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23)
- 2023(14853)
- 2022(12571)
- 2021(11576)
- 2020(9767)
- 2019(21437)
- 2018(21048)
- 2017(40127)
- 2016(21882)
- 2015(23635)
- 2014(22794)
- 2013(22059)
- 2012(20147)
- 2011(18066)
- 2010(17934)
- 2009(16835)
- 2008(16351)
- 2007(14211)
- 2006(12529)
- 2005(11121)
- 学科
- 济(79298)
- 经济(79171)
- 管理(64266)
- 业(60121)
- 企(49551)
- 企业(49551)
- 方法(32371)
- 数学(27758)
- 数学方法(27409)
- 财(25186)
- 农(25052)
- 中国(21385)
- 制(21084)
- 业经(20414)
- 学(19170)
- 地方(17039)
- 农业(16514)
- 贸(16299)
- 贸易(16292)
- 易(15856)
- 务(15427)
- 财务(15392)
- 财务管理(15359)
- 体(14789)
- 企业财务(14618)
- 银(13852)
- 银行(13795)
- 环境(13603)
- 融(13353)
- 金融(13348)
- 机构
- 学院(302276)
- 大学(301847)
- 济(119058)
- 经济(116627)
- 管理(112871)
- 研究(102955)
- 理学(98222)
- 理学院(97037)
- 管理学(95148)
- 管理学院(94602)
- 中国(76275)
- 科学(66508)
- 京(61611)
- 农(57884)
- 财(57798)
- 所(52558)
- 业大(49496)
- 研究所(48247)
- 中心(47215)
- 江(46440)
- 农业(45816)
- 财经(45729)
- 经(41548)
- 范(39897)
- 师范(39348)
- 院(37516)
- 经济学(37097)
- 北京(37088)
- 州(35971)
- 省(34939)
- 基金
- 项目(212889)
- 科学(168229)
- 基金(155859)
- 研究(150112)
- 家(138824)
- 国家(137722)
- 科学基金(117485)
- 社会(97182)
- 社会科(91999)
- 社会科学(91978)
- 省(85907)
- 基金项目(83101)
- 自然(77690)
- 自然科(75887)
- 自然科学(75859)
- 自然科学基金(74512)
- 划(71452)
- 教育(69043)
- 资助(61774)
- 编号(59072)
- 重点(49180)
- 成果(47189)
- 部(46461)
- 发(45821)
- 创(45349)
- 创新(42455)
- 制(41874)
- 科研(41246)
- 课题(41220)
- 国家社会(40526)
- 期刊
- 济(130428)
- 经济(130428)
- 研究(83718)
- 中国(58557)
- 学报(55700)
- 农(52863)
- 科学(49040)
- 财(44684)
- 大学(41557)
- 管理(40663)
- 学学(39657)
- 农业(35486)
- 教育(29974)
- 融(25917)
- 金融(25917)
- 业经(23248)
- 技术(22560)
- 财经(22321)
- 经济研究(21147)
- 经(19104)
- 业(18108)
- 问题(17024)
- 版(16865)
- 科技(15220)
- 业大(14746)
- 资源(13765)
- 商业(13463)
- 贸(13386)
- 技术经济(13007)
- 现代(12851)
共检索到4379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幸丽君 杜赛南 孙桂英 陈全
本研究基于百度迁徙、百度指数、银行及物流企业等多元流数据,构建多维城市联系强度矩阵,从网络节点、层级及核心-边缘结构三方面综合测度多维流视角下的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关联性,并选取企业发展、交通可达、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五类影响因素构建回归分析模型,进一步探析多维网络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不同要素作用下的城市网络中各节点层级分化明显,武汉均处于独立核心地位,天门、潜江、仙桃及神农架林区等均处于较低层级,且不同联系网络的整体联系密度为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综合流>人流;②资金网络和其他网络之间关联性均较强,其中与物流网络在核心边缘城市的数量和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大共性,而信息网络和人流网络的关联度较小;③企业发展和产业结构是多维网络产生共性的主要原因;交通可达、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因素是多维网络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其中,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最显著,社会服务因素影响相对最弱。最后基于本研究结论,为湖北省域空间规划的重点方向提出了若干探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付琼鸽 刘大均 胡静 谢双玉 龚箭 陈小娟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构建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分析湖北省旅游流网络结构特征,并进一步分析内部不同区域旅游流的网络结构及其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流空间结构优化对策。研究表明:1湖北省旅游流网络节点核心—边缘结构明显,网络整体密度低,中心化趋势明显,核心节点偏少。2湖北省旅游流呈现出以武汉为核心,以宜昌、十堰、襄阳和恩施为次核心的网络结构。3区域内"两圈"旅游流网络结构差异明显,鄂西圈旅游流网络密度相对较高,武汉城市圈旅游流网络密度较低。最后,研究认为,要进一步建设完善核心节点,加快边缘地区发展;完善旅游交通网络建设;构建新的旅游空间体系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旅游流 网络结构 社会网络分析法 湖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莹 罗静 郑文升 田野 田玲玲 陈国磊
采用GIS及Python等技术手段,构建湖北省城市关联网络,提取出与各县(市、区)关联强度前2、前5、前10和前20的城市网络,对其网络结构及复杂性进行分析后,运用多元回归模型探索湖北省城市网络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城市中心性空间分布呈现一主两副、东高西低的特点。(2)随着城市网络等级降低,湖北省城市网络结构由以武汉为中心的单极吸引型转变为以武汉为主中心,以宜昌、襄阳为次中心的主次复合辐射型。(3)节点的择优连接倾向随着网络等级的降低而更加凸显,但不同等级网络次中心的影响力呈现出尺度与区域差异。(4)资源优势与用地成本、市场潜力、劳动力成本与区位因素对城市网络的影响力依次变小;近邻优势在低等级城市网络中表现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崔家兴 高喆 滕媛媛 王山海 顾江
