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95)
- 2023(13665)
- 2022(11988)
- 2021(11220)
- 2020(9613)
- 2019(21643)
- 2018(21262)
- 2017(40383)
- 2016(22086)
- 2015(24280)
- 2014(24027)
- 2013(23793)
- 2012(21736)
- 2011(19489)
- 2010(19221)
- 2009(17362)
- 2008(16829)
- 2007(14347)
- 2006(12418)
- 2005(10572)
- 学科
- 济(80353)
- 经济(80252)
- 管理(60520)
- 业(59788)
- 企(47166)
- 企业(47166)
- 方法(39869)
- 数学(34789)
- 数学方法(34389)
- 农(24722)
- 财(21090)
- 中国(20913)
- 学(19931)
- 业经(18483)
- 农业(17577)
- 制(15963)
- 贸(15850)
- 贸易(15841)
- 地方(15800)
- 易(15399)
- 银(14416)
- 银行(14346)
- 行(13651)
- 理论(13593)
- 技术(13512)
- 融(13370)
- 金融(13369)
- 务(13359)
- 环境(13319)
- 财务(13293)
- 机构
- 大学(307834)
- 学院(305202)
- 管理(121228)
- 济(115219)
- 经济(112670)
- 理学(106370)
- 理学院(105140)
- 管理学(103094)
- 研究(102582)
- 管理学院(102572)
- 中国(76171)
- 科学(68894)
- 京(65271)
- 农(59854)
- 业大(53902)
- 所(52880)
- 财(51275)
- 研究所(48845)
- 农业(47644)
- 中心(47348)
- 江(42999)
- 财经(41989)
- 北京(40569)
- 范(39286)
- 师范(38765)
- 经(38398)
- 院(37279)
- 州(35166)
- 经济学(33771)
- 技术(33149)
- 基金
- 项目(222182)
- 科学(172432)
- 基金(160796)
- 研究(154048)
- 家(143954)
- 国家(142786)
- 科学基金(120996)
- 社会(95848)
- 社会科(90786)
- 社会科学(90762)
- 省(87371)
- 基金项目(86625)
- 自然(82326)
- 自然科(80409)
- 自然科学(80384)
- 自然科学基金(78937)
- 划(74331)
- 教育(70212)
- 资助(65609)
- 编号(61588)
- 重点(49926)
- 成果(48246)
- 部(47598)
- 发(46483)
- 创(46282)
- 科研(43482)
- 创新(43203)
- 计划(43193)
- 课题(42045)
- 大学(40364)
- 期刊
- 济(117440)
- 经济(117440)
- 研究(82973)
- 学报(60050)
- 中国(56127)
- 农(53574)
- 科学(51119)
- 大学(44115)
- 学学(42040)
- 管理(41563)
- 农业(37278)
- 财(37012)
- 教育(30700)
- 融(25117)
- 金融(25117)
- 技术(24149)
- 业经(20161)
- 财经(19422)
- 经济研究(19065)
- 业(18920)
- 业大(17059)
- 科技(16959)
- 版(16594)
- 经(16475)
- 图书(15754)
- 理论(15619)
- 问题(15423)
- 实践(14606)
- 践(14606)
- 技术经济(14065)
共检索到428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平卫英 王佳
本文以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建立需求为切入点,以西南地区某省的微观数据为样本,构建多维特别关注指数,为边缘易致贫户和脱贫不稳定户的有效识别提供科学的理论方法;然后通过多元分类评定(MLogit)模型分别研究两类监测对象的潜在致贫因素,并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多维特别关注指数能够有效满足防止返贫致贫监测的多维性需求,同时重点突出收入维度的重要性;第二,收入剥夺、教育剥夺和健康剥夺是当前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与帮扶工作需重点关注的问题;第三,边缘易致贫户的政策帮扶应以发展产业、促进就业等能够长效提高收入水平的措施为主,脱贫不稳定户则需重点加强兜底保障类政策供给;第四,户主特征、家庭特征和所在地区可分别通过就业渠道、产业渠道与社会保障渠道影响易返贫致贫程度。本文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实证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葛岩 吴海霞 陈利斯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2000—2011年的连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多维贫困理论和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反映儿童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贫困持续时间的长期多维贫困指数,并从动态视角分析了中国儿童的跨期贫困状况、城乡差异及其致贫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当贫困临界值为0.3,贫困持续期为3期时,全国49.55%的儿童陷入长期多维贫困,且农村长期多维贫困的儿童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城市地区;在儿童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儿童入学、家庭照顾、时间自由和信息获取在不同持续期内对儿童多维贫困的综合贡献度超过70%。在影响儿童长期多维贫困的4个维度、11个指标中,户主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人口数、社会关系、家庭收入以及区位因素对儿童多维贫困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儿童贫困 长期多维贫困 动态性 致贫因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熙保 周强
