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40)
2023(14851)
2022(12933)
2021(12154)
2020(9928)
2019(22763)
2018(22822)
2017(43186)
2016(23419)
2015(26148)
2014(25852)
2013(25229)
2012(23030)
2011(20810)
2010(20610)
2009(19135)
2008(17902)
2007(15442)
2006(13461)
2005(11052)
作者
(64844)
(53738)
(53381)
(50753)
(34256)
(25941)
(24319)
(20987)
(20695)
(19170)
(18678)
(18028)
(17034)
(16626)
(16445)
(16179)
(16138)
(15702)
(15379)
(15291)
(13250)
(13096)
(12839)
(12412)
(12077)
(11952)
(11947)
(11895)
(10780)
(10679)
学科
(88004)
经济(87890)
管理(63176)
(61611)
(47304)
企业(47304)
方法(37415)
(35378)
数学(32111)
数学方法(31710)
中国(24330)
农业(23538)
业经(22749)
地方(22609)
(21594)
(20411)
环境(16766)
(16032)
理论(15003)
(14854)
贸易(14845)
(14683)
(14334)
技术(13214)
(12872)
(12692)
(12667)
财务(12595)
财务管理(12572)
教育(12506)
机构
学院(318568)
大学(315616)
管理(126493)
(118987)
经济(116148)
理学(110274)
理学院(108997)
管理学(107031)
管理学院(106464)
研究(104031)
中国(76344)
科学(67099)
(66743)
(55088)
(53275)
(50846)
(50220)
业大(49610)
中心(48378)
研究所(46763)
(45199)
师范(44819)
财经(42980)
农业(41898)
北京(40832)
(38977)
(38497)
(38252)
师范大学(36022)
经济学(34484)
基金
项目(226606)
科学(177775)
研究(169016)
基金(162177)
(140285)
国家(139029)
科学基金(119776)
社会(105391)
社会科(99271)
社会科学(99245)
(90855)
基金项目(87311)
自然(77272)
教育(76961)
自然科(75328)
自然科学(75313)
(74976)
自然科学基金(73921)
编号(71424)
资助(64694)
成果(56937)
重点(50527)
(49167)
(48801)
课题(48340)
(46996)
创新(43620)
科研(42905)
项目编号(42525)
国家社会(42142)
期刊
(135431)
经济(135431)
研究(89375)
中国(60674)
(54278)
学报(50530)
科学(46998)
管理(42982)
(39008)
教育(38799)
大学(38336)
农业(36847)
学学(35979)
技术(26680)
业经(26638)
(25394)
金融(25394)
经济研究(19703)
财经(19170)
图书(18256)
问题(17624)
(16917)
资源(16552)
(16303)
(16255)
科技(15932)
理论(14744)
现代(14520)
实践(13773)
(13773)
共检索到455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园  刘声  祝立雄  阮一晨  
随着乡村健康养老的持续流行,养老特色村的规划建设成为乡村研究的热点问题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引入多维生态位理论,将养老特色村视为具备生命体特征的种群,构建5维度、15要素、30指标的养老特色村多维生态位宽度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西北部十个典型养老特色村进行实证研究,发现:①养老特色村综合生态位宽度结构合理,空间分布呈"整体均衡,局部差异大"状态;②多数特色村的多维生态位平衡度较低,三维度宽度偏窄;③从各维度要素禀赋看,特色村可分为配套不足型、引力制约型、容量限制型及低端平衡型四类。最后根据特色村类型特征提出设施扩充、错位发展、产业链延伸与升级、优势维极化等针对性发展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新心  
多维生态位理论虽然是一种生态学理论,但其在社会科学领域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通过运用该理论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村官群体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薪酬维度、任职维度、培训维度以及流动维度下的大学生村官群体实际生态位与其所应该占据的基础生态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进而提出应对该群体的生态位因子进行优化,努力实现其实际生态位的合理扩张及转移。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葛振林  缪卓然  
伴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外流,造成农村土地闲置、村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形式单一、乡村文明失落等一系列"农村空心化"问题。本文选取宁海县南岭村、双林村、峡山村等3个典型村作为调研对象,对村集体、村民、企业、政府部门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总结提出了"政府全力支持,引进企业社会资本,鼓励村民主体参与,村集体协调"的"PPVC"发展模式。并基于村民满意度和幸福感等评价指标,实证分析了该模式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强力支持、村集体发挥积极作用、致富带头人的带动、外来企业投资促进、农民具备职业技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隋玉亭  彭敏学  徐礼琼  
随着浙江省乡村振兴的推进,乡村基础设施逐步饱和,农村土地整理渐失动力,土地开发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乡村地区国土空间保护与利用面临困境,国土空间治理方式亟待转型升级。本文在分析浙江省乡村地区国土空间利用的特征与问题的基础上,总结了乡村地区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和要求,探索了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的转向,并提出了完善乡村地区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安翠娟  侯华丽  周璞  刘天科  
结合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分析提出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统一于我国的永续发展,二者密不可分,但我国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还存在综合分区结果实用性不强、环境单要素承载力评价方法不够科学、资源单要素承载力对资源节约集约指导不足、承载力研究缺少制度支撑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要增强综合分区结果的实用价值、拓展单要素承载力研究方法思路、科学建立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承载力制度体系框架设计的建议,并以广西北部湾为例加以佐证。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叶玲  
