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184)
2023(19038)
2022(16180)
2021(15305)
2020(12506)
2019(28667)
2018(28559)
2017(53076)
2016(29702)
2015(33682)
2014(33946)
2013(32624)
2012(30172)
2011(27437)
2010(27834)
2009(25346)
2008(24546)
2007(22108)
2006(19723)
2005(17593)
作者
(83208)
(68890)
(68577)
(65095)
(43850)
(32948)
(31247)
(26861)
(26448)
(24989)
(23468)
(23279)
(21952)
(21801)
(21411)
(21247)
(20589)
(20350)
(19787)
(19726)
(17439)
(17053)
(16632)
(15823)
(15638)
(15485)
(15394)
(15321)
(13965)
(13649)
学科
(110977)
经济(110827)
管理(83514)
(76070)
(62846)
企业(62846)
方法(42626)
中国(37833)
数学(35660)
数学方法(35171)
(32107)
(29406)
地方(28094)
业经(27615)
教育(25559)
(25307)
(24980)
理论(22600)
农业(21280)
(19810)
贸易(19793)
(19641)
银行(19596)
技术(19404)
(19147)
(18820)
(18763)
金融(18759)
环境(18507)
(18497)
机构
学院(408750)
大学(407699)
(154220)
管理(152101)
经济(150412)
研究(141565)
理学(129537)
理学院(127951)
管理学(125633)
管理学院(124866)
中国(103267)
(89715)
科学(86289)
(75220)
(71062)
研究所(64031)
(63988)
中心(63561)
(63351)
(62918)
师范(62400)
财经(58060)
北京(57708)
业大(57648)
(52601)
(51847)
(51758)
师范大学(50478)
技术(49560)
农业(48924)
基金
项目(269101)
科学(211826)
研究(206216)
基金(189488)
(163609)
国家(162048)
科学基金(138545)
社会(126552)
社会科(119494)
社会科学(119470)
(107869)
教育(100617)
基金项目(99558)
(91179)
编号(87944)
自然(87283)
自然科(85170)
自然科学(85154)
自然科学基金(83586)
资助(77045)
成果(74167)
课题(63709)
重点(61561)
(60714)
(59704)
(56263)
项目编号(53410)
(52367)
创新(52189)
教育部(51803)
期刊
(181318)
经济(181318)
研究(131159)
中国(95412)
教育(78457)
学报(61534)
(59129)
管理(58332)
(57682)
科学(56495)
大学(47916)
学学(43390)
农业(40750)
技术(40645)
(37350)
金融(37350)
业经(31172)
财经(28378)
经济研究(27785)
(24337)
图书(23993)
问题(22948)
职业(22558)
(20786)
(19966)
论坛(19966)
科技(18981)
理论(18664)
(18236)
技术经济(18010)
共检索到6332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弛  
"工士"学位的设立,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位体系的关键举措,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工士"学位制度在湖北省的尝试,引发社会舆论与学术研究的多重争鸣与省思。文章认为"工士"学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创新,其必要性源于社会进步性需求、教育内生性需求与学生发展性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的实现策略应从三个方面推进:在思想层面,需统一原则化认知;在制度层面,应完善高职学位制度的规范化体系;在实施层面,应构建"工士"学位授予与评价制度——制定学位授予标准、审定学位授予权并健全学位评价机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宏昌  
文章以经济发展"新常态"引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新常态",并以此为研究背景,在界定"工士"学位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工士"学位制度在彰显教育公平、促进高职教育内涵发展、实现高职制度创新、推动高职教育深化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激发办学活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具有的重要价值,进而阐述了以"工士"学位制度推进高职教育发展"新常态"的路径。这些路径主要包括加强顶层设计以赋予"工士"学位合法性、明确授予标准、注重"工士"学位规范化、强化企业责任等,以增加"工士"学位的含金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猛  
教师专业化发展问题涉及专业伦理、专业知识(层次)、专业实践及专业地位等多个方面。高职教师专业化所体现的这些方面的发展明显受制于其不同层次社会性活动范围所带来的直接要求。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应当基于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融入一般社会伦理的要求,秉持教育即服务的核心理念;专业层次的定位应当基于整个职教体系的把握,走专业教学标准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道路;专业实践的深化应当基于跨界工作的长期锻炼;专业地位的提高应当基于分工条件下社会合作水平的充分发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梦卿  杨楠  
"工士"学位试点和研究有助于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的进程。文章从学习价值、发展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以及人力资源价值等角度出发,指出"工士"学位是激励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促进学生发展的引领力量、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职教吸引力的有效途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可靠保证。因此,"工士"学位授予制度应该在国家层面得以确立并在高职院校全面实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梦卿  任寰  
美国社区学院通过实施"副学士"学位,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各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无法进入本科学习的学生提供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率,促进了美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工士"学位,对增强高等职业院校的吸引力,提高企业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整体评价和满意度,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两者存在一定的共性,也有各自的不同,比较并借鉴,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龙艳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突破发展瓶颈、深化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创新。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在政府和相关行业组织的推动、协调下深度合作,能够有效解决人才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的不匹配问题,是经济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十八大以来,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等职业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校企双方虽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合作,但在实际的运行中仍存在校企关系"错位"、人才培养缺乏载体创新、国家制度与政策规范不到位等问题,不利于合作模式的持续发展。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调整和鼓励解放思想的历史机遇,在顶层设计、人才培养和制度保障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为经济新常态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优化、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和教育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梦卿  安培  王克杰  
