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8)
- 2023(9838)
- 2022(8120)
- 2021(7438)
- 2020(6235)
- 2019(14463)
- 2018(13804)
- 2017(27015)
- 2016(14247)
- 2015(16094)
- 2014(16171)
- 2013(16111)
- 2012(14945)
- 2011(13319)
- 2010(13613)
- 2009(13119)
- 2008(12199)
- 2007(11052)
- 2006(9357)
- 2005(8426)
- 学科
- 济(58572)
- 经济(58517)
- 业(41084)
- 管理(39835)
- 企(33538)
- 企业(33538)
- 方法(27798)
- 融(26298)
- 金融(26296)
- 数学(24617)
- 数学方法(24403)
- 银(23999)
- 银行(23979)
- 行(23211)
- 中国(22135)
- 财(18263)
- 农(17173)
- 制(14530)
- 地方(13707)
- 业经(13621)
- 务(12418)
- 财务(12388)
- 财务管理(12359)
- 贸(12024)
- 贸易(12015)
- 农业(11793)
- 企业财务(11761)
- 易(11714)
- 学(11161)
- 中国金融(11146)
- 机构
- 学院(204159)
- 大学(203958)
- 济(86903)
- 经济(85085)
- 管理(77622)
- 理学(66969)
- 理学院(66276)
- 研究(65991)
- 管理学(65231)
- 管理学院(64851)
- 中国(56772)
- 财(41595)
- 京(41101)
- 科学(38916)
- 农(34421)
- 中心(33841)
- 财经(33533)
- 所(32705)
- 经(30404)
- 江(30089)
- 研究所(29737)
- 业大(29577)
- 经济学(28414)
- 农业(27233)
- 经济学院(26039)
- 范(25704)
- 北京(25571)
- 师范(25447)
- 财经大学(25111)
- 州(24739)
- 基金
- 项目(135374)
- 科学(106258)
- 研究(101124)
- 基金(98185)
- 家(84330)
- 国家(83597)
- 科学基金(71671)
- 社会(64897)
- 社会科(61623)
- 社会科学(61603)
- 省(53195)
- 基金项目(51946)
- 教育(46337)
- 划(44400)
- 自然(44207)
- 自然科(43186)
- 自然科学(43172)
- 自然科学基金(42402)
- 编号(41837)
- 资助(39252)
- 成果(34253)
- 重点(30737)
- 部(30330)
- 发(29979)
- 创(29115)
- 课题(28168)
- 国家社会(27187)
- 创新(27154)
- 教育部(26389)
- 性(26338)
共检索到299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汪丽丽
在长期金融抑制政策下发展起来的民间金融,作为一种非正式制度安排对于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其负面效应也是有目共睹,故业界对其存在的合理性与正当性是质疑声不断。文章认为就其产生发展的内生性、成本收益而言,民间金融的发展是毫无疑问的,而且也符合当下竞争理念的提倡,对其加以规范可以化负面影响为正面促进作用。文章从多角度分析了民间金融的生成逻辑,并论证其存在与发展的正当性,为民间金融的阳光化提供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关键词:
民间金融 金融抑制 金融创新 竞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江曙霞 马理
本文改进了以往单纯从经济学角度考察民间信用的做法,从社会期望的二重性、外部环境的约束、潜在的矛盾冲突和行为校直的误区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民间信用的生成逻辑,并提出在综合治理中应把握的若干原则,从而为监管者的有意识诱导提供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
民间信用 生成逻辑 疏导原则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德强
民间金融是金融领域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关于是否能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又将是民间金融领域关注的焦点。本研究认为能否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关键看可行性。基于民间金融组织的角度,本研究采用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及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民间金融的运行机理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依据古典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实施监管前后民间金融的风险与收益进行实证理论比较分析,论证对民间金融实施监管是否可行。
关键词:
民间金融 监管 风险 收益 可行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露 周建国
在政策倡导与实践探索的双重推动下,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成为应对新问题、化解矛盾冲突与提升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作为一个“神奇”的概念,创新同时满足组织行动所追寻的合法性逻辑和结果逻辑。处于多重制度环境中的基层行动者,或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境、特殊需求与利益选择塑造“典型实践”,或迫于制度化压力而采取任务式创新、趋同化创新与展示型创新等策略行为,由此形成基层治理创新的不同实践样态。基层治理创新乱象丛生,有碍于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基于制度与行为的融合视角,阐释基层行动者的制度压力与回应行为及其制度性同构、策略性行为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创新乱象生成于合法性逻辑对结果逻辑的挤压、策略行为运作的隐性空间以及制度逻辑与行为逻辑的互构,进而提出从识别创新样态、矫正创新乱象与促进创新变革等方面优化基层治理创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靖
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生成与我国产业形态、经济运行模式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三者之间的支撑关系紧密相连。产教融合型企业是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认定的核心依据是出资测算,收益的渠道来源可仰取俯拾,风险的防范化解能因势利导。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发展具有化解办学经费困局、破解从教身份困境、纾解育人模式困难等多维价值。基于企业行为的视角,通过组合激励,唤醒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社会行为;通过制度规约,校正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经济行为;通过社会监督,引导产教融合型企业的道德行为。
关键词:
产教融合型企业 企业行为 职业教育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心灵 韩保江
当前我国存在五大金融风险点,即实体经济风险、银行部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和货币风险,这五大风险点共振与联动可能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在金融压力时期,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应该引起高度警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本上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活力,但要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金融机构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树立审慎合规经营理念;金融监管机构要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融资市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挥分散风险功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韩心灵 韩保江
