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44)
- 2023(6178)
- 2022(4624)
- 2021(4012)
- 2020(3343)
- 2019(7442)
- 2018(7551)
- 2017(14418)
- 2016(8203)
- 2015(9282)
- 2014(9408)
- 2013(8908)
- 2012(7843)
- 2011(6959)
- 2010(6953)
- 2009(6414)
- 2008(6188)
- 2007(5469)
- 2006(4884)
- 2005(4470)
- 学科
- 济(35317)
- 经济(35288)
- 业(21292)
- 管理(20898)
- 企(16210)
- 企业(16210)
- 方法(15184)
- 数学(13428)
- 数学方法(13313)
- 农(11259)
- 中国(10734)
- 业经(8806)
- 学(8172)
- 农业(7656)
- 地方(7370)
- 财(6620)
- 发(6142)
- 制(5651)
- 贸(5538)
- 贸易(5536)
- 易(5316)
- 产业(5196)
- 发展(5142)
- 理论(5124)
- 展(5042)
- 环境(5020)
- 技术(4774)
- 体(4700)
- 策(4653)
- 划(4542)
- 机构
- 大学(118640)
- 学院(117738)
- 济(45748)
- 经济(44851)
- 管理(42276)
- 研究(42166)
- 理学(37175)
- 理学院(36690)
- 管理学(35775)
- 管理学院(35599)
- 中国(29809)
- 科学(28921)
- 农(27814)
- 京(25121)
- 业大(22854)
- 所(22301)
- 农业(22118)
- 研究所(20739)
- 财(19313)
- 中心(18400)
- 江(18121)
- 范(16052)
- 师范(15816)
- 财经(15702)
- 北京(15122)
- 院(15094)
- 农业大学(14978)
- 经(14354)
- 经济学(14083)
- 州(13848)
- 基金
- 项目(84037)
- 科学(66068)
- 基金(61446)
- 研究(56536)
- 家(55777)
- 国家(55318)
- 科学基金(46634)
- 社会(36643)
- 社会科(34733)
- 社会科学(34722)
- 省(33794)
- 基金项目(32926)
- 自然(31318)
- 自然科(30677)
- 自然科学(30665)
- 自然科学基金(30154)
- 划(28530)
- 教育(26577)
- 资助(24219)
- 编号(21580)
- 重点(19618)
- 发(18381)
- 部(17866)
- 成果(17305)
- 创(17288)
- 计划(16871)
- 科研(16382)
- 创新(16168)
- 国家社会(15596)
- 课题(15539)
共检索到169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东花 郭俊娥 徐璐 孙霞 孙宪芝
以菊花神马为材料,研究了外源亚精胺(Spermidine,Spd)和多胺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D-Arginine,D-Arg)对花芽分化阶段根和叶片中多胺氧化酶(PAO)、二胺氧化酶(DAO)、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氢(H2O2)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根和叶片PAO、DAO活性和木质素含量都是Spd>CK>D-Arg。外源Spd显著促进了花芽分化阶段多胺氧化酶活性和木质素的合成;D-Arg抑制了花芽分化,降低了多胺氧化酶活性及木质素的合成。结果表明,短日照条件下,多胺可能通过影响多胺氧化酶活性及其产物H2O2浓度影响木质素的合成,从而调控菊花的花芽分化进程...