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有助于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的制度自信,探究世界典型国家多样化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实践形态,发掘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的人本性、职业性、功能性和融合性等特征,有利于加速推动我国"工士"学位制度的建设进程,对提高我国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曹晔在《教育发展研究》2014年第11期撰文,从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维度,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实施"工士"学位制度需要注意的问题。作者认为,实施"工士"学位制度主要的原因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曹晔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本文从教育公平、高等教育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等维度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试行"工士"学位制度的必要性。同时,提出高职院校试行"工士"学位制度时应处理好与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对颁发"工士"证书的院校实施准入制度、把"工士"制度纳入现代职教体系等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华仁  
在高职教育园区建立教师发展中心,以期改革原有的师资共享模式,提高园区师资管理的效率。总结国外教师发展中心的管理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园区师资共享的现状,探索出高职教育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应包括人事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师交流中心、教学质量评估中心、咨询服务中心、教学资源中心等机构,应建立政校联动机制、考核与激励机制、产学研合作机制等运行机制,从而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为高职教育园区师资共享模式提供新的视野。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革英  李新生  曹益华  钟佩君  
张革英、李新生、曹益华、钟佩君在《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年第3期中撰文,基于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状,从高等职业教育内部优化—外部保障—政府引导监督三维度,探讨了湖南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的协调机制。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与现状主要包括:1.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综合实力增强;2.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化速度增快;3.人才需求量增加,高职教育空间很大。湖南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状主要包括:1.高职院校布局与区域经济匹配度不高;2.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配度不够;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待准确,主要表现在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吴昌霞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下科学有效发展,但在现实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分析问题的原因,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期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能够沿着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并能以实际行动支持终身教育事业。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颜  申国昌  
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制度,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路径,意义重大。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的本质是个体、社会以及管理诸要素在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紧密联系的统一体。因此,需要从价值论的视角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的本体价值、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分析高等职业教育工士学位制度存在与发展的必然性,探寻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位制度改革的未来发展之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晨明  朱加民  
探索构建“职教高考”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促进高职院校招生规范化,提高高职生源质量,改善高职生源结构,进一步突显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提高职业教育整体地位。通过深入分析当前我国“职教高考”制度建设情况,可将其面临的难题归纳为:多元招生形式标准不一给教育公平化带来挑战、考试内容缺乏确定性制约了生源选拔质量、考试操作程序复杂导致落地执行困难、评价结果应用孤岛化致使考试结果通用性差等几个方面。对此,应从深化招生分类考试改革、建立招生考试二元标准、依据专业大类制定考试内容、完善“职教高考”配套制度、基于普职融通强化“职教高考”结果流通功能等方面着手,保障“职教高考”制度建设的稳步推进,助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翟燕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基本的理念是要求按照社会需求设置专业,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开放视角必将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独特视角。探究高职教育的开放性的必要性,解析高职教育发展模式的优缺点,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