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60)
2023(6600)
2022(5729)
2021(5377)
2020(4363)
2019(9999)
2018(9784)
2017(18361)
2016(9935)
2015(11248)
2014(11050)
2013(10818)
2012(10129)
2011(9100)
2010(9093)
2009(8318)
2008(7846)
2007(6909)
2006(6243)
2005(5388)
作者
(29490)
(24955)
(24420)
(23529)
(15763)
(12192)
(11128)
(9786)
(9606)
(8872)
(8801)
(8515)
(8326)
(7752)
(7718)
(7699)
(7283)
(7149)
(7144)
(7082)
(6156)
(6153)
(5996)
(5737)
(5654)
(5580)
(5477)
(5400)
(4956)
(4949)
学科
(39909)
经济(39882)
管理(24867)
(21559)
地方(19001)
(15847)
(14718)
企业(14718)
方法(12315)
环境(11415)
农业(11087)
(10799)
数学(10643)
数学方法(10462)
中国(9750)
业经(9066)
地方经济(8875)
生态(7708)
(7273)
资源(6750)
(6665)
(6454)
(6252)
(6104)
贸易(6096)
(5785)
(5770)
理论(5520)
(5356)
金融(5354)
机构
学院(135240)
大学(131815)
研究(50690)
管理(49524)
(48886)
经济(47534)
理学(41993)
理学院(41378)
管理学(40485)
管理学院(40241)
中国(37317)
科学(34843)
(29983)
(27919)
(26437)
(26019)
业大(24956)
中心(24350)
研究所(24056)
农业(21176)
(20902)
(20748)
(20580)
师范(20505)
(19931)
(18524)
北京(18377)
师范大学(16513)
财经(16167)
科学院(15603)
基金
项目(98379)
科学(76112)
研究(71415)
基金(67743)
(60565)
国家(60053)
科学基金(50422)
(43010)
社会(42482)
社会科(39943)
社会科学(39934)
基金项目(37282)
(34227)
自然(34160)
自然科(33059)
自然科学(33051)
自然科学基金(32380)
教育(30983)
编号(29549)
资助(26683)
(23395)
重点(23065)
成果(22500)
课题(21570)
(19545)
(19410)
计划(18791)
科研(18515)
创新(18314)
发展(18196)
期刊
(61772)
经济(61772)
研究(36734)
中国(28781)
(24959)
学报(23699)
科学(22606)
大学(17790)
农业(17011)
学学(16755)
管理(16106)
(15154)
教育(14417)
业经(12719)
资源(12367)
技术(12348)
(11605)
金融(11605)
林业(10278)
(9073)
问题(8413)
科技(7662)
经济研究(7486)
(7454)
(7441)
图书(7397)
(6535)
业大(6530)
财经(6468)
现代(6467)
共检索到207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罗晶  肖与轩  李涛  郑卫民  李晟  赵燕萍  
修复受损生态系统是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可持续性的重要举措,科学判断分析生态系统修复的优先区,对加强生态系统的管护有重要意义。以浙江省德清县的森林修复为例展开研究,识别出潜在森林修复区后,评估生态系统服务收益与修复成本,利用修复机会优化工具(ROOT)来确定不同需求目标情景下最具效益的优先修复区域。结果表明:(1)研究区中潜在修复区面积约6 497.5 hm2,其中森林退化区占77.7%,森林转化区占12.6%,处于较大坡度上的农田与种植园占9.6%。(2)研究区的优先修复空间选择效益评估结果中,以获得更多土壤保持功能为目标的需求情景,表现最为突出,仅需投入10.0%的修复成本代价,便可获得47.7%的潜在土壤保持功能。(3)不同目标需求情景下的土地类型修复次序也存在差异,以获得土壤保持与洪水调蓄功能为目标时,需重视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质量的提升;而以减少N、P流失为目标时,则需重视促进农田向森林与灌丛生态系统的转化。文章提出的“修复区识别—修复效益评估—高效益修复区优选”流程与方法,可为研究区及其他地区生态恢复工程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兰英  邢红  吴英俊  龚笑飞  李浪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有利于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依据。基于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运用市场价值法、费用替代法、替代工程法和防护支出法等,对浙江省遂昌县森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9年遂昌县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服务价值为192.839亿元;可计量的供给价值为4.495亿元,两项合计197.334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47.86亿元的4.12倍。文化服务类型多样,内容丰富。如果进行绿色GDP核算,将明显提升遂昌县地位。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楼燕敏  冯柏栋  
解译浙江省德清县1991年、2000年和2010年3期遥感影像,在GIS技术支持下,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等分析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全县土地城镇化过程显著,农用地、建设用地、林地与未利用地的变化速度在加剧,水域面积的增加速度有所减缓,建设用地的增加对区域农用地、林地等影响强烈;德清县的土地利用变化是地形、经济、交通、区位、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果。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谭永忠  陈佳  王庆日  牟永铭  刘怡  施雅娟  
