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631)
2023(2530)
2022(2164)
2021(2053)
2020(1745)
2019(3817)
2018(3760)
2017(6710)
2016(4037)
2015(4501)
2014(4443)
2013(4450)
2012(4407)
2011(4187)
2010(4306)
2009(4007)
2008(4152)
2007(3688)
2006(3386)
2005(3083)
作者
(14259)
(12082)
(12073)
(11399)
(7550)
(5767)
(5148)
(4733)
(4654)
(4325)
(4192)
(4093)
(4012)
(3949)
(3818)
(3788)
(3540)
(3539)
(3512)
(3492)
(3295)
(3228)
(2958)
(2905)
(2788)
(2702)
(2686)
(2560)
(2545)
(2516)
学科
(15942)
经济(15919)
(11083)
管理(7373)
(7069)
方法(5329)
(5161)
企业(5161)
(4858)
数学(4081)
数学方法(3979)
地方(3823)
中国(3699)
理论(3668)
农业(3365)
经济学(3285)
业经(3139)
教育(2821)
(2726)
(2716)
环境(2670)
(2371)
(2250)
金融(2249)
(2055)
生态(2019)
(1976)
银行(1954)
资源(1943)
及其(1941)
机构
大学(65743)
学院(63058)
研究(27518)
(21151)
经济(20674)
科学(20660)
中国(18583)
管理(18580)
(16326)
(15975)
理学(15531)
理学院(15206)
研究所(15051)
管理学(14702)
管理学院(14585)
(14573)
农业(13205)
业大(12037)
(11205)
中心(11184)
师范(11007)
(10086)
(9912)
(9563)
(9289)
北京(9207)
师范大学(9050)
科学院(9008)
(8686)
农业大学(8494)
基金
项目(43010)
科学(32673)
基金(30411)
(28783)
国家(28570)
研究(28337)
科学基金(22402)
(17303)
社会(16382)
基金项目(15923)
自然(15715)
(15306)
自然科(15300)
社会科(15292)
自然科学(15291)
社会科学(15285)
自然科学基金(15006)
教育(12773)
资助(12363)
重点(10819)
编号(10673)
成果(9980)
计划(9875)
(9723)
科技(9190)
(8973)
科研(8458)
(8448)
课题(8376)
创新(8007)
期刊
(25760)
经济(25760)
研究(18308)
学报(17545)
(15075)
科学(13879)
中国(12960)
大学(11940)
学学(11154)
农业(10411)
教育(8341)
(7054)
管理(5991)
(5497)
业大(5090)
(5010)
图书(4477)
资源(4446)
农业大学(4152)
财经(4008)
技术(3906)
(3870)
金融(3870)
经济研究(3760)
林业(3557)
(3469)
书馆(3344)
图书馆(3344)
业经(3275)
科技(3211)
共检索到964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佳喜  吴琅虎  顾雷  马达文  高锡荣  Miklos Bercsenyi  Gebhard Reichle  
多瑙河六须鲶为多瑙河流域重要的经济鱼类,最大个体可达308公斤。多瑙河六须鲶肉质细嫩、无肌间刺,蛋白含量高,肉味与中国长江大口鲶媲美。从1990年开始,由中、德、匈三国专家合作,进行从欧州移植多瑙河六须鲶到中国的驯养试验,现将初步试养观察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多瑙河六须鲶的生物学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尹洪滨  孙中武  潘伟志  
用扫描电镜对索氏六须鲶受精早期精子入卵过程进行系统观察。结果显示 ,索氏六须鲶在受精后30~ 6 0s内完成精子入卵过程 ;在受精后 2min精子开始逐渐解体 ,直至受精后 15min左右 ,受精卵外精子全部解体。通过对精子和卵子的精孔管的测量判定索氏六须鲶受精方式为单精受精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永文  朱文漓  顾继锐  伍翠芳  吴江  谢显连  徐恒  
从患病南方大口鲶分离得到病原菌N1、N2、N3、N4,以N3为宿主菌,从鱼塘淤泥中分离到三株蛭弧菌。其中蛭弧菌Bd-tw7的宿主菌范围广泛,不仅能降解嗜水气单胞菌、N1、N2、N3、N4等鱼类病原菌,而且能降解大肠杆菌C600、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在1/10NB双层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透明的噬菌斑,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7.5,短杆状,单极生鞭毛。在水体防病试验中,试验组的鱼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维芳  杨莲芳  
