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6)
2023(9294)
2022(7725)
2021(7197)
2020(5664)
2019(12563)
2018(12622)
2017(24667)
2016(12864)
2015(14113)
2014(13767)
2013(13395)
2012(12431)
2011(11542)
2010(11874)
2009(11657)
2008(11236)
2007(10072)
2006(9255)
2005(7953)
作者
(34679)
(28962)
(28586)
(27447)
(17975)
(13654)
(12952)
(11066)
(10852)
(10229)
(9612)
(9474)
(8897)
(8813)
(8764)
(8607)
(8388)
(8255)
(8224)
(8172)
(7183)
(6848)
(6832)
(6556)
(6551)
(6460)
(6338)
(6281)
(5814)
(5598)
学科
(52214)
经济(52144)
(38240)
管理(35769)
(27938)
(27575)
企业(27575)
方法(20094)
农业(18208)
中国(18200)
数学(16595)
数学方法(16426)
业经(16293)
(15316)
(14847)
(10969)
银行(10966)
(10613)
(10579)
贸易(10573)
(10337)
(9650)
(9392)
金融(9391)
(9335)
地方(9112)
理论(9057)
(9011)
(8830)
(7837)
机构
学院(189575)
大学(186337)
(79944)
经济(78231)
管理(72082)
理学(61955)
理学院(61371)
管理学(60485)
管理学院(60131)
研究(58756)
中国(47003)
(41015)
(37445)
财经(32259)
科学(31740)
(29127)
(28913)
中心(27536)
(27372)
(27320)
经济学(25637)
(25436)
师范(25286)
研究所(24164)
业大(23815)
财经大学(23782)
北京(23378)
经济学院(23211)
(22468)
农业(21248)
基金
项目(117584)
研究(93716)
科学(93493)
基金(85253)
(71716)
国家(71021)
社会(62075)
科学基金(61276)
社会科(58402)
社会科学(58391)
(45854)
基金项目(44462)
教育(42995)
编号(40428)
(37744)
自然(34948)
自然科(34078)
自然科学(34069)
成果(34052)
自然科学基金(33430)
资助(33246)
课题(27195)
(26824)
(26329)
重点(26140)
国家社会(25671)
(24951)
(24850)
(24761)
项目编号(24131)
期刊
(97448)
经济(97448)
研究(58852)
中国(34529)
(33031)
(29964)
管理(25695)
科学(23746)
学报(23639)
农业(21393)
(21188)
金融(21188)
教育(21111)
业经(20175)
大学(19584)
学学(18530)
财经(16081)
经济研究(15228)
技术(14046)
(13907)
问题(13534)
商业(10244)
(10179)
农业经济(9878)
理论(9484)
(9410)
农村(9325)
(9325)
现代(9109)
经济问题(8874)
共检索到281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惠萍  
本文从多理论维度对乡村治理进行考察表明,加强村民自治建设是适应时代要求和保障农民直接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的必然选择;通过国家正式制度和乡土制度的博弈为乡村治理的良性运行提供一个乡村制度框架保障;通过改造和升华传统乡村社会资本、大力培育现代乡村社会资本,为我国乡村治理的发展提供扎实的现代社会基础;通过多中心治理体制促使同时满足乡村公共利益和农民个人利益最大化要求善治体系的形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红  王淑新  
[目的]通过梳理国内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全面把握我国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脉络,为合理评价旅游扶贫工作成效和开展进一步研究提供价值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从研究视角、研究尺度、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多个维度对国内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评价。[结果]不同维度视角下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早期研究多集中于宏观尺度,主要探讨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及漏损等经济效应,并逐步由经济效应向综合效应转变;旅游扶贫的差异化效应研究是未来宏观尺度下重要的研究方向。微观尺度下,贫困人口的受益效应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主要围绕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效应、社区参与、收入差异效应及自我感知效应等方面展开;未来研究应进一步关注贫困人口的旅游参与和综合受益。[结论]深刻认识旅游扶贫的本质和目标;建立全面、科学的旅游扶贫效应评价体系;创新旅游扶贫效益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乡村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内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孙明泉  
随着都市居民休闲时间的增多、休闲观念的转变、收入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因为城市环境污染、竞争强度加剧,乡村旅游已成为都市人节假日出行的一个重要取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必要深化对乡村旅游的认知。基于休闲的视角观察,乡村旅游较好地满足了都市人的"土木情结",有着内生的需求支撑。基于和谐的视角观察,发展乡村旅游为实现城乡和谐、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双赢路径。基于体验的视角观察,乡村旅游有着审美体验、娱乐体验、遁世体验和教育体验的内生特质,乡村旅游只有抓住这一特征,才能打破僵局和停滞的现状,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郝晓薇  黄念兵  庄颖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运用国际上最通用的多维贫困指数测算的AF方法的原理和测算步骤。本文先以K=2维度下的各省各年的农村多维贫困指数为被解释变量,再构建出基本公共服务指标框架,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四类基本公共服务为解释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回归分析。结论表明,基本公共服务对农村多维贫困存在减贫效益,而且不同基本公共服务的减贫效应不一致,在"赋能"机制上占主导地位的义务教育和医疗卫生的减贫效应更大。因此大力发展公共基本服务,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及有效脱贫意义重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方园  刘声  祝立雄  阮一晨  
随着乡村健康养老的持续流行,养老特色村的规划建设成为乡村研究的热点问题与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引入多维生态位理论,将养老特色村视为具备生命体特征的种群,构建5维度、15要素、30指标的养老特色村多维生态位宽度评价体系。对浙江省西北部十个典型养老特色村进行实证研究,发现:①养老特色村综合生态位宽度结构合理,空间分布呈"整体均衡,局部差异大"状态;②多数特色村的多维生态位平衡度较低,三维度宽度偏窄;③从各维度要素禀赋看,特色村可分为配套不足型、引力制约型、容量限制型及低端平衡型四类。最后根据特色村类型特征提出设施扩充、错位发展、产业链延伸与升级、优势维极化等针对性发展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亦华  
