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40)
- 2023(17324)
- 2022(14150)
- 2021(12795)
- 2020(10913)
- 2019(24222)
- 2018(23695)
- 2017(45459)
- 2016(24424)
- 2015(27095)
- 2014(26689)
- 2013(26014)
- 2012(23632)
- 2011(21156)
- 2010(21020)
- 2009(19273)
- 2008(18361)
- 2007(15990)
- 2006(14361)
- 2005(12887)
- 学科
- 济(116288)
- 经济(116163)
- 管理(69961)
- 业(65234)
- 企(53092)
- 企业(53092)
- 方法(46295)
- 数学(41009)
- 数学方法(40504)
- 中国(29932)
- 农(28513)
- 财(25949)
- 地方(25545)
- 业经(24210)
- 学(23835)
- 制(20199)
- 农业(19241)
- 贸(17905)
- 贸易(17893)
- 易(17344)
- 环境(15909)
- 银(15659)
- 银行(15604)
- 务(15548)
- 财务(15491)
- 财务管理(15455)
- 融(15355)
- 金融(15353)
- 体(15003)
- 地方经济(14991)
- 机构
- 大学(347475)
- 学院(345343)
- 济(150377)
- 经济(147604)
- 管理(131723)
- 研究(120956)
- 理学(114289)
- 理学院(113038)
- 管理学(110896)
- 管理学院(110282)
- 中国(90361)
- 科学(74003)
- 京(72229)
- 财(66108)
- 农(62000)
- 所(60845)
- 中心(55991)
- 研究所(55515)
- 业大(53928)
- 财经(53211)
- 江(52376)
- 农业(48688)
- 经(48493)
- 经济学(47611)
- 北京(44657)
- 范(44079)
- 院(43736)
- 师范(43464)
- 经济学院(42649)
- 州(40609)
- 基金
- 项目(238944)
- 科学(189024)
- 基金(176672)
- 研究(167830)
- 家(156761)
- 国家(155510)
- 科学基金(133496)
- 社会(110884)
- 社会科(105234)
- 社会科学(105211)
- 基金项目(92963)
- 省(92476)
- 自然(87485)
- 自然科(85567)
- 自然科学(85541)
- 自然科学基金(84034)
- 划(78379)
- 教育(77096)
- 资助(71698)
- 编号(64299)
- 重点(54480)
- 部(52666)
- 发(51919)
- 成果(50929)
- 创(49646)
- 国家社会(47342)
- 创新(46576)
- 科研(46434)
- 教育部(45314)
- 课题(44778)
- 期刊
- 济(165441)
- 经济(165441)
- 研究(102317)
- 中国(65565)
- 学报(59266)
- 农(55911)
- 科学(53932)
- 财(50888)
- 管理(50118)
- 大学(45161)
- 学学(42997)
- 农业(37107)
- 融(31164)
- 金融(31164)
- 教育(31137)
- 技术(29937)
- 经济研究(28125)
- 财经(27049)
- 业经(25755)
- 经(23459)
- 问题(21961)
- 业(19287)
- 技术经济(17806)
- 版(17088)
- 统计(16999)
- 贸(16214)
- 策(15631)
- 科技(15630)
- 商业(15580)
- 理论(15190)
共检索到51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伟同 魏胜广
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城乡结构城镇化与户籍结构市民化是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三大趋势特征,并将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多重冲击与交互影响。考察人口多个维度结构变动对经济的综合影响,对更好地把握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人口经济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01—201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这种交互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和市民化趋势会对经济增长分别产生负面、正向以及U型影响。从交互影响看,随着人口城镇化与市民化进程的推进,将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而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会弱化城镇化与市民化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市民化则有助于改善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正面影响。这表明在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应的老龄化阻滞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为严重,远高于全国地区平均水平,但在高速增长地区老龄化的阻滞作用却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许多 王香真 傅虹桥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中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面临日益增大的挑战,因此探究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变动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北京市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利用Das Gupta提出的多维因素分解法分析发现,在2016~2019年的北京市住院费用增长中,患者年龄结构变化的贡献率为22.44%;相近时期内,全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住院费用和就医总费用增长的贡献率与北京市的结果相近;人口老龄化对医疗费用增长的影响在老年群体中更为明显,在50~64岁、65~79岁和80岁及以上患者住院费用的增长中,分别有24.24%、37.47%和31.51%由人群内部年龄结构老化造成。建议完善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的医疗保障筹资机制,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健康老龄化,提高医疗保障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提升医疗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郭文 孙涛