通过室内饲养 ,首次发现黄纹鳞石蛾幼虫 ,并对其形态作了描述与绘图。对该种和宽羽拟石蛾的筑巢、弃巢、耐受力、取食及化蛹羽化等生物学习性进行了观察。探讨了黄纹鳞石蛾作为中国华中区东部和华南区以及宽羽拟石蛾作为中国东洋界华南区、华中区东部和古北界华北区、东北区清洁水重要指示生物的应用前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锐玲  谢甲涛  付艳萍  姜道宏  
采用柯赫氏法和ITS DNA序列分析对草莓褐斑病的病原进行确认和鉴定。结果表明:草莓褐斑病病原在病叶及PDA培养基上均可产生分生孢子器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器球形、黑色,分生孢子梗瓶梗状,具分枝;分生孢子卵圆形至纺锤形、透明、单细胞,大小为(5.7~7.3)mm×(2.0~3.0)mm;根据病菌形态,确定该病原菌为昏暗拟茎点霉Phomopsis obscurans(Ellis & Everh.)B.Sutton。生物学特性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生长和产孢最适pH值为6,光照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均有促进作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霍宪起  陈京元  雷清虎  江建国  侯明生  
对来自湖北省不同地区的湿地松苗圃猝倒病病原进行了分离鉴定,并对病原菌的致病性、培养性状及相关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湿地松猝倒病的病原菌之一为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该菌的生长温度范围为5~40℃,最适温度为25~30℃;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3~11,以pH6~9最适宜;以蔗糖或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硝酸钙或氯化氨为氮源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对菌丝生长发育没有明显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平  胡红菊  王友平  田瑞  陈启亮  张靖国  
采用室内离体接种和室外孢子喷雾接种方法,对3株梨黑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供试各菌株在PSA培养基上培养,平均日生长速率、产孢量、菌落颜色及菌落厚度差异显著;各病原菌菌株在光照、黑暗和12 h光暗交替培养时,日生长速率和产孢量有明显差异;黑斑病病原菌最适生长和产孢培养基为PSA;孢子萌发最适pH值8~10;菌株A和菌株H的致病力显著强于菌株C,但这2个菌株间的致病性无显著差异;A、C、H 3种菌株混合接种时,可使梨叶片表现自然发病时的典型病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京元  霍宪起  蔡三山  徐红梅  涂俊杰  侯明生  嵇保中  
根据病原菌致病性、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研究结果,鉴定湿地松猝倒病的病原菌为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Kühn.)。该菌的生长温度为10~35℃,以25~30℃最适宜;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是4~11,以pH 7~8最适宜;以蔗糖或麦芽糖为碳源,硝酸钾或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有利于菌丝生长;光照对菌丝生长有利。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刚  黄林  
嘉陵江鲶的卵母细胞划分为6个时相。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外不仅具质膜,而且还有滤泡膜和结缔组织膜,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具漏斗状的精孔及椭圆形的精孔细胞。嘉陵江鲶的成熟年龄大多为1龄。生殖期雌雄比约为2:1。繁殖季节中雌鱼的成熟系数高达14.5%。对鲶进行人工催产,成功地获得了鲶的受精卵。鲶的受精卵圆形、绿色,膨大后其直径为4.05~4.57mm。温度在27.5~31℃时,幼鱼孵出需要29小时30分钟。初孵仔鱼全长为4.64~5.12mm。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飞  韦慧  顾党恩  牟希东  罗渡  徐猛  胡隐昌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1 mm,体重183.01 g;最早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其平均成熟卵径为1.87 mm,绝对繁殖力为636-6 148粒,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524.49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0.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永明  史晋绒  蒲德永  金丽  黄林  张耀光  
