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46)
- 2023(8654)
- 2022(7258)
- 2021(7137)
- 2020(5655)
- 2019(13076)
- 2018(12463)
- 2017(22853)
- 2016(12079)
- 2015(13557)
- 2014(13350)
- 2013(12906)
- 2012(11830)
- 2011(10760)
- 2010(10537)
- 2009(9608)
- 2008(9524)
- 2007(8186)
- 2006(7206)
- 2005(6568)
- 学科
- 济(46477)
- 经济(46413)
- 管理(33292)
- 业(32526)
- 企(24318)
- 企业(24318)
- 方法(18784)
- 中国(17699)
- 农(16717)
- 数学(16118)
- 数学方法(15962)
- 财(13393)
- 贸(12063)
- 贸易(12054)
- 易(11878)
- 农业(11435)
- 制(11071)
- 业经(10927)
- 银(8657)
- 银行(8654)
- 行(8352)
- 体(8081)
- 务(7891)
- 财务(7871)
- 融(7854)
- 金融(7853)
- 财务管理(7845)
- 学(7761)
- 环境(7677)
- 理论(7499)
- 机构
- 大学(166770)
- 学院(166434)
- 济(75036)
- 经济(73789)
- 管理(61001)
- 研究(58602)
- 理学(51938)
- 理学院(51360)
- 管理学(50691)
- 管理学院(50359)
- 中国(47502)
- 财(35461)
- 京(35214)
- 科学(31229)
- 财经(28322)
- 所(27624)
- 中心(26828)
- 经(26077)
- 经济学(25273)
- 研究所(24759)
- 江(23304)
- 经济学院(22827)
- 范(22823)
- 北京(22685)
- 师范(22674)
- 农(21523)
- 财经大学(21330)
- 院(21328)
- 州(19093)
- 业大(18995)
- 基金
- 项目(107847)
- 科学(86247)
- 研究(85501)
- 基金(80099)
- 家(68867)
- 国家(68258)
- 科学基金(58582)
- 社会(57167)
- 社会科(54088)
- 社会科学(54077)
- 基金项目(41063)
- 教育(39742)
- 省(38259)
- 编号(34590)
- 自然(33518)
- 划(32995)
- 自然科(32768)
- 自然科学(32761)
- 自然科学基金(32217)
- 资助(31871)
- 成果(29502)
- 部(25843)
- 国家社会(25380)
- 重点(24640)
- 课题(23982)
- 中国(23765)
- 发(23466)
- 教育部(23141)
- 性(22886)
- 创(22714)
共检索到255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芳 常江波 范冰洁 汪三贵
缓解相对贫困是新时代的民心所向与施政所指。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战略背景下,为防范化解脱贫地区返贫风险,从认知内涵、瞄准困难、推进逻辑与路径选择的总体思路出发,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相对贫困治理分析框架,提出从经济发展基础到社会要素协同、内生动力到外源动力的持续发展路径。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脱贫地区 可持续发展 多维视角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峰 罗良清 潘露露
如何精准识别贫困户和脱贫户是脱贫攻坚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合适的剥夺指标和合理的权重设置有助于减少模糊地带。通过对CFPS2014年的数据分析,对其中涉及贫困的指标逐一梳理,进而对初步筛选出的指标以项目反应理论进行分析,确定9个难度适宜、指向清晰的指标。在指标难度的基础上设置相应权重,并和等权方法比较各指标贡献率和筛选贫困家庭的比例,发现难度权重的方法可以减少"漏报"贫困家庭的情况。
关键词:
多维贫困 项目反应理论 CFPS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于涛
通过对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的测度和比较,研究了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创新性地从收入、教育、健康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测度中国城市多维贫困,并进行相应分解。通过梳理当前的城市扶贫政策和总结中国城市贫困治理的特色,认为多维治理才是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最终归宿。针对多维贫困的"内卷化"问题,提出在多维贫困测度的维度上应从收入、教育和生活条件四个维度进行测度和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龙莹 解浩
利用CHNS1999—2010年调查数据,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中国多维贫困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多维贫困指数进行动态分解。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近年来,除就业维度和教育维度贫困发生率有所上升之外,其他维度贫困发生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医疗保险和收入维度最为明显。第二,多维贫困在1999—2003年间有所恶化,此时返贫人口比重高于脱贫人口比重,2003—2010年间有所改善,此时脱贫人口比重高于返贫人口比重。长期贫困人口比重在1999—2010年间出现显著的下降。第三,早期多维贫困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返贫效应大于脱贫效应,近年来多维贫困状况改善的主要原因是脱贫效应大于返贫效应,而长期贫困效应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较小。
关键词:
贫困发生率 多维贫困指数 返贫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甘晓成 蔡瑶瑶 肖鸿波
文章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3—2019年多维相对贫困的相关数据,采用AF方法、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及其分布动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扶贫减贫效果显著,2019年重度多维相对贫困省份已经消除,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解结果表明,经济维度的减贫效果最为明显,社会发展维度次之,而生态环境维度在减贫过程中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中国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基尼系数跨度较大并且下降明显,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在缩小;中国多维相对贫困状况的总体发展态势与三大地区的发展态势具有空间上的一致性。总体来看,我国多维相对贫困的整体状况有所改善,绝对差距也在缩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 高艳云 高燕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数据,进行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测算,并对其空间分布格局和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多维相对贫困程度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逐级递增的非平衡分布。(2)全国多维相对贫困的区域差距在波动中缩小,贫困分布的空间聚集性在不断减弱,但西部地区省份和部分中部地区省份持续处于高-高集聚区,存在较大的减贫空间。(3)多维相对贫困水平在考察期内持续下降,未来总体上会朝着更低的贫困水平发展,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等陷阱”和“返贫”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焦娜 郭其友
文章在"剥夺识别—多维治理"分析框架下,基于2013~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应用潜变量马尔科夫模型(LMM)识别不同多维剥夺形式下的农村老年贫困及其转型动态,并采用动态随机Probit模型检验养老保障和多维度社会救助的综合配套机制对中国农村老年贫困的治理效果。结果发现,中国农村老年贫困存在状态依存性,且老年群体的个体异质性也会影响其多维剥夺状态及其转型。现阶段基础性养老保障在社会救助的协同机制作用下,共同构成预防农村老年贫困的"双重防线",可以提高农村老年人高多维剥夺水平的退出率,降低农村老年人多维剥夺的状态依存性。文章认为,输血型和造血型反贫困政策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公共治理的弹性,针对老年人群的异质性实施"多维剥夺的多维治理",能够有效阻断老年贫困,激发农村老年群体的内生脱贫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咏梅 张萌 赵金凯