本文通过引入城镇化及居民消费等因素拓展LMDI模型,解构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动为碳排放因子、能源强度、消费抑制因子、城镇化、居民消费和人口规模六大效应,并探讨上述六种效应变动对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的贡献率及其作用机理。然后,选择中国30个省份,2003-2012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口结构变动对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变动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 2012年中国碳排放总量增加42.1167亿吨,消费抑制因子效应、城镇化效应、居民消费效应和人口规模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呈现为正效应,而碳排放因子效应和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为负效应,并且居民消费效应对碳排放量变动的影响最大。人口城镇化已成为影响中国碳排放量变动的主要人口因素。较之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人口规模效应明显较高,但其能源强度效应则相反,中部地区碳排放因子效应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现阶段,人口年龄结构、人口教育结构和人口职业结构变动减缓了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而人口城乡结构、区域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则相反,最后,人口性别结构变动对碳排放量变动无显著地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菊华 刘轶锋 王苏苏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中国社会形成了巨大冲击。文章利用宏微观数据,系统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社会与文化、社区治理和家庭福祉的影响。研究发现:随着持续近40年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中国宏观经济增长、社会保障体系、文化形态和公共政策都发生了诸多改变;社区服务供给和社区治理的复杂性也日渐提高;家庭养老资源日益萎缩,护理员面临总量短缺和结构失衡,照护活动给照料者的身心健康带来负向溢出效应。尽管人口老龄化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改变,但应乐观、科学辨证地审视这一现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应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为老服务体制机制、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入手,真正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晓梦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如何挖掘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积极作用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将人口老龄化根据年龄结构划分为准老龄化人群和深度老龄化人群,从城镇老龄化和农村老龄化视角考察了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旅游消费市场发展的影响异质性。研究发现,城镇和农村准老龄化以及城镇深度老龄化能够对我国旅游消费内需市场的扩大产生正向赋能作用,而农村深度老龄化却并不会促进我国旅游消费的增长;城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赋能效应存在,且表现为东中西递减特征,农村人口准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存在,农村人口深度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促进作用仅在东部地区存在;相比较而言,人口准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赋能作用明显要强于深度老龄化,城镇老龄化对旅游消费内需市场扩大的正向促进作用要强于农村老龄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金巍 章恒全 张洪波 孔伟 毛广雄 张陈俊 严翔
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利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评价中国31个省份及东中西部地区2000—2016年人口结构变动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人口结构中人口老龄化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最大(0.042);非人口结构因素中上期用水量对本期的弹性系数最大(0.978),其次是万元GDP用水量(0.020)和人口规模(0.018),产业结构调整显著抑制用水量增加(-0.041),其他变量回归结果不显著;(2)东部用水量受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大于其他因素,高端消费、人口城镇化和农业劳动人口每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导致用水量分别提高12.1、6.5和3.6个百分点;中西部人口结构变动暂时不能显著影响用水量;(3)人口年龄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各自作用下对用水量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弹性系数分别是0.174、0.150、0.139和-0.012、-0.008、-0.020;2016年仅西藏未跨越人口年龄结构的第一门槛值,其他省份均跨越第二门槛值;北京和上海2016年已跨越产业结构的第二门槛值,天津、山西等11个省份处于门槛的第二个阶段,其他18个省份未跨越第一门槛值。因此,需要缓解人口结构变动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合理控制城镇流动人口,引导居民形成节水消费和理念,推广节水型公共设施及家庭设备,合理配置各产业间人力资源,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快技术创新及技术溢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范建双 高骞 周琳
文章基于1997~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和城镇、农村老年人口的分组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检验二者对城镇化的影响,在比较二者影响大小和方向的基础上探讨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负向影响,降低了城镇化水平10%;城镇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化产生正向作用,提高了城镇化水平7.78%。整体而言,人口老龄化降低了城镇化水平2.22%,从而解释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存在的"城乡倒置"现象,即城镇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强化了城镇化对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迁移的吸附作用。时间变化特征表明,城镇和农村人口老龄化相互作用的净效应呈稳步上升趋势,并且从2012年开始由负变正。居民受教育年限的分组回归结果表明,净效应随着人口受教育年限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并由负变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兴