非市场价值是基本农田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基本农田价值的全面认识与科学评估,有助于基本农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建立。针对目前中国耕地和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研究中尚未引入选择试验模型的现状,论文尝试将选择试验模型引入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并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展开实证分析。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首先分析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保护的认知差异;然后运用选择试验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偏好及其可能的异质性来源;最后评估并比较城乡居民对于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得出德清县基本农田的非市场价值。研究得到如下主要结论:①城乡居民对基本农田非市场价值的认知偏好存在差异,其认知偏好受年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菁  靳诚  王丰  
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基于村域单元的六普人口数据和地理国情普查的房屋分布数据,估算县域人口分布。在此基础上,探讨县域单元公交线路人口覆盖程度及其运输压力。结果表明:(1)德清县公交线路沿主要道路分布,县城公交线路最为密集,乡镇公交线路呈现出以县城为中心的放射性结构;公交站点在县城呈现出团状分布,其他地区沿道路带状分布。(2)27.82%的居民可以在200 m距离内到达最近公交站点,57.24%的居民可以在500 m范围内到达最近公交站点。(3)在单个线路服务人口方面,K106线、K107线、K108线、K1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蔡旭昶  董世洪  
都市经济圈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统筹区域发展的主要环节,处于都市圈的节点城市要融入都市经济圈获得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避免"回波效应"和利用"扩散效应",为此节点城市实现和中心城市的产业融合、市场一体化建设、基础设施的对接显得至关重要。浙江省德清县融入杭州都市经济圈的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其经验表现为主动承接配套、发挥比较优势、避免和中心城市的直接竞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城化,创新政府公共协调机制、建立复合行政体制等方面。文章认为,促进节点城市在都市圈内的发展,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民间社会的力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璐  罗小龙  王绍博  顾宗倪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以及中国当代中产阶层财富和文化的崛起,乡村成为承接城市消费转移的新空间。通过对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洋家乐"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认为"洋家乐"的乡村消费空间构建可大致分为"洋家乐的兴起—资本投入多元发展—政府引导转型升级"三个阶段,在此过程中实现了乡村的物质空间再造、社会重组以及文化重构,对乡村振兴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对本土性空间造成挤压与边缘化。因此,这是一个不断的斗争与妥协、改变与创造的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影  王珍  孙政  田甜  曾妍  王迪  
[目的]水稻是我国南方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准确及时地获取水稻的面积及空间分布信息对于加强农业生产管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水稻分类研究中影像的红边波段类型没有确定,影响着水稻面积监测的精度和效率。[方法]本文选取中国南方典型的水稻种植区—浙江省德清县为研究区,利用覆盖水稻主要生长期的5个时相(2019年5月24日、8月2日、8月17日、10月31日、11月15日)Sentinel-2卫星影像,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水稻分类研究。分析研究区水稻及其余6种典型地物在不同波段下的反射光谱特征,采用J-M距离定量评价各时相下有无红边波段参与的各种地物光谱可分离性,比较不同红边波段下的水稻分类精度,优选水稻分类的关键时相和波段组合。[结果]相较于红、绿、蓝波段,7种典型地物在红边、近红外波段光谱差异更为明显。相比于无红边波段,有红边波段参与时水稻与其余6种地物的J-M距离更大,可分离性更强。五个时相中,在8月17日(水稻拔节期)时,水稻与其他地物可分离性最大。当3个红边波段全部参与分类时,水稻与其余6种典型地物的总体分类精度最高为91.58%,Kappa系数为0.89。Sentinel-2影像参与分类的7个波段,按重要性排序是:近红外波段> 红边波段2> 红边波段3> 红波段> 红边波段1> 绿波段> 蓝波段。[结论] 该研究可为进一步提高国南方地区水稻面积监测精度与效率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邱芳荣  靳相木  赵旭  
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如何分配,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指导和规范各试点县的试点工作,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于2016年4月印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提出了征收调节金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以土地增值收益为征收基础,即通过计算入市收入扣除取得成本和土地开发支出后的净收益,按净收益的一定比例征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邱芳荣  靳相木  赵旭  
土地增值收益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如何分配,是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的核心内容之一。为指导和规范各试点县的试点工作,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于2016年4月印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提出了征收调节金的两条路线:一条是以土地增值收益为征收基础,即通过计算入市收入扣除取得成本和土地开发支出后的净收益,按净收益的一定比例征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邱芳荣  冯晓红  靳相木  
