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24)
2023(16744)
2022(14458)
2021(13321)
2020(11335)
2019(25412)
2018(25277)
2017(48463)
2016(26658)
2015(29470)
2014(29384)
2013(29098)
2012(26533)
2011(24048)
2010(23817)
2009(21842)
2008(21572)
2007(18880)
2006(16516)
2005(14611)
作者
(79604)
(66372)
(66054)
(62788)
(42265)
(32050)
(29780)
(25930)
(25153)
(23652)
(22537)
(22414)
(21395)
(20886)
(20728)
(20397)
(20235)
(19755)
(19078)
(19004)
(16786)
(16251)
(16139)
(15099)
(14870)
(14864)
(14788)
(14650)
(13443)
(13186)
学科
(100280)
经济(100132)
管理(81901)
(77368)
(65642)
企业(65642)
方法(46814)
数学(40082)
数学方法(39611)
(28952)
(27076)
中国(25901)
(24848)
业经(23417)
(22812)
技术(21377)
(18704)
贸易(18698)
(18307)
财务(18226)
(18205)
财务管理(18192)
农业(18115)
地方(18064)
理论(17536)
企业财务(17307)
(16462)
银行(16387)
环境(16142)
(16140)
机构
大学(383436)
学院(379670)
管理(148148)
(147142)
经济(143936)
研究(129092)
理学(128886)
理学院(127425)
管理学(125149)
管理学院(124472)
中国(92908)
科学(83289)
(81327)
(69719)
(68917)
(66151)
业大(62700)
研究所(60706)
中心(57622)
(55296)
财经(55292)
农业(55275)
北京(50630)
(50316)
(49035)
师范(48404)
(46468)
经济学(44358)
(44201)
技术(41290)
基金
项目(266437)
科学(208166)
基金(193695)
研究(188028)
(172193)
国家(170835)
科学基金(145070)
社会(118392)
社会科(112279)
社会科学(112250)
(104114)
基金项目(103154)
自然(96645)
自然科(94382)
自然科学(94353)
自然科学基金(92687)
(88497)
教育(86345)
资助(79096)
编号(74830)
成果(60649)
重点(60157)
(58294)
(56108)
(55776)
创新(52507)
课题(51743)
科研(51382)
计划(50287)
教育部(49415)
期刊
(156839)
经济(156839)
研究(108063)
中国(72216)
学报(70190)
(62679)
科学(61348)
管理(53723)
(53106)
大学(51979)
学学(49339)
农业(42748)
教育(40669)
技术(32557)
(30544)
金融(30544)
财经(27285)
业经(25245)
经济研究(25219)
(23294)
(22227)
科技(20857)
问题(20454)
(19899)
业大(18902)
技术经济(18701)
图书(18637)
理论(17920)
实践(16354)
(16354)
共检索到5452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周文强  顾新  杨雪  
结合知识搜寻和组织二元性理论,探讨多维知识搜寻平衡对突破性技术形成的影响作用及企业规模的调节作用。基于美国专利商标局数据库的人工智能专利引文数据,运用层次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在时间、地理和认知等单一维度领域内平衡探索性和开发性知识搜寻,对突破性技术的形成没有显著影响;企业在任意两个维度或三个维度之间跨领域平衡探索性和开发性知识搜寻能够有效促进突破性技术的形成;企业规模正向调节二维跨领域知识搜寻平衡与突破性技术形成之间的关系,负向调节三维跨领域知识搜寻平衡与突破性技术形成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海运  
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是知识积累、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相结合的产物,加强知识管理对实现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企业必须对已经积累的知识予以管理,提高将不同来源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并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的获取、整合、扩散、创新这四个层面揭示了企业突破性创新过程中知识积累机制。知识的存量、增量和质量不断增强并转化成企业的突破性技术创新能量揭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知识转化机制。在此基础之上完善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知识管理能力培育机制,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裴旭东  薛花  王伯英  黄聿舟  
整合组织动机和期望确认理论,从购买动机视角探讨企业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驱动机制。将购买动机分为效率动机、规范趋同动机和模仿趋同动机,阐述购买动机对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影响的微观机理。以198家购买过云计算技术的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购买动机与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间的关系,并检验满意和认知锁定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购买动机正向影响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满意和认知锁定在购买动机与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各购买动机的中介作用路径呈现差异化。其中,效率动机的作用路径被满意和认知锁定部分中介,模仿趋同动机的作用路径被满意部分中介,规范趋同动机的作用路径被认知锁定部分中介。研究结论打开了企业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黑箱”,对于企业深入理解突破性技术持续采用意愿的驱动机制,促进突破性技术在持续采用过程中发挥真正价值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丁乐蓉   石静   吴柯烨   孙建军  
为探索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本文在PATSTAT (Worldwide Patent Statistical Database,全球专利统计数据库)生物制药专利数据的基础上,从多样性、均衡性和差异性3个维度测度技术团队跨学科性,使用突破性创新程度(D指数)和突破性创新数量量化团队突破性创新成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析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并通过调整引用时间窗对结论进行鲁棒性检验。研究发现:(1)在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跨学科性对突破性创新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技术团队多样性水平越高,团队越倾向于产出更多高突破性的创新成果;技术团队均衡性越高,团队的突破性创新成果越符合“少而美”的特点;技术团队差异性越大,团队创新成果的突破性程度越低。(2)生物制药领域技术团队以10人以下小规模团队为主,其中年轻的、非跨国的小规模团队更有可能产出突破性较强的创新成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刚  王健权  
本文基于组织学习和信息加工理论,通过对507名企业员工进行实地问卷调研,采用分层回归、Bootstrap等统计方法,探讨了加薪价值观对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的影响以及知识共享和信息深度加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共享和信息深度加工在加薪价值观和员工突破性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链式中介作用。实证发现有助于深入认识作为组织涌现的知识共享与转化过程的信息深度加工,并有效的指导突破性创新管理实践。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罗洪云  林向义  罗杰  刘闯  
在阐述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知识整合和突破性技术创新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三位一体"协同动力机制模型,从个体微观、团队中观和企业宏观的维度阐述了知识整合视角下新创科技型小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个体微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做好个体目标规划和提升个体自我效能;团队中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提供技术创新资源、优化团队人员构成和协调团队成员工作;企业宏观维度的动力机制包括建立包容性企业文化和科学的激励体系;三者协同作用能最大限度地提升个体实现创新目标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薛红志  