城镇化发展能通过集聚人力资本、增加创新资金和诱发创新需求等渠道,削弱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在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发展能有效削弱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城镇化率低于门槛值60.58%时,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城镇化率跨过门槛值60.58%时,削弱了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兴
城镇化发展能通过集聚人力资本、增加创新资金和诱发创新需求等渠道,削弱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文章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2—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在人口老龄化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调节作用。调节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发展能有效削弱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当城镇化率低于门槛值60.58%时,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当城镇化率跨过门槛值60.58%时,削弱了人口老龄化对科技创新的抑制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本文基于“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和“棘轮效应”,对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采用CHARLS的数据库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人口老龄化能够显著抑制居民消费;在同时考虑新型城镇化与人口老龄化的情况下,新型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人口老龄化的抑制作用,即两者交互项与居民消费之间显著正相关;考虑“城市化”“高龄化”和“消费升级”的子指标后,新型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存在明显的动态关系,即相关子指标能够显著放大系数,具体来说,城市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高,人口高龄化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消费升级趋势则会同时放大上述两类效果。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勤
文章综合考量生育、死亡、期初年龄结构和人口乡—城转移4个方面的因素,对2000~2010年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结果显示,城镇化是城乡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其影响力的大小与乡—城转移人口的年龄选择模式密切相关。该阶段,15~29岁的年轻乡村人口有1/3转为城镇人口;人口的乡—城转移对乡村人口老龄化的贡献率为43.4%,高于任何人口自然变动因素的影响,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的主导因素;乡—城转移人口有效降低了城市老龄人口比重,对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贡献率为-118.0%,仅次于期初年龄结构的影响力;城镇化对镇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较为有限。在人口自然变动诸因素中,期初年龄结构对城乡人口老龄化的影响远高于死亡率与生育率变动的影响。文章讨论了城镇化对城乡人口老龄化影响差异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并就这种差异的社会经济影响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 老龄化 因素分解 贡献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勤 魏涛远
文章在定量测度中国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模式的基础上,模拟分析未来人口变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量化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的贡献率。研究发现,中国居民消费模式总体上呈现出比较显著的年龄特征,且各年龄段不同消费类别的城乡差异明显。假设城乡居民年龄别消费结构保持不变,2010~2050年人口老龄化对中国居民消费在总量层面上影响不大;在消费结构层面对不同消费类别的影响差异明显,其中对医疗保健类消费的促进作用最大;人口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规模的扩张。在人口变动、经济增长的不同模拟情景下,人口规模对未来中国居民消费变动的影响均远小于人口结构的影响,且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贡献率具有相对稳定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爱华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存在的条件下,中国进入到全面加速老龄化和城镇化率过半的新的发展阶段。城镇化带来的量变和质变效应,迫使我们重新思考城镇化在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中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城镇化加重了老龄化城乡倒置格局,空巢老人、失地农民和新农民工半城镇化等问题对一直以来以土地保障和家庭养老为主导的农村养老模式形成了强烈冲击。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只能采取农村和城镇良性互动,双向解决的思路。最基本的原则应该是:城乡统筹,以城镇化为主导,加大城镇反哺乡村力度。目前应该重点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工举家进城,分流农村家庭养老,建立城乡衔接顺畅的社保养老体系,采取分阶段市民化模式,重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关键词:
农村人口老龄化 城镇化 新生代农民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