关键词:
菊花 花芽分化 多胺氧化酶 木质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俊娥 李田 孙宪芝 孙霞 郑成淑
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研究了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和顶芽中内源亚精胺(Spd)含量的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外源Spd及其生物合成抑制剂二环己胺(DCHA)对菊花花芽分化的影响,以及其过程中叶片和芽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菊花花芽分化起始期和小花原基分化期叶片中Spd含量较低,而在顶芽内大量积累Spd;短日照处理开始后,碳水化合物含量呈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Spd处理提高了成花诱导过程中菊花叶片中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促使可溶性蛋白提前达到最高值,促进花芽分化的进程;而DCHA处理得到与Spd处理相反的结果。
关键词:
亚精胺 二环己胺 菊花 花芽分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沙如意 张沙沙 余瞻 赵福权 蔡成岗 肖竹钱 毛建卫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为提高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转化率,提升纤维素酶的水解效率和可发酵性糖产量,降低纤维素酶的使用量和生物质转化成本,对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进行预处理十分必要;然而,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之间的天然屏障限制了纤维素酶对纤维素组分的酶解。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法,目前更多采用质量分数小于4%的稀酸法(如盐酸、硫酸和硝酸等,120~210℃)、高温热水法、蒸汽爆破法和液相水热法等,不同预处理方法对木质素或大部分半纤维素的溶解和去除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的可及性。木质素对纤维素酶解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通过预处理降低木质素含量有利于提高纤维素酶解效率。木质纤维经稀酸或高温热水等预处理后,Klason木质素相对含量反而会增加。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液滴可能以假木质素形式沉积于纤维素表面,使其比天然木质素更加抑制纤维素酶解。本研究首先概述生物质预处理过程中木质素液滴和假木质素的形成过程,提出假木质素产生的可能机制,并对其组成和性质进行综述;然后阐述木质素液滴和假木质素对木质纤维酶解的影响;最后总结假木质素形成的调控策略。假木质素的形成过程属于非均相反应过程,受传质扩散(分子水平)和流动(宏观统计水平)的影响,可从介尺度行为研究假木质素的形成机制,同时建立相关模型和理论实现其科学的定量描述和定向调控,这不仅有利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炼制工艺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跨学科科学规模的形成。
关键词:
木质纤维 假木质素 纤维素酶 生物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熊怡心 王爽 马星霞 孙志勤
【目的】通过菌株初筛、单因素培养条件比较以及复合真菌培养体系下木质素氧化酶系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研究,获取最优产酶效率培养体系,为生物制浆预处理提供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颐和园树木上的真菌子实体作为菌种来源,通过生长速度和愈创木酚培养基初筛得到生长快且漆酶活性高的白腐菌菌株,测定菌株木质素氧化酶系漆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的分泌规律。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不同碳源、氮源、pH、添加剂、金属离子、温度等条件对菌株分泌木质素氧化酶系的影响,根据产酶规律选择不同菌株构建1∶1复合真菌培养体系,分析其产酶规律和产酶效率。【结果】初筛得到1株生长快速、高漆酶活性的菌株,经鉴定为白腐菌粗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分别是T. hirsute产酶的最优碳源和氮源;单独添加Cu2+的产酶效率优于同时添加Cu2+和Mn2+,产酶量随金属离子浓度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0.25 mmol·L-1Cu2+添加效果最佳;产酶量随温度升高也呈先升后降趋势,在38 ℃、pH=6.5且添加0.5 mmol·L-1藜芦醇和0.5 mmol·L-1对苯二胺条件下对T. hirsute产酶均有促进作用。在培养条件优化基础上,构建T. hirsute与密粘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复合真菌培养体系,其产酶能力进一步提高,该体系的木质素氧化酶系三酶最大总产酶量达1 505.81 U·L-1,相比对照组提升约63.61%,其中漆酶活性相比对照组提高84.37%,且提前一天达到产酶峰值。【结论】通过初筛获取高漆酶活性白腐菌株T. hirsute,优化产酶条件可显著提升其木质素氧化酶系产酶量,在培养条件优化基础上构建的T. hirsute与G. trabeum复合真菌培养体系能够进一步提升其产酶能力并促使漆酶提前一天达到产酶峰值,在生物预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萌 王政 何松林 刘伟超 宋盈龙
