、茎叶干质量均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除茎叶干质量外,氮肥减施33%时其余指标与常量施肥间也无显著差异。施肥均能增加多花黄精根茎中多糖和皂苷含量,随氮、磷肥施肥量增加多糖含量呈上升趋势,随钾肥施用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磷、钾减施33%时根茎中多糖含量与常量施肥间无显著差异,但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常量施肥。[结论]氮、磷、钾单量减施(与农民习惯施肥量相比)33%时对多花黄精根茎产量无显著影响,减施33%磷肥还可提高干物质在根茎中的分配比例,磷钾肥适量减施有利于提高多花黄精品质,促进多糖和皂苷的累积;基于成本投入及环境效益等综合分析,在重庆地区常量施肥的基础上,氮、磷、钾单量减施33%是适宜的。
关键词:
多花黄精 减量施肥 药材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俊伟 尹昌斌
在确定畜禽粪便年排放量和农田所需养分量估算方法的基础上,根据2011~2014年青岛市畜禽养殖量和农作物产量数据,估算青岛市畜禽粪便产生量及其主要养分含量和农田所需养分量,并从肥料化利用角度分析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潜力及畜禽粪便中氮、磷养分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如果畜禽粪便能够完全实现肥料化利用,则畜禽粪便中养分的化肥替代率达60%以上,可见畜禽粪便肥料化利用潜力巨大;从青岛市各区的氮、磷养分贡献率可以看出,城阳区存在氮和磷污染风险,崂山区和莱西市存在磷污染风险。
关键词:
畜禽粪便 排泄系数 肥料化利用 环境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曹寒冰 王朝辉 赵护兵 马小龙 佘旭 张璐 蒲岳建 杨珍珍 吕辉 师渊超 杜明叶
【目的】明确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小麦施肥现状,为实现旱地小麦稳产增产和养分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渭北旱地1 261个农户的养分管理调研,以维持旱地小麦可持续生产为出发点,基于小麦产量确定的养分需求量,评价农户施肥量,分析农户施肥的问题及减肥潜力。【结果】调研农户小麦籽粒产量介于750—9 000 kg·hm(-2),平均4 243 kg·hm(-2),属于低产(6 060 kg·hm(-2))等级的农户依次占22.0%,22.2%,19.3%,22.8%,13.6%。农户氮肥用量介于33—4
关键词:
农户 冬小麦 产量 施肥量 推荐施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少华 康平德 郭承刚 陈翠 袁理春 苏有波 徐中志
文章应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胡黄连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在每公顷种植密度13.58万苗,施底肥30、t氮肥164.37 kg、磷肥65.75 kg、钾肥148.88 kg时,胡黄连产量最高。
关键词:
胡黄连 种植密度 氮、磷、钾肥用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淑霞 张中林 金维续
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对蔬菜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在施用不同用量的化肥和有机肥的条件下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在蔬菜无土栽培中,施用有机肥比施用化肥可显著提高蔬菜的品质,并能达到较高的产量。无论是生菜还是芹菜,其抗坏血酸(Vc)的含量都是有机肥处理明显高于相应的化肥处理。而对人体有害的硝酸盐含量则恰恰相反,供试有机肥处理大大低于化肥处理。另外,施用有机肥可降低蔬菜体内有机酸含量。和化肥相比,有机肥明显具有长效作用,它对第3茬蔬菜仍然有效。利用消毒有机肥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要优于营养液浇灌的方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宇航 邓远苇 刘亚敏 刘玉民
[目的]研究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产量、有效成分含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揭示多花黄精的需肥规律,为多花黄精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2019年,采用“3414”试验方案,设置氮、磷、钾3个因子,每个因子4个水平,共计14个处理,测定不同处理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以及地上部、地下部的N、P、K含量;采用回归分析法拟合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使用频率分析法确定多花黄精的最佳推荐施肥量。[结果]氮、磷、钾肥配施能明显提高多花黄精的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在一定施肥区间内,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和皂苷含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N_2P_2K_2处理(N、P_2O_5和K_2O施用量分别为160,160,8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磷肥>钾肥,氮、磷、钾肥对多花黄精根茎皂苷含量的影响表现为氮肥>钾肥>磷肥。氮、磷、钾肥配施对多花黄精地上部和地下部的N、P、K含量有明显影响,不论是地上部还是地下部,同一处理中植株N、K含量均高于P含量。拟合的氮、磷、钾肥施用量与多花黄精产量、根茎多糖间的肥料效应模型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龙继锐 马国辉 宋春芳 万宜珍 周静 沈洪昌
