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42)
2023(14394)
2022(12652)
2021(12000)
2020(9886)
2019(22489)
2018(22145)
2017(42991)
2016(22920)
2015(25366)
2014(24715)
2013(24118)
2012(21815)
2011(19523)
2010(19251)
2009(17994)
2008(17055)
2007(14803)
2006(12807)
2005(10812)
作者
(62401)
(51634)
(51502)
(48765)
(32787)
(24842)
(23447)
(20389)
(19624)
(18341)
(17660)
(17395)
(15955)
(15952)
(15868)
(15618)
(15477)
(15352)
(14724)
(14672)
(12546)
(12366)
(12318)
(11794)
(11669)
(11355)
(11348)
(11321)
(10259)
(10101)
学科
(84636)
经济(84438)
管理(65645)
(65525)
(52547)
企业(52547)
方法(40782)
数学(34199)
数学方法(33795)
(25712)
中国(25210)
(23782)
业经(20801)
(18087)
农业(17576)
理论(16744)
(16483)
地方(16424)
(15529)
贸易(15522)
(15303)
财务(15229)
(15228)
财务管理(15200)
(15078)
(14693)
银行(14660)
企业财务(14402)
(13862)
环境(13804)
机构
大学(312385)
学院(312008)
管理(126859)
(121229)
经济(118576)
理学(110466)
理学院(109302)
管理学(107399)
管理学院(106838)
研究(98007)
中国(75277)
(64484)
科学(60677)
(58259)
(47132)
财经(47072)
(45989)
中心(45369)
业大(45121)
(43469)
研究所(43080)
(42852)
(41302)
师范(40980)
北京(40263)
经济学(36550)
(35979)
(35821)
农业(35787)
财经大学(35358)
基金
项目(219257)
科学(173321)
研究(163185)
基金(159912)
(137689)
国家(136505)
科学基金(118594)
社会(104530)
社会科(98231)
社会科学(98207)
(85223)
基金项目(85091)
自然(76295)
教育(75111)
自然科(74538)
自然科学(74525)
自然科学基金(73167)
(71453)
编号(67798)
资助(64812)
成果(54301)
重点(48267)
(48236)
(45811)
(45641)
课题(45341)
创新(42565)
项目编号(42324)
国家社会(42315)
教育部(42116)
期刊
(129124)
经济(129124)
研究(92733)
中国(55545)
学报(47467)
管理(44434)
科学(44091)
(43475)
(42536)
大学(36592)
教育(36048)
学学(34437)
农业(29629)
(28626)
金融(28626)
技术(25471)
业经(22500)
财经(22148)
经济研究(20900)
(18836)
问题(16318)
图书(16226)
理论(15542)
科技(14817)
(14516)
实践(14394)
(14394)
(14275)
技术经济(14138)
现代(13920)
共检索到442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童天天  周一鸣  
从多维贫困视角探讨社会保险的减贫效应,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家扶贫政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本文通过构建A-F多维贫困指数,检验社会保险对贫困恶性循环的调节作用以及多维减贫效应。研究发现:单一维度贫困之间存在恶性循环效应,形成从收入到健康、心理状态再到收入的循环怪圈;社会保险能够调节和减缓各维度贫困之间的恶性循环,减少居民陷入深度贫困的概率,其中,社会医疗保险的调节作用和减贫效果更为显著;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居民陷入多维贫困的可能性,但效果上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对城镇居民、老年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扶贫效果更为显著。有鉴于此,应该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减贫作用,确保贫困人口都能享受社会保险扶贫的政策红利。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黎骅逸  王超  李锐  
文章采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首先基于A-F方法对我国多维贫困指数(MPI)进行测度和分解,其次利用农户家庭特征变量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进行倾向得分匹配,对可能导致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异质性特征进行集中,估算农户家庭陷入贫困的概率,最后利用异质性处理效应(HTE)估计方法,从多维贫困视角对比分析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差异,并对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减贫效果进行异质性分析,深入剖析我国林业扶贫政策对异质性贫困户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林业扶贫政策的实施对农户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均下表现出显著的减贫效果,但由于人口异质性的客观存在,林业扶贫政策减贫效果的异质性也十分突出。在减贫效果的异质性分析中可以发现,对处于第一层级的农户家庭,其多维贫困减贫效果的减贫系数为-0.205,收入贫困的减贫系数为1.593;但对处于第五层级,陷入贫困概率最高的农户家庭,其多维贫困减贫系数仅为-0.097,收入贫困减贫系数仅为0.530。此外,第二层级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户陷入贫困概率层级每增加一级,其多维贫困减贫效果降低0.024,收入贫困的减贫效果降幅为0.243。表明林业扶贫政策对农户家庭的减贫效应随着农户陷入贫困概率增加而减弱。而陷入贫困概率较高的农户家庭通常表现出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劳动力,具有较高的总抚养比等家庭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晓薇  黄念兵  庄颖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多维贫困指数测算的AF方法的原理和测算步骤。本文先以K=2维度下的各省各年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再构建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框架,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为解释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存在减贫效益,而且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不一致,在"赋能"机制上占主导地位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大力发展公共基本服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及有效脱贫意义重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恒  王征兵  朱玉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欢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年的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QR)模型,研究贫困与非贫困对比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决定模型。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社会保险、非农就业特征与家庭贫困呈显著相关性;对差距缩小的系数差检验结果显示,养老与其他医疗保险、本地和异地外出务工时间比变量的系数差呈显著负向。在稳健性回归检验中,引入低收入与非低收入分位数的回归结果与贫困、非贫困家庭各变量的显著性结果无差异,但各变量的系数差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差异有较大变化,本地非农就业时间比对低收入家庭收入变化的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欢  
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库(CHIP)2013年的数据,利用分位数回归(QR)模型,研究贫困与非贫困对比条件下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决定模型。结果显示:健康、教育、社会保险、非农就业特征与家庭贫困呈显著相关性;对差距缩小的系数差检验结果显示,养老与其他医疗保险、本地和异地外出务工时间比变量的系数差呈显著负向。在稳健性回归检验中,引入低收入与非低收入分位数的回归结果与贫困、非贫困家庭各变量的显著性结果无差异,但各变量的系数差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差异有较大变化,本地非农就业时间比对低收入家庭收入变化的作用更显著。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齐红倩  杨燕  
