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9)
- 2023(15545)
- 2022(13440)
- 2021(12513)
- 2020(10281)
- 2019(23473)
- 2018(23437)
- 2017(44539)
- 2016(24210)
- 2015(27343)
- 2014(27566)
- 2013(27367)
- 2012(25777)
- 2011(23604)
- 2010(23950)
- 2009(22082)
- 2008(21491)
- 2007(19191)
- 2006(17261)
- 2005(15668)
- 学科
- 济(117377)
- 经济(117267)
- 管理(67111)
- 业(62163)
- 企(49912)
- 企业(49912)
- 方法(43287)
- 数学(36923)
- 数学方法(36485)
- 中国(31402)
- 地方(30896)
- 农(28637)
- 学(25314)
- 业经(24852)
- 财(22354)
- 农业(19620)
- 制(18927)
- 贸(18099)
- 贸易(18085)
- 地方经济(17698)
- 环境(17446)
- 易(17368)
- 理论(17080)
- 和(17024)
- 融(16894)
- 金融(16891)
- 银(16780)
- 银行(16737)
- 行(16150)
- 发(15550)
- 机构
- 大学(354026)
- 学院(352468)
- 济(145241)
- 经济(141967)
- 管理(135045)
- 研究(127334)
- 理学(115307)
- 理学院(113874)
- 管理学(111884)
- 管理学院(111253)
- 中国(95309)
- 科学(79272)
- 京(77816)
- 所(65646)
- 财(64415)
- 研究所(59450)
- 农(57482)
- 中心(56609)
- 江(53603)
- 业大(51296)
- 财经(50667)
- 北京(50174)
- 范(49662)
- 师范(49206)
- 院(46170)
- 经(45805)
- 农业(44580)
- 州(43510)
- 经济学(43467)
- 师范大学(39866)
- 基金
- 项目(233083)
- 科学(182343)
- 研究(171222)
- 基金(166903)
- 家(145571)
- 国家(144330)
- 科学基金(122821)
- 社会(107090)
- 社会科(101348)
- 社会科学(101319)
- 省(91184)
- 基金项目(88454)
- 自然(78800)
- 教育(77682)
- 自然科(76900)
- 自然科学(76885)
- 划(76810)
- 自然科学基金(75469)
- 编号(70075)
- 资助(68909)
- 成果(57625)
- 发(53864)
- 重点(52427)
- 部(50600)
- 课题(49193)
- 创(47374)
- 创新(44232)
- 科研(43739)
- 国家社会(43604)
- 发展(43192)
- 期刊
- 济(173901)
- 经济(173901)
- 研究(110759)
- 中国(73412)
- 学报(55901)
- 农(53324)
- 科学(52345)
- 管理(51901)
- 财(46967)
- 教育(42412)
- 大学(41959)
- 学学(39270)
- 农业(37049)
- 融(33020)
- 金融(33020)
- 技术(31996)
- 经济研究(27386)
- 业经(27255)
- 财经(25093)
- 问题(21953)
- 经(21542)
- 图书(20049)
- 业(18790)
- 技术经济(18628)
- 理论(17286)
- 科技(17063)
- 资源(16908)
- 现代(16330)
- 贸(16009)
- 商业(15742)
共检索到544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迟梦筠 邓睦军 龚勤林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经济在空间上由单极发展向多点多极发展转变。多点多极发展战略中的"点"就是经济支撑点,"极"就是经济增长极,"点"和"极"是经济活动和空间载体的有机结合。县域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基础单元,是构建多点多极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有力地支撑着区域协调发展。四川县域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初步形成了一批支撑点和增长极,但还存在县域经济规模弱小、要素集聚功能不足、城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对多点多极发展格局的支撑乏力。着眼于多点多极发展,夯实具有底部支撑作用的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增强县域经济规模、发挥要素集聚功能和完善县域城镇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阳春
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践经验证明,多点多极战略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背景下省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与其相适应的产业优化配置是该战略的重要内容。以四川省为例,多点多极发展战略对全省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提出系列新要求,针对多点多极战略要求下四川区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加快形成与多点多极支撑战略相适应的产业配置格局:规划引领形成三类增长极协调发展态势,审慎推进重点产业空间布局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多点多极产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动力,强化产业配置与"点极"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和人才配套政策,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瑛 孙婷婷
四川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首位城市人口承载压力过大、贫困地区城镇化进程缓慢、农业转移人口异地市民化规模大等现实困境。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实施,通过提升首位城市品质来疏解成都人口压力,通过推进市县差异化、一体化发展来提高贫困地区城镇化水平,通过壮大五大经济区优势产业来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市民化。多点多极背景下,应以有序转移、就近转移、成本合理分担为重点,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
多点多极支撑 四川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余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三农”问题也主要集中在县域。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化解“三农”难题的一个重要举措。发展县域经济必须着力打造特色、支柱产业,以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关键词:
县域经济 产业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正河
本文首先点明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背景下,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县域经济是一个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农业产业化、工业园区化和建设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并分析了不同区域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差异性、梯度性等特点,进而提出发展县域产业经济的路径和关键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保建 吴萍
