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0)
2023(9107)
2022(7631)
2021(6894)
2020(5607)
2019(12536)
2018(12057)
2017(22735)
2016(11905)
2015(12370)
2014(12184)
2013(11860)
2012(10762)
2011(9605)
2010(9456)
2009(8564)
2008(8401)
2007(7418)
2006(6216)
2005(5451)
作者
(32677)
(27726)
(27258)
(26056)
(17372)
(13327)
(12315)
(10560)
(10363)
(9622)
(9453)
(9217)
(8970)
(8619)
(8530)
(8354)
(8133)
(8113)
(7960)
(7704)
(6787)
(6636)
(6508)
(6275)
(6127)
(6104)
(5931)
(5917)
(5510)
(5498)
学科
(49493)
经济(49456)
管理(40466)
(39551)
(34805)
企业(34805)
方法(20114)
数学(17384)
数学方法(17187)
技术(16047)
地方(14677)
中国(12838)
技术管理(12068)
(11666)
业经(11270)
(10656)
(9713)
地方经济(8976)
(8861)
(8467)
环境(7951)
(7804)
银行(7795)
(7783)
金融(7781)
农业(7702)
理论(7472)
(7463)
(7384)
财务(7364)
机构
学院(162246)
大学(161533)
管理(65542)
(65141)
经济(63770)
理学(57838)
理学院(57107)
管理学(56195)
管理学院(55855)
研究(53679)
中国(39380)
科学(34510)
(32769)
(29363)
(25922)
中心(24845)
(24053)
研究所(23888)
财经(23824)
(23788)
业大(23196)
(21974)
师范(21751)
(21695)
(20366)
经济学(19792)
北京(19583)
(19450)
农业(18662)
商学(18364)
基金
项目(119869)
科学(98152)
基金(89549)
研究(85336)
(78963)
国家(78382)
科学基金(69154)
社会(57433)
社会科(54746)
社会科学(54739)
(48656)
基金项目(48637)
自然(45476)
自然科(44571)
自然科学(44560)
自然科学基金(43777)
(40623)
教育(39126)
资助(33794)
编号(31794)
(31221)
创新(28226)
重点(27374)
(26392)
(25710)
成果(24472)
国家社会(24342)
课题(22900)
科研(22658)
教育部(22241)
期刊
(67414)
经济(67414)
研究(44946)
中国(33191)
管理(26154)
科学(24850)
学报(24546)
(22444)
(20370)
大学(18549)
学学(17674)
教育(17463)
农业(14128)
技术(14064)
(13009)
金融(13009)
财经(11304)
经济研究(11208)
业经(11148)
科技(11012)
(9736)
(8641)
技术经济(8565)
(8458)
问题(8399)
资源(8132)
商业(7624)
统计(7336)
(7296)
(7291)
共检索到2299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邱洪全  
在构建多维邻近性、空间关联与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的框架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闽西南协同发展区等25个省内区域(城市群)2004—201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多维邻近性中除了文化邻近性外均对区域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且区域空间关联也显著地对省内区域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红军  谢富纪  
产学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内在动力,多维邻近性作为创新主体获取外部知识的关键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有重要影响。文章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采用京津冀28个高校和492家企业2009—2018年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联合申请并授权的发明专利数据,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地理邻近性对产学创新主体间的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制度邻近性对产学主体协同创新具有积极正向作用;(3)技术邻近性对产学协同创新绩效具有显著倒U型作用;(4)技术邻近性与地理邻近性的交互作用会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5)技术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显著负向影响;(6)地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的交互作用对京津冀产学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正向作用但不显著。因此,京津冀应加大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和通信网络投资,加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完善制度和市场一体化政策的实施和管理,发挥多维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交互作用,实现科技创新资源优化聚集,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凡益  孙剑  陈新宇  
利用湖北、江西和浙江3省312家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的调查数据,对多维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多维邻近性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社会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均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地理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高度的地理邻近性会带来区域竞争、产品竞争和知识外溢,降低企业协同创新绩效。2)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的交互项对协同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呈现互补机制;社会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的交互项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负向影响,呈现替代机制;地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的交互项对协同创新绩效影响不显著。因此,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要注重与合作企业良性协同创新关系的建立,降低区域内同质性农产品的区域竞争和产品竞争,同时政府和相关组织要加强对农产品电商企业的技术技能培训,发挥数字技术对农产品电商企业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海花  王蒙怡  孙银建  
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产学合作发明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和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了多维邻近性对我国跨区域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包括对协同创新绩效的静态影响和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邻近与地理邻近的静态和动态影响分别呈倒U型和正向关系;社会邻近能促进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不会显著促进协同创新绩效提升,但能够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的影响;网络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呈正向关系,且正向调节技术邻近对协同创新关系形成与维持的影响,负向调节社会邻近与地理邻近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白俊红  蒋伏心  
本文采用1998—2012年中国分省区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协同创新指标体系,并从区域间创新要素动态流动视角建立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实证考察了协同创新与空间关联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协同创新过程中,政府科技资助、企业与高校的联结以及企业与科研机构的联结对区域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金融机构资助则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间创新要素的动态流动有利于知识的空间溢出,从而促进了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无论采用静态还是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模型,上述结论均具有稳定性。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区域创新生产要素的组织与协调方式,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粲   韩霞   史冬梅   张煜  