本文利用Alkire&Foster(2011)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和Foster(2009)的持续时间分析法,构建了长期多维贫困与平均贫困持续时间指数,以CHNs数据为样本从静态和动态双重视角分析了我国的长期多维贫困程度,并通过多层回归模型探讨了致贫的宏微观因素。研究发现:长期多维贫困指数不仅能测度家庭贫困程度,还能反映贫困家庭平均贫困持续时间;相比城市家庭,农村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更高,但随着贫困持续时间的延长,城乡贫困家庭的平均被剥夺深度出现了明显的逆转,城市贫困家庭的贫困程度相对于农村更为严重;户籍制度能解释城乡家庭长期多维贫困发生率差异的43%,且能解释城乡贫困家庭的贫困不平等程度的17...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艳云 王曦璟
首先对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两个标准进行了讨论,分别测度了收入标准下的收入贫困率和三维标准下的多维贫困率。又进一步设计了覆盖率、漏入率和漏出率指标,来反映两个标准下贫困家庭识别、瞄准结果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两个标准将家庭的贫困分为四种类别,分析了与双非贫困家庭相比,不同贫困类型的家庭背后致贫因素的异同性。分析结果表明:一维与多维标准下所识别的贫困家庭不完全吻合,其背后的致贫因素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实践中应该逐渐将两个标准联系起来精准识别贫困并制定相应的扶贫政策。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关联性 致贫异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晗霖 蒲彦鑫 侯青青
对低收入群众返贫致贫风险研判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但当前政策对于防止返贫致贫的瞄准办法较泛化,其识别效果有待考证。该研究综合采用了收入比例法、VEP、BP神经网络分类对西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的返贫致贫风险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取出高风险群体并归纳其共性与特性,与现有帮扶政策进行匹配。研究表明,当前西部欠发达地区低收入群众有20%~30%概率在未来返贫或致贫,各地区之间风险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收入、家庭内部异质性均会直接影响整体风险水平;当前我国执行的“人均纯收入低于6 600元”和“两不愁三保障”的宽口径识别标准对于西部欠发达地区易返贫致贫群体的甄别是合理的,可瞄准大部分高风险群体,但还应将反映维稳能力的其他类风险、疾病风险、失业风险以及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存量情况纳入识别体系之中,并持续重点关注建档立卡脱贫户的生计状况。在相对贫困线划定方面,若参考OECD国家标准,则应将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相对贫困标准设定为居民收入中位数的40%。
关键词:
西部欠发达地区 低收入群体 返贫致贫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平
东北贫困地区的致贫原因不同于老、少、边区和山区,致贫因素更为广泛和分散。文章从收入、支出和社会保障3个方面设立了11个影响贫困的具体指标,建立综合多维致贫因素指标体系。以黑龙江省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收集一手数据,分析其致贫因素和贫困程度,并利用R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OLS回归,得出劳动力质量因素、农用机械拥有因素、交通工具因素、省内就业因素是影响贫困的主要成分,依据回归分析结果为东北地区的精准脱贫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致贫因素 精准扶贫 主成分分析 OLS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瑜 李政宵 马敏
在精准扶贫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作为规模庞大的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特殊性群体,如何精准识别老年贫困人口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用AF方法从健康、经济保障、生活水准和社会参与4个维度构建了老年多维贫困指数(MPI),并分城乡、省份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应用比例响应变量回归模型和二值响应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多维贫困在社区层面和家庭层面的致贫因素。研究发现:老年多维贫困在健康、生活水准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城乡差异最大;整洁无污染的社区环境、健全的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有助于降低老年多维贫困发生率,而教育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众多的老年群体更易陷入多维贫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二鹏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贫困、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老年贫困,并对影响老年贫困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主观贫困发生率最低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贫困发生率次之但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并有逐步上升趋势。代际与家庭因素中的代际经济支持力度、家庭收入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福利因素中的否享有养老金、社区所提供老年服务的完备程度等均影响了老年贫困的发生,但对主观、消费和收入不同维度的贫困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老年贫困 代际与家庭支持 社会福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吕光明 崔新新 孙伯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要重视摆脱绝对贫困后可能的返贫问题。