研究了2种施氮水平下5种肥料对超级杂交中稻生长发育、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济产量与全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次序为:成熟期>齐穗期>孕穗期>分蘖中期;低氮(节氮30%)处理比高氮(等氮)处理分蘖发生总量减少,无效分蘖也减少,但其后期干物质积累量没有明显减少,茎鞘物质转运率高于高氮处理;节氮栽培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肥料SCU、CCF、LPK和低N适PK的氮素利用率均显明高于普通尿素,SCU优势最为显著。SCU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后期,其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同等氮水平下,SCU处理的氮肥利用率较其它肥料高。因此,SCU较其它肥料有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费槐林 章秀福 金千瑜 禹盛苗 林贤青 邵国胜
本文阐述了我国水稻旱育稀植、抛秧、直播等轻简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了旱育稀植技术随着纬度升高,其增产效果明显提高的生态条件和技术原因。指出了水稻生育进程中出现的弱苗、弱蘖、弱穗、弱花、弱粒现象是影响水稻高产的田间制约因素。对此,相应提出了克服“五弱”的“均衡”栽培对策和理论,重点是依据不同生育阶段的特点,采取诸多栽培技术,形成措施的叠加(累加)效应,全面提高群体动态质量,发挥水稻超高产潜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善高 田旭 周应恒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经济取得了巨大增长,但农业化肥过度施用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挑战,理清造成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根源,有助于制定相应措施实现农业化肥"减量化"目标。文章利用指标分解法分析了中国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增长原因,并探究了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削减潜力。结果显示:(1)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增加是引起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增长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高达67.5%;而播种面积扩张、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贡献率依次为28.9%和0.7%;(2)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存在巨大的削减潜力,降低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耕地轮作休耕均能降低农业化肥施用量。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降低我国农业化肥施用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延军 宗良纲 李锐 杨永岗 肖兴基 卢东 刘瑞龙 叶广涛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矿粉与有机肥混合以及单施有机肥对番茄生长及土壤养分、微生物量和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促进番茄根系生长发育和提高叶绿素含量,其产量显著高于单施有机肥及矿粉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处理,分别增产14.9%和15.8%。同时,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可明显改善土壤速效养分的供给水平,其NH4+-N和NO3--N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番茄生长中期和后期不同施肥处理的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以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最高。在番茄生长期,生态肥与有机肥混合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高于另外2个处理,表明施用生态肥有利于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番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彭显龙 王伟 周娜 刘海洋 李鹏飞 刘智蕾 于彩莲
