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64)
- 2023(17973)
- 2022(15160)
- 2021(14163)
- 2020(12239)
- 2019(28452)
- 2018(27796)
- 2017(52808)
- 2016(28664)
- 2015(32338)
- 2014(31805)
- 2013(31449)
- 2012(28803)
- 2011(25882)
- 2010(25961)
- 2009(24219)
- 2008(23782)
- 2007(20830)
- 2006(17884)
- 2005(15780)
- 学科
- 济(119872)
- 经济(119750)
- 管理(81433)
- 业(78849)
- 企(64979)
- 企业(64979)
- 方法(59704)
- 数学(53595)
- 数学方法(52807)
- 财(32417)
- 中国(32049)
- 农(30240)
- 贸(24499)
- 贸易(24485)
- 业经(23878)
- 易(23847)
- 学(23828)
- 制(20808)
- 地方(20724)
- 务(20681)
- 财务(20608)
- 财务管理(20564)
- 农业(20152)
- 企业财务(19566)
- 理论(18036)
- 银(17551)
- 银行(17492)
- 融(17483)
- 金融(17480)
- 技术(17383)
- 机构
- 大学(410356)
- 学院(407480)
- 济(170152)
- 经济(167016)
- 管理(157772)
- 研究(138179)
- 理学(137536)
- 理学院(136018)
- 管理学(133303)
- 管理学院(132579)
- 中国(104485)
- 京(86091)
- 科学(85812)
- 财(76353)
- 农(72510)
- 所(70110)
- 业大(64231)
- 研究所(64130)
- 中心(63379)
- 财经(61859)
- 江(58442)
- 农业(57542)
- 经(56462)
- 北京(54014)
- 经济学(52804)
- 范(50746)
- 师范(50079)
- 院(49720)
- 经济学院(47802)
- 财经大学(46221)
- 基金
- 项目(279936)
- 科学(220302)
- 基金(206384)
- 研究(195527)
- 家(183075)
- 国家(181639)
- 科学基金(155395)
- 社会(125297)
- 社会科(118995)
- 社会科学(118957)
- 基金项目(108210)
- 省(107696)
- 自然(103791)
- 自然科(101547)
- 自然科学(101514)
- 自然科学基金(99752)
- 划(92184)
- 教育(91562)
- 资助(86287)
- 编号(76468)
- 重点(63727)
- 部(62235)
- 成果(61188)
- 发(58756)
- 创(58389)
- 科研(54802)
- 创新(54614)
- 教育部(53225)
- 课题(53022)
- 国家社会(52967)
- 期刊
- 济(174001)
- 经济(174001)
- 研究(112759)
- 中国(75662)
- 学报(70464)
- 农(63682)
- 科学(62836)
- 财(60309)
- 管理(57541)
- 大学(53005)
- 学学(50183)
- 农业(43114)
- 教育(39480)
- 技术(36233)
- 融(34645)
- 金融(34645)
- 财经(30554)
- 经济研究(30253)
- 业经(26829)
- 经(26203)
- 业(25008)
- 问题(23089)
- 统计(22507)
- 贸(21795)
- 技术经济(20596)
- 版(20548)
- 策(20448)
- 国际(19037)
- 科技(18538)
- 决策(18320)
共检索到5885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方齐云 肖双薇
本文以2007—2016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5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多维距离(制度、经济和地理距离)考察距离因素对中国OFDI的影响。首先运用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和固定效应方法,对东道国与我国在制度、经济与地理上的差距如何影响中国OFDI进行了定量研究,然后运用Hansen门槛回归模型考察了制度距离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制度距离对我国OFDI具有负面影响,即我国OFDI具有制度相似性特征;相较于发达国家,制度距离对发展中国家OFDI的影响更为明显,且呈倒"U"型结构。经济距离对我国OFDI存在国别差异但门槛效应不明显,经济距离与发达国家OFDI正相关,而与发展中国家OFDI负相关。地理距离对我国OFDI存在显著的阻碍作用;我国对地理距离较远的国家进行投资,存在明显的市场寻求型投资动机。最后对制度、经济与地理三维距离影响OFDI的总效应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地理距离对OFDI的负面作用最大,占据主要影响因素,经济距离的影响程度居于其次,而制度距离的负面影响相对最小。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岩 于津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沿线各国经贸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增进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提高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产能合作水平。然而,学术界对此观点的论证和检验仍然不足。本文采用2006-2014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与其利用中国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随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基础设施越薄弱、人均收入越低的国家,基础设施质量改善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促进作用越大。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质量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崔岩 于津平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强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沿线各国经贸关系发展具有积极意义,认为"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提高将有助于增进中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提高中国与沿线各国的产能合作水平。然而,学术界对此观点的论证和检验仍然不足。本文采用2006-2014年的统计数据,实证研究"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与其利用中国直接投资的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质量的改善可以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效应随东道国基础设施质量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基础设施越薄弱、人均收入越低的国家,基础设施质量改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基础设施质量 对外直接投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亚斌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投资便利化测度体系,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50个亚欧非国家的投资便利化水平,并基于拓展引力模型实证分析其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各国投资便利化水平差异非常显著,欧洲发达国家普遍高于亚洲和非洲国家,中亚、南亚、东欧和非洲是投资便利化亟待改善的重点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和投资便利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商业投资环境对促进投资增长贡献最大,东南亚为投资潜力最大的地区,投资便利化的改善对亚洲和非洲等欠发达地区投资增长的空间更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周绍杰 胡鞍钢
制度在双边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次将相邻效应引入传统的制度与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考察了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文化、法律、宏观经济制度以及微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显著抑制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长期更为显著。进一步引入相邻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受到中国与沿线国家邻国之间贸易的制约,即相邻效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并且无论是针对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而言,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制度距离均强化了相邻效应的"竞争"作用,但上述作用在不同地区具有显著差异。因此,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中国需要考虑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来平衡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与这些两两相邻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利益,以促进中国与各国双边贸易关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相邻效应 空间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家云 周绍杰 胡鞍钢
制度在双边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首次将相邻效应引入传统的制度与贸易关系的分析框架,运用空间面板模型深入考察了制度距离、相邻效应对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在文化、法律、宏观经济制度以及微观经济制度方面的差异显著抑制了双边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在长期更为显著。进一步引入相邻效应的分析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受到中国与沿线国家邻国之间贸易的制约,即相邻效应表现为竞争关系,并且无论是针对进口贸易还是出口贸易而言,中国与
