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60)
2023(9088)
2022(8141)
2021(7821)
2020(6518)
2019(15265)
2018(15244)
2017(29643)
2016(16116)
2015(18190)
2014(18206)
2013(17890)
2012(16154)
2011(14485)
2010(14187)
2009(12804)
2008(12188)
2007(10313)
2006(8885)
2005(7519)
作者
(45672)
(37604)
(37307)
(35477)
(23948)
(18055)
(16960)
(14896)
(14351)
(13286)
(13027)
(12460)
(11734)
(11696)
(11610)
(11321)
(11262)
(11176)
(10633)
(10521)
(9287)
(9033)
(8966)
(8483)
(8407)
(8347)
(8326)
(8273)
(7538)
(7470)
学科
(60770)
经济(60700)
管理(45923)
(42968)
(36503)
企业(36503)
方法(30412)
数学(26093)
数学方法(25780)
(15704)
中国(14952)
(14578)
(14231)
业经(13724)
地方(12467)
理论(11382)
(10743)
农业(10618)
(10465)
贸易(10461)
(10130)
技术(9979)
环境(9868)
(9642)
(9596)
财务(9578)
财务管理(9562)
教育(9213)
企业财务(9063)
(8866)
机构
大学(224544)
学院(221851)
管理(93157)
(82608)
理学(81879)
理学院(80961)
经济(80674)
管理学(79557)
管理学院(79158)
研究(71031)
中国(50508)
(47946)
科学(46249)
(36510)
(34858)
业大(34261)
(33405)
研究所(32209)
中心(31930)
财经(30274)
(30203)
(30178)
北京(30064)
师范(29953)
(27596)
(26220)
农业(26187)
(25181)
师范大学(24459)
商学(23529)
基金
项目(160460)
科学(125625)
研究(117999)
基金(115915)
(100559)
国家(99719)
科学基金(85951)
社会(72200)
社会科(68330)
社会科学(68312)
基金项目(62732)
(62573)
自然(57047)
自然科(55677)
自然科学(55666)
自然科学基金(54643)
教育(53855)
(52717)
编号(49066)
资助(47366)
成果(39420)
重点(35256)
(34919)
(33334)
(33325)
课题(32998)
创新(30958)
科研(30735)
项目编号(30680)
大学(29954)
期刊
(86321)
经济(86321)
研究(63081)
中国(36912)
学报(35438)
科学(33079)
管理(32875)
(29825)
大学(26617)
教育(26292)
(25936)
学学(24885)
农业(21508)
技术(19102)
(14874)
金融(14874)
业经(14569)
图书(13818)
财经(13619)
经济研究(13170)
理论(12035)
科技(11680)
(11396)
实践(11382)
(11382)
问题(11203)
情报(10712)
(10564)
技术经济(10405)
现代(10089)
共检索到3061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福祉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人文地理学的哲学思想和方法论是福祉地理学赖以依存的基础,人文地理学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框架深刻影响着福祉地理学。史密斯提出的福利地理学分析框架是研究福祉地理学的重要基石。但是,由于福祉概念的复杂性、地理哲学多元化、研究手段多样化以及发展观演变等因素,有必要分析福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特点,重构福祉地理学的研究框架。福祉地理学的哲学基础(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和研究方法(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结构主义)是构建福祉地理学综合研究框架的前提。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融合哲学基础、时空维度和伦理性为一体的福祉地理学研究新框架:由福祉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伦理性构成的体系为"主轴",以时空维度为"辅轴"的福祉地理学WOSTEEM框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沈玉芳  
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和地理学对福祉皆有研究。福祉反映的是人们良好的生活状态,在日益重视社会建设的中国,民生福祉是人文地理学研究不可忽视的重要命题。本文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概括了福祉地理学的研究特点,梳理出国内外福祉地理学研究按GDP扩展、地域社会指标以及满意度和幸福感等展开的3条主要路径,并从健康与福祉、区位与福祉、生态环境与福祉、居住与福祉以及地方、文化与福祉等视角概述了福祉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后对福祉地理学的研究提出展望:要进行跨学科合作;将主观和客观2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研究框架要进行重构;深化健康的福祉地理学研究;拓展人居地理学的研究以及推进福祉的地方与文化研究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文  安虎森  
文章通过细分国内各税种、内生化税收和财政支出并纳入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构建了一个2×3×2的新经济地理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认为,转移支付政策难以显著缩小区域差距,而税收政策则有明显的效果。此外,所得税对实际GDP的影响非中性,其中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机制与流转税相似。当区域间贸易开放度较高时,降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增加总税收和(或)整个经济系统的实际GDP。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高晓路  吴丹贤  许泽宁  颜秉秋  
在老龄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和城乡空间重构的特殊时期,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复杂,地理学与老年学等学科交叉的需求日益凸显。亟需从学科构建的角度出发,思考老龄化地理学的研究方向,填补老龄化研究的空白,丰富与拓展地理学研究领域。本文在回顾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梳理出国内老龄化地理学研究的5个主题,即:1人口老龄化的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2人口老龄化的空间效应;3老年人健康与环境的关系;4老年人的空间行为;5养老服务的空间组织与规划,并对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评述。通过国内外的比较研究,对老龄化地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体系和理论方法建构进行了分析和展望,以期为从地理学视角解读中国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提供一个研究框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长虹,王兵  
文化转向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文章简要介绍了西方经济地理学对文化与文化转向的理解,分析了文化转向得以形成的原因,探讨了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以及经济对社会文化的根植性,提出了我国经济地理学开展“文化转向”研究的一些建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江莉莉  白凯  