【目的】黑龙江稻田面积320多万公顷,为全国稻田面积最大的省份,10多年来水稻产量一直徘徊在7 000 kg·hm~(-2),也是我国稻田化肥用量(纯N约150 kg·hm~(-2))最低的省份。在化肥零增长的背景条件下,黑龙江是否存在节肥潜力有待研究。【方法】调查水稻主产区农户施肥情况。2005年调查区域为五常、方正、木兰、宁安、庆安、铁力、尚志、阿城;2008年调查区域为密山、虎林、庆安、五常、宁安、方正、萝北、桦川、富锦和尚志;2015年调查区域为五常、方正、宁安、虎林和庆安。每个地点随机选择一个乡,每个乡随机选择2或者3个村,每村调查10户,共638户。2009—2010年,采集了黑龙江水稻主产区8万多个土壤样品,测定0—20 cm土层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采用理论适宜施氮量法估算黑龙江稻田氮肥用量;依据作物养分需求量和稻田土壤养分状况,采用磷钾衡量监控方法,估算稻田磷、钾肥适宜施用量,在此基础上分析黑龙江省水稻减肥潜力。【结果】2005、2008和2015年黑龙江水稻平均产量分别为6 427、7 593和7 142 kg·hm~(-2),3年平均产量为7 104kg·hm~(-2)。农户间产量差异较大,高低相差近5 000 kg·hm~(-2)。稻田N、P_2O_5和K_2O用量平均分别为141.0、56.6和51.6kg·hm~(-2),N、P_2O_5和K_2O用量高低相差均超过300 kg·hm~(-2),农户间施肥变异较大,盲目施肥问题突出。稻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分别约为26和138 mg·kg~(-1)。速效磷的变异超过了40%,不同区域间土壤肥力差异较大。70%以上的样品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要达到7 500 kg·hm~(-2)的产量水平,对应的理论适宜N用量为105 kg·hm~(-2),只有20%的农户实现了高产氮素高效,有70%的农户具有节肥潜力,可以节氮超过26%。通过节肥,每千克氮素生产的粮食可由50 kg提高到70 kg。按照目前的产量和土壤养分状况,稻田P_2O_5和K_2O适宜用量分别为41.6和35.9kg·hm~(-2),可以减量约30%。调研农户中,具有节磷和节钾潜力的农户分别约占总体的71%和72%,处于低产低效的农户均占总体的30%,节肥潜力最大。【结论】黑龙江作为全国施肥量最低的省份,有约70%的农户处于高产不高效或者低产低效水平,过量施肥问题突出,节肥潜力20%以上。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新华 曾平生 武晓玉 姚甲宝 熊光康 李家彧
为了解不同种群野生多花黄精的表型变异规律,运用方差分析、变异系数分析、多重比较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等多种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全分布区选取的9个种群和12个表型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野生多花黄精的12个表型性状除果实横纵比外,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差异;种群内的变异(36.24%)大于种群间的变异(15.37%),表型性状的平均分化系数为28.84%,种群内变异是野生多花黄精变异的主要来源;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12.16%,变异幅度范围为4.76%~23.63%,叶片数、全株叶面积、地径、株高、种子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8.00%、23.63%、16.88%、16.14%、14.75%,表明种子的稳定性高于叶和茎。经度多数表型性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随着经度的增加,叶片数、地径、株高、果实纵径和种子千粒重均呈现减小趋势;采用欧氏距离对9个野生种群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种群划分为3类,但表型性状的聚类并不随地理距离上的相聚而聚为一类。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同树 邵圣才
荆州农科院对优质丰产鄂杂棉 1号采用超稀植栽培技术 ,由每亩 2 0 0 0株降至每亩 2 2 0株 ,并配套多种间作模式 ,深施肥料技术 ,使棉花单株平均结铃达到 43 6个 ,最高达到 468个 ,亩产皮棉 2 0 2kg ,亩效益超过 2 0 0 0元 ,达到了省种、高产、高效之目的 ,为鄂杂棉 1号的普及推广和棉农增效提供了实践依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超 黄健柏
首次运用非参数方法,从结构、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对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中国的碳排放效率、减排潜力及实施路径。研究发现:中国碳排放效率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结构无效率、技术无效率和管理无效率是碳排放低效的共同成因;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技术平衡、市场化改革和环境管制实现的碳减排潜力约为当前排放总量的60%。因此,各省份应制定各自的碳减排策略,明确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产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路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立华 梁正伟 王明明 谷晓岩 王志春 杨福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覆膜栽培对盐碱地水稻生长的影响,并对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的节水潜力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覆膜栽培可促进水稻抽穗,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穗粒数、千粒质量、结实率和收获指数,但由于覆膜采用了宽窄行种植模式,改变了插秧密度,导致膜上密度增大,抑制了水稻分蘖,造成水稻产量略低于常规栽培。与常规栽培相比,覆膜栽培降低了盐碱地稻田表层土壤pH值和盐分含量,有利于水稻植株前期的生长,以分蘖期为例,覆膜栽培处理表层(0~10 cm)土壤pH值较常规栽培处理下降了0.3个单位,电导率(EC)下降了0.35~0.48dS/m。盐碱地水稻覆膜栽培可较常规栽培节水17%,提高了水分生产力,并且有利...
关键词:
盐碱地 水稻 覆膜栽培 产量 耗水规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