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4)
- 2023(2190)
- 2022(1935)
- 2021(1926)
- 2020(1724)
- 2019(3784)
- 2018(3738)
- 2017(6390)
- 2016(3970)
- 2015(4638)
- 2014(4691)
- 2013(4388)
- 2012(4487)
- 2011(4036)
- 2010(4187)
- 2009(3959)
- 2008(4291)
- 2007(4095)
- 2006(3583)
- 2005(3254)
- 学科
- 济(12329)
- 经济(12305)
- 管理(11545)
- 业(9807)
- 企(8928)
- 企业(8928)
- 学(6674)
- 方法(5797)
- 数学(4463)
- 数学方法(4295)
- 财(3862)
- 中国(3205)
- 农(3134)
- 理论(3066)
- 制(3007)
- 业经(2668)
- 务(2627)
- 财务(2618)
- 财务管理(2608)
- 企业财务(2462)
- 贸(2322)
- 贸易(2318)
- 策(2291)
- 和(2268)
- 易(2252)
- 水产(2240)
- 技术(2218)
- 体(2210)
- 动物(2053)
- 银(2053)
- 机构
- 大学(62541)
- 学院(60913)
- 研究(23895)
- 农(20053)
- 科学(19917)
- 管理(17946)
- 中国(17236)
- 济(16761)
- 农业(16531)
- 经济(16198)
- 理学(15291)
- 理学院(15009)
- 所(14689)
- 业大(14461)
- 京(14426)
- 管理学(14412)
- 管理学院(14329)
- 研究所(13553)
- 中心(10931)
- 室(10771)
- 农业大学(10721)
- 江(10309)
- 省(9987)
- 实验(9958)
- 技术(9737)
- 实验室(9632)
- 业(9358)
- 重点(9059)
- 北京(8643)
- 财(8564)
共检索到94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永生 罗晓彤 金海国 赵越超
利用鸟氨酸脱羧酶(ODC)siRNA干涉、ODC过表达、添加特异性ODC抑制剂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处理小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和基质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对多胺代谢相关酶类mRNA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子宫内膜上皮和基质细胞中,ODC siRNA转染后可导致SSAT mRNA水平下降为对照组的71.78%和54.36%(P<0.01)...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永生 罗晓彤 朴庆林
检测多胺代谢相关基因在子宫蜕膜细胞中的转录。获取正常的小鼠子宫蜕膜组织和人工诱导蜕膜化组织,同时利用酶消化分离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体外诱导蜕膜化,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多胺相关基因在子宫蜕膜组织或细胞中的转录。结果表明:多胺相关基因在小鼠正常蜕膜化组织以及人工蜕膜化组织中mRNA水平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基质细胞体外蜕膜化后仅有SSAT和SMS mRNA发生显著的变化。多胺相关基因在小鼠子宫蜕膜中转录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可能引起细胞内多胺水平的变化,从而对细胞增殖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
小鼠 多胺相关基因 子宫内膜 蜕膜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肖成 胡进 纪红军 牛亚茹 焦建桥 戴玉健 徐银学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转录因子同源框A10基因(HOXA10)结合动力蛋白基因(DNM1L)启动子区域绑定位点,并调控DNM1L基因的表达机制。[方法]通过转录因子网站(TFSITESCAN)预测DNM1L启动子区域存在HOXA10的结合位点。分离怀孕1~7 D的小鼠子宫内膜,采用RT-q PCR检测其HOXA10和DNM1L 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结合HOXA10过表达和SIRNA干扰试验,分析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中HOXA10 MRNA表达量的变化如何影响DNM1L表达。构建DNM1L野生型和绑定位点突变型启动子区域(-1 749~-2 033 bP)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别与HOXA1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纪红军 胡进 肖成 牛亚茹 徐银学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RNA干扰Dickkopf-2基因(DKK2)表达对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3条针对DKK2基因的siRNA,在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2000介导下转染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用RT-q PCR法检测转染前、后DKK2基因的表达量,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1条siRNA。用该siRNA转染小鼠子宫内膜基质细胞24 h,利用Caspase3活性和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干扰DKK2基因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用CCK8细胞计数法检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志全 沈文正 窦忠英
为探讨昆白系孕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条件、生长特点及其增殖规律,采用2.5 mg/mL胰蛋白酶+0.4 mg/mL EDTA分别以20,30,40 min消化子宫内膜,结合刮取法,对昆白系孕鼠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所获得的细胞数目也增多,但细胞活力下降(噻唑兰法检测);消化30min所获得的细胞活力高、数目多,细胞比较单一;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活力随着细胞培养代数的增加而下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吴庆侠 丰艳妮 楚元奎 吴瑞 崔贞亮 靳亚平
