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37)
- 2023(7300)
- 2022(6175)
- 2021(5857)
- 2020(4764)
- 2019(10696)
- 2018(10343)
- 2017(19039)
- 2016(9859)
- 2015(11029)
- 2014(10197)
- 2013(9867)
- 2012(8773)
- 2011(8180)
- 2010(7852)
- 2009(7499)
- 2008(6985)
- 2007(5700)
- 2006(4932)
- 2005(4438)
- 学科
- 济(40704)
- 经济(40665)
- 管理(24208)
- 业(21375)
- 方法(17838)
- 企(16244)
- 企业(16244)
- 数学(16171)
- 数学方法(16033)
- 中国(15076)
- 贸(11630)
- 贸易(11623)
- 易(11443)
- 农(11088)
- 财(8804)
- 业经(8067)
- 制(7559)
- 农业(7051)
- 银(6937)
- 银行(6936)
- 行(6776)
- 环境(6722)
- 学(6584)
- 关系(6516)
- 融(6469)
- 金融(6468)
- 发(6070)
- 出(5943)
- 和(5568)
- 策(5359)
- 机构
- 大学(133543)
- 学院(132844)
- 济(64148)
- 经济(63292)
- 研究(49542)
- 管理(48861)
- 理学(42235)
- 理学院(41791)
- 管理学(41185)
- 管理学院(40942)
- 中国(39133)
- 京(28212)
- 财(27288)
- 科学(27046)
- 所(23576)
- 财经(22395)
- 中心(21824)
- 经济学(21824)
- 研究所(21590)
- 经(20769)
- 经济学院(19661)
- 北京(17994)
- 院(17893)
- 农(17657)
- 范(17324)
- 师范(17200)
- 财经大学(16909)
- 江(16727)
- 业大(15916)
- 科学院(14956)
- 基金
- 项目(91076)
- 科学(73296)
- 基金(69246)
- 研究(69002)
- 家(60341)
- 国家(59947)
- 科学基金(51381)
- 社会(47168)
- 社会科(44929)
- 社会科学(44925)
- 基金项目(35197)
- 省(31861)
- 教育(31562)
- 自然(30531)
- 自然科(29887)
- 自然科学(29878)
- 自然科学基金(29361)
- 资助(28438)
- 划(27787)
- 编号(26728)
- 部(21767)
- 成果(21658)
- 国家社会(21421)
- 重点(20918)
- 中国(20793)
- 发(20177)
- 教育部(19280)
- 创(19201)
- 课题(18442)
- 人文(18167)
共检索到1962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曦璟 高艳云
新时期我国不平等问题表现出新的特征,传统的单一维度的不平等已经无法反映现今不平等问题的多维性特点。本文将量化不平等的视角从一维拓展到多维,基于单维不平等合成多维不平等等三种方法测度了收入、教育和医疗多维不平等程度,同时还对多维不平等指数进行了分解。测算结果显示,2010—2014年,我国社会整体的多维不平等程度有所提高,收入不平等依旧是贡献程度最大的单维不平等。本文得到的一个重要政策启示是认识和解决不平等问题必须注重单一维度和多维相结合;收入差距缩小并不代表多维不平等的同步改善,应对民生领域,特别是教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曦璟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背景下,研究发展的不均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个体获得角度的不平等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量化结果视角的中国多维不平等基础上进行各维度不平等间的关系分析十分必要。通过指数分解和面板数据的分位数回归分别从收入、教育和医疗维度探究各维度不平等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与收入不平等间存在双向影响:教育不平等、医疗不平等均能强化收入不平等,这意味着如果教育维度或者医疗维度的差距扩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收入不平等。同时,收入作为人力资本投资和健康投资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其差距会转变成教育和医疗维度上的不平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融 徐国祥
文章首先从多维视角出发,以人类发展指数的三个维度基础,加入住房维度,以此构建福利不平等测度指标体系;其次,设计权重方案,通过主客观相结合的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结合单维加权法和维度不平等间替代度提出多维聚合指数,对2010—2020年我国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并通过维度分解讨论不同维度的不平等情况及其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通过地区分解讨论了东、中、西部地区的福利不平等情况和内部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我国的福利不平等指数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农村的福利不平等指数高于城镇,教育不平等指数下降对福利不平等改善的总贡献最大;(2)东、中、西部地区教育不平等问题的改善最明显,但西部地区的教育不平等指数相对于东中部地区而言仍然较高,东部地区较大的住房价值差距导致其住房不平等指数在三大地区中最高,各地区的健康支出不平等问题均最为严重。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基于泰尔指数,从五个维度分解和测度了居民消费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差异整体上趋于收敛;居民消费的群体不平等程度较高,城乡不平等次之,而区域不平等和省际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程度在群体、城乡、区域、省际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居民消费不平等成因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等,有利于减少居民消费不平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豪 毛中根
基于泰尔指数,从五个维度分解和测度了居民消费不平等。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4年中国居民消费差异整体上趋于收敛;居民消费的群体不平等程度较高,城乡不平等次之,而区域不平等和省际不平等程度相对较低;城镇居民消费不平等的程度在群体、城乡、区域、省际等方面均高于农村。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居民消费不平等成因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市场化程度、增加民生性财政支出等,有利于减少居民消费不平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义 李梦玄
本文基于森的可行能力福利思想和阿特金森的广义均值不平等测度理论,构建了一种考虑分布不平等影响的中国城市社会福利指数和组成福利指数的子维度指标体系,论证了该指数具有"子群一致"和"路径独立"的特性,并对2000—2011年中国城市社会福利水平进行了实证测度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不平等对我国城市社会福利影响显著且有逐步扩大趋势;我国城市社会福利指数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子维度福利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城市社会福利更快增长的主要障碍。
关键词:
社会福利 福利指数 不平等 城市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萌 杨龙 周立
