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5)
- 2023(13705)
- 2022(11486)
- 2021(10307)
- 2020(8607)
- 2019(19043)
- 2018(18496)
- 2017(35228)
- 2016(18418)
- 2015(20325)
- 2014(19896)
- 2013(19250)
- 2012(17581)
- 2011(15909)
- 2010(16174)
- 2009(15506)
- 2008(14627)
- 2007(13114)
- 2006(11780)
- 2005(10810)
- 学科
- 济(89826)
- 经济(89719)
- 管理(56121)
- 业(46629)
- 企(40539)
- 企业(40539)
- 方法(29056)
- 数学(23896)
- 数学方法(23568)
- 中国(22769)
- 地方(21721)
- 财(21684)
- 业经(19799)
- 农(18971)
- 制(18441)
- 学(16603)
- 地方经济(13881)
- 体(13854)
- 理论(13399)
- 融(13090)
- 金融(13084)
- 环境(12860)
- 银(12792)
- 银行(12781)
- 贸(12558)
- 贸易(12549)
- 农业(12432)
- 行(12329)
- 和(12270)
- 易(12059)
- 机构
- 学院(260016)
- 大学(258235)
- 济(114452)
- 经济(112189)
- 管理(95186)
- 研究(89461)
- 理学(81224)
- 理学院(80250)
- 管理学(78790)
- 管理学院(78286)
- 中国(67407)
- 财(55247)
- 京(53253)
- 科学(50543)
- 所(43287)
- 财经(42959)
- 中心(40293)
- 江(39805)
- 经(38766)
- 研究所(38588)
- 经济学(37043)
- 范(35203)
- 师范(34933)
- 农(34432)
- 北京(33138)
- 经济学院(32890)
- 院(32730)
- 业大(32331)
- 财经大学(31669)
- 州(31543)
- 基金
- 项目(170026)
- 科学(135724)
- 研究(128258)
- 基金(124276)
- 家(106806)
- 国家(105948)
- 科学基金(92056)
- 社会(85686)
- 社会科(81344)
- 社会科学(81327)
- 省(66487)
- 基金项目(64890)
- 教育(59292)
- 自然(55750)
- 划(54910)
- 自然科(54510)
- 自然科学(54499)
- 自然科学基金(53493)
- 编号(51574)
- 资助(49095)
- 成果(42936)
- 重点(38797)
- 发(37382)
- 部(37301)
- 课题(36527)
- 国家社会(36328)
- 制(36316)
- 创(35846)
- 创新(33439)
- 教育部(33117)
- 期刊
- 济(138010)
- 经济(138010)
- 研究(83572)
- 中国(54437)
- 财(44167)
- 管理(39346)
- 学报(35757)
- 科学(34301)
- 农(32857)
- 教育(29898)
- 大学(28670)
- 学学(26982)
- 融(24350)
- 金融(24350)
- 经济研究(23508)
- 技术(23018)
- 财经(22531)
- 农业(21599)
- 业经(20951)
- 经(19611)
- 问题(17110)
- 贸(13898)
- 技术经济(13053)
- 统计(12446)
- 世界(12017)
- 商业(11923)
- 现代(11822)
- 策(11746)
- 国际(11667)
- 版(11591)
共检索到404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文宇 刘洪铎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是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往来的重要途径。经过测算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空间、经济、文化和制度距离,并通过计量检验,发现空间、经济、文化和制度距离均与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明显相关。根据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综合距离得分,按圈层理论的思路将沿线国家分为4个圈层。比较不同圈层,空间距离在第二、三圈层作用较为明显,经济距离在第三、四圈层作用较为明显,文化距离在第一、三圈层作用较为明显,制度距离在第三圈层较为明显。据此建议,按圈层综合距离的远近,按距离层次依次推动生产合作、基础设施合作和贸易自由化,根据缩小不同距离的难度,按时间层次依次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共赢、文化交流,同时还应当...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艾莲 封军丽 刘柏
基于2008~2015年间世界47个经济体的668起企业跨国并购事件,通过实证检验甄别了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对企业跨国并购绩效的影响,其中个人主义维度的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权力距离维度的文化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经济竞争力距离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主并方并购前的资产负债率对跨国并购绩效具有正效应。跨国并购的目的不仅是规模的扩大,而且是效益的提升,文化与制度距离的作用对于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所以,为了提升跨国并购效率,需顺应不同文化距离维度的作用路径,避免同一方向的文化距离强化导致效果抵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应在经济交往的同时,增强文化交流,释放文化和制度软环境对跨境投资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吉生保 李书慧 马淑娟
文章从地理、经济、文化和制度层面全面考察了中国与东道国的距离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的影响。首先,本文直观给出了中国与6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类距离,发现相比中日、中美"距离",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各类"距离"明显较近(中日之间地理距离除外),不同的距离维度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有不同影响;其次,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距离色彩明显,"由近及远"态势初显;再次,借鉴引力模型,基于20032015年中国对6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面对的可以增加贸易量的主要区域合作新模式。本文侧重从贸易层面探讨"一带一路"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扩展引力模型,创建动态地理距离等指标,设计出能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流量影响机制的不同层次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了关键指标影响我国向主要国家出口可持续性的动态效果。本文的结论是,经济规模对贸易流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中线和南线样本的估计结果可以证明"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文化距离会对贸易流量有一定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延方 王冬
"一带一路"是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面对的可以增加贸易量的主要区域合作新模式。本文侧重从贸易层面探讨"一带一路"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扩展引力模型,创建动态地理距离等指标,设计出能反映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贸易流量影响机制的不同层次的动态面板计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广义矩(GMM)估计方法,分析了关键指标影响我国向主要国家出口可持续性的动态效果。本文的结论是,经济规模对贸易流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中线和南线样本的估计结果可以证明"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文化距离会对贸易流量有一定负向影响。因此,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以及缩小文化差别能确保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的可持续性增长,最终增进"一带一路"实施效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京星 黄健柏 刘天琦
基于地理距离、经济距离、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四个维度构建动态面板引力模型,综合分析中国钢铁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钢铁产能合作中,地理"硬距离"的影响正在逐渐弱化,经济、制度、文化等"软距离"的影响正在加强。(2)经济距离对开展钢铁产能合作有显著的正向推动作用,而文化距离和制度距离则对开展钢铁产能合作有显著的负向阻碍作用。(3)"四种距离"对"一带一路"不同线路国家的产能合作影响不同,南线国家主要受文化距离的影响,中线国家主要受经济距离的影响,北线国家则主要受经济距离和制度距离的共同影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瑞良
基于制度距离视角,以"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为研究对象,建立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制度距离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OFDI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管制性制度距离和规范性制度距离对企业的区位选择有负向影响;传统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选择行为仍然重要。基于管制性制度距离的复杂机制,本文对其方向性加以区分并检验,发现中国企业选择制度环境较好的国家投资时,制度距离的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亚平 高玥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鸿沟可能会阻碍我国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有经验研究关于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OFDI选址的影响及如何缓解制度距离带来的制度风险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投资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制度距离与海外华人网络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的OFDI选址具有"非对称性效应",企业OFDI倾向于负向制度距离接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我国企业对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亚平 高玥