对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进行分离与体外培养,研究其生长特性,并对其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结果表明,山羊子宫内膜在37℃条件下,以2 g/L的胶原酶Ⅰ型消化3~4 h效果最好;采用过滤—低速离心—沉降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山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效果较好,所得细胞在培养后0.5 h开始贴壁,培养12 h后,可见梭形和多角形2种形态的细胞,3~4 d呈网状铺满皿底,有明显的重叠生长现象;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这2种形态的细胞均表达波形蛋白,阳性率可达95%以上,不表达角蛋白。说明采用本文所述的消化和分离方法可获得高纯度的子宫内膜基质细胞。
关键词:
山羊 子宫内膜 基质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辰 谭秀文 魏晨 张相伦 靳青 刘桂芬 刘晓牧 万发春
【目的】利用虾青素较强的抗氧化特性,通过探讨黏膜屏障重塑对脂多糖(LPS)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炎症的影响,为牛子宫内膜细胞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培养液中添加1μg·mL~(-1) LPS,培养子宫内膜细胞6 h,检测培养液中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建立细胞的体外炎症模型。在此基础上去掉培养液,重新加入含1×10~(-6) mol·L~(-1)虾青素的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细胞24 h。对照组为不添加LPS或AST,LPS组为仅添加LPS,AST组为添加LPS和AST。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和IL-6炎症因子分泌量以及细胞SOD和CAT酶活性,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水平,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CDH1、TJP1的分布情况,利用荧光定量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laudin、CDH1、TJP1基因的m RNA表达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利用1μg·mL~(-1) LPS培养子宫内膜细胞6 h,检测发现培养液中炎症因子IL-6和TNF-α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LPS诱导子宫内膜细胞产生炎症反应。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ROS水平显著增加(P<0.05),SOD和CAT酶活性都显著降低(P<0.05),同时ROS阳性细胞比率显著下降(P<0.05),SOD和CAT酶活性都显著升高(P<0.05)。【结论】虾青素通过降低子宫内膜细胞因炎症反应产生的氧化损伤,减轻炎症导致的子宫内膜细胞紧密连接结构损伤,对子宫内膜的物理免疫屏障起保护作用,为牛子宫内膜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借鉴意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妮 罗仍卓么 包斌武 杨易 王兴平
为探究干扰素刺激外切酶基因20(ISG20)在肉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态形成中的表达及功能分析。采用RT-PCR结合测序技术获得肉牛ISG20基因的CDS区,利用生物信息学在线工具进行了ISG20基因及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序列分析,并利用qRT-PCR检测了ISG20基因及其相关基因在肉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态形成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ISG20基因的CDS区长度为516 bp,可编码一条由176个氨基酸组成的无跨膜结构域且不稳定的碱性亲水性单体蛋白质。该蛋白质含有1个DEDD核酸外切酶超家族结构域,与ISG15和MX2等10种蛋白质相互作用,主要在细胞质中发挥作用。此外,qRT-PCR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ISG20基因及其相关的ISG15和MX2在孕酮(P4)联合干扰素-tau(IFN-τ)诱导的肉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态形成中的表达量均显著上调。ISG20可能参与肉牛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容受态的形成,并在早期妊娠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作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元亮 宋大鲁 徐福南 张宝康 陈小慧
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和显微测量分析,比较研究了促孕灌注液及其主要组分药红花、淫羊藿和益母草对成年去卵巢小白鼠子宫内膜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中药均能引起实验鼠子宫内膜持续增生,证实它们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其中,促孕灌注液的作用明显强于其各组分单味药。3种单味药相比,淫羊藿的作用稍强于红花和益母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瑞梅 陈秀荔 王海滨 靳亚平
为了建立一种高效的子宫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用酶消化、过滤、离心与差速贴壁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培养家兔子宫细胞,分别以上皮细胞角蛋白、波形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等为抗原的免疫荧光对分离培养的细胞进行鉴定,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结果表明,家兔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24 h后大部分贴壁,培养3 d左右形成单层细胞集落,呈角蛋白阳性,细胞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呈红色,核呈蓝色,纯度达96%以上;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培养0.5 h后即有贴壁,培养2 d后呈单层细胞集落状生长,呈波形蛋白阳性,细胞多边形或梭形,胞质呈红色,核呈蓝色,纯度达95%以上;平滑肌细胞培养24 h后大部分贴壁,6~7 d融合成片,呈...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杜金梁 秦建华 褚景生 徐丽娜 马玉忠