探究2008-2016年湖北省各县域乡村地域人口外流的空间特征和演变机制,研究发现,湖北省乡村人口外流呈现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格局,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研究期内外流比例呈全面上升趋势,人口外流高值区从东部向西部扩展,乡村人口外流比例与其收入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期内外流目的地为省外的人口比例显著降低,省内流动的比例表现出增高趋势;乡村人口外流流入地和流出地的空间格局可以利用"推—拉"理论从家庭综合理性角度较好地解释,并根据机制分析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绪华 李新
基于流空间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效应,并刻画其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流空间视角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在地区积累具有积极的动态性和连续性,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类支配主体,均对其空间分布具有影响;第二,根据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对地级市类型进行划分,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倾向于分布在“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第三,地级市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流动愈发紧密,“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是劳动力流入的重要节点,同时“劳动力流动”空间联系网络存在三类板块,分别为以“强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净收益板块Ⅰ”,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经纪人板块Ⅱ”,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Ⅲ”和以“弱政府+弱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Ⅳ”。
关键词:
流空间 劳动力 政府权力 市场权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敏 刘安国 邓爱娟 万素琴 刘志雄
为了研究近50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通过8、10、12℃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22℃终日推迟、间隔期延长,积温增加,水稻适宜种植期延长;10℃初日至20℃(22℃)终日持续日数在大部双季稻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积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部分地区水稻生长季气温日较差和早稻、中稻、晚稻灌浆期日较差呈减少趋势,西部减少趋势小于东部。可将早熟品种换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熟、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逸舟 王海军 张彬 黄鑫鑫
基于多维要素流视角,以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从节点、层级、子网络三个方面对经济、人口、交通、信息等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刻画,并进行多维网络对比分析,用企业水平差异、文化节点性差异、平均时间距离差异、人均GDP差异、行业结构差异等五个影响因子构建多重网络关系回归模型,剖析多重网络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武汉城市圈可划分为三级联系片区,武汉、鄂州分别为主副中心,黄石、孝感、黄冈三市为集聚—辐射中心片区,其余城市为次级核心城市。(2)多维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排序为经济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人口网络>人口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交通网络>人口网络—交通网络>交通网络—信息网络,经济网络与其余各类网络之间的相似性最高。(3)交通效率及企业发展水平是使多维网络产生相似性的主要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关系、产业分工影响因素是多维网络产生差异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文化关系影响最薄弱,交通效率因素影响最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贤辉 张霞 杨钢桥
采用1996~2004年的统计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研究发现全省耕地大幅度减少,其次是未利用地和牧草地;林地则迅速增加,其次为居民点及独立工矿、园地、其他农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随后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以湖北省76个县级行政单位为研究单元,进一步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定量诊断出各驱动因子对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贡献作用的大小。结果显示,湖北省土地利用结构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关系可以用4对典型相关变量表示,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林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的发展变化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社会经济驱动因子。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潘方杰 王宏志 王璐瑶
