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0)
2023(8624)
2022(7440)
2021(6666)
2020(5519)
2019(12060)
2018(11815)
2017(22716)
2016(11738)
2015(12661)
2014(12184)
2013(11754)
2012(10852)
2011(9914)
2010(10230)
2009(9908)
2008(8931)
2007(8083)
2006(7407)
2005(6776)
作者
(31952)
(26935)
(26602)
(25440)
(17040)
(12615)
(11900)
(10336)
(10020)
(9479)
(9250)
(8652)
(8526)
(8286)
(8281)
(8223)
(7935)
(7682)
(7583)
(7409)
(6600)
(6438)
(6361)
(6296)
(6097)
(5970)
(5751)
(5637)
(5366)
(5280)
学科
(69506)
经济(69449)
管理(35999)
(28722)
(22497)
企业(22497)
方法(20881)
地方(19603)
数学(18327)
数学方法(18198)
(14747)
中国(14284)
(13885)
地方经济(13483)
业经(12812)
(11603)
农业(10657)
(9555)
环境(9082)
(8532)
贸易(8525)
(8140)
(8027)
金融(8025)
经济学(7773)
(7728)
(7389)
(7279)
银行(7266)
(7231)
机构
学院(167733)
大学(165181)
(81007)
经济(79632)
管理(63576)
研究(58793)
理学(54841)
理学院(54235)
管理学(53484)
管理学院(53158)
中国(44247)
(37093)
(33284)
科学(32656)
财经(28991)
(28736)
经济学(26420)
中心(26410)
(26279)
研究所(25675)
(24616)
经济学院(23456)
(22931)
财经大学(21298)
(21130)
师范(20949)
(20916)
业大(20510)
北京(20421)
(19695)
基金
项目(109158)
科学(87261)
研究(81792)
基金(80992)
(69749)
国家(69220)
科学基金(59992)
社会(55650)
社会科(52781)
社会科学(52772)
基金项目(42389)
(41555)
教育(36463)
自然(36209)
自然科(35401)
自然科学(35395)
自然科学基金(34755)
(34176)
编号(32719)
资助(32248)
成果(26486)
(25175)
重点(24530)
(24153)
国家社会(24048)
(22523)
课题(22103)
教育部(21362)
人文(21274)
创新(21140)
期刊
(98713)
经济(98713)
研究(54185)
中国(30917)
(29444)
管理(24935)
(21776)
科学(21543)
学报(21392)
经济研究(17885)
大学(16765)
学学(16187)
财经(15280)
(14870)
金融(14870)
农业(14640)
业经(14515)
技术(14033)
(13341)
教育(13290)
问题(11919)
技术经济(9541)
(9153)
世界(8610)
统计(8483)
商业(8346)
国际(7747)
经济问题(7716)
(7667)
经济管理(7561)
共检索到256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唐晓华  景文治  
改革开放以来,信号激励行为逐渐成为中国政府经济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所传递的经济信号在引导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鉴于此,本文在多级政府框架DSGE模型中从供给与需求两侧引入内生化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了中央政府信号激励行为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在供给侧提升"晋升倾向"远比提升"发展倾向"更能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中央政府在需求侧使用"晋升倾向"信号不仅无法实现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有效促进,反而会产生较强的抑制效应。政府在供给侧可通过稳定且审慎的"晋升倾向"信号进行引导,充分发挥地方政府更贴近基层的优势,充分激发地方政府经济增长的积极性,而在需求侧则可通过直接公共消费性投资传递"发展倾向"信号,实现对地区经济平稳增长的有效促进。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偏好有较大促进作用;服务性偏好短期内则对经济有阻碍作用,但在长周期内会有促进作用。据此建议,中央政府要积极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建立制度化的财政分权激励政策,完善央-地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强化对地方政府的债务限额管理,积极引导地方政府的平衡性偏好,实现经济社会的结构性优化,使地区经济增长具有可持续性。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可分为财政分权激励、转移支付激励与债务软约束激励三种形式,地方政府偏好可分为投资性偏好、服务性偏好和平衡性偏好三种类型。论文运用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聚类分析、Probit模型等方法揭示了三种财政激励方式与不同政府偏好的内在关联性,进而探讨财政激励的有效性和最优激励机制的选择。研究发现,财政分权激励会促使地方政府出现平衡性偏好,转移支付激励会使地方政府倾向于服务性偏好,债务软约束激励则使得地方政府出现投资性偏好。投资性偏好与平衡性偏好均对经济增长有正向作用,且平衡性偏好较之投资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邱厌庆  钟胜  汪贤裕  
将价格激励行为引入到第三方物流的选择中,利用著名的"二手车"单价模型,分析物流提供商如何制定价格激励政策,促使物流外包企业制定有利于其收益的外包价格,以及在第三方物流的价格激励政策下,物流外包企业如何制定最优外包价格,使第三方物流在满足自身激励约束前提下,选择对外包企业最有利的行动,最大化外包企业的期望效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起生  
分税制以后,经济增长的主要政治推动力从中央政府转到地方政府。政府行为的市场化不仅为地区经济增长提供了推动力,也为地方政府官员运用现有权力和可控资源进行寻租提供了可能。从地市级层面上探究地方政府行为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影响,并将官员腐败纳入地方政府产生干预行为的动机,可以发现,地方政府在多重利益驱动下产生的银行信贷干预行为,会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地市经济产生不同的影响。财政激励、晋升激励、腐败都会对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但在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而且三种利益动机驱动下产生的信贷干预行为的影响程度同样存在差异,其中晋升激励和腐败行为的影响更大。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邓建东  
用简单内生增长模型考察资源禀赋所有权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随着政府拥有的资源份额提高,均衡税率会降低,储蓄率和经济增长率则会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以平衡增长路径上分散经济的增长率可以达到社会经济增长总量最优的水平。在内生增长框架内,引入自然资源可以明显改变政府行为,并提高经济增长绩效。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魏婕  许璐  任保平  