【目的】探讨复方益母生化散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作用机理。【方法】体外实验:分离奶牛子宫内膜细胞,细菌脂多糖(LPS)诱导子宫内膜细胞炎症模型,复方益母生化散处理子宫内膜炎症细胞48h、72h,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CYP450的表达;体内实验:复方益母生化散栓剂治疗患有子宫内膜炎的奶牛,检测血清中IgG、IgA含量的变化。【结果】复方益母生化散处理后,子宫内膜炎症细胞CYP450的表达随复方益母生化散剂量的增加而呈升高的趋势,血清中IgG、IgA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结论】2000μg·mL-1的复方益母生化散作用奶牛子宫内膜炎症细胞48h,CYP450的表达最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庆侠 董海龙 刘忠艳 朱洪云
为建立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系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 tase,hTERT)导入原代培养的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Endometrium epithelial cells,EECs),经G418筛选培养,以获得一株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hTERT-EECs);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生长周期、凋亡情况及倍体情况;利用MTT法检测其血清依赖性;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其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克隆形成能力;裸鼠致瘤实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淑华 王佳美 李鹏 龙淼 李林 张诗萌 杨靓 李康 何剑斌
旨在研究发酵乳杆菌能否通过抑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调控下游炎性细胞因子,进而对脂磷壁酸(LTA)所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BEND)炎性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并通过体外试验对其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为解决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难题提供方向。以牛子宫内膜细胞为研究对象,LTA和发酵乳杆菌分别作为毒药与解药来建立体外细胞试验模型,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分泌量和炎性相关基因TNF-α、IL-1β、IL-6、IL-8、TLR2、MyD88、NF-kB p65 mRNA的表达量。结果表明:LTA组、LTA+Lf组、Lf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TA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5),IL-1β、IL-8细胞因子差异显著(p<0.05);LTA+Lf组与LTA组比较,TNF-α、IL-1β、IL-6、IL-8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IL-8基因mRNA的表达量增加显著(p<0.01);LTA+Lf组与LTA组相比,7种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发酵乳杆菌能够抑制NF-kB信号传导通路,调控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释放,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缓解LTA的细胞毒性,对LTA诱导的牛子宫内膜细胞炎性损伤起干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秀荔 靳亚平 利光辉 王赟 林炜明
为探讨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与体外培养条件、生长特点及其增殖过程,采用不同消化方法进行了孕早期家兔子宫内膜细胞的消化和分离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多数情况下采用胰蛋白酶消化获得的细胞数量少且活率低于60%,而采用1g/L胶原酶 型消化获得的细胞数量多达1×106/cm3,且活率大于90%。经74μm(200目)滤网过滤分离培养出多角形和梭形2种形态的基质细胞及铺路石状的腺上皮细胞,并均能在体外培养和传代。
关键词:
子宫内膜 体外培养 基质细胞 腺上皮细胞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白东宁 齐雪峰 赵献军 段连茂 靳亚平 李义 王大会 王芳
【目的】优化嗜酸乳杆菌对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体外黏附的条件。【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研究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生长状态,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菌体生长状态和pH值以及孵育时间对菌体黏附性能的影响。【结果】当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培养48 h,嗜酸乳杆菌菌液浓度为1.0×109mL-1,pH值为4.0,孵育时间120 min,嗜酸乳杆菌培养24 h时,嗜酸乳杆菌对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的黏附性最好。【结论】永生化山羊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作为细菌黏附性能研究的体外模型是有效可行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