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3)
- 2023(1924)
- 2022(1684)
- 2021(1669)
- 2020(1394)
- 2019(3079)
- 2018(2779)
- 2017(5007)
- 2016(2582)
- 2015(2674)
- 2014(2591)
- 2013(2555)
- 2012(2314)
- 2011(2058)
- 2010(2080)
- 2009(1775)
- 2008(1586)
- 2007(1474)
- 2006(1262)
- 2005(1123)
- 学科
- 业(8589)
- 济(8481)
- 经济(8452)
- 农(7367)
- 收入(6643)
- 农业(6257)
- 管理(5634)
- 分配(4859)
- 方法(4017)
- 数学(3730)
- 数学方法(3673)
- 财(3600)
- 人民(3103)
- 企(3052)
- 企业(3052)
- 中国(2896)
- 制(2067)
- 结构(1978)
- 业经(1867)
- 能源(1800)
- 消费(1796)
- 地方(1743)
- 水平(1724)
- 消费水平(1723)
- 环境(1624)
- 国民(1602)
- 国民收入(1526)
- 学(1524)
- 富(1505)
- 财富(1505)
- 机构
- 学院(34123)
- 大学(33798)
- 济(14648)
- 经济(14357)
- 管理(12567)
- 研究(11793)
- 理学(11029)
- 理学院(10887)
- 管理学(10604)
- 管理学院(10555)
- 中国(9162)
- 科学(6930)
- 财(6800)
- 京(6777)
- 中心(5825)
- 农(5621)
- 所(5572)
- 财经(5327)
- 范(5207)
- 师范(5174)
- 研究所(5074)
- 经(4910)
- 经济学(4837)
- 业大(4802)
- 江(4646)
- 经济学院(4373)
- 北京(4361)
- 院(4235)
- 农业(4187)
- 师范大学(4118)
共检索到50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梓榆 舒鸿婷
采用CGSS2015数据测度了家庭层面的多维能源贫困,并从身体和心理两个角度检验了其与居民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多维能源贫困不仅会损害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会危害心理健康。进一步分析发现,多维能源贫困对心情状态、幸福程度、社会等级和社会公平产生了消极影响,但是对信任程度影响不显著。此外,多维能源贫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城乡和性别差异。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全红 周强 蒋赟
在主成分分析法的理论基础上,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8个年度中的9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选取四个维度 10项指标,测算了各省不同时期多维贫困的动态变化,并进一步考察省份间人均收入高低与多维贫困指数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中部的河南收入贫困最严重,其次为西部的贵州和广西,东部的江苏和东北部的黑龙江最小。然而,从多维贫困减小程度来看,减小幅度最大的为中部的湖北,而并非东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小的为辽宁,也并非河南、贵州或广西;到 2009年,湖南省多维贫困指数值最小,黑龙江和辽宁最高。因此,多维贫困与地区经济或家户收入之间呈弱相关关系。
关键词:
多维贫困 地区分解 动态测度 主成分分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华安 胡静 石智雷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 2013,2014)研究发现:贫困经历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对健康都有持续的负面影响,而长期贫困对健康的影响还存在纵向的暴露时间累积效应。本文通过控制初始健康禀赋、生命历程因素和原生家庭特征等变量的回归分析表明:0~17岁有挨饿经历会显著降低成年后的健康状况;伴随挨饿时间的延长,抑郁情绪会明显上升,但只有超过12年的贫困状态才会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产生负面影响。贫困的发展干扰效应是解释长期贫困影响健康的重要机制,早年长期经历贫困会减少人们受教育和职业地位获得的机会,进而降低成年后的健康福利水平;长期贫困会导致子女的社会经济地位偏低,进而影响老年时医疗服务资源的可获得性。因此,可利用早年贫困经历对健康的影响效应及其发展干扰的渠道变量,对健康中国战略和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施策。
关键词:
长期贫困 居民健康 城乡差距 发展干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孙金明 张国禄
精准扶贫首先需要将贫困人口精准地识别出来。中国失能老人数量庞大,历来是扶贫工作的重点对象。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CLHLS)数据,应用多维贫困理论与测量方法,构建了适用于中国失能老人的多维贫困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失能老人多维贫困存在城乡和失能程度差异,农村失能老人比城市失能老人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更大;中、重度失能老人多维贫困程度比轻度失能老人更严峻。中国失能老人多维贫困的主要致贫原因依次为精神孤独、照料满意度低、医疗保障水平低等因素。因此,需要从多维视角更加全面、科学地对失能老人贫困人口进行精准识别,培养专业养老服务人员,完善失能老人长期照护体系。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方迎风
本文认为,用单一的收入标准来了解贫困会低估个体真实的贫困状况,很难全面反映个体贫困的复杂性、脆弱性和持久性。本文基于Sen的能力方法,使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数据,利用模糊集方法测度中国的多维贫困状况。结论显示,相对于收入贫困,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医疗保险等贫困状况更为严重;多维贫困关于测度方法、权重较敏感,等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被其它方法与权重下的多维贫困严格占优,而在Betti&Verma权重下的AF多维贫困中,则住房、卫生设施和健康对多维贫困的贡献更大;多维贫困在西部、农村及女性中依然更严重。
关键词:
多维贫困 能力方法 完全模糊及相对方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海婧
健康贫困治理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任务。卫生健康对口支援通过提供更加公平、有效和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提升健康贫困治理效能。目前,我国卫生健康对口支援工作的推进,面临着参与主体力量不均衡、医疗与卫生职能结合不足、缺乏有效的环境支撑等问题,难以满足后扶贫时期健康贫困治理的现实要求,需要通过主体协同、职能协同、环境协同,提升内在动力,保证对口帮扶机制的长效运作。
关键词:
卫生健康对口支援 健康贫困治理 健康扶贫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子坚 张震霖
