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2)
2023(13913)
2022(11266)
2021(9954)
2020(7985)
2019(17494)
2018(17395)
2017(32012)
2016(16857)
2015(18648)
2014(18604)
2013(18075)
2012(16903)
2011(15628)
2010(16016)
2009(14876)
2008(14465)
2007(13190)
2006(12256)
2005(11603)
作者
(48911)
(40929)
(40783)
(38588)
(26280)
(19414)
(18266)
(15717)
(15690)
(14693)
(14151)
(13602)
(13449)
(13231)
(12609)
(12598)
(12161)
(11716)
(11712)
(11338)
(10568)
(10045)
(9905)
(9498)
(9314)
(9180)
(9118)
(8998)
(8182)
(8068)
学科
(91661)
经济(91586)
(51336)
管理(51307)
(40942)
企业(40942)
中国(29471)
地方(27772)
方法(24054)
(23333)
业经(22250)
技术(20585)
数学(19705)
数学方法(19534)
农业(16586)
地方经济(16428)
(16038)
(15315)
(15140)
金融(15140)
(14996)
银行(14978)
(14956)
(14643)
(14528)
技术管理(13555)
产业(12663)
环境(12657)
理论(12455)
(12444)
机构
学院(246235)
大学(243251)
(112087)
经济(109923)
研究(92264)
管理(91228)
理学(76392)
理学院(75511)
管理学(74415)
管理学院(73931)
中国(70771)
科学(52901)
(52341)
(49052)
(46206)
研究所(41240)
中心(40662)
(40127)
财经(37615)
(36973)
经济学(34887)
(34157)
(33904)
北京(33892)
师范(33861)
(33231)
(32252)
业大(31202)
经济学院(30847)
农业(27930)
基金
项目(154796)
科学(123635)
研究(118847)
基金(109690)
(94281)
国家(93432)
科学基金(80813)
社会(78182)
社会科(74213)
社会科学(74198)
(63416)
基金项目(57060)
教育(53232)
(51539)
自然(47360)
编号(47324)
自然科(46323)
自然科学(46312)
自然科学基金(45501)
资助(42491)
(40639)
成果(38989)
(37973)
重点(35373)
课题(34962)
创新(34601)
发展(33630)
(33057)
国家社会(32844)
(32713)
期刊
(141707)
经济(141707)
研究(83857)
中国(62148)
管理(40933)
(36496)
(36336)
科学(33636)
教育(32923)
学报(32499)
(27823)
金融(27823)
大学(25797)
技术(25358)
农业(24746)
学学(23918)
经济研究(23342)
业经(23054)
财经(19468)
问题(17798)
(17110)
技术经济(15343)
科技(15173)
(13686)
(13411)
论坛(13411)
(13383)
世界(12892)
国际(12466)
商业(12463)
共检索到4073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谢富纪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我国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中央在新的发展阶段确立的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关键、带动整体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恢复中国作为世界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必须真正用好科学技术这个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和有力杠杆,必须依靠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引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用科技创新支撑现代经济体系,开辟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蓉  
数字经济、流通现代化为城市产业创新带来了新的模式、新的机制、新的技术和新的业态,为城市产业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本文基于2011-2021年52个数字经济发展城市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流通现代化和城市产业创新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城市产业创新;第二,在数字经济促进城市产业创新过程中流通现代化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发挥多方联动的能力,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升级,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提高数字组合、数字模型和数字能力,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流通现代化,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推动城市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来武  
本文在分析科技创新这一概念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澄清了科技创新的涵义,即科技创新是将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应用到生产体系,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随后简要分析了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别,并结合创新理论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转到由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方式;紧接着本文分析了推动科技创新的三种力量:市场、政府和第三种力量(非正式关系);最后本文探讨了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职能定位。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施建军  吴琼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科技园、工业园、开发区到产业经济区、产业带,乃至于长三角、珠三角、渤海三角洲、国际经济合作区以及部分中国与邻国的世界经济区发展态势尤其明显。在这些区域经济发展的形态中,也显示出一些非常重要的特征,从经济角度讲,它显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牛方曲  刘卫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为了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各区域进行了大量科技创新资源的建设投入。但科技投入只有真正转化为创新能力、产出创新成果,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分别从国立、地方、企业三方面综合评价了各省的科技创新资源,分析其空间分布格局,并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分析了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各省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正相关趋势,但具体到各省份,随着科技创新资源的增加,其经济发展水平却有升有降。为充分发挥区域科技创新资源的作用,提高科研成果产出,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配置关系仍需优化调整。探索中国科技创新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间的驱动与响应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型,实现国家用于宏观调控的国立科技创新资源、各地区自主决策的地方科技创新资源、市场驱动的企业科技创新资源三者有机结合、高效配置,以更大程度地实现科技产出,促进经济发展,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实现由依靠传统资源要素进入到依靠科技资源支撑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秦响应  李俊强  
京津冀协同背景下,科技创新将是保定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本文以2011~2013年保定市22个县(市)为样本,研究各科技创新要素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科技创新要素对经济发展影响显著为正。同时,从2011年到2013年的影响水平却在下降,各县域科技创新差异巨大,有些县域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几乎空白。为此,确立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科技投入、实施差异化县域支持政策和激活市场主体科技创新活力对保定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付保宗  盛朝迅  徐建伟  周劲  任继球  