作为乡村振兴的又一创新实践和共同富裕道路上的重大推进举措,未来乡村建设9大工作体系满足了农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以田园城市化的方式实现农村地区的繁荣发展。本文以浙江省未来乡村建设首批试点之一的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为案例,对未来乡村建设进行分析,研究未来乡村建设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并从空间、产业、民生、治理、智慧乡村支持系统和多个乡村生活场景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提供新的规划思路。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黄蕊  周航凯  姜丽佳  钟虹芳  
实施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而金融在当代经济中占据核心地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应承担起先锋作用。探究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对研究更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对策和路径、充分发挥农村金融支持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浙江省金融业积极深化改革,顺应农村发展变化,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金融助力农村发展的道路,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力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惠萍  
本文从多理论维度对乡村治理进行考察表明,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是适应时代要求和保障农民直接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必然选择;通过国家正式制度和乡土制度的博弈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行提供一个乡村制度框架保障;通过改造和升华传统乡村社会资本、大力培育现代乡村社会资本,为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现代社会基础;通过多中心治理体制促使同时满足乡村公共利益和农民个人利益最大化要求善治体系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丽娜  
[目的]文章旨在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方法]运用综合指数法建立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分析2000—2016年浙江省新型城镇化程度,进而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分析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结果]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发展主要包括2000—2005年新型城镇化初始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受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呈波动上升趋势,以及2006—2016年,属于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政府对于新型城镇化的高度重视使城镇化指数由0. 436上升至0. 869,年均增长率高达0. 093。乡村旅游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方面:(1)在人均家庭经营农家乐收入比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直接效应为正,间接效应为负;(2)在森林覆盖率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效应为正,直接效应系数为0. 098,间接效应指数为0. 074,影响相对较大;(3)果园面积方面,其对浙江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不大,但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正。[结论]乡村旅游的生态化对新型城镇化具有一定影响,且正向影响远大于负向影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凯怿  王福定  
近年来国家推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其中村镇发展和乡村建设在新型城镇化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析,提出建设典型乡村概念。以"农业型"、"工业型"和"兼业型"三类典型乡村产业类型为基础、以国外典型乡村建设成功经验为参照、以温岭市典型乡村示范村建设实践为具体实例,对典型乡村示范村建设在节地规划、建筑布局、绿地环境、景观风貌、乡村风貌、乡村文化、政策保障和机制创新等多方面进行示范引导,为浙江省典型乡村建设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付洪良  周建华  
生态产业化将乡村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生态产业化带动乡村振兴。以浙江湖州为例,梳理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发展演变与特征,揭示了生态产业化形成的影响因素和动力机制。研究表明,乡村生态产业化沿着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阶段、农家乐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升级演进;通过生态资源治理与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等多种方式促进乡村生态资源的累积,形成以自然生态资源、美丽乡村、现代农业和田园综合体带动的四种乡村生态产业化模式。湖州乡村生态产业化的形成主要是政府行为、生态资源、区位条件、农民生态意识等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结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钦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巫志斌  杨喜孙  
本文通过对处于快速发展中的广西北部湾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和农村消费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要不断挖掘农户不同种类的信贷资金需求,适时推出针对贫困农户的信贷需求和扩大农民消费性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和能力。同时政府部门应坚持和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村消费潜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骏  王娟  陈前虎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与发展面临动力机制、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的转变。面对物质更新和功能复兴的任务,从生态、文态、业态、形态及社态五个维度构建乡村全面振兴的"五态融合"模型。以薛下庄村为案例,在物质更新层面提出村域宏观结构控制到村落中观空间组织,再到节点微观环境设计的技术体系;从村域生态保护、乡村文化传承、村域产业规划及多元化乡村治理四个方面推进乡村功能全面复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古红梅  
文章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地区旅游发展中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机制,通过为旅游行业提供公共服务、对旅游市场实施行业管理、向当地社区提供财政支持和转移支付等措施,达到了以旅游业发展促进农村居民等弱势群体增权的目的,进而实现区域旅游业的和谐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