[目的]研究不同光照强度的LED红蓝光质对菊花试管苗生长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高品质菊花组培苗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菊花试管苗为材料,在70%R+30%B的红蓝光质配比下,设置5种不同光照强度(15,30,45,60,75μmol/(m~2·s)),以普通荧光灯作为对照(CK),探究固定红蓝光质条件下不同光照强度对菊花试管苗形态指标、光合色素含量、根系活力、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菊花试管苗生理生化指标在不同光照强度下表现不同。其中,叶数、叶长、叶幅及SOD活性均在75μmol/(m~2·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在30μmol/(m~2·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POD活性和MDA含量以60μmol/(m~2·s)处理最高,株高、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在45μmol/(m~2·s)处理下达到最大值。[结论]在菊花试管苗生根阶段选用45μmol/(m~2·s)的光照强度,更利于其根系生长;而在菊花试管苗生长发育其他阶段,选用75μmol/(m~2·s)的光照强度更适宜其生长发育。
关键词:
红蓝光 光照强度 菊花 组织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枫 杨际双
【目的】研究短日处理下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花芽分化与内源激素的关系。【方法】以切花秋菊‘神马’为试材,通过对短日处理下花芽的形态解剖观察及顶芽和叶片中内源激素的测定,研究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花芽分化过程中顶芽中GA3含量下降且大多时期保持在较低水平,叶片中GA3变化与之相反;顶芽中IAA含量先下降,在小花原基分化初期达到最小值,到花冠形成中期达到最大,叶片内源IAA含量在总苞鳞片分化初期前呈上升趋势,随后逐渐下降,到花冠形成期趋于平稳;内源CTK含量大幅增加,均高于未分化期;顶芽中ABA含量先下降,后期呈现上升趋势,叶片中ABA含量变化...
关键词:
菊花 花芽分化 内源激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艳芳 梁永超 娄运生 孙万春
以抗 /感白粉病的南农 99 18和苏麦 3号为试验材料 ,研究硅对小麦叶片过氧化物酶 (POD)、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的动态变化和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不接种的情况下 ,施硅与否对抗 /感品种植株叶片的POD和SOD活性及木质素含量均无影响。而在感病情况下 ,施硅能显著提高小麦感病品种的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 ,但对抗病品种的POD活性和木质素含量影响不显著 ;可降低小麦感病品种的SOD活性 ,但提高了抗病品种的SOD活性。施硅能显著降低感病品种植株的白粉病病情指数 ,提高其对白粉病的抗病能力 ,相对免疫效果达38.79%,其中硅的浓度以 1.7mmol·L-1为最佳。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POD SOD 木质素 硅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万萍 何珺 史继孔
对银杏雌雄花芽分化过程中内源多胺进行测定的结果表明:在银杏雌雄花芽的生理分化期,花芽中的腐胺(put)和亚精胺(spd)含量出现积累高峰,精胺(spm)有少量积累;形态分化开始时,雌雄花芽中put,spd和spm含量降到低水平,随着形态分化的开始,雌花芽中spd和put含量以及雄花芽中put含量逐渐上升并保持一定高水平,雄花芽中spd含量在较长的花粉母细胞分化期中下降到低水平且变化不大,雌雄花芽中spm含量一直保持低水平且无明显变化。内源多胺与银杏花芽分化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图2参13
关键词:
银杏 花芽分化 内源多胺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春暖 王爱民 刘文斌 杨文平 於叶兵 吕林兰 黄金田 齐志涛
为了探讨饲料脂肪水平对梭鱼(Chelon haematocheilus)脂肪沉积、脂肪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选取360尾平均体质量为(5.4±0.2)g的梭鱼鱼种,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分别投喂脂肪含量为2.71%、5.79%、8.23%、11.85%、14.39%、16.91%的6组等氮饲料,饲养60 d,测定相应生物学指标及酶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脂肪水平的升高,肝体指数、脏体指数显著升高(P<0.05),肥满度8.23%组最大,其显著高于2.71%组(P<0.05);梭鱼全鱼、肝脂肪含量显著升高(P<0.05),14.39%组全鱼脂肪含量最高,16.91%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祺 刘文俊 祖元刚 杨磊 祖柏实 李汶罡 张宝友 朱明华
以制药生产提取的刺五加根茎剩余物作为原料,采用高沸醇溶剂法提取木质素,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料液比、乙酸浓度、高沸醇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木质素得率和木质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确定了优化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木质素抗氧化性质的影响差异很大,反应温度因素对高沸醇木质素抗氧化性能影响最显著,其次是反应时间因素;在相同木质素浓度下,高沸醇法木质素抗氧化活性比常规碱法木质素抗氧化活性高,但低于商业合成抗氧化剂BHA。