县域经济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动力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单元细胞而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重视。作为具有双重身份 (即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的桥头堡 )的云南 ,对县域经济的发展应该给予充分重视。在借鉴其他省区的经验模式基础上 ,结合本省省情、各县、市自己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制定战略 ,并尽快实施 ,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发展及边疆的安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县域经济 发展模式 对策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施慧仪 王立群
旨在探讨京津冀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并分析原因。选取京津冀174个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性空间方法分析2006—2016年县域经济发展规模和结构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京津冀县域经济规模和结构差异呈现显著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县域经济发展两极分化明显,县域人均GDP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比率有显著的空间正自相关性,呈现出空间集聚分布和典型的"核心-边缘"格局;区域经济空间发展轴格局初步形成,各功能区形成符合各自功能定位的经济发展特点。经济发展基础、区域经济政策和地理区位条件是影响京津冀县域经济格局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了依据京津冀区域战略功能定位,优化经济结构和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京津冀 区域经济格局 第三产业 协同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荣天
[目的]县域作为中国最基本经济单元,县域经济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基础性地位;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指导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以中部地区安徽县域单元作为研究区,基于2000—2016年县域人均GDP数据,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等定量分析安徽县域经济发展整体差异及其不平衡性;通过空间自相关模型描述2000—2016年安徽县域经济差异格局动态演变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解释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成因。[结果](1)2000年以来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在显著,具有"阶段性"特征(缓慢上升期、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四大区域间差异及皖江地区、皖中地区、皖北地区内部差异是研究期间安徽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要贡献力。(2)县域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增强,县域经济局部形成"合肥—芜湖—马鞍山"集聚热点区,以及"宿州—阜阳—亳州"哑铃型塌陷冷点区。(3)资源禀赋差异、交通条件改善及区域发展政策是造成研究期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差异主要因素。[结论]从制定扶持皖北政策、合理布局县域产业及推动城镇化的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才华 杨宏伟
近年来,湖北省远安县坚持工业立县,狠抓项目建设、产业培育、环境优化,形成了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经济良性发展格局。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5亿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颖
本文通过分析辽宁省县域农业发展现状,阐述科技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助推作用。针对县域农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探索科技推广机制创新,通过围绕区域产业实施项目、开展科技共建、科企合作等途径,构建农业科研机构与经济密切结合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新模式。
关键词:
科技支撑 县域 农村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郭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胥亚男 李二玲 屈艳辉 位书华
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2000年以来3个时间断面县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分析,描述了中原经济区范围内县域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变化状况,并分析其演化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2000年以来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水平空间格局局部区域变动较大,但总体格局相对稳定,呈现西高东低态势;30个省辖市市区成为辐射中原经济区整体县域经济发展的极点;市区近郊县域具有二元经济特征。2经济发展空间集聚格局较为明显;热点区呈现双核结构;次热点区围绕热点区分布,圈层结构明显,呈现核心—边缘模式。3通过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变动是历史基础、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县域经济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扬 李宁 吴文祥 吴吉东
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格局对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空间演化机制和实现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基于中国2352个县域单元1982、1990、2000和2010年的人均GDP数据,采用空间关联技术和变差函数分析了近30年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化特点并探讨了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和增长存在正的空间自相关性;1982年以来,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加,空间依赖程度增强;东部和华北北部地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呈异质性,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格局中的随机成分随时间推移不断降低;中国东南—西北向经济发展的均质性相对较好,空间差异较小;历史基础、经济区位、资源禀赋和区域发展政策等是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一宏
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是2013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推动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四川省委提出了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即在提升首位城市的同时,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要贯彻落实上述思路和目标,财政部门必须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围绕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调控经济的功能,通过优化结构和机制创新,促进经济增长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