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8)
- 2023(7360)
- 2022(6160)
- 2021(6070)
- 2020(4750)
- 2019(11112)
- 2018(10723)
- 2017(21060)
- 2016(11288)
- 2015(12914)
- 2014(12658)
- 2013(12715)
- 2012(12128)
- 2011(11333)
- 2010(11278)
- 2009(10534)
- 2008(10473)
- 2007(9112)
- 2006(8393)
- 2005(7811)
- 学科
- 济(50615)
- 经济(50566)
- 管理(31011)
- 业(29079)
- 企(22206)
- 企业(22206)
- 方法(21549)
- 数学(19974)
- 数学方法(19781)
- 中国(18000)
- 农(14650)
- 贸(14412)
- 贸易(14404)
- 易(14226)
- 财(12428)
- 制(10806)
- 策(10180)
- 银(9587)
- 银行(9587)
- 行(9360)
- 业经(9304)
- 农业(8954)
- 融(8705)
- 金融(8705)
- 及其(7901)
- 地方(7547)
- 环境(7506)
- 出(7310)
- 学(7249)
- 政策(7232)
- 机构
- 大学(164822)
- 学院(163283)
- 济(83555)
- 经济(82234)
- 研究(63263)
- 管理(61761)
- 理学(52197)
- 中国(51921)
- 理学院(51664)
- 管理学(51107)
- 管理学院(50782)
- 财(38552)
- 京(34945)
- 科学(32149)
- 所(31131)
- 财经(30140)
- 中心(27886)
- 研究所(27883)
- 经(27724)
- 经济学(27704)
- 经济学院(24890)
- 北京(23268)
- 江(23158)
- 财经大学(22537)
- 院(22435)
- 农(21904)
- 范(20777)
- 师范(20670)
- 科学院(18412)
- 州(18261)
- 基金
- 项目(101250)
- 科学(81798)
- 研究(78253)
- 基金(77074)
- 家(66191)
- 国家(65694)
- 科学基金(56163)
- 社会(52955)
- 社会科(50436)
- 社会科学(50429)
- 基金项目(38256)
- 教育(35788)
- 省(34407)
- 资助(33608)
- 自然(33248)
- 自然科(32497)
- 自然科学(32490)
- 自然科学基金(31998)
- 划(30702)
- 编号(30299)
- 成果(26430)
- 部(25403)
- 中国(23506)
- 国家社会(23249)
- 重点(22834)
- 教育部(22493)
- 发(22375)
- 课题(21671)
- 人文(21059)
- 性(21041)
共检索到261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涛
在转轨时期,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特征决定了货币政策追求多目标具有其客观必然性,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中央银行应把币值稳定、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经济结构均衡、国际收支平衡明确纳入最终目标集,并通过确定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和次要目标、设定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集与短期目标集、以目标区间取代目标单值来增强多目标的协调性。
关键词:
转轨时期 货币政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秦宛顺 靳云汇 刘明志
中国经济改革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将货币政策由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经过十余年改革,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初具雏形,改革也带来了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中国经济正在步入后转轨时期,这一时期货币政策转向间接调控的任务更紧迫也更艰巨。本文则将就转轨时期货币控制的特点、货币政策转轨面临的制约因素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于振英
中国人民银行自 1996年至今多次降低利率 ,但却不能圆满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以此为背景 ,并结合体制转轨时期各方面的特点 ,采用西方宏观经济学中的 IS- L M模型分析了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因素 ,并从这些因素出发 ,提出增强货币政策效果的一些措施
关键词:
利率 体制转轨 效果 敏感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杨德勇 常玉荣
转轨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二元经济结构和双轨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面临复杂的局面。提高货币政策效率的基本点是要充分考虑到货币政策与经济体制的适应性,改善整体金融环境,明确我国货币政策的过渡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汉斯约尔格·赫尔 谢涛
尽管各个转轨制国家在改革战略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而使其在引入市场经济体制,以及促进经济增长的结果上产生了巨大的差别,然而却也存在着一系列共同的货币政策问题。本文试图以中国为例,揭示转轨制国家存在的这些货币政策问题。一、金融体制的现状1984年,中国...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德旭
论中国转轨时期的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何德旭党的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标志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步入了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的过渡时期。在这一转轨时期,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运用各种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恕立 宋阳 王若波
在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轨的进程中 ,原有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都已表现出了不适应新的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弊端。在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进行比较之后 ,有必要以新的变量———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以更好地促进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进而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中介目标 经济体制改革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戴根有
转轨时期货币政策在控制宏观经济中的作用戴根有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货币政策不止一次地被用来作为控制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工具,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也潜伏了很多问题。如何运用好货币政策,是一个关系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大问题。一、研究这一问题的理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刘明志
货币政策转轨之我见刘明志一、货币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调节商业银行系统的行为,并通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行为影响其它部门的经济活动,达到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目的。商业银行的行为可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数量方面,如吸收多少存款,发放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于洋 解瑶姝
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6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和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混频数据向量自回归(MF-VAR)模型,对我国"新常态"时期"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短期内存在的"托宾效应";二是"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均能够刺激价格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但前者不如后者效果显著。据此,向政府提出了"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统筹运用各类"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实体经济中薄弱环节提供资金和渠道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应更多地采用结构型的"数量型"货币政策,通过价格膨胀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要注意避免流动性泛滥而形成"流动性陷阱"。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 调控模式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国刚
我国的经济金融运行已进入"十三五"时期。"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强调"要按照总量调节和定向施策并举、短期和中长期结合、国内和国际统筹、改革和发展协调的要求,完善宏观调控,采取相机调控、精准调控措施,适时预调微调,更加注重扩大就业、稳定物价、调整结构、提高效益、防控风险、保护环境"。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机制和工具,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运行形势的变化,相机抉择,以"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金全 于洋 解瑶姝
本文主要以1996年1月-2016年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GDP、利率和货币供应量M2的同比增长率等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混频数据向量自回归(MF-VAR)模型,对我国"新常态"时期"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调控模式进行了分析。主要得出了两个重要结论,一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短期内存在的"托宾效应";二是"价格型"与"数量型"货币政策均能够刺激价格膨胀并促进经济增长,但前者不如后者效果显著。据此,向政府提出了"新常态"时期的政策建议,一方面应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强统筹运用各类"价格型"
关键词:
新常态 货币政策 调控模式 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庄起善 刘燕
近年来,美国经济呈现出一种新的发展态势,最明显的现象就是一高二低——高经济增长率、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率相伴而行,人们为它取名为“新经济”。回顾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从战后初期以高通胀率刺激经济增长到70、80年代的滞胀时期,经济从未出现过目前这种良性循环状态。本文拟从上述三个时期即战后初期(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滞胀时期(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以及新经济时期(90年代初到目前)美国货币政策选择的角度来探讨一下货币政策对“新经济”的贡献。 一、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一般可分为两大类:非中性货币政策和中性货币政策,前者又可分为常见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按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熊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