开展全国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降低我国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率是现阶段我国脱贫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我国农村居民健康状况的宏观判断以及农村居民因病致贫的微观案例表明,农村贫困主体发病率居高不下,且日益严重,健康素养普遍较低,缺乏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较难开展慢性病与传染病防治工作,部分贫困者无法正确选择重大疾病就医地点。究其原因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阻碍健康能力实践,贫困家庭疾病照料降低劳动力水平,贫困者弱势地位恶性循环。阻断因病致贫所带来的疾病—贫困循环、代际传递和代际逆传递,是我国现阶段农村贫困地区健康扶贫的破题之要。因此,应加快提升农村贫困地区居民健康素养,健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优化新农合医疗保险门诊报销比例及范围,着力加快农村贫困地区的健康扶贫进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华山 马梦婷 吕文慧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数据并通过Alkire-Foster模型对我国人口的多维贫困现状进行了测算,发现我国子代居民的多维贫困状况较其父代有所改善;教育和生活条件维度对我国居民的多维贫困贡献率较高。同时,利用Logit模型对我国居民多维贫困的代际传递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居民的多维贫困存在明显的代际流动性;与母亲相比,父亲的多维贫困取值对其子代的影响更大;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父代的多维贫困对其子代影响更显著。此外,通过列联表分析发现,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的多维贫困状况与其父母的多维贫困状况的关联强度较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 江琪 刘会敏 王晓霞
从生活性消费视角出发,依据恩格尔理论和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建立多维贫困测度模型,对中国各省区农村居民的相对贫困空间格局及成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农村居民在8个消费维度上的基本需求支出存在较大差异,"生存型"需求较高,"发展型"需求较低,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均随收入正向增长。2各消费维度实际支出普遍高于相应维度的基本需求支出,相对贫困指数存在明显的维度差异与地区差异。东部省份贫困水平普遍较低,中部次之,西部地区贫困水平普遍较高。3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越低、农业经济地位越高,相应的区域贫困指数也越大;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和人均耕地的增加则会拉低贫困指数。自然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外出机会和非农收入,也有利于区域贫困指数的降低。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子华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焦虑、抑郁、内向和不稳定、自卑以及心理负担过重等心理健康问题。其成因与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父母教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策略主要有: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改善社会环境相结合、提供经济资助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
贫困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薛浩
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年增多,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文章从高校贫困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分析了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阐述了目前高校在助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善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心理健康问题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立中
运用 Watts 多维度贫困指数,从收入、知识和健康三个维度测算了我国1990年、1997年和2003年的多维度贫困.并对引起贫困状况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夏普里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1990~2003年,我国多维度贫困出现大幅下降,其中,收入贫困下降最多,健康贫困下降最少。同时,近年来在我国整体义务教育水平提高的同时,有一部分人的教育年限却在下降,说明教育发展很不均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董英山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贫困生人数日益增多,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突出。文章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贫困生 心理健康问题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迎风 邹薇
本文建立了健康冲击、"能力"投资与消费平滑的动态最优框架,考察个体健康资本关于健康投入与外部冲击的动态方程,并展开相应的实证分析,探讨个体在面对外部冲击时如何在"能力"投资与消费之间进行最优配置决策。研究发现,受到财富约束的个体在面临冲击以致收入下降时,会偏重当期消费、能力投资不足;在面对健康冲击时,个体的劳动所得下降,非劳动所得则因转移收入增加而增加,但面对社区总体冲击时,非劳动所得与劳动所得都将显著下降。健康冲击会导致生产性支出与健康投资下降,原因是健康冲击严重影响个体的收入和财富约束,使得个体偏重当期消费;有医疗保险的个体面对健康冲击时收入或支出的波动相对较大,但是贫困人群或地区具有医疗...
关键词:
健康冲击 “能力” 贫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廖军和 李志勇 欧阳儒阳 左春荣 李相南 沈丹琦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感戴、心理资本、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SCSG)、心理资本量表(PCQ)、压力知觉量表(CPSS)、心理健康量表(MHSCS)对677名贫困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1)感戴与心理资本、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正相关,压力知觉与心理健康各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2)压力知觉在感戴、心理资本与心理健康关系间均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在感戴与心理健康关系间还起着序列中介作用。因此,感戴、心理资本是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感戴、心理资...
关键词:
感戴 心理资本 压力知觉 心理健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