浙江省德清县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在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式时发现,农民和小微企业对土地租赁特别青睐。一方面,相对出让而言,农民更倾向于租赁方式,可以从中得到长期的收入保障。另一方面,单一的土地出让方式已无法满足企业多样化的用地需求。特别是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到空间与资金的制约。土地租赁方式因其在租金支付方式等方面具有灵活性,对小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靳诚  陆玉麒  
基于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以浙江省德清县为例,探讨县域单元美丽乡村建设类型划分和生态廊道建设。首先,基于自然本底,将村域单元划分为3种类型:山地景观型、丘陵风光型和平原水乡型;在此基础上,考虑城市未来扩展空间,增加都市风貌型,最终将美丽乡村建设划分为4种类型。其次,依据资源空间分布,评价各个村域单元美丽乡村建设潜力,将所有村域分为3个等级:核心建设村落、重点建设村落和一般建设村落。第三,识别出对德清具有重要生态意义的6个生态保护区,考虑不同地表覆盖景观格局对动物迁移的阻碍差异,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计算出迁徙成本最小的路径,识别出4条重要的生态廊道。第四,将识别的生态廊道与地表覆盖进行匹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彩瑶  王宁  孔凡斌  沈月琴  
【目的】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背景下,研究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森林资源富集山区县制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浙江省山区26县2001—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多维县域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县域发展水平和县域发展差距,借助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InVEST模型、Super-SBM模型以及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量化分析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对县域发展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县域发展水平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县域发展差距呈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特征。2)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总体上显著上升,生态发展类县实现效率略高于跨越发展类县。3)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提高能够有效缩小县域发展差距,对于跨越发展类县的效应要略优于生态发展类县。4)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能够通过提高林业二三产业产值、技术应用水平、人力资本等路径缩小县域发展差距。【结论】2001—2020年浙江省山区26县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效率和县域发展水平均呈现显著提升的变化趋势,产业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县域均衡协调发展。因此,各县域单元需要从创新森林生态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提升技术应用和运营管理能力以及增强县域间优势互补和抱团发展等方面发力,全面提高“绿水青山”资源优势向“金山银山”发展优势转化的效率,推动山区县协调发展,率先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山区县共同富裕示范样板。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战金艳  闫海明  邓祥征  张韬  
生态系统恢复力是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目标之一。在明确生态系统恢复力定义和尺度的基础上,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影响因素,从生境条件和生态存储两方面遴选出26个指标,建立了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莲花县为案例区,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了指标权重,通过空间叠加计算了莲花县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结果表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主要受内部存储的影响,其权重达到0.554。莲花县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力在0.103到0.464之间,平均值为0.268,恢复力达到或超过平均水平的森林面积为37 907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49.2%,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分级结果表明仅48.16%的森林达到高或较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谢志远  戴威  徐倩倩  
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是在新产业革命背景下高校以应用新技术为导向助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和地方促进产业升级、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选择和途径。浙江具有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良好政策条件、创新环境和经济基础,在此基础上,以应用新技术为背景,高校构建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关键在于把握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面中各个要素的协同机制和激发各主体的创新动力,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支撑体系,助力地方科技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