关键词:
高沸醇 木质素 抗氧化活性 BH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贝贝 房伟民 陈发棣 赵宏波 顾俊杰
【目的】研究切花菊品种‘神马’短日处理时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其花芽分化及切花品质的影响,为高品质切花菊的生产提供指导。【方法】对通过分期扦插、分期定植获得的不同营养生长天数植株进行短日诱导,观察花芽分化和开花进程,测量品质指标。【结果】营养生长天数越少花芽起始越迟。营养生长天数为0d(定植当天短日处理)的植株从成花诱导到花芽起始需18d,显著长于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4d。植株营养生长天数越少,完成花芽分化所需的时间越长、花期越迟、切花品质越差。【结论】植株营养生长天数对切花菊‘神马’花芽分化与品质有显著影响。4d是‘神马’对成花诱导的最短反应时间,21d是‘神马’达到成熟的成花感受态的营养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尚红梅 韩淑君 陈诚 高岩 兰红秋
【目的】研究菊苣根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菊苣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苣新鲜根为材料,从供试的3种三元酚、5种二元酚和4种单元酚底物中选出最佳反应底物,分析所选择底物的浓度、PPO提取液添加量、pH、温度及抑制剂对菊苣根PPO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PPO的酶促动力学特征。【结果】菊苣根PPO的最适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其最佳浓度为40mmol/L,菊苣根PPO的最适粗酶液添加量为0.4mL,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35℃。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常数为0.39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17.39U/min。控制pH...
关键词:
菊苣根 多酚氧化酶 酶学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池玉杰 闫洪波
White rot fungus Pleurotus djamor H1 was stilly cultured at 28 ℃ under 4 different kinds of LNAS culture solution,the extracellular enzyme solutions were sampled at different interval,O.D.values of the solutions,representing manganese peroxidase(MnP),laccase and lignin peroxidase(LiP)activities,were...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鸿 李智辉 李天来 周广柱
新铁炮百合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对于生产栽培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索其花芽分化及发育的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叶片和茎内的内源多胺(腐胺,精胺、亚精胺)和部分內源激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花芽分化及发育过程中,腐胺(Put)、精胺(Spm)、亚精胺(Spd)含量均增加,以Put最为明显;叶片中Put含量在花原基分化期下降,外花被和雌蕊原基形成期含量较高,茎内Put含量除外花被原基形成期外与叶片内Put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叶片和茎内Spd含量与Spm含量变化相似,花芽发育后期Spd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雄蕊原基形成期Spm含量最高(59.94nmo...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婷婷 李倩 金贞福
四溴双酚A型环氧树脂(tetrabromobisphenol A type epoxy resin,TBEP)广泛应用于电子、航空航天工业,但因成本高,大规模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以溴化木质素替代四溴双酚A制备阻燃性、耐热性高,成本低、可再生、环境友好的环氧树脂具有重要意义。以木质素和溴化质素为原料,与双酚A混合制备环氧树脂,研究木质素添加量及溴化质素对环氧树脂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木质素-双酚A型环氧树脂(lignin base bisphenol A type epoxy resin,LBEP)的热稳定性较TBEP高;当添加摩尔分数10%的木质素时,LBEP失重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比TBEP高4.4℃和68.9℃,失重率低3.8%;溴化木质素-双酚A型环氧树脂(bromided lignin bisphenol A type epoxy,Br-LBEP)较LBEP的失重起始温度和峰值温度分别高112.2℃和93.7℃,热失重率低2.1%。表明Br-LBEP热稳定性较LBEP高,以溴化木质素替代四溴双酚A制备耐热性环氧树脂具有可行性。图5表2参1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