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62)
2023(2215)
2022(1910)
2021(1671)
2020(1284)
2019(2964)
2018(2893)
2017(5238)
2016(3202)
2015(3520)
2014(3518)
2013(3522)
2012(3302)
2011(3115)
2010(3064)
2009(2636)
2008(2563)
2007(2157)
2006(1924)
2005(1595)
作者
(11040)
(9141)
(9022)
(8673)
(5626)
(4296)
(4073)
(3723)
(3328)
(3088)
(2986)
(2931)
(2915)
(2878)
(2844)
(2810)
(2646)
(2614)
(2562)
(2468)
(2338)
(2140)
(2091)
(2034)
(2008)
(1977)
(1896)
(1887)
(1879)
(1860)
学科
(14598)
经济(14585)
中国(7175)
地方(6775)
城市(5874)
管理(5384)
(4588)
城市经济(4212)
方法(3839)
数学(3620)
数学方法(3577)
环境(3392)
(3371)
(2978)
(2675)
地方经济(2587)
方城(2541)
农业(2240)
资源(2098)
业经(1982)
生态(1866)
(1615)
(1566)
理论(1546)
土地(1526)
发展(1446)
(1444)
规划(1423)
产业(1389)
(1347)
机构
学院(44825)
大学(44547)
研究(20054)
科学(15699)
(15209)
经济(14631)
中国(13367)
管理(13360)
理学(11396)
理学院(11093)
(10949)
管理学(10705)
管理学院(10619)
(10561)
(10429)
研究所(10320)
中心(8493)
农业(8469)
业大(8430)
(7917)
师范(7810)
(7785)
(7272)
科学院(6877)
(6743)
实验(6663)
(6657)
实验室(6507)
北京(6502)
师范大学(6383)
基金
项目(35010)
科学(28216)
基金(26005)
(24298)
国家(24142)
研究(21192)
科学基金(20561)
自然(15362)
自然科(15015)
自然科学(15014)
自然科学基金(14684)
基金项目(14559)
(14224)
社会(13318)
(12634)
社会科(12615)
社会科学(12610)
资助(9598)
教育(8499)
(8458)
计划(8447)
重点(8357)
科技(7320)
编号(7071)
科研(6787)
(6583)
(6579)
发展(6429)
(6366)
创新(6334)
期刊
(17479)
经济(17479)
研究(13571)
学报(10183)
科学(9431)
(9288)
中国(8278)
大学(6593)
城市(6513)
学学(6450)
农业(6184)
资源(4699)
(4655)
问题(4169)
管理(3788)
(3563)
地理(3286)
(3205)
发展(2779)
(2779)
现代(2707)
业大(2613)
(2568)
经济研究(2489)
(2483)
城市问题(2417)
技术(2399)
自然(2354)
经济地理(2332)
科技(2316)
共检索到64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健鹰  
多瑙河向南方流淌,把布达佩斯分成两半,河的西岸是布达,跨越河两岸的平原是佩斯,面积大约是布达的两倍。在中世纪时期,它们曾是各自独立的两座城市,布达的地位也重于佩斯,皇宫就在布达的山坡上,直到大约100年以前,才和北方的老布达合并成为布达佩斯。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于钒  
关键词: 威尼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林伟  
"工匠精神"火了!这几年,从日籍作家柳宗悦关于日本手工艺研究丛书被翻译、引进到国内,到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热播,再到"工匠精神"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社会各界开始对"工匠精神"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产业转型的大背景下,中国制造要走向高端,要实现供给侧改革,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似乎成了一种"神器"。然而,仔细想想,"工匠精神"似乎不是"对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乐  
教育是由生命、自然、个性和创造构成的浪漫活动。教育因浪漫而多彩,浪漫因教育而深邃。浪漫有助于疏导教育环境的复杂性,促进人的整全成长。尽管浪漫与反浪漫相伴而生,但受新自由主义、优绩主义、实证主义等思潮影响,教育表现出反浪漫趋势,呈现“生命浪漫”以确定性为逻辑,“自然浪漫”以高效性为标准,“个性浪漫”以模式化为样态“,创造浪漫”以工具性为指向等特点。当社会对反浪漫潮流趋之若鹜,教育将失去生命、自然、个性和创造的浪漫底色,使教育面临弱化生命生成性、忽视自然规律性、加剧个性同质化、诱发创造世俗化等风险。重塑教育浪漫的关键在于正视教育的浪漫属性,回归生命、自然、个性和创造的浪漫传统,并赋予时代的意涵。为此,教育需用“适度掌控”重塑“生命浪漫”,用“慢教育”重塑“自然浪漫”,用“定制化”重塑“个性浪漫”,用“美与艺术”重塑“创造浪漫”。教育浪漫传统的重塑并非摒弃理性,而是构建浪漫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用生活浪漫与职业理性指导行动、用诗意浪漫与科学理性构建理论、用设计浪漫与治理理性完善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令新  
