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40)
2023(18209)
2022(14891)
2021(13574)
2020(11145)
2019(24717)
2018(24624)
2017(46998)
2016(25642)
2015(28570)
2014(28334)
2013(27669)
2012(25312)
2011(22813)
2010(23384)
2009(22229)
2008(22076)
2007(20351)
2006(18655)
2005(17308)
作者
(72379)
(60581)
(60416)
(56915)
(38503)
(29010)
(27265)
(23406)
(22959)
(21832)
(20793)
(20063)
(19457)
(19423)
(18927)
(18340)
(17838)
(17709)
(17527)
(17359)
(15307)
(15142)
(14648)
(14100)
(13838)
(13598)
(13593)
(13549)
(12272)
(12023)
学科
(108408)
经济(108195)
(102182)
管理(87060)
(83252)
企业(83252)
(49352)
业经(36279)
方法(35638)
中国(35022)
(33511)
农业(33178)
(27822)
地方(26553)
数学(26349)
数学方法(26086)
(22084)
财务(22010)
财务管理(21969)
技术(21185)
企业财务(20787)
(20072)
(19503)
(19441)
贸易(19423)
(19364)
银行(19335)
(18833)
(18686)
理论(18684)
机构
学院(366758)
大学(358297)
(154154)
经济(150888)
管理(142434)
研究(124185)
理学(120827)
理学院(119550)
管理学(117802)
管理学院(117115)
中国(98740)
(75916)
(74744)
科学(71291)
(69396)
(62414)
(59960)
中心(57398)
财经(57021)
研究所(55297)
业大(53547)
农业(52826)
(51437)
北京(47610)
(47423)
(47260)
师范(46999)
经济学(45284)
(44001)
财经大学(41313)
基金
项目(231546)
科学(184382)
研究(176804)
基金(166988)
(142930)
国家(141489)
科学基金(123167)
社会(114923)
社会科(108546)
社会科学(108524)
(93429)
基金项目(87790)
教育(80170)
(75753)
自然(75595)
编号(74018)
自然科(73836)
自然科学(73820)
自然科学基金(72524)
资助(66023)
成果(60554)
(54597)
重点(51511)
课题(51221)
(50857)
(50633)
(48613)
国家社会(47187)
创新(46596)
(45913)
期刊
(191915)
经济(191915)
研究(112955)
中国(85660)
(70821)
(60281)
管理(58516)
科学(51161)
学报(50615)
农业(47313)
教育(42095)
(41251)
金融(41251)
大学(40293)
学学(38073)
业经(36940)
技术(33706)
财经(28590)
经济研究(28157)
(25436)
问题(25298)
(24662)
技术经济(19137)
世界(19082)
现代(18427)
(18268)
(18143)
商业(18002)
农村(16775)
(16775)
共检索到5839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瑛  孙婷婷  
四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首位城市人口承载压力过大、贫困地区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转移人口异地市民化规模大等现实困境。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提升首位城市品质来疏解成都人口压力,通过推进市县差异化、一体化发展来提高贫困地区城镇化水平,通过壮大五大经济区优势产业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多点多极背景下,应以有序转移、就近转移、成本合理分担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阳春  
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证明,多点多极战略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背景下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其相适应的产业优化配置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四川省为例,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对全省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系列新要求,针对多点多极战略要求下四川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形成与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相适应的产业配置格局:规划引领形成三类增长极协调发展态势,审慎推进重点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多点多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强化产业配置与"点极"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和人才配套政策,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文章从资本禀赋的视角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市民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的整体水平仅为62.63%,其中除物质资本表现尚可外,权利资本、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权益保障水平均存在过低的现象。必须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同步革除土地、户籍与收入分配等制度中存在的弊端,逐步提高物质资本、还赋权利资本、增加社会资本、培植人力资本,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市民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的综合水平。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迟梦筠  邓睦军  龚勤林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由单极发展向多点多极发展转变。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的"点"就是经济支撑点,"极"就是经济增长极,"点"和"极"是经济活动和空间载体的有机结合。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单元,是构建多点多极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有力地支撑着区域协调发展。四川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一批支撑点和增长极,但还存在县域经济规模弱小、要素集聚功能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对多点多极发展格局的支撑乏力。着眼于多点多极发展,夯实具有底部支撑作用的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县域经济规模、发挥要素集聚功能和完善县域城镇体系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戴旭宏  
四川省提出"四个跨越"的发展战略,其中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是实施四个跨越的基础性跨越,而要完成此跨越,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成为关键因素。以此为角度,分析了四川农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的发展态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五大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智  郑循刚  李冬梅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解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瓶颈的关键所在,而土地流转和非农就业状况又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个人决策。基于四川省4市471个农业转移人口样本的调查数据,实证考察了土地流转、非农就业对市民化倾向的影响。结果显示:第一,土地流转能够正向影响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倾向,即土地流转程度越高,其市民化倾向越强烈;第二,高层次非农就业除了具有正向影响市民化倾向的主效应外,还在土地流转与市民化倾向的关系中存在正向的调节效应,调节方向表现为,减弱低土地流转程度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高土地流转程度导致的正面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得出了稳妥推进土地流转、着重保障城市就业权益、合理引...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映果  蒋德富  