基于城市创新主体间共同申请专利和专利权转移数据,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出发进一步探索创新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认知邻近对城市间协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视多维邻近性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不断优化城市群创新环境,放大中心节点城市创新溢出和辐射功能,并完善城市群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凡益  孙剑  龚继红  
基于知识治理视角,构建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邻近性、知识治理、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引入网络关系强度作为调节变量,结合341家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和Bootstrap分析方法,分析地理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的独立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以及网络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治理在地理邻近性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在知识治理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在地理邻近性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正式知识治理和显性知识共享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善于利用集群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激发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双重效应,与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关系,实现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和成  赵培皓  
以江浙沪三地为研究对象,结合三地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探讨制度临近性、认知邻近性和经济邻近性等因素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能够促进协同创新绩效的提升;认知邻近性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呈倒U形。模型测度结果显示,江浙沪地区之间的认知邻近性较高,已对协同创新绩效产生抑制作用;经济邻近性和制度邻近性对跨区域协同创新绩效尚处于正向影响阶段。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凡益  孙剑  龚继红  
基于知识治理视角,构建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地理邻近性、知识治理、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绩效关系的链式中介模型,并引入网络关系强度作为调节变量,结合341家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的调研数据,采用多层次回归和Bootstrap分析方法,分析地理邻近性对协同创新绩效的直接作用,检验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的独立中介作用和链式中介作用,以及网络关系强度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地理邻近性正向影响协同创新绩效;知识治理在地理邻近性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知识共享在知识治理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中介作用;知识治理和知识共享在地理邻近性和协同创新绩效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网络关系强度正向调节正式知识治理和显性知识共享的链式中介作用。因此,农产品电商集群企业要把握数字经济发展契机,善于利用集群区位优势和产业资源,激发正式知识治理和非正式知识治理的双重效应,与合作企业建立良好的知识共享关系,实现高质量协同创新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雅蕊  马玎  
选取2007~2014年钢铁产业中节能环保、回收利用领域的4272项联合申请专利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验证了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对我国钢铁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网络密度对多维邻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技术邻近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且大部分钢铁组织处于过度技术邻近带来的负面效应中,制度邻近与创新绩效呈正向关系;而网络密度正向调节技术邻近与创新绩效间的倒U型关系。基于此,建议我国钢铁产业创新组织适度降低技术邻近度,强化制度邻近优势,同时,增加网络密度以发挥技术邻近对创新绩效的正向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毛磊  谢富纪  凌峰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背景下,研究跨区域协同创新具有重要实践意义。邻近性理论是产业集群层面和企业层面协同创新的重要研究主题,因而从多维邻近视角出发,探讨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从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实践背景出发,借助协同创新理论,以长三角地区苏州、上海和杭州企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法找出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区域协同创新影响因素模型,最后提出了促进跨区域协同创新的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梁玲玲  路玉莹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加强校企创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提升国家创新实力、促进国家科技变革的关键。然而,总体上看中国校企创新合作绩效不容乐观,如何提升其整体绩效也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问题。多维邻近性作为衡量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常用前置因素,其影响关系也在不断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而本文在理论分析及案例调研的基础上,构建了多维邻近性的内涵维度及对校企创新合作绩效的影响关系模型,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结合结构方程对概念模型进行探索验证。结果表明:认知、技术及关系邻近性通过合作信任度和合作依赖度两个中介正向影响校企创新合作绩效,地理邻近性的作用在下降,政府引导支持和技术中介服务在两者之间起的调节作用互补且显著。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涵  
本文探讨了高技术产业集聚特征与创新活动的空间相关性,并深入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研发创新与转化创新的影响作用与溢出效应,发现高技术产业整体集聚度有所提升,高技术产业研发创新和转化创新存在显著空间相关性与正向空间效应;产业集聚度对研发创新的推动作用最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作用均非常有效。因此,各省应加强同邻近省区间的信息与人员交流,注重知识储备与资本积累,兼顾基础研发与成果转化,以开放促创新,实现集聚创新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晨  覃成林  任建辉  
本文构建反映邻近性的区域创新产出SAR模型,运用1998—2013年大陆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析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交通邻近四种邻近下创新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溢出是影响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四种邻近性均对空间溢出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交通邻近的作用最大,技术邻近次之,地理邻近居第三位,经济邻近的作用最小。因此,各区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需要充分重视利用空间溢出来增强本区域的创新,可以根据不同的邻近性针对性地制定吸收其他区域创新溢出的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晨  覃成林  任建辉  
本文构建反映邻近性的区域创新产出SAR模型,运用1998—2013年大陆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析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交通邻近四种邻近下创新空间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间溢出是影响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四种邻近性均对空间溢出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交通邻近的作用最大,技术邻近次之,地理邻近居第三位,经济邻近的作用最小。因此,各区域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需要充分重视利用空间溢出来增强本区域的创新,可以根据不同的邻近性针对性地制定吸收其他区域创新溢出的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