关键词:
制度距离 双边贸易 相邻效应 空间模型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肖平平 侯佳敏
现有研究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普遍忽略了中国在第三国投资的变化。本文从空间角度出发,建立空间计量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在42个"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面板数据估计汇率变化,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及第三国效应的具体表现,实证发现:(1)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对外直接投资第三国效应普遍表现为"互补效应"。(2)人民币升值或东道国货币贬值会促进中国对东道国对外直接投资。(3)传统研究方法未考虑第三国效应探讨汇率变动对OFDI影响,计量结果存在正偏误。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振林 黄凯
以"一带一路"沿线47个国家为样本,分析了制度距离对中国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制度距离对中国直接投资几乎无影响,而法制制度距离则有显著的负向作用。在采用Ward系统聚类分析法将经济制度距离差异分为大、小两组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既存在明显的惯性特征即前期投资会显著影响当期投资,又遵循着出口导向型投资,而且还倾向于投资那些汇率估值较低、基础设施更完善、劳动产出更高的国家或地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吉鹏 衣长军 黄健
当前世界各国在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等维度距离,仍然是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的重要因素。根据外来者劣势与制度套利论,检验多维距离因素对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地理、文化、制度以及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不同方向的制度距离与经济距离具有差异化影响,正向制度距离与正向经济距离增加降低了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绩效;负向制度距离与负向经济距离没有显著的影响。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德才 贾青 康柳婷 柳媛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成为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相关研究甚少。选择13个"一带一路"国家20062015年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门限(DPT)模型,在考虑了GDP、政府公信力等7个控制变量的影响后,实证检验"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对我国对其直接投资是否存在门限效应。结果表明存在积极的门限效应,"一带一路"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也显著影响着我国对其直接投资,由此构建"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程度评价指标作为投资指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平 王昱 王永中
利用200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以东道国投资动因视角分析了影响我国对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并运用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探究具有稳健性特征的条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寻求与资源寻求动因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稳健性"的主要动因,而效率寻求动因假设未得到验证,并据此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利用各国禀赋优势等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立平 王昱 王永中
利用2003—2015年"一带一路"沿线30个国家的面板数据,以东道国投资动因视角分析了影响我国对沿线国家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诸多社会经济因素,并运用极值边界分析(EBA)模型探究具有稳健性特征的条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寻求与资源寻求动因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具有"稳健性"的主要动因,而效率寻求动因假设未得到验证,并据此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利用各国禀赋优势等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金叶 沈晓敏
境外园区日益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其对扩大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推动参与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3-2017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参与建设的82个园区的数据,采用系统GMM方法研究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表明:境外园区建设能显著促进中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分类型来看,加工制造型园区与资源利用型园区促进中国投资的作用最为明显,其次为多元综合型园区,商贸物流型园区促进作用最弱;分区域来看,中国在东南亚与南亚参与建设的园区能显著扩大中国投资,但欧洲与非洲的境外园区建设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暂时存在负向影响,中亚与西亚地区园区建设的投资促进效应尚不明显。以上研究结论可为中国境外园区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新中国在对外开放新阶段参与国际合作模式提供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罗翊烜 扈钟方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的贸易便利化测度体系,首先运用均值主成分分析法测度"一带一路"沿线十七个亚洲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之后基于拓展的引力模型,探究其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的影响。本文通过具体实证发现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差异显著,除贸易便利化外,国内生产总值、劳动力规模、自然资源禀赋、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对外直接贸易也有显著促进作用;税负水平、距离成本呈现出显著的负向效应。本文认为,中国在稳定贸易便利化程度较高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的同时,需要推动中亚、西亚和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贸易便利化,促进贸易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磊 刘晓宁 张猛
本文利用随机前沿模型(SFA)测算了2001-2014年中国总体及29个省份的产能利用率,并利用系统GMM实证分析了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以及其他因素对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总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的产能利用率均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趋势。东部地区产能利用率要明显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考察期内产能利用率均值为82.9%,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考察期内产能利用率均值则分别为76.9%和64.2%。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对外出口以及技术创新活动均可以促进产能利用率的提升,有效缓解产能过剩。地方政府的过度投资以及国有企业比重过大则不利于提升产能利用率,加剧了产能过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效率及其门槛效应——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OFDI的多维距离影响研究
“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状况对我国OFDI的影响——基于面板门槛模型的研究
制度距离、双边投资协定与我国OFDI区位选择——基于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的实证研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税收环境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东道国制度环境、市场规模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一带一路”国家的半参数变系数空间面板模型
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效率研究——基于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
“一带一路”建设与中国出口效率提升——基于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江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引力模型实证分析
生猪产销市场整合、决定因素与地理距离——基于省级数据的面板门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