试论四川花卉业的产业化发展战略四川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李映果四川省科委农村科技处蒋德富四川的花卉生产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近十年来,为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适应对外开放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四川逐渐把发展花卉生产...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张茂林  李雄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本质是再一次的农村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即合理配置农村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与扩大消费市场的双向改革。市场是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基础动力,三种不同市民化路径反映出发挥市场的动力机制作用存在重建市场微观主体与构建公平竞争环境两大前提。从法学层面分析,重建市场微观主体,重点需重新明确农村资源产权,实现户籍与财产权利的分离;构建公平竞争环境,要在适当保留农民特殊国民待遇的前提下实现权利义务的均等。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应该成为上述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高立  肖金成  邹伟  
公共服务供给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的重要依据,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是促进公共服务供给和助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有效方式。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省会城市(含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将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纳入同一分析框架,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研究发现:(1)第三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生产效率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但这种双向互动是非对称的,公共服务供给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程度更强。(2)不同产业发展类型与公共服务供给的联动关系存在差异,其中第三产业生产效率与公共服务供给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不仅在不同产业发展类型对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中最高,同时也在公共服务供给对不同类型产业发展的影响中最高。(3)第三产业规模的增长、产业结构的升级和第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可以通过公共服务供给的传导效应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其中公共服务供给所发挥的间接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9.6%、8.4%和16.4%。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杜岩岩  
俄罗斯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与中国的"211工程"和"985工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各具特色。探讨俄罗斯创新型大学发展战略的背景、基本架构和保障机制,以期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强国战略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汤保梅  
民办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战略保障机制的建设,宏观层面指国家要形成合理的教育政策决策机制;中观层面指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之间要形成合理的教育资源流动机制;微观层面指民办高校要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切合实际的利益-动力机制、畅通的信息流通机制、严格的质量保证机制、富有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生生不息的财力保障机制、灵敏的自我纠偏机制和良性的资源共享机制。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沈滨  赵蕾  
本文在考察影响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供需两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运用2007-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镇化进程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得出结果,城镇化对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影响虽统计上显著,但程度微乎其微。最后指出,传统城镇化模式已成为阻滞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因素,必须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本文为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内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供了必要的政策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良芳  
针对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笔者对建立农业发展保障机制、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和确保城乡经济和谐发展,从强化依法保护农民耕地;发展农民的专业产供销合作社;属于农民自己管理信用合作社;发挥农发行政策性支农功能;发展农村政策性保险公司;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实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和农民知识现代化以及成立农民联合会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提出了十二条具体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高全胜  张帆  
根据农业转移人口是否市民化以及养老保险制度是否实现城乡一体化间的匹配对接关系,本文建立了基于OLG框架的最优递归模型以研究养老保险制度城乡一体化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影响。模型校正结果表明,如果农业转移人口能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城乡养老保险水平的差异将为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一定空间。实证分析表明,养老保险体系各组成部分中,养老保险支出和收入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支撑效应有所不同,养老保险收入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支撑作用是肯定的,在考虑非线性因素的情况下,养老保险支出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也具有显著的支撑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