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97)
2023(15007)
2022(12458)
2021(11580)
2020(9438)
2019(21255)
2018(20551)
2017(39901)
2016(21310)
2015(23788)
2014(22930)
2013(22703)
2012(20810)
2011(18861)
2010(18687)
2009(17585)
2008(16935)
2007(15096)
2006(13227)
2005(11711)
作者
(56565)
(47476)
(47423)
(45320)
(30028)
(22829)
(21300)
(18516)
(18108)
(16748)
(16401)
(15872)
(14899)
(14632)
(14624)
(14455)
(13750)
(13731)
(13715)
(13642)
(11739)
(11519)
(11490)
(10930)
(10842)
(10759)
(10332)
(10187)
(9503)
(9356)
学科
(96380)
经济(96198)
(64299)
管理(56606)
(48026)
方法(43409)
(42820)
企业(42820)
数学(38241)
数学方法(37978)
农业(31854)
中国(30121)
业经(24271)
(23622)
(19387)
贸易(19373)
(18959)
(18571)
地方(16859)
(14659)
金融(14656)
(14496)
银行(14489)
(14197)
(13957)
(13770)
财务(13740)
财务管理(13714)
(13623)
(13343)
机构
学院(299984)
大学(297446)
(139304)
经济(137136)
管理(116891)
理学(102241)
理学院(101242)
研究(100729)
管理学(99722)
管理学院(99162)
中国(80272)
(61758)
(60203)
(58989)
科学(55838)
财经(50330)
(48524)
中心(47207)
(46327)
经济学(45245)
农业(44905)
业大(44039)
研究所(43786)
(42518)
经济学院(41141)
(38247)
师范(37980)
北京(37647)
财经大学(37513)
(35538)
基金
项目(203476)
科学(163947)
研究(154118)
基金(152687)
(131256)
国家(130102)
科学基金(113119)
社会(105752)
社会科(99465)
社会科学(99447)
基金项目(79591)
(76338)
教育(70782)
自然(68426)
自然科(66914)
自然科学(66900)
自然科学基金(65765)
(63980)
资助(62060)
编号(61553)
成果(49495)
(48059)
国家社会(45405)
重点(45207)
(44347)
(42469)
教育部(42268)
课题(41559)
人文(41314)
(40401)
期刊
(150464)
经济(150464)
研究(90567)
(60718)
中国(60519)
(45292)
学报(41404)
农业(41281)
科学(40965)
管理(39114)
大学(33758)
(32482)
金融(32482)
学学(31958)
教育(30325)
业经(28809)
财经(25479)
经济研究(24904)
技术(23202)
(21972)
问题(21093)
(20372)
世界(17861)
(16676)
统计(15636)
技术经济(14802)
农村(14716)
(14716)
农业经济(14227)
(14188)
共检索到4438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邓睿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工资收入、劳动供给、岗位稳定性和福利待遇的多维就业质量视角系统评估了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就业效应。研究发现,从工资收入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但社会资本的工资回报率存在一定的马太效应。从劳动供给维度来看,社会资本虽无法直接降低农民工的劳动供给强度,却可能有助于其获得各项待遇相对较好的非超时劳动岗位。从岗位稳定性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并未提高农民工签订长期固定劳动合同的概率,但市场化程度的深化可能有助于纠正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劳动合同规范的负面影响。从福利待遇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城镇养老保险参与行为并无显著作用,但有助于提高农民工参与城镇医疗保险的概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卫东   孙超   何丽  
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促使大量农民工参加灵活就业,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即工资收入水平下降和工作中断概率上升。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就业创造和就业替代效应迫使很多农民工转行参加新型灵活就业,一方面导致农民工就业的“去技能化”,降低了其工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增大了农民工健康风险,提升了其工作中断概率。以上两方面因素均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劳动就业政策以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是保证农民工稳定获得较高收入进而改善其就业状况的关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靳卫东   孙超   何丽  
根据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考察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促使大量农民工参加灵活就业,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即工资收入水平下降和工作中断概率上升。进一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的就业创造和就业替代效应迫使很多农民工转行参加新型灵活就业,一方面导致农民工就业的“去技能化”,降低了其工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增大了农民工健康风险,提升了其工作中断概率。以上两方面因素均增加了农民工就业脆弱性。因此,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创新劳动就业政策以及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等,是保证农民工稳定获得较高收入进而改善其就业状况的关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郭震  
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不断扩大的收入差距为背景,在2012年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基础上,比较了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在不同单位、行业的就业机会,并测算了农民工就业歧视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在不同类型单位、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部门分布来看,公有制部门农民工就业歧视较严重,私营企业和自由职业者不存在就业歧视。从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行业分布来看,政府机关、金融保险行业就业歧视较大;餐饮业就业歧视较小,制造业、建筑业、其他服务业、零售业不存在就业歧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卢海阳  郑旭媛  
本文基于2012年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对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劳企双方议价能力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分析议价能力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以及禀赋异质性特征下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与用工企业雇主相比,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明显较弱,在双方议价能力的共同作用下,农民工实际获得的工资比市场"公平"工资低24. 96%。对于处于工资分布底端的农民工,议价能力的弱势尤为突出。禀赋特征对农民工的议价能力有一定影响,随着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水平的提升,农民工议价能力有所提高,而其实际工资水平的下偏程度也随之降低;此外,迁移状态也是影响农民工议价能力的重要因素,相比于本地农民工,外出农民工的工资议价能力更强,他们的工资所受到的挤压程度更低。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天成  孟繁邨  李世杰  高健  