考虑到技术创新和主导范式的重要性,本文对各种新技术如何竞争并形成主导范式的过程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此外,技术性能优越并不是一项技术成为主导范式的决定因素,因此本研究还考察了哪些因素最终影响了主导范式的形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国红  王瑜  
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技术创新生态,为中国后发企业提供了创新追赶的重要机会。本文运用2015~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数据,实证新技术变革背景下,公共知识溢出和合作知识溢出对后发企业突破性创新的影响及中介作用机制,以及知识惯性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新技术变革背景下,两种知识溢出对后发企业突破性创新均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深度在公共知识溢出与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知识宽度在合作知识溢出与突破性创新间起中介作用,知识惯性负向调节公共知识溢出与知识深度间的关系,但在合作知识溢出与知识宽度间无显著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从知识溢出视角为新技术变革背景下中国后发企业的突破性创新提供了管理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玉梅  温馨  孟翔飞  
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实现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如将其视为不同领域技术知识进行交叉融合实现技术轨道跃迁的创新成果,可以有效理解与把握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其中,技术知识元匹配规则和方法成为关键性问题。基于突破性技术创新中技术知识元的多元化、动态化和分散化特点,运用证据推理理论,将技术提炼分解为知识元组合形式,根据突破性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性质提出技术匹配规则与方法,并以石墨烯技术为例,检验匹配规则和方法的有效性。依据规则,在技术知识来源中寻找合适的技术知识元进行匹配,进而迅速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有助于提升突破性技术创新效率和效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可星  吴倩  
技术是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发展技术路径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对技术路径与技术轨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二者之间演化机制的研究稍显匮乏。从产业经济和战略转型的需求出发,探讨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技术轨道理论中,以此构建突破性技术由路径向轨道演化的模型,并引用动态演化博弈模型在技术轨道跃迁临界点处进行创新模式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创新风险较大时,产业内创新能力强的主体更容易选择突破式创新;反之,创新风险较小时,市场偏好会决定产业内各主体创新模式的选择。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瑾  王雪娇  
当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赖严重等问题,迫切需要装备制造企业在前沿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逆向研发外包为装备制造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实践中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因此,有必要厘清通过逆向研发外包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内在机理。本文采用多案例扎根理论的方法归纳了研发合作、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三种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装备制造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构建了装备制造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作用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对27家典型案例企业数据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得到了不同逆向研发外包方式下,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多重因果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研发合作方式进行逆向研发外包无法在短期内帮助企业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而通过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海外并购方式开展逆向研发外包的企业则有4条路径可以实现突破性技术创新。其中,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开展逆向研发外包,利用式学习是突破性技术创新发生的核心条件;而通过海外并购开展逆向研发外包,探索式学习则是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的核心条件。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存在3个前因要素组态使得基于海外并购的逆向研发外包未能取得企业所预期的突破性技术创新。
[期刊] 预测  [作者] 林明  戚海峰  李兴森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电子信息类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纵向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分布模型分析不同类型高管团队断裂带与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以及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任务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无显著相关;(2)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显著负相关;(3)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负向调节情感断裂带与突破性创新绩效间的关系。因此,混合所有制企业需积极增强混合高管结构权力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孙圣兰  宁钟  
市场是技术创新活动价值实现的载体。因此,市场既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技术创新的起点和终点。文章基于细分市场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产业理论以及边际理论等相关理论,对突破性技术与主流技术的市场竞争演化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不同作用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突破性技术对市场上的主流技术产生的作用机理以及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突破性技术创新转变为市场上的主流技术所产生的影响,通过采用价值分析方法,构建消费者购买决策模型,反映了突破性技术对主流技术产生威胁的影响要素、条件以及不同类型消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詹坤  吴言波  
首先通过溯源和梳理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文献,从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维度划分创新类型,辨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的共性与差异,并基于技术变革与商业变革重塑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然后基于"过程"视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进行梳理和凝练,剖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技术概念设想或创意构想乃至市场实现的价值脉络,明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非线性的本质。最后分析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邵云飞  詹坤  吴言波  
首先通过溯源和梳理关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现有研究文献,从技术能力和商业模式的维度划分创新类型,辨析了不同类型创新的共性与差异,并基于技术变革与商业变革重塑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概念内涵。然后基于"过程"视角对突破性技术创新的形成机理与演化路径进行梳理和凝练,剖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从技术概念设想或创意构想乃至市场实现的价值脉络,明晰了突破性技术创新的高度不确定性、非连续性和非线性的本质。最后分析研究结果,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