本文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使用Araar多维不平等指数分析中国家庭的多维不平等状况,对比了城乡和不同区域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并按照维度和群组对多维不平等进行了分解。研究发现,农村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城镇家庭,西部地区家庭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解结果表明,收入维度对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高于教育维度和健康维度;城乡内部不平等对总体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与城乡之间的贡献率相近,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内部不平等对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高于区域之间的贡献率。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从多维视角出发制定降低家庭福利不平等的政策,重点关注农村家庭和西部地区家庭的多维不平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江求川
收入并非决定居民福利的唯一因素,收入不平等亦不能反映居民的福利不平等。正确评价居民的福利不平等状况,还需要引入非货币维度。本文探讨了我国多维福利不平等的变化趋势及分解。结果表明,总体的福利不平等虽在上升,但增幅远小于同期的收入不平等增幅;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和收入是福利不平等的主要因素,但随着收入差距扩大,其逐渐成为福利不平等的主导因素;健康对福利不平等的影响较小但呈上升趋势;收入、健康和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强化了居民福利不平等。
关键词:
福利不平等 多维不平等指数 分解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萌 杨龙 周立
在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农村不平等问题的研究更为重要,但较少研究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居民不平等的变化与分解。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5—2015年间的8轮调查数据,使用三种多维不平等指数测量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状况,分析其变动趋势,并按照区域、性别群体和维度进行不平等分解。研究发现:在2005—2010年和2011—2015年两个阶段,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存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2005—2015年总体分析,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最大值,三种多维不平等指数测量的结果一致。从区域的角度分析,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多维不平等水平最低。区域内部多维不平等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率高于区域之间的贡献率。从性别的角度分析,农村女性居民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男性,男女群体内部的多维不平等水平高于男女组间的不平等。从维度的角度分析,收入维度对农村居民多维不平等的贡献大于教育维度和健康维度。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从多维视角关注农村居民不平等水平总体上升的问题,重点关注区域内部、性别群体内部的多维不平等,降低收入维度对农村居民多维不平等的贡献率。
关键词:
农村居民 多维不平等 分解 动态变化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晓东
教育作为获取人力资本的重要渠道之一,其对居民收入水平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机会平等视角探究教育对我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测度结果表明:我国居民由教育因素引致的收入不平等占总收入不平等的比重为50.87%,且该比重系数存在显著的年龄异质性;在我国居民教育引致的收入不平等中,不合理成分占44%左右,该部分不平等主要受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体特征等个体不应为之承担责任的环境因素影响;在全部环境因素中,家庭文化因素的贡献份额高达42.94%,家庭经济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次之(分别为23.50%和23.36%),剩余的10.20%则归因于个体特征因素。研究结论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政策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楠 韩秀兰
基于CFPS数据,运用可进行子组和子要素交叉联合分解的辛格不平等指数,对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不平等进行测度和分解研究。实证结果显示,全国居民家庭整体消费的辛格不平等指数为0.8063,城乡不平等贡献率分别为67%和33%,居民分项消费不平等较高的前三位依次是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家庭设备及日用品支出,对总消费不平等的贡献依次为26%、23%和18%。子组和子要素的交叉联合分解结果显示,对总的消费不平等贡献最大的一项为城镇居民食品支出不平等,其贡献率达到19%。此外,对总消费不平等贡献率达到10%左右且由大到小依次为:城镇居民居住支出、城镇居民设备及日用品支出、农村居民居住支出,子组和子要素联合分解结论可为深入认识消费不平等的构成提供更详细的信息。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辛格指数 联合分解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高艳云 马瑜
如果仅考虑一个时点的贫困,很难把握贫困的动态变化特点,在政策制定上也不能做到有的放矢。本文首先在多维视角下,选用了9个指标识别出家庭在某个时点是否贫困,然后将家庭在不同时点贫困状态的变动分为三种类型,并采用有序响应probit模型,着重从家庭层面和区域层面来揭示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慢性贫困,什么样的家庭不容易贫困。研究认为,加强教育等人力资本投资、改善人口结构、平衡地区发展差距等都是改善贫困的重要方面。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万广华
本文从实证研究需要的角度,较为完整地叙述了收入分配的度量及其分解,包括常用不平等指数的构建和计算,随机占优分析,以及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和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虽然没有对应用性文献进行综述,但简要讨论了研究我国不平等时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不平等指数 收入分配 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霍雨佳
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6年数据,基于纵向视角的代际流动理论和横向视角的机会不平等理论,对目前中国教育性别差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探索。运用代际流动理论模型的阶层线性模型(HLM)改进和机会不平等理论的系数衡量及夏普利分解,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教育代际流动系数总体为0.196,其中女性高于男性,且性别之间代际流动系数差距随年龄组减小而增大,女性教育"底部持久性"和男性教育"顶部持久性"的凸显共同加剧了教育不平等的性别差异。此外,性别因素贡献率也随父母教育背景的升高而降低,其中低等教育家庭性别差异最为严重,其影响仅次于户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