研究了不同水体、盐度(NaCl溶液)和pH对稀有鮈鲫(Gobiocypris rarus)精子活力的影响,并测定了精子的大小、密度。结果显示:稀有鮈鲫精子头部长(1.246±0.083)μm,宽(1.053±0.172)μm,尾长约(37.21±2.536)μm;精子密度为(4.623±0.170)×109 ind./mL;精子活力以江水中最高;精子生存的最适NaCl浓度为0.55%,此溶液中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时间及寿命分别为(36.04±2.55)s、(50.57±2.69)s和(87.83±9.02)s;精子在pH为8.0的蒸馏水中活力最强,此时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有效运动时间及...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昌俊  王绍柏  
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观察了天麻蚜蝇Azpeytia shirakii Hurkmans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习性。结果表明:天麻蚜蝇在湖北省宜昌地区1年发生2代,以蛹越冬,翌年4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至8月中旬化蛹越夏,10月下旬开始化蛹越冬;第1代产卵高峰期在5月;第1代幼虫高峰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第2代产卵高峰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第2代幼虫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天麻蚜蝇属白昼活动型,成虫交尾时间主要集中在10:00-17:00,产卵多选择在阴暗潮湿、有腐殖质的地方;土壤中的越冬蛹在天气晴朗时可自行掘洞爬出土壤表面,遇冷则退缩回洞中。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文佳   韦刘宇   黎金芮   韦钬馨   陆雅   郭梦婷   杨振德  
【目的】明确桉黄卷蛾(Archips sp.)的生物学特性,掌握野外无损、简易、快速的雌雄鉴别方法,为该害虫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人工饲养观察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并借助三维显微镜对各虫态的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雌雄间的差异。【结果】在(26±1)℃、光周期14L:10D、光照度2000 lx条件下,桉黄卷蛾卵、幼虫、蛹、成虫历期分别为(6.88±1.01)、(22.98±3.67)、(6.89±1.42)、(11.59±0.42)d,其中,幼虫共5龄,各龄期分别为(3.47±0.97)、(1.83±0.75)、(4.67±1.03)、(5.20±1.30)、(9.57±1.43) d。成虫羽化率为88.71%,交配后每雌平均产卵4块,每块平均87粒。桉黄卷蛾幼虫在4~5龄时出现肉眼可分辨的雌雄差异特征,其中,雄虫背部第5腹节有淡黄色“肾形”斑纹,为未发育成型的精巢。雄蛹第9腹节有一生殖孔,两侧各有一瘤状凸起,各腹节分节明显;雌蛹第8、9腹节分别有生殖孔和产卵孔,第9~10腹节分节不明显。雄成虫翅面颜色较深,有明显褐色斑纹,腹部纤细,末端有黄褐色毛丛;雌成虫翅面颜色较淡,腹部粗壮,前翅顶角外突,似钟形,前缘末端各有一束黑色鳞毛。【结论】明确了桉黄卷蛾的生物学特性,根据成虫或4~5龄幼虫的形态特征均可对其性别进行准确的鉴别。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姜清彬  文珊娜  仲崇禄  陈羽  黄军雄  冯才丽  
为探讨我国引种栽培的灰木莲能开花但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本文对6年生灰木莲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开花结实生物学观察和人工授粉试验。结果表明:灰木莲能够正常开花,花期形态结构和发育正常,花期主要集中在4月。自然状态下少量能够结实,但果实为畸形,并且种子具有发芽力,种子偏小且发芽率较低。通过人工授粉试验,异花异株和异花同株授粉结实率(50.0%和44.4%)和果实平均种子数(14.2和11.4粒)远高于自交授粉(11.1%、3.5粒)。灰木莲人工授粉后能够结实并获得较理想的成熟果实,果实饱满程度不一,种子颗粒比自然结实的大且发芽率高,出苗质量好,均优于自然结实种子。灰木莲不能正常结实的原因,不是我国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雪莲  胡南  黄云  董兆克  张国安  
调查了茭白田二化螟越冬代幼虫的种群年龄结构、幼虫存活率以及它们在茭白残株上的分布情况,并对其冬后取食行为和化蛹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二化螟越冬代幼虫龄期极不一致,幼虫存活率为78.62%;越冬幼虫大多身体蜷缩成半圆形或圆形,位于离泥土面0~5 cm的茭白苔管处;4~6龄越冬幼虫均有取食现象,且不同龄期幼虫取食比例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未取食的个体化蛹进度快于取食个体,未取食个体以4龄幼虫的化蛹时间较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