本文立足于2020年后中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的现实需要,采集2010—2018年CFPS的五轮调查数据,通过反推VEP法测算脆弱线来甄别确定中国农村返贫治理的瞄准对象,然后依托有序Logit模型揭示瞄准状态动态变换的根本诱因。结果发现:(1)经过不同临界值比较并参照已有的返贫监测标准发现,2018年33%贫困脆弱性水平对应的5151元脆弱线是甄别瞄准对象和非瞄准对象的合适标准。在这一标准下,瞄准对象占比在分析区间内有所下降,且瞄准对象和非瞄准对象的动态变换较快,摆脱返贫风险和陷入返贫风险同时存在。(2)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因素有利于家庭摆脱瞄准状态,依赖于政府补助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家庭容易持续处于瞄准状态,不同规模和年龄的家庭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上述结论对"十四五"期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机制和找准精准帮扶的着力点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防止返贫致贫 脆弱线 瞄准状态 动态变换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在余 王海旭 蒯旭光
根据2009年和2011年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双变量Biprobit模型,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因病致贫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因病致贫并非暂时性冲击,而是对家庭未来贫困具有显著的动态影响,因病致贫农户在未来两年内陷入贫困的概率至少是非贫困农户陷入贫困的2.2倍;农户脱贫主要依赖农民收入的获取能力及家庭资源,外出打工、家庭人均耕地面积、家庭男性劳动力比例对农户脱贫具有显著影响,农户家庭规模越大越容易陷入贫困;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对农户贫困具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农户 因病致贫 动态变化 脱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关键词:
收入贫困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精准扶贫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石智雷 邹蔚然
本文基于丹江口库区抽样调查数据,从库区农户的当前消费水平、长期资本积累和可持续性发展水平三个角度分析了库区农户的贫困状况,并进一步探讨不同家庭和外部环境特征对库区农户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迁移对库区农户造成了巨大冲击,并且这一冲击的影响对不同搬迁时间的农户存在很大差别,农户对新事物的态度和其社会资本对他们是否陷入贫困有重要影响,政府对外部环境的改造政策和救助式扶贫对农户的经济发展并没有产生明显的积极效果。
关键词:
库区 多维贫困 移民 资本积累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远涛 杨娟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需要回答"谁是贫困居民"、"贫困原因是什么"以及"怎么进行针对性帮扶"等难题。阐述第一个问题需要从绝对贫困的定义过渡到发展贫困;阐述第二个问题需要从经济贫困和能力贫困的根源剖析;健康扶贫已经跳出了传统经济贫困的思路,靶向致贫原因,能更好地针对"如何扶贫"提出实施策略。其中,医疗保险制度是健康扶贫的重要抓手,但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在多大程度上助力了"精准扶贫"、"健康扶贫"工作的开展,还需要实证来支撑。以发展贫困为被解释变量,以经济和能力因素为解释变量,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89—2011年追访数据所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推行医疗保险全覆盖,对于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具有良好的政策效应;"是否有医疗保险"本身对于贫穷的效应显著为正,拥有医疗保险、医疗保险保费开支使得隐藏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显现出来,出现对于贫困的直接效应为正的假象,但综合效果仍然有利于降低贫困;同时,家庭成员的年龄、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既往病史、疾病类型、疾病程度等变量是影响贫困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建议在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之后,应该适当向特殊病种进行倾斜,提高报销比例;通过扶智来扶贫,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消除贫困;重视商业健康保险的重要支撑作用,在政策方面适度倾斜,缓解"税延型"、"税优型"健康保险政策的阻力和压力,通过保单抵押贷款等金融保险创新,抑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保险精准扶贫"、"健康扶贫"。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崔治文 徐芳 李昊源
贫困是人的可行能力在收入或消费、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获取信息和技术的机会等多个维度被剥削的现象,多维贫困指数反映了贫困人口或家庭的多维贫困发生率及承受的剥削强度。借鉴Alkire and Foeter开发的多维贫困测量方法,并以此方法为基础设计调查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取甘肃省13个村子进行调查研究,然后利用对甘肃省部分农户家庭的实地调研数据,从收入、教育、健康、生活水平和社会关系5个维度对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状况进行了测算与分解。结果表明,1~5个维度的多维贫困指数分别为28.8%、21.7%、16.3%、7.6%和1.1%;甘肃省农户家庭的"基本可行能力"被剥削的情况严重,...
关键词:
农户 多维贫困 致贫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