基于CHFS数据库中个人和家庭数据,补充信息变量对中国老年人口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对比了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地区差异,分析了不同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水平对老年贫困的减贫效应。实证研究表明,随着信息手段的不断深入,信息贫困呈现更显著的特征,信息维度对老年人口多维贫困的影响超过了传统贫困中的收入、资产、健康、消费和心理维度。在减贫效应方面,城乡居民养老金能够有效缓解收入和资产贫困,而城镇职工养老金对六个维度的贫困均能起到有效缓解作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对于老年人口资产、收入、心理维度的减贫作用显著,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则能够有效缓解六个维度的贫困。因此,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深入,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口的物质贫困与非物质贫困的关系,尤其是扩大信息维度带来的减贫效应,同时对于城乡居民和职工两类老年群体,实施针对性的社会保障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振军  于丽红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地理权重矩阵、经济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特征及减贫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多维贫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即越贫困的地区其集聚效应越显著;虽然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对医疗贫困的减贫效应相对较弱;东、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对农村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空间关联性,但对东部地区整体减贫效果弱于其他地区;从空间溢出效应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他相关联省份的减贫起到了间接作用。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健  沈思远  李志鹏  
在绝对贫困得以消除并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的背景下,研究多维相对贫困的治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6年的CLDS数据,以家庭所在城市是否试点实施农村大病保险为依据构造大病保险指标,从健康、教育、生活水平3个维度构造多维相对贫困指标,通过计量模型实证研究大病保险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实施大病保险使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显著降低3.11%。设置虚假处理组、改变多维相对贫困计算阈值等检验,均表明实证结果具有可靠性。中介效应模型表明,农村大病保险主要通过改善健康水平和提高耐用品消费两个途径来缓解家庭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异质性分析发现,农村大病保险更为显著地缓解了低收入、老龄化、西部等高风险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为进一步缓解多维相对贫困,应拓宽大病保险的筹资来源、完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大病保险政策设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贺胜年  史志乐  王升  
土地整治的扶贫脱贫功用已在实践创新中得到充分体现。国际上将土地整治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工具,中国亦不外如是。在农村贫困地区开展土地整治,具有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的减贫成效。本文选取河北、四川、贵州、云南和江西五省贫困村典型土地整治项目及其受益农户,通过田野调查和入户访谈获得一手数据和资料,并对土地整治前后农户多维贫困指数作了测度和分解,研究发现:土地整治能有效降低农户多维贫困程度,贫困发生率和平均剥夺份额均得到缓解;收入、住房、生活和生产条件等维度的贫困程度较土地整治前均得到改善;土地整治完成后,收入和耕地资源禀赋对农户多维贫困仍具较大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土地整治减贫成效,应灵活安排贫困地区土地整治项目,将土地整治与产业开发和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甜   朱宏城   李孟冉  
[目的]以福建省革命老区典型贫困县作为研究区域,将土地规模经营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探究土地流转缓解农户多维贫困的作用程度,对助力老区预防规模性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基于福建省革命老区591户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A-F多维贫困测度法构建农户家庭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剖析土地流转的多维减贫机理。[结果](1)土地流转显著降低了农户的多维贫困指数,改善了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2)土地流转在不同维度产生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土地转入与转出的多维减贫效应存在不对称性;(3)土地转入能有效缓解农户的收入贫困和教育贫困,而土地转出能进一步缓解农户的就业贫困。[结论]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宣传,分类施策缓解农户多维贫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户家庭人力资本,加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红霞  许倩文  
本文基于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家庭单维贫困发生率,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我国贫困家庭教育阻隔相对贫困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维贫困维度分解方法估算经济、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等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贡献率,并利用OLS模型考察贫困维度个数取值不同下各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单个指标间的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经济维度不再是相对贫困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看,成人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不同临界值下多维贫困家庭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即教育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位列第一。基于上述结果,相对贫困治理时代应该向教育维度加大倾斜力度。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贺坤  周云波  
本文基于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Alkire-Foster贫困测度方法对农民工的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进行测度和比较,并对多维贫困测度结果按照区域和维度进行了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农民通过进城务工基本能够摆脱现行标准下的收入贫困,但面临较为严重的多维贫困状况;各个区域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程度普遍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对农民工多维贫困贡献最显著的是住房、健康和教育三个维度,收入维度对农民工的多维贫困状况影响微弱,农民工的贫困是多维贫困而不是收入贫困。因此,应尽快构建统一的多维贫困指标体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