新世纪我国乡村教师政策可划分为完全性政策与关联性政策,其内容演变表现出三个特点,即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呼应过渡、由关注部分人向关注所有人过渡、由强调基本合格向促进个体持续发展过渡。我国乡村教师的政策体系虽已渐致形成,政策效应亦已显现,但并非没有缺失。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应明晰政策改进的脉络与主要呈现方式,夯实政策改进的研究基础,以主体协同为政策改进的基本线索,进一步彰显政策制定的乡村立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亮  王兴平  
基于对苏南典型乡村地区居民在就业、居住、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城镇化的社会调查,结合统计数据的分析,认为苏南在就业、居住、公共服务多维城镇化的进程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异步现象催生了大量乡村"居民"。高水平的就业城镇化和低水平的居住城镇化是苏南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外来人口在乡村的集聚是制约居住城镇化发展的原因之一;在公共服务层面,乡村居民具有较强的主动城镇化意愿,极大地推动了苏南公共服务城镇化水平的提升。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凡   裴春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基础。有了优质的人居环境,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祝凡   裴春梅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有良好的人居环境作为基础。有了优质的人居环境,才能吸引优秀人才,促进产业发展,
关键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侯保疆  梁昊  
治理理论是西方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社会问题出现不可治理性,导致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而兴起的一种理论,强调社会管理主体的多元与合作。乡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显,如土壤污染、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工业企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乡村生态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遵循多中心治理及合作原则,为此需要做好一系列工作。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鑫  李渡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场域。重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路径选择是重点与难点。目前在村民自治与法治关系的研究上,"有限自治说""法律介入说"及"协调与互动关系说"都缺少反思性思维,存在一定的"负效应"影响。因此以反思法理论作为切入点,试图通过"受规制的自治"在村民自治与法治结合路径中实现乡村治理的"三治合一"。据此,村民自治与法治相结合的反思法路径需要完善村规民约的制定与实施、强化村民自治的程序规制、健全村民自治内部监督救济体系与优化乡村治理中德治的柔性治理。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建  
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关系到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与水平。基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发现,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先后历经政治驱动的文化更新、经济导向的文化建设、服务取向的文化供给等阶段,并在国家与社会层面分别表现为整合与接纳、悬浮与消解、下沉与重塑等不同状态。因此,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应围绕国家与社会的互适合作,以农民为中心调和行政化与乡土化逻辑、以政府职责为重点催化国家与社会合作,进而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军义  
"文化治理"一词作为"舶来品"已在中文术语中获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对于治理理论的极度推崇,却使我们不可避免地忽略了治理本身的"失灵问题"。中国乡村公共文化治理实践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强政治面向、市场经济时期的强经济面向后,目前正处于文化强国建设时期兼顾"政治—经济—文化"三重面向的新阶段,更加注重发挥乡村公共文化的复合治理功能,并且以实现乡风文明为价值取向。这不仅要求政府要有明确的职责定位,而且应当具备平衡社会利益博弈的能力,维持好三种治理面向的"开合",避免社会阶层利益冲突对治理造成损害,建构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治理体制与规则。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民坤   邓小桂   任莉莉   梁连健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而乡村治理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内容。通过旅游驱动乡村治理已在实践层面和理论研究中受到持续关注,但是对其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的探究还有待深化。该文基于城乡等值化视角,分析旅游驱动城乡要素流动改善乡村治理的理论逻辑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乡村旅游能够打破乡村治理的边界,桥接城乡要素的流动,通过促进城乡要素的双向循环流动来推动乡村治理;2)在城乡等值化背景下,乡村旅游通过调整土地、人才、资本、文化、生态、技术等城乡要素的流动状态,在乡村治理层面形成响应,进而助推达成乡村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等多元治理目标;3)应根据乡村旅游发展实际,将其置于城乡协调发展的整体框架下,旅游驱动乡村治理的积极贡献才能最大地发挥出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恒  王征兵  朱玉春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作为我国脱贫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如何精准识别连片特困地区绝对贫困农户和测度农户多维贫困状况,是实施精准扶贫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本文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秦巴山区为例,基于陕西、甘肃和四川3省1316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农户收入贫困及多维贫困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劳动力流动比例每提升1单位,农户家庭陷入收入贫困的概率显著降低23.2%,陷入多维贫困的概率显著增加8.4%,表明劳动力流动会显著缓解农户收入贫困,但也会加剧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2)在控制变量中,户主年龄、人口规模和户主婚姻对农户收入贫困有显著影响;户主婚姻、人口规模、抚养负担和医疗条件对农户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建议重点改善秦巴山区农户人居生活环境,提高基本生活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减缓农户多维贫困的发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