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5)
2023(10109)
2022(8562)
2021(7971)
2020(6294)
2019(14318)
2018(14283)
2017(26428)
2016(13597)
2015(14817)
2014(14310)
2013(13606)
2012(11979)
2011(10596)
2010(10613)
2009(9816)
2008(9099)
2007(8089)
2006(6890)
2005(5905)
作者
(34231)
(28446)
(28151)
(26552)
(17888)
(13548)
(12928)
(10840)
(10628)
(10246)
(9533)
(9426)
(9022)
(8763)
(8653)
(8568)
(8384)
(8333)
(8232)
(8015)
(6848)
(6689)
(6535)
(6514)
(6444)
(6283)
(6177)
(6174)
(5657)
(5591)
学科
(46376)
管理(45822)
(40922)
经济(40871)
(38399)
企业(38399)
技术(16369)
方法(14842)
中国(14515)
业经(13446)
(13071)
(12747)
技术管理(12042)
数学(11203)
(11050)
数学方法(11011)
理论(10842)
(10494)
贸易(10483)
(10234)
(8829)
银行(8825)
农业(8729)
地方(8554)
(8436)
工作(8430)
(8186)
财务(8152)
财务管理(8128)
教学(7963)
机构
学院(176348)
大学(171562)
管理(71277)
(65895)
经济(64174)
理学(61048)
理学院(60474)
管理学(59478)
管理学院(59120)
研究(49538)
中国(39075)
(34333)
(32066)
科学(29190)
(28054)
中心(25108)
财经(25066)
(24223)
师范(24019)
(23242)
(22648)
(22206)
技术(21674)
业大(21350)
北京(21002)
(20232)
研究所(19621)
经济学(19333)
商学(19176)
商学院(18961)
基金
项目(118518)
科学(95203)
研究(94466)
基金(83721)
(70950)
国家(70285)
科学基金(62642)
社会(60048)
社会科(56785)
社会科学(56777)
(49436)
基金项目(44402)
教育(44317)
编号(41130)
(39730)
自然(38090)
自然科(37312)
自然科学(37307)
自然科学基金(36663)
成果(33430)
(31440)
资助(31070)
创新(28173)
课题(27699)
项目编号(26376)
重点(26238)
(26039)
(24709)
(24361)
国家社会(24320)
期刊
(76780)
经济(76780)
研究(50343)
中国(40298)
管理(29180)
教育(28880)
(26034)
学报(20952)
科学(20583)
(18823)
技术(18247)
大学(16784)
业经(15582)
(15458)
金融(15458)
图书(15364)
学学(15022)
农业(12685)
经济研究(12240)
财经(11413)
书馆(11116)
图书馆(11116)
科技(10539)
(10077)
论坛(10077)
(10036)
职业(9541)
商业(9395)
技术经济(8769)
问题(8726)
共检索到2655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德文  鲁若愚  
针对基于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网络,本文对部分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回顾、现象描述和逻辑推理,认为对服务创新网络应该从认知网络、价值网络、社会资本网络和市场网络等多个视角进行分析与说明,并认为服务创新网络是无边界的动态混合网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粲   韩霞   史冬梅   张煜  
基于城市创新主体间共同申请专利和专利权转移数据,通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的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创新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从多维邻近性视角出发进一步探索创新网络结构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地理邻近、制度邻近、认知邻近对城市间协同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重视多维邻近性对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影响,不断优化城市群创新环境,放大中心节点城市创新溢出和辐射功能,并完善城市群内部创新资源配置和激励机制。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阮平南,王文丽,刘晓燕  
研究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是否伴随创新网络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而呈现出不同演化特征,对创新网络内部伙伴选择、关系治理和创新绩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IBM专利合作网络数据,运用Feature Selection方法,从地理邻近、社会邻近、技术邻近、组织邻近和制度邻近5个维度分析技术创新网络多维邻近性演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生命周期视角下,在创新网络创生阶段,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主要考虑技术邻近性和组织邻近性,成长阶段主要考虑地理邻近性,成熟和衰退阶段主要考虑社会邻近性;②演化视角下,地理邻近性与技术邻近性曲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司月芳  尚勇敏  周心灿  宗若愚  吴润芝  
创新资源的全球性流动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同时,也拉大了不同城市间的创新差距。以美国专利商标局中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为上海但专利发明者位于境外的专利为样本,分析上海吸收和转化全球知识的空间格局与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外资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区域总部或区域研发中心,为上海输入全球知识,但本地企业因技术能力不足和企业规模不大,影响有限。基于此,提出上海应通过鼓励外资企业在沪持续投入研发,引导在沪民企进行海外技术并购,建立多样离岸创业创新平台等建议,以助力上海成长为全球卓越中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向平  
构建集群式创新网络是实现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而基于供应链来构建创新网络可以形成有效的集群内技术创新体系。文章在探讨了集群式供应链的含义的基础上,概括了基于供应链的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运行模式,分析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六大优势,最后提出了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技术创新网络的若干措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胡品平  袁剑锋  翟铖  
基于空间网络视角,利用联合专利数据刻画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演化特征。研究发现,随着产学研主体不断增加,创新网络逐渐覆盖全国,但区域创新联系呈现出创新中心区与非中心区非均衡性。由于空间网络关系的路径依赖越来越明显,技术知识传递的非对称性分布加剧,协同创新活动呈现创新中心区位锁定,导致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整体上协同创新网络重心呈“单核”向“三核”分布格局演化,国家创新系统长期依赖少数中心区域,中心区域技术知识辐射的局部效应与区域平衡发展的矛盾不断凸现。因此,应合理配置创新资源,优化协同创新网络空间形态,推进国家创新系统向均衡创新生态系统演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婷玉  