当前我国存在五大金融风险点,即实体经济风险、银行部门风险、政府债务风险、虚拟经济风险和货币风险,这五大风险点共振与联动可能生成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正处在金融压力时期,爆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高于以往任何时期,应该引起高度警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根本上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活力,但要把握改革的力度和节奏;金融机构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树立审慎合规经营理念;金融监管机构要形成监管合力,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融资市场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发挥分散风险功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贾万刚 王舒
中西方大学有各自的生成逻辑。西方大学的生成在于"城市"、"文化"、"知识分子"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国大学生成的外在逻辑是"教化",内在逻辑是"明明德"。近现代以来,中西方大学都有各自的发展。中国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过程中,除了借鉴西方的经验以外还要正视自己的传统,要根据自身的生成逻辑以求发展。
关键词:
大学 中世纪 大学制度 生成逻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禹钟华 祁洞之
本文从系统逻辑的哲学角度对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化展开了分析,进而对于全球金融的监管问题进行了深入且多角度的探讨。指出目前的国际金融领域仍处于十分原始的"丛林"阶段,因为并不存在代表整体理性、整体利益的全球监管,认定了这种全球金融监管的缺失和全球金融系统被操控的现状之间的因果关联,认为目前国际金融体系中表现出来的"特里芬两难"在本质上只不过是体系内所蕴含的"哥德尔逻辑悖论"的外在表象,在逻辑层面及现实层面上论证了只有打破类似于"裁判参赛"现象的逻辑纠缠,才能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地球村"的金融监管。
关键词:
全球金融监管 整体理性 个体自由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陈瑜
《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蕴涵着恩格斯丰富的生态思想。从其生态思想的生成逻辑来看,恩格斯对旧有的生态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超越,在汲取近代自然科学成果的基础上,立足生态问题,形成了极具辩证性的生态思想。恩格斯深刻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以及生态危机的逻辑起源和化解路径。对恩格斯的生态思想进行深度理解和精准把握,这对我们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开创具有生态意蕴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嗣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领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源自中国共产党百年与时俱进不懈探索的经验积淀,根植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变革思维,在于习近平对改革内在特征和规律认识的不断升华,蕴含着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文化逻辑和主体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方法重要论述,在内容上包含根本保证论、道路方向论、目标主轴论、人民中心论、问题导向论、重点突破论、改革攻坚论、系统工程论、社会动力论、全球治理论,从内在逻辑上构成了包含根本保证、逻辑起点、立足基点、主题主线、价值立场、基本原则、方法路径、内在要求、重要保障的有机整体,形成了完整而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彰显出重要的政治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和世界价值,为新时代新征程谋划推动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行动、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指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昊 陈南旭
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多维视角下构建农户施肥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6省2132份农户调查数据,在考虑农户异质性和施肥多样性的基础上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农户施肥行为。结果表明:(1)经济性越强,农户越倾向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认知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户有机肥施用,社会规范的强化促进了农户施用农家肥;(2)经济性、认知和社会规范均能合理解释农户施肥行为,不同学科理论分歧的表象掩盖了其互补的实质;(3)农户具有异质性,家庭年收入较高时,经济性的提高使农户更倾向施用农家肥,反之,经济性的提高使农户更倾向施用化肥;家庭以农业收入为主时,经济性的提高促进了农户化肥和农家肥施用,反之,经济性对农户施肥行为无影响;在家庭年收入较低或以农业收入为主时,风险规避促使农户混合施肥。因此,对农户施肥行为的研究应结合中国农村具体语境,考虑农户施肥行为的多维属性;农业环境治理应兼顾农户异质性,分类施策以提高政策精度;通过提高农户认知、强化农村社会规范、有序推进农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拓宽农户收入渠道等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降低化肥施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昊 陈南旭
在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多维视角下构建农户施肥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基于6省2132份农户调查数据,在考虑农户异质性和施肥多样性的基础上采用多项Logistic模型和基于遗传算法的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分析农户施肥行为。结果表明:(1)经济性越强,农户越倾向施用化肥和农家肥,认知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户有机肥施用,社会规范的强化促进了农户施用农家肥;(2)经济性、认知和社会规范均能合理解释农户施肥行为,不同学科理论分歧的表象掩盖了其互补的实质;(3)农户具有异质性,家庭年收入较高时,经济性的提高使农户更倾向施用农家肥,反之,经济性的提高使农户更倾向施用化肥;家庭以农业收入为主时,经济性的提高促进了农户化肥和农家肥施用,反之,经济性对农户施肥行为无影响;在家庭年收入较低或以农业收入为主时,风险规避促使农户混合施肥。因此,对农户施肥行为的研究应结合中国农村具体语境,考虑农户施肥行为的多维属性;农业环境治理应兼顾农户异质性,分类施策以提高政策精度;通过提高农户认知、强化农村社会规范、有序推进农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拓宽农户收入渠道等促进农户有机肥施用,降低化肥施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璋勇 郭梅亮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的外在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强行介入,并造成农村正规金融组织的低效率以及市场规模的萎缩;其产生的内生性原因则在于农村中长期积淀的乡土文化能有效的解决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对农村非正规金融存在及农村二元金融结构形成并强化的理论解释必须依赖于中国现实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强行介入和农村乡土文化的历史积淀这两个关键性变量。将政府介入和乡土文化这两个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对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存在和发展进行理论解释,在此基础上对农村金融的进一步改革提出相关政策性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方建武 李忠民
影响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本文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心理学的视角,通过社会保障机制、社会阶层结构、民俗文化对个人金融投资行为影响的分析,得出保障机制、阶层结构、民俗文化是制约我国个人金融投资行为的三个重要因素;同时指出特定的历史阶段里,保障机制、民俗文化、社会分配的货币化程度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因素。因此,个人的社会阶层位置成为对个人投资行为约束影响最大的量,也成为行为研究的重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