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79)
2023(12691)
2022(11127)
2021(10852)
2020(8842)
2019(20718)
2018(20260)
2017(38636)
2016(20851)
2015(23467)
2014(23104)
2013(22730)
2012(20822)
2011(18917)
2010(18540)
2009(16949)
2008(16310)
2007(13851)
2006(12028)
2005(10661)
作者
(57630)
(47839)
(47462)
(45436)
(30472)
(22780)
(21550)
(18950)
(18323)
(16886)
(16337)
(16212)
(15149)
(14911)
(14756)
(14665)
(14156)
(13992)
(13627)
(13424)
(11683)
(11678)
(11404)
(10823)
(10590)
(10581)
(10557)
(10321)
(9573)
(9379)
学科
(82221)
经济(82120)
管理(57165)
(55539)
(44188)
企业(44188)
方法(38737)
数学(33849)
数学方法(33489)
(24399)
中国(24391)
(19765)
业经(17855)
(17518)
(16807)
贸易(16796)
农业(16591)
(16422)
(14887)
地方(14771)
(13391)
环境(13321)
理论(12877)
教育(12664)
技术(12038)
(12001)
(11973)
银行(11941)
财务(11935)
财务管理(11913)
机构
大学(294181)
学院(289452)
(119588)
经济(117281)
管理(116364)
理学(101707)
理学院(100587)
研究(100364)
管理学(98998)
管理学院(98483)
中国(74827)
(62964)
科学(60717)
(52309)
(49124)
研究所(45224)
中心(44291)
(43523)
财经(42853)
业大(41595)
北京(40327)
(39424)
(39308)
师范(39137)
(38551)
(36562)
经济学(36526)
农业(33879)
经济学院(33002)
财经大学(32226)
基金
项目(203314)
科学(160446)
研究(151294)
基金(149369)
(129908)
国家(128823)
科学基金(110319)
社会(96656)
社会科(91453)
社会科学(91429)
基金项目(79063)
(75638)
自然(70174)
教育(69077)
自然科(68533)
自然科学(68518)
自然科学基金(67304)
(64804)
资助(61143)
编号(61045)
成果(50443)
(46211)
重点(45235)
(42807)
(41865)
课题(41702)
国家社会(40303)
教育部(40034)
创新(39107)
大学(38601)
期刊
(126011)
经济(126011)
研究(87427)
中国(52814)
学报(45518)
科学(43289)
管理(41733)
(40530)
(37425)
大学(35110)
教育(34188)
学学(32830)
农业(28930)
技术(23351)
(22417)
金融(22417)
财经(20830)
经济研究(20769)
业经(19142)
(17812)
问题(16607)
图书(15667)
(14923)
理论(14095)
科技(13995)
(13892)
(13548)
技术经济(13504)
世界(13406)
实践(12725)
共检索到415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昉  王晓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带领中国人民为摆脱贫困、改善最广大群体的福祉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以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等人为代表的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基础上,以争取民族独立、谋求国家富强为奋斗目标,从社会制度、国际环境、生产关系等角度剖析了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并结合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主张通过改变国家制度、加强社会组织与提升人力资本等来改变贫困状况。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反贫困思想与实践,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早期反贫困思想不仅为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源泉,也为当今中国反贫困政策的制定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经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棵  王建华  
解放个体思想,反对阶级贫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既定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汲取苏俄的办报经验,动员群众为党报写稿,成立工农通讯员队伍。在根据地宣传部门的引导下,群众观察乡村社会改造的实际进展,在稿件中表达观点与提出建议,同时加深对革命的认识与理解。基于反"围剿"的复杂形势,工农通讯员运动虽没有能够全面展开,但使无产阶级参与根据地的各项建设,逐渐从"自在"走向"自为",摆脱思想文化上的贫困。其蕴含的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文化反贫困主张的实现提供来自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对构建与巩固具有中国特色的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许彩玲  
农民在我国人口中占比大,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是解决中国贫困问题的关键所在。建党百年来,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实际,中国共产党对如何消除农民贫困、实现共同富裕问题进行了久久为功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从消除农民土地生产资料绝对贫困到解决农民生活资料绝对贫困,中国实现了全面消除农村绝对贫困的伟大目标,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农村反贫困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村反贫困的历程,总结提炼其中的理论结晶、治理方略和宝贵经验,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也可为全球贫困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太明  王丹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先后历经救济式扶贫、改革式扶贫、开发式扶贫、综合式扶贫、精准扶贫五个阶段,走出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扶贫道路。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也积累了值得珍视的经验,即以人民为中心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理念、精准扶贫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基本方略、扶贫制度是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根本保障。总结分析中国共产党治理农村绝对贫困的历程及经验,为推进后小康社会的贫困治理提供了启示,即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对贫困治理的领导、注重宏观战略与微观策略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后小康社会减贫长效机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美群  余漩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美群  余漩  
贫困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扶贫反贫视角来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带领人民群众同贫困作斗争的历史。回顾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历程,从革命性全域扶贫、"输血式"救济扶贫,到"造血式"改革扶贫、"开发式"综合扶贫以及新时代科学精准扶贫,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为指导,牢记"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探索不同治贫扶贫方法,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和扶贫开发道路,最终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百年反贫困奋斗历程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和治理优势,同时也为全球反贫困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正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脱贫攻坚决战渐入佳境。如何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新形势下脱贫攻坚的巨大指导意义,本文从新目标、新动力、新路径、新保证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析解读。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雒亚男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历经百年反贫困斗争,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赢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党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在实践中探索创新贫困治理机制,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内容丰富且具有中国特色的减贫理论、工作方针和治理机制。总结弘扬百年反贫困取得的宝贵经验、精神财富和思想成果,对实现下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推进党的伟大事业行稳致远具有深远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妮娜  史卫  