湖泊是抵御湖区水系洪水灾害的天然屏障,而水库是现代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共同肩负着防洪减灾的重任。为探明湖北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选取湖泊可调蓄水量、水库防洪库容作为评估指标,通过构建湖库洪水调蓄能力评估模型,分析全省湖库洪水调蓄能力及空间分异特征。结论如下:(1)湖北省湖泊、水库综合洪水调蓄量为416.02×10~8 m~3,其中湖泊可调蓄水量为79.69×10~8 m~3,水库防洪库容为336.33×10~8 m~3,分别占湖库洪水调蓄功能总量的19.16%和80.84%;(2)湖泊可调蓄水量较大的地区包括武汉、荆州、鄂州、黄石等地市以及鄂东丘陵、江汉平原,而单位面积湖泊调蓄洪水能力较强的地区为鄂州、黄石、咸宁、黄冈,其值分别为405.99×10~4、400.31×10~4、392.32×10~4和391.22×10~4m~3/km~2;(3)水库防洪库容较大的地区主要为鄂西山地的宜昌和十堰,分别为119.18×10~8 m~3和103.03×10~8 m~3,占全省防洪库容总量的66.06%,而鄂州、天门和神农架水库防洪库容极小,不足全省水库总防洪库容的1%;(4)湖库综合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特征与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空间分布相一致;从湖泊、水库洪水调蓄能力的构成来看,以湖泊防洪为主和以水库防洪为主的地市不相上下,水库在湖北省防洪体系中占绝对主体地位,同时湖泊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针对湖泊萎缩、水库险病等突出问题,可以通过退田还湖、除险加固等工作提高湖库综合调洪能力。本研究可为湖北省湖库防洪建设提供科学指导。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童磊 王运鹏
在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产业转移的背景下,碳减排成为现阶段共识。测算2007-2018年中国省域碳排放量,构建修正后的引力模型,同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与二次指派程序(QAP)方法,对省域碳排放的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省份在碳排放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关联关系,2007年以来网络形态较为稳定并具有典型的网络结构特征;江苏省作为发达省份在碳排放的空间关联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选取的省份共分为四个板块,碳排放关联网络中各板块联系紧密,"全国一盘棋"的联动效应愈加明显;同时地理位置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碳排放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邹蓉 郎晓娟 陈池波
休闲农业如何出现区域集聚,又如何应对由于集聚带来的"拥堵"问题,及时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提升?通过一个案例研究,本文认为,地区个体之间的"强联系",以及区内个体与外部个体之间的"弱联系",是推动地区休闲农业集聚和升级的"双重驱动机制"。随着时间的推移,创业者个体与其所"嵌入"的社会网络之间不同的互动关系,会导致差异化的发展路径,并对其所"嵌入"的社会关系网络带来不同的反作用。能成功强化内部"强联系",甚至将部分"弱联系"整合为"强联系"的创业者,在后续的创业发展和升级中表现更佳。而"领军者"们的成败也决定了"追随者"的态度和行为选择,不成功的创业经历会反过来抑制其"强联系"社会网络中潜在创业者...
关键词:
休闲农业 社会网络 创业集聚 产业升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慧玲 许春晓
对湖南旅游流空间网络进行密度、中心性、核心—边缘、凝聚子群和块模型等分析后发现,该网络具有集聚性、优势子结构有区域指向并具跨越之势、节点的功能各异等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湖南旅游空间政策的制订策略:重视旅游流空间网络的良性发育;发挥凤凰、张家界武陵源和天门山的引领作用;有序推进旅游流空间网络的治理;关注非邻接地区的合作;有针对性地打造城市旅游形象;科学规划旅游交通线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磊
工商资本下乡对"三农"的影响引起了广泛争论,形成了市场效率和小农理性两种具有张力的价值取向。通过对湖北省Y县的经验调查,发现工商资本下乡具有增长效应、分化效应、排斥效应和断裂效应,基层政府、工商资本主体和大户主导的农业产业化模式排斥了普通农户参与的经济机会,给乡村政治和治理的稳定性带来了诸多风险。这些效应产生的重要根源在于基层政府在政策资源分配时具有"抓大扶强"的价值追求,工商资本主体"强势分利"的经济逻辑对普通农户具有排斥性,而资源禀赋不足的普通农户则坚守着"小农理性"的生计原则,结果便是普通农户与工商资本主体间利益联结机制的失衡。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既要利用工商资本推动农业产业化转型,也要重视小农经济的内生发展,充分保护农村社会"蓄水池"的承载功能。
关键词:
资本下乡 多维效应 农民分化 小农理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守辉 朱文达 杨小红 张朝贤 李林
采用倒置"W"取样法对湖北省稻田杂草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湖北省水稻田杂草有138种(含变种),隶属于46科、94属,其中优势恶性杂草有稗Echinochloa crusgalli、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鳢肠Eclipta prostrat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等6种,区域性恶性杂草有11种,常见杂草有24种,一般杂草有97种;恶性杂草是湖北省稻田杂草群落的重要建群种,各地区主要形成稗+鳢肠+空心莲子草、稗+千...
关键词:
水稻 杂草群落 物种组成 优势度 相似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俐锦 欧国立 范梦余 石柏源
高铁通过改变城市间的连接性和联系强度来影响城市网络的结构、功能和关系。随着中国高铁网络的延伸与升级,基于高铁流来认识和解构城市网络成为了重要的途径之一。论文从高铁流出发,借助2008—2018年高铁客运班次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中国县域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化进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高铁网络密度逐年提高。东中部地区的中心度值较高,枢纽地位明显,多条高铁干线的核心交汇点易生成高中介度节点。(2)多重网络结构层级性辨识出具有演化分异的层级特征和复杂多样的联系格局。第一、第二层级节点效应显著,区位优势明显;第三层级是网络的延伸和细化。(3)地域邻近程度和空间联系强度决定了凝聚子群的构成,受高铁线路布局的影响,子群呈现"多核化"趋势,具体表现为延伸、合并和新增3种演化类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