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从国际实践来看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和开放互动性特征。当前中国产业体系形态正在从中低端全能型向高端引领型突破,要素供给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率型升级,要素配置从外生干预型向内生自主型转化,开放模式从单向引进型向双向互动型拓展。同时,非协同发展的矛盾显现,主要表现在实体经济动力弱化,关键要素短板突出,结构错配矛盾凸显,产业开放层次偏低,协同发展机制僵化。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内生发展机制,为此建议,重塑实体经济发展导向机制,强化科技创新引擎机制,顺畅现代金融服务机制,健全人力资源资本化机制,加快构建开放型产业新体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伊焱  曹际祥  
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新世纪我国农业的首要目标。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独特性非同一般,而我国农业现代化所面临的困难也前所未有,拓展新的发展路径势在必行。从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内外环境因素分析的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化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建设的成效,取决于体制机制的创新与进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慧  王猛  
零售业态升级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零售技术创新则离不开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的平台支持。本文基于营销决策的转变、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和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等路径,讨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零售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进而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发展与多维零售技术创新的动态相关性。为了克服数字经济与零售业发展潜在的内生性关系,本文选取各城市到杭州的球面距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于零售技术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集中体现为对零售外向度、零售渠道和网络零售的驱动效应,对于连锁经营的作用则略显滞后;数字经济发展的零售技术创新效应在城市规模维度、数字经济规模维度和创新能力维度存在显著异质特征;机制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零售渠道变迁、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升级等影响零售技术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石  
随着创新驱动变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动力与农业角逐愈发强烈的大范围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的加强,如今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革新农业。身为一类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它现在已经呈现出自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加强角度的许多有利之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优化路径选择,从政策、投资、组织化建设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武  杨淼  
依据熊彼特创新周期诠释经济发展周期理论,根据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过程和经济发展内部层次结构,建立反映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合成分类指数和综合指数,使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对1995~2014年我国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实际状况进行测度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科技创新最终产出是通过较低的创新投入和成果转化效率获得的,其中掺杂了非科技因素;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科技创新中间产出整体质量较差,造成科技创新效率更低;科技创新投入、经济发展规模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U字形关系,科技创新中间产出与科技创新效率间呈现倒U字形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石  
随着创新驱动变成社会经济进步的关键动力与农业角逐愈发强烈的大范围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的加强,如今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革新农业。身为一类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它现在已经呈现出自己推动农业经济发展途径变更实力加强角度的许多有利之处。因此,我们要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于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优化路径选择,从政策、投资、组织化建设以及创业环境的营造等各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卫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务必坚持自主创新,务必坚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1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付保宗  周劲  
"产业体系"是中国语境下的独特概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既立足于时代特征和突出矛盾,也体现了产业政策模式和重心的转变。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从产业角度对国民经济构成的一种阐释,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体现了内生经济增长的基本逻辑。实体经济在协同关系中处于核心主体地位,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间也不是平行独立的,而是存在着立体交互关系。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具有全局联动性、形态多样性、阶段变化性、开放互动性、灵活高效性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是要素间单向联系的机械组合,而是每一个要素间关联互动的整体系统;没有统一合意的标准模式,而是在不同条件下可能呈现出多种具体形式;不是静态的稳定状态,而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呈现不同特征;不是孤立运行的封闭系统,而是国际共振的开放结构;不是一劳永逸的目标,而往往根植于灵活高效的协同机制。建设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根本上要构筑有利于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高效协同机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杨淼  
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基于中国1991—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效用动态最优和社会效用静态最优条件下,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耦合协调的协同发展关系;中国的政府财政收入和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对经济产出的作用相当;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协同发展对经济产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