研究目标:测度并分析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及融入路径。研究方法:构建世界创新网络,将中国制造业纳入创新价值链中。研究发现:国内需求引致的中国制造业研发支出快速增长,国外需求引致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最多的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金砖国家外需引发中国制造业研发投入增长的速度最快。中国制造业前向与后向技术关联指数的变动稳中有升,其中前向技术关联一直大于后向技术关联,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创新网络中的供给地位更为显著。研究创新:基于节点、路径、关联三维视角综合评估"中国制造"在世界创新网络中的参与程度,并对其如何嵌入世界创新网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价值:为增强"中国制造"的技术影响力,向"中国创造"与"中国精造"转变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江凯乐   梁双波  
区域创新网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运用长江经济带城市间专利转移与合作数据,引入K-means聚类、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技术转移与合作的时空演化特征,探索了不同类型城市在技术创新网络中所扮演角色变化,并分析了专利流向的发展规律、多维邻近性对技术转移与合作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的技术创新网络呈现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表现在网络密度分布和重要节点分布两个方面;(2)长江经济带技术创新网络中的城市节点类型与特征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演变,技术创新网络一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加强;(3)专利净流入量与专利申请量、人均GDP呈现倒U形的关系。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制度邻近、经济邻近、产业邻近、技术邻近和地理邻近都对技术转移与合作产生影响,但在不同时期其影响的强度和显著性存在差异,并且不同邻近因子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增强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阮平南  栾梦雪  刘晓燕  
选取OLED产业2007—2016年专利数据,构建40家组织的显、隐性知识转移网络,采用QAP分析法探究地理、技术和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不同类型知识转移的影响。3种邻近性对其作用效果存在差异,且多维邻近性间存在交互作用,具体表现为技术、社会邻近性均正向影响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地理邻近性对组织间显、隐性知识转移无显著影响,但能正向调节技术、社会邻近性对组织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杨大飞   孙守恒   胡倩  
基于生命周期视角,选取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2001—2020年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究多维邻近性及交互性对合作创新网络演化的动态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中国智能制造装备业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呈现阶段性扩大特征。区域内部合作创新网络由“单核—边缘型”向“双核—多重点—边缘”型演变,跨区域合作创新网络由“一轴两点”型向“菱形”格局演变;(2)知识邻近性与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具有倒U型关系,社会邻近性对合作创新网络演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制度邻近性的影响不显著;(3)社会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具有显著替代效应,知识邻近性与制度邻近性、知识邻近性与社会邻近性交互项对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不显著。据此,提出提高合作创新绩效和区域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罗群  胡晓灵  
首先回顾了集群创新网络的相关研究,然后以创新主导企业的创新网络建构作为理解集群整体创新网络的逻辑起点,从社会网分析角度将企业创新网络看作个体中心网络,分层次探讨了具有产业链集成能力的创新核心企业对自身创新网络的建构;最后,以创新主导企业构建自身创新网络为起点,分层次描述集群创新网络的总体形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波  
在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正确构建、管理并发展企业创新网络,不断调整网络的结构与方向显得格外重要。就构建创新网络的路径而言,通常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和平等自愿的方式,从垂直网络和横向网络入手。在构建创新网络的过程中,应注意构建创新网络路径的多元性,重视政府在构建垂直创新网络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横向创新网络及科技中介组织的作用,同时还应保持创新网络的适度开放。这样,通过构建创新网络,就能形成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广泛合作关系,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进而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地  白晰  
本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以2016年中国装备制造业前100强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联合申请发明专利数据作为构建创新网络依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结构和网络特征两个角度全面分析了网络发展状况,并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网络中心度、结构洞对网络创新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创新网络结构较为松散、凝聚力较差,国有企业依然是产业主体,但产学研合作不足;网络中心度与创新产出之间成正相关,而以自益型结构洞为主的结构洞限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创新产出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贵  孙晨晨  吕晓静  
在当前“行政区经济”过渡为“城市群经济”背景下,城市间的创新合作成为推动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文章选取京津冀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9年城市合作论文数构建知识创新合作网络,分析其网络结构特征及邻近动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合作网络规模持续扩大,交流处于快速增长状态,呈现小世界和长尾化特征;QAP回归表明,地理相邻对合作的正向拉动作用逐步减弱,受制度壁垒影响,合作更倾向于同级的横向合作,跨行政级别的交叉合作暂时还不明显,认知邻近对网络结构演化具有负向作用,信息化邻近性与创新网络演化之间存在正“U”型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丰佳栋  
电商和网购的兴起与迅猛发展对实体商业服务形成了巨大冲击,使我国实体商业服务发展遭遇瓶颈,服务运营成本占比增加,顾客满意度降低,顾客忠诚度下降且流失严重,呈现饱和乃至下降态势。随着新零售背景下线上线下商业在资源、供应方式、价值分配等方面不断创新与融合,实体商业为进一步满足不同顾客群体需要,破解经营困境,引领经济发展,必须进行服务创新。而考虑到实体商业所具有的与顾客高度接触的优势,实体商业服务创新应当以多维顾客体验为导向,从服务顾客的方式着手改变竞争策略,开拓多元化服务空间,多角度为零售服务对象提供差异化服务,让顾客参与到实体商业服务活动中来,只有如此方能改善顾客全方位体验,提高顾客对实体商业的服务感知,形成顾客满意。具体而言,就是要调整实体商业管理视角,聚焦实体商业服务传递系统全流程设计,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息平台支持下,实现核心业务层面的服务场景直觉性创新和显性服务知觉性创新、服务组织管理层面的隐性服务移情性创新,以多层次服务内容提升多维度顾客体验水平,创造实体商业特色利润增长点,形成不同于网商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