本文回顾并分析了近10年的宗教地理研究成果,主要梳理了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①宗教活动选址、感官地理、人口构成与宗教地理分析尺度等方面的主要研究成绩和相对不足;②后世俗主义宗教地理研究的崛起;③在当前的4大全球性变化(城市化和社会不公、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快速流动)中,宗教应发挥的作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艳  柴彦威  
全生态综合世界观和人地互动过程与复杂性的系统研究是时间地理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也是行为地理学关于空间—行为互动理论构建的关键问题。企划和活动的地方秩序嵌套是新时间地理学的最新发展。论文围绕企划—活动系统及其变化、企划交织下的活动系统与社会互动、企划实现过程中活动的地方秩序构建等3个方面对时间地理学理论发展和研究前沿进行综述,系统梳理时间地理学在交通出行、城市与区域规划、地理学、康复医疗与健康、资源能源利用等领域的跨学科应用。未来呼吁更多学者关注时间地理学,积极开展跨学科应用和时间地理学创新应用的国际比较研究,将时间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与中国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创新并发展中国城市研究的行为范式,丰富和完善中国城市的空间—行为互动理论,为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沈玉芳  
王圣云博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现就职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近日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福祉地理学——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研究》专著,这是作者集多年心血钻研探索的研究成果。通读之后,深切感受到这是一部概念清楚、观点鲜明、论证有力、逻辑严谨,充满哲学思辨特色,理论建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雪铭  李建宏  
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受整个地理学界"文化转向"的影响,同时也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自然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重点以及各种议题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各种研究使自然地理学更趋于文化性。本文以"文化转向"作为自然地理学创新的1个视角,从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核心内容等方面阐述了文化自然地理学产生的背景;并列举了自然地理学响应"文化转向"的3条研究线索;在此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从自然地理学角度开展"人居环境"和"环境意象"2个议题的研究;最后,强调自然地理学在进一步进行"文化转向"和创新的同时,应该保持住自身的性质、目标和方法。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珮  陈继勇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本文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模拟《财富》世界500强中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并不是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采用"中心-外围"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市场需求、劳动市场、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集聚效应都呈现出经济地理特征。因此,处于经济"外围"的中、西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何正确利用区域和省级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合理和有效引进优质外资,并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福柱  
萌芽于1990年代的演化经济地理学,借鉴演化经济学的企业异质性、选择和传承理论,将企业视为经济变迁的主体,引入空间因素,以创新为增长动力,组织惯例传承为主线,提出了新的理论主张:区域经济增长源于原有企业与衍生的新企业,以及原有城市与新城市内创造出新产品或改进企业组织惯例的创新,创新依赖于企业内部以及城市内的经济多样性,但仍将企业和城市规模视为一个演化增长过程;渐进式创新和激进式创新发生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其空间演化特征也不同。演化经济地理学采用动态演化分析方法,完善了经济地理学中的新古典和制度分析范式,通过分析企业的进入、增长、衰退、退出以及空间再配置过程,揭示了企业、产业、网络、城市与区域的协同演化关系及其对空间经济差异的作用,并在企业集群、集聚外部性的本质以及制度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等3个经验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传康  
一、作为软科学的地理学信息时代科学发展的特点是专门科学与交叉科学互相补充。交叉科学包括三方面: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和横断科学。地理学在信息时代应从专门科学转变为一门综合科学。过去的综合是有明显联系的综合;现在还要求把没有表面联系的事实也综合起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许学强,张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得政治独立。以前由于受宗主国控制,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缓慢,多数处于落后待开发状态。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大。如何缩小差距,引起了许多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的关注,促成了以发展为主题的研究方向,形成了发展经济学和发展社会学。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程元军  罗利  
对于需求使用多种产能或者该产能具有多种属性的收益管理问题,统一称之为多维产能收益管理问题。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定义多维产能收益管理问题,构造其基本研究框架并对其作简要分析,以期能推进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曦璟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背景下,研究发展的不均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个体获得角度的不平等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量化结果视角的中国多维不平等基础上进行各维度不平等间的关系分析十分必要。通过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别从收入、教育和医疗维度探究各维度不平等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间存在双向影响: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均能强化收入不平等,这意味着如果教育维度或者医疗维度的差距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收入不平等。同时,收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和健康投资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其差距会转变成教育和医疗维度上的不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