"一带一路"倡议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带来新的机遇。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制度鸿沟可能会阻碍我国企业对这些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有经验研究关于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OFDI选址的影响及如何缓解制度距离带来的制度风险还未达成共识。本文利用2003-2014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投资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基于制度距离与海外华人网络视角的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正式制度距离对我国企业的OFDI选址具有"非对称性效应",企业OFDI倾向于负向制度距离接近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第二,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OFDI选址表现出对制度距离的"异质性偏好",技术研发型OFDI偏好正向制度距离大的国家,商务服务型OFDI和当地生产型OFDI规避负向制度距离大的国家;第三,不论哪种投资动机,海外华人网络的活跃都能促进我国企业OFDI。因此,应在识别制度距离的方向和幅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投资动机的OFDI推行差别化的鼓励政策和扶持措施,同时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海外华人华侨组织,建立东道国海外华人华侨关系网络与海外直接投资联结机制,推动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新发展。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张微 卜伟
基于中国与东道国的政治、文化和制度距离研究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模式选择问题。选取2005-2018年间A股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129次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建立多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发现:政治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并购,对合资和独资没有偏向;文化距离较大,企业倾向于绿地合资;制度距离较大,投资模式的选择依管制距离和规范距离的差异而有所不同。进一步发现,政治距离对投资模式的影响存在企业异质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走出去 投资模式 政治距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吉鹏 衣长军 黄健
当前世界各国在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等维度距离,仍然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根据外来者劣势与制度套利论,检验多维距离因素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不同方向的制度距离与经济距离具有差异化影响,正向制度距离与正向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负向制度距离与负向经济距离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丁世豪 张纯威
文章运用2005~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数据,实证检验了双边制度距离对中国OFDI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整体上呈现"制度接近"特征;制度距离对OFDI不仅具有显著的直接抑制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市场寻求动机对OFDI的促进作用;不同方向的制度距离对OFDI的影响有所差异,负向制度距离的影响并不明显,而正向制度距离明显阻碍了OFDI。进一步运用门限效应模型分析发现,制度距离对OFDI的影响存在自身的单一门限效应,未跨越门限值时,制度距离对OFDI的影响不显著;跨越门限值后,制度距离对OFDI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周妍巧 李涛 刘灼
文章基于聚类分析和引力模型,将制度距离区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实证探讨了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制度距离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具体而言,中国企业对第三圈层国家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偏向性;不同维度的制度距离作用有所差异,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投资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为优化企业投资决策,提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绩效提供了有益启示。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制度距离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涛 刘灼 陈海峰 向诚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此打造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内在驱动力,构建国际经济合作的新格局。制度距离是企业国际化的重要制约因素,深刻地影响着跨国经济活动。本文建立五维制度距离指数,划分为正式制度距离与非正式制度距离,使用引力模型探讨制度距离对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法距离和知识距离强化了中国企业国际化意愿,而经济距离、外交距离则相反;区分"一带"与"一路"不同板块国家,发现中国企业具有倾向性;区分差异化地理位置,发现中国企业在亚洲和欧洲的情况略有差异,其更偏向同属于亚洲区域,且文化距离相差较大的国家。本文结论为优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机制,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合作深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周绍杰 胡鞍钢
制度在双边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次将相邻效应引入传统的制度与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考察了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文化、法律、宏观经济制度以及微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显著抑制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长期更为显著。进一步引入相邻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受到中国与沿线国家邻国之间贸易的制约,即相邻效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并且无论是针对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而言,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制度距离均强化了相邻效应的"竞争"作用,但上述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中国需要考虑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与这些两两相邻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利益,以促进中国与各国双边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相邻效应 空间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制度距离、相邻效应与双边贸易——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一带一路”背景下制度距离对我国向中东和北非出口贸易影响研究
技术距离、经济差距与“一带一路”沿线国际技术合作
普惠金融距离视角下中国对“一带一路”OFDI的影响效应分析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距离对我国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
经济距离对农产品贸易成本的影响——基于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实证
多维距离对中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与面板门槛的实证分析
制度距离对双边贸易流量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
制度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研究——基于“一带一路”沿线47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制度距离对银行海外经营效率的影响: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资银行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