为探究“后扶贫时代”多维相对贫困治理的实践路径,文章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勾勒2005—2019年中国31个省份多维相对贫困的动态演化格局,揭示影响多维相对贫困的协同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各省份多维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差异和不平衡分布特征,自内陆向沿海呈逐年缓解的空间格局。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的条件组态表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对外沟通能力等要素缺失是影响居民多维相对贫困的多重并发因素。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孙咏梅 常坤
西方贫困理论经过数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并构成了当代西方贫困理论研究体系。然而,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缺陷及其反贫困理论的资本主义立场,注定其难以认清贫困的本质,更不可能为贫困人口开出有效的减贫药方。西方国家长期陷入的反贫困的"伊斯特利悲剧"陷阱,是西方反贫困理论逻辑缺陷的现实反应,同时也暴露出了这些国家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表明西方国家较难从根本上克服贫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经过70余年的努力,使7亿多人摆脱了绝对贫困,创造了世界减贫史上的奇迹,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得益于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理论指导,更得益于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
关键词:
贫困理论 相对贫困 共同富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玮 黄春杰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的5期数据,构建了带有收入门槛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对农村多维相对贫困进行测度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进行静态和动态分解,并使用Dagum基尼系数对相对贫困的区域差异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10—2018年,农村居民的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并逐渐趋缓。多维相对贫困的总体差异存在,主要是由区域间差异导致的。具体来看,公共服务维度的减贫效果大于个体维度,收入维度对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率逐渐上升,收入维度依然是多维相对贫困最重要的衡量指标。降低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要从提升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向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转变,在系统性地降低相对贫困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个体脱贫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小林 冯贺霞
2020年后,中国扶贫工作将由消除绝对贫困向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相对贫困转变。本文首先回顾了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标准的相关文献,基于可行能力理论从"贫"和"困"的视角构建了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概念框架,然后在对基本需要法和能力方法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国家的国别经验研究,提出了中国2020年后多维相对贫困标准的政策取向。本文认为,2020年后中国应采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没有必要与OECD国家相对贫困标准接轨。多维相对贫困标准,既要包括反映"贫"的经济维度,也要包括反映"困"的社会发展维度,还要包括生态环境维度:在经济维度,需要考虑收入和就业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维度,需要考虑教育、健康、社会保障、信息获得等方面;而新发展理念以及生态补偿脱贫实践经验要求把生态环境纳入多维贫困框架中。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云虹 刘津铭
该文基于2014—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条件、自我发展、生活保障三个维度构建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运用空间统计工具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分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我国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逐年改善,贫困发生率逐步降低;生活保障维度指标对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指数的贡献度呈下降趋势,而经济条件与自我发展维度指标的贡献度趋于上升。2)东中西三大区域、各类城市群、各级城市的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整体呈现改善趋势;东部地区、国家级城市群、规模大的城市减缓幅度较大。3)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依赖性,低-低集聚型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与西部地区。4)农民工性别、年龄、受教育情况等个性特征与流入地财政支出、医疗服务供给、信息化建设等外部因素均影响农民工多维相对贫困状况;农民工自身教育水平和流入地基本医疗服务供给能有效发挥减贫效应,而且该效应还呈现一定的空间溢出特征。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洪 张想想
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相对贫困是“后扶贫时代”中国反贫困的关键问题。理论层面对相对贫困的系统阐述和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相对贫困内涵、推动相对贫困治理、助力缓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在分析相对贫困内涵特征与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发现:相对贫困识别应重点关注城乡流动人口;一套能够反映相对贫困性质,符合地区发展实际,满足国家发展需求的相对贫困标准是进行相对贫困测度和治理的重要前提;现有数据库建设不足严重制约了相对贫困的测度与治理;可持续性是衡量相对贫困治理的重要标准;相对贫困治理成效在关注“量”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质”,相对贫困人口对脱贫成效的回答更有力量。据此,本文提出了重视流动人口对城乡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结合地区特色进行相对贫困测度与治理、加强相对贫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量化贫困文化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有效发挥数字经济的减贫效应、关注三次分配对相对贫困的直接及间接作用等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相对贫困 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赵红霞 许倩文
本文基于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家庭单维贫困发生率,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我国贫困家庭教育阻隔相对贫困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维贫困维度分解方法估算经济、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等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贡献率,并利用OLS模型考察贫困维度个数取值不同下各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单个指标间的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经济维度不再是相对贫困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看,成人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不同临界值下多维贫困家庭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即教育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位列第一。基于上述结果,相对贫困治理时代应该向教育维度加大倾斜力度。
关键词:
多维 家庭 相对贫困 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