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数据,结合测度各省技术进步水平的宏观年鉴数据,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对农民工就业和收入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异质性农民工中的低技能农民工就业“降级”,中等技能农民工就业“极化”,而高技能农民工就业“升级”。(2)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代表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是异质性农民工就业岗位升级和技能溢价的主要影响因素。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了中等技能与高技能农民工的就业向上流动、技能溢价,尤其是对高技能农民工的影响效应更为明显。(3)按岗位分组后发现,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导致高端岗位内部对农民工技能溢价的提升大于中端岗位的影响,并且高技能农民工在高端岗位内的技能溢价最明显。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陈瑶  彭开丽  李崇光  
实现高质量就业是当前受雇农民工流动的主要驱动力,职业流动能否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对这一问题的探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劳动力市场向着公平竞争、高质量就业的方向发展。基于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的数据,运用最小二乘法和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职业流动对受雇农民工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职业流动的发生对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有0.78%的正向影响,并且不同类型职业流动的影响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高技能流动和行业内流动都能显著提升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提升程度分别为4.84%和2.78%;低技能流动和跨行业流动都能显著降低受雇农民工的就业质量,降低程度分别为2.87%和1.26%。平均处理效应显示,已经发生了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如果未发生职业流动时,就业质量会下降11.42%。倘若未发生职业流动的受雇农民工能发生职业流动时,其就业质量能上升15.46%。受雇农民工提高就业质量的最佳选择是高技能且行业内流动,低技能者无论是行业内流动还是跨行业流动都会显著降低就业质量。据此,提出针对受雇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受雇农民工提升人力资本水平;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引导他们实现理性、有序的行业内流动,降低跨行业流动造成的损失等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叶静怡  周晔馨  
本文基于2007年北京市农民工调查数据,研究了农民工社会资本转换对其进城打工收入水平的影响。本研究发现农民工原始社会资本的大小对其增加城市收入没有显著影响,新获得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即新型社会资本对收入有正的影响。这些结论在解决了异方差和多重共线性等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了严格的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农民工社会资本转变不仅关系自身收入提高和福利增加,而且可能成为影响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政府的农民工城市就业培训和社团活动等等公共政策,可能超出政策实施的直接目标,具有提升农民工新型社会资本的不期结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蒋乃华  卞智勇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以社会网络为载体的社会性资源,可能会促进劳动力就业信息的传播,从而增加就业机会。本文利用江苏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社会资本的增加对家庭劳动力非农从业的时间有正向效应,是促进农户家庭劳动力非农就业的重要因素。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卫东  王术坤  刘敏  仇焕广  
本文基于甘、藏、青、新及内蒙古五省份牧户调查数据,分析2007—2018年中国牧区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趋势,并揭示非农就业的减畜效应。结果表明,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水平逐渐提升,但其远低于中国农区的平均水平。牧区劳动力非农就业以本地非农就业为主。同时,男性非农就业的参与率要明显高于女性。实证结果表明,非农就业显著降低了牧民养殖规模,并且主要减少了价格波动风险更小畜种的养殖量。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外地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要高于本地非农就业,女性非农就业对牧民养殖规模的影响比男性非农就业更突出。本研究能够为中国牧区劳动力就业、生态保护以及畜产品供给的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一定的决策参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明娟  曾湘泉  
本文利用2008年中国城乡劳动力流动调查数据探讨了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消费行为差异,在控制了生命周期、持久性收入、预防性储蓄及所在城市后,估计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消费与城镇住户消费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家庭的边际消费倾向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Oaxaca-Blinder分解进一步揭示,农民工家庭与城镇住户的消费差异大部分是不可解释的,这些不可解释因素可能是由户籍制度引起的。Standard Fractional Logit Model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家庭的食品、医疗保健、教育文化支出比例要显著低于城镇住户,家庭设备用品和交通通信支出比例要显著高于城镇住户,而在衣着支出上两者的差异并不显著。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欣  方天堃  于学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供给过剩以及城市劳动力相对短缺导致了农民工这一群体的出现。农民工从外在就业表像看融入了城市社会生活,为城镇补充了劳动力这一基本的要素,带来了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义科  王林  杜海峰  
笔者利用山西省L市370个农民工样本数据,通过建立OLS和Ordinal回归模型,对比分析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就业质量影响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工比女性农民工的工资更高、工作时间更长且工作更不稳定;人力资本不利于提高男性农民工的小时工资、延长了其工作时间、不利于其工作稳定,但有利于女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社会资本不利于男性农民工提高小时工资,可能延长女性农民工工作时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张智勇  
在意识到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解释变量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致力于制定各种正式制度,以期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然而非正式制度往往发挥着出人意料的效果。本文以社会资本为例,分析了非正式制度在农民工实现城乡转移和顺利就业中的作用机理,对东南沿海地区的"民工荒"呈有组织式的发生给出了初步解释,并指出了社会资本在农民工就业中的局限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陈宪  黄健柏  
本文在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分析的基础上,实证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联合对农民工就业有显著影响,农民工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和行业分割负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不考虑地区分割变量情况下在农民工就业与其他三类分割变量之间建立的模型更为优化可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