当下兴起的生命教育思潮可大致分为强调自我保存与安全的生命教育与追求生命灵动、个性与活力的浪漫主义生命教育(或生命化教育)两类。从思想史上看,浪漫主义是反启蒙的,但同时又进一步推进了启蒙所导致的现代性困境。浪漫主义的生命教育在避免了以自我保存为本的生命教育所固存的动物化倾向的同时,又进一步推进了后者所带来的教育困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承勇  
在文学艺术批评术语的运用中,我们似乎已习惯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认定为两种截然不同的创作方法、审美原则或文学观念,认为现实主义强调"真实"与"现实",浪漫主义追求"幻想"与"想象","浪漫"的也就意味着"不真实"的和"非现实"的。"对真实的(real)和现实的(realistic)之类语词的运用清楚地暗示出现实主义文学的对立面,诸如不真实的、非现实性的、幻想性的、不大可能的、想象中的以及梦境中的等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艳华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的英德两国,继而影响法国,席卷欧洲大陆,点燃了北欧、俄国、美国以及亚洲的星星浪漫之火。借助欧洲浪漫主义的火种,在大约一个世纪后日本浪漫主义悄然兴起。日本浪漫主义虽然未能像欧洲浪漫主义那样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但也在欧洲浪漫主义的催发下,荡起了一串涟漪。吉田精一曾说过"日本近代文学离开欧洲文学的影响是不能成立的。"[1]众所周知,当一个国家的文学接受外来影响的时候,不是被动的,而是有选择的。通过对代表作家的个案分析,可以进一步理清日本浪漫主义和欧洲浪漫主义的文学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孝兵  
西斯蒙第既是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结束者,又是小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的创始者,这使他在政治经济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从斯密那里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传统,并且发展了它,但后来却成为古典学派的诘难者。西斯蒙第提出消费先于生产的理念及其价值论主张,强调资本主义的危机和对立的不可避免性,表明了政治经济学对自身的怀疑,从而开启了资产阶级经济浪漫主义的先河。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关键词: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梁若莲  
位于巴黎市郊的OECD总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颇具神秘感的地方。广东省地税局科研所副所长梁若莲受国家税务总局选派,赴OECD总部工作一年,从本期开始,由她带您走进这个有着50多年历史的国际经济组织,感受那里的工作氛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钢华  李萌  相沂晓  
随着蜜月旅行和情侣出游等新兴细分市场的迅速发展,目的地的浪漫属性受到学界和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研究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解还处在一个较为表层、宽泛、抽象的阶段,缺乏对目的地浪漫属性的具体内涵与维度的识别。文章通过网络文本搜索和半结构化访谈来收集资料,基于中国游客感知的视角,探索并识别了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结构维度。文章采用扎根理论进行资料分析,通过将两个定性研究阶段的编码结果进行整合,有如下基本结论:(1)游客感知视角下的目的地浪漫属性由4个主范畴(环境及资源基础、环境/景观特性、浪漫氛围营造、环境感知特质)和18个范畴构成。两个阶段的研究结果相互佐证、相互补充,保证了研究结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2)在以往"操作性-表达性"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加入"具体要素-抽象要素"维度,建立起一个能够更好地分析目的地浪漫属性的理论框架。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推进了目的地浪漫属性及目的地属性的理论研究,还对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勇  
关键词: 钢琴诗人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罗·D.托利森   理·E.瓦格纳  李政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黄江  林晖  
一般而言,人们在考察"审美现代性"的浪漫主义源头时,总是把视角集中在浪漫派的"艺术自律"上,忽视了更大的教育哲学维度。事实上,在整个启蒙教化的时代语境中当,由德国早期浪漫派所实现的"审美现代性"深深地植根于整个德国的教化传统之中。他们经由席勒,综合了康德的第三批判,并追溯至卢梭的《爱弥儿》,结合了当时兴起的有机自然理论,通过一种柏拉图主义式的"存在巨链"试图融合三者。浪漫派试图这样来敉平三位启蒙哲人间的张力和矛盾,从而形成了他们独特的关于爱的美育教化观,以期对抗启蒙理性的机械主义,本文即是对此类问题的集中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