本文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地方政府官员行为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内生机制。中国官员由于任期限制会在有限时间内对政治激励做出强烈的反应,基本手段是通过利用财政倾斜支出偏向来提高经济增长的数量,从短期和显性释放信号以获取优势,而对着眼于长期的经济增长质量缺乏兴趣,所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长期呈现不高的状态。同时基于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计量分析证实了我们的研究结论。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以追求经济增长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关键在于转变政府主导的增长机制;完善官员考核体系,特别是加大反映增长质量核心内容的考核指标,使得地方官员以民意为施政的方向。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胡蕴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本文以索洛增长模型为基础,通过索洛增长速度方程,从数据计量的角度测算出全国各省级行政区划(港澳台除外)的资本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劳动边际产出弹性系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全要素生产率,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实证结果,最后对相关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孝松  高乐咏  
本文以中央政府推行激励机制为背景,构造了一个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员进行博弈,最终决定各地区经济增长率的理论模型。该模型将地方官员面临的行政和财政激励同政治晋升激励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之下,揭示出激励机制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内在机理。通过该模型可以看出,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在中央政府实行激励机制的推动下得以实现的;中央政府在设计这套激励机制时,特别需要把握好激励强度的大小,只有安排好合理的激励强度,才可能实现合意的经济增长速度。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后小仙  郑田丹  
利用1999—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二元晋升激励与三维政府偏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在短期内会迅速推动经济增长,而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将晋升激励、政府偏好与经济增长纳入同一框架后发现:投资最大化激励对投资性偏好、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对服务性偏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投资最大化激励相比,公共服务最大化激励诱导地方政府选择平衡性偏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为杰  
政府分权是实现我国增长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以中央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微观主体分权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结构-行为-绩效为分析框架,从激励与约束的视角研究地方政府行为。研究认为,在分权激励下,地方会展开"中国式的政府竞争",并过多的保护资本,而忽视劳动力、土地、环境等要素的产权。非均衡的产权制度在经济发展前期能够实现公众与地方政府的共容利益。随外在约束条件的不断变化,在原有的激励模式下,"包容性增长"被"排斥性增长"所替代。在缺乏公众的约束下,地方政府带来激励偏差会加大。因此,作对地方政府的激励是转变经济发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熙鸣  
本文基于中间产品种类扩张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的框架,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认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一国现阶段的技术水平与全球技术水平的距离,减小一国与全球技术水平差距可以提升该国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理想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辽  
重构了政府竞争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基于配套环境、政策优惠和制度优化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安排,进而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将政府竞争内生化于经济增长,并利用我国1998-2012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政府竞争形式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如全国样本下地区配套环境改善与该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政策优惠竞争和制度优化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178%、0.244%。此外,制度优化竞争的经济增长效应在东部地区非常显著,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配套环境竞争的作用则更为突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辽  
重构了政府竞争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逻辑框架,基于配套环境、政策优惠和制度优化构成了地方政府竞争的制度安排,进而从制度变迁的视角将政府竞争内生化于经济增长,并利用我国1998-2012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政府竞争形式却存在十分明显的差异,如全国样本下地区配套环境改善与该地区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而政策优惠竞争和制度优化竞争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显著性正相关,影响系数分别为0.178%、0.2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华  孙长清  
笔者在巴罗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级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经济增长数理模型,说明政府级次划分对经济增长绩效的影响。并采用计量分析的方法,分别对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政事权划分的合理性、最优事权划分标准进行了检验与测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