中国共产党早期报刊全面而生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税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及根据地时期的税收实践。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后均通过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税收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自己的税收主张;根据地建设时期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升华,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适合中国实际的税收思想和制度体系,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中国共产党在税收思想的构建和税收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报刊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经验在今天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志章  杨珂凡  王静  杨志红  
贫困问题作为一个世界性难题,包含着历史范畴与发展意义。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就秉承"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的崇高理想。百年来,党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与社会环境,进行了大胆探索,先后经历了建党初期的陕甘宁试点、新中国成立后的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时期的开发式扶贫实践,以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与脱贫攻坚战四个不同的反贫困阶段。期间凝聚出以毛泽东反贫困思想、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江泽民、胡锦涛扶贫开发相关阐述、习近平总书记扶贫系列重要论述为主体的反贫困思想谱系,积累了大量以实践为基础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实践探索、理论结晶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受到高度赞誉,作为世界现代文明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不同策略为人类所分享,为全球贫困治理、构建一个没有贫困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邹璠  周力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史是一部党领导人民实现减贫与发展的奋斗史。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思想进行理论剖析与经验总结,文章系统梳理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的演进脉络与逻辑,并基于近现代数据的历史对比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就。研究发现:(1)中国共产党的减贫思想演进经历了五个阶段,即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思想探索阶段(1921-1949年)、以制度为保障和以救济为手段的思想形成阶段(1949-1978年)、以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为路径的思想发展阶段(1978-1986年)、以培育内生动力为导向的思想完善阶段(1986-2012年)、以精准扶贫为方略的思想创新阶段(2012年以后);(2)中国共产党减贫思想的演进逻辑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依循与创新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的理论演进、从共享式增长到特惠式扶贫的战略演进、从政府包揽到多方联动的主体演进、从关注物质兜底到多维赋能的目标演进;(3)历史数据比对显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减贫成效斐然,农民生产与生活条件呈现质的飞跃。现阶段,巩固与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实现共同富裕,已成为党和政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重要目标,我国应在防止返贫的基础上,重视相对贫困问题,采用城乡统筹的方式促公平、谋发展。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刘丸源  邹曦  
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思想随着中国共产党百年减贫实践产生、发展和丰富,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经历了革命时代工农脱贫思想萌芽形成、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中反贫困思想探索、改革开放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开发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形成与完善等四个阶段。其内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制度减贫与发展减贫的辩证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必须坚持和发展这一思想,将其与新的背景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脱贫和减贫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战略目标服务。这一思想体系对当今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发展创新、新发展阶段中国脱贫巩固与贫困治理、全球各国减贫事业发展都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白增博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消灭贫困的斗争史。建党100年以来,中国共产党把保障基本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反贫困的终极目标,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凝聚型扶贫"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的"恢复生产保障生存救济式扶贫",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的区域扶贫综合开发"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中国已实现从普遍贫困到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建党100年以来,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推动反贫困制度体系创新,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中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积累了丰富的中国经验,改变了世界贫困版图,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站在新的起点,要不断贯彻"三新"理念,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加快补短板、强弱项,不断缩小差距、维护公平,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吕小亮  李正图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共同富裕的价值引领、允许部分先富的路径优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富裕实践,逐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在减少相对贫困、推进部分先富的实践基础上,继续优化统筹兼顾分配制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伟大实践,进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提供理论和行动指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