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66)
- 2023(11714)
- 2022(10404)
- 2021(9717)
- 2020(8182)
- 2019(18888)
- 2018(18631)
- 2017(35916)
- 2016(19825)
- 2015(21990)
- 2014(21968)
- 2013(21617)
- 2012(19897)
- 2011(17743)
- 2010(17469)
- 2009(15762)
- 2008(15152)
- 2007(13002)
- 2006(11380)
- 2005(9680)
- 学科
- 济(80682)
- 经济(80606)
- 管理(52665)
- 业(48704)
- 企(39614)
- 企业(39614)
- 方法(37570)
- 数学(31983)
- 数学方法(31621)
- 地方(21494)
- 农(20432)
- 中国(18965)
- 学(18377)
- 业经(17552)
- 财(17368)
- 农业(14247)
- 环境(13176)
- 理论(13089)
- 贸(12987)
- 贸易(12981)
- 和(12890)
- 易(12511)
- 地方经济(11748)
- 技术(11675)
- 制(11331)
- 务(10708)
- 财务(10649)
- 财务管理(10632)
- 划(10482)
- 融(10174)
- 机构
- 大学(274915)
- 学院(273932)
- 管理(111038)
- 济(103019)
- 经济(100727)
- 理学(97083)
- 理学院(95945)
- 管理学(94158)
- 管理学院(93686)
- 研究(91695)
- 中国(65679)
- 科学(60803)
- 京(59322)
- 所(46022)
- 财(45133)
- 农(44183)
- 江(43355)
- 业大(42879)
- 研究所(42666)
- 中心(41663)
- 范(38515)
- 师范(38133)
- 财经(37133)
- 北京(36641)
- 农业(34675)
- 院(33989)
- 经(33733)
- 州(32416)
- 师范大学(31142)
- 经济学(29861)
- 基金
- 项目(198490)
- 科学(155698)
- 研究(143361)
- 基金(143342)
- 家(125665)
- 国家(124655)
- 科学基金(106859)
- 社会(89043)
- 社会科(84338)
- 社会科学(84315)
- 省(78726)
- 基金项目(77585)
- 自然(71061)
- 自然科(69328)
- 自然科学(69316)
- 自然科学基金(68002)
- 划(65908)
- 教育(64654)
- 资助(58917)
- 编号(58779)
- 成果(46233)
- 重点(44576)
- 发(43121)
- 部(42754)
- 创(40813)
- 课题(39831)
- 科研(38229)
- 创新(38089)
- 大学(36136)
- 教育部(36048)
- 期刊
- 济(109295)
- 经济(109295)
- 研究(75169)
- 中国(46108)
- 学报(45449)
- 科学(41944)
- 农(38768)
- 管理(37782)
- 大学(33437)
- 学学(31437)
- 财(31214)
- 教育(28978)
- 农业(27701)
- 技术(22462)
- 融(19126)
- 金融(19126)
- 业经(18796)
- 经济研究(16468)
- 财经(16431)
- 图书(16298)
- 资源(14643)
- 问题(14303)
- 科技(14158)
- 业(13919)
- 经(13821)
- 理论(13752)
- 实践(12901)
- 践(12901)
- 技术经济(12487)
- 版(12375)
共检索到3833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旭 刘志武 李波
降水是洪水预报重要的输入因子,是保证洪水预报精度的前提条件。提出一种从站点、子流域以及全流域3种空间尺度上评价水情遥测降水数据精度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公开发布的日降水数据为基准,针对覆盖宜昌-宜宾425 000 km2的377个遥测雨量站降雨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在日、月时间尺度上,综合评价了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所属的遥测雨量数据精度特征。结果表明,其遥测雨量数据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公开发布的日降水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度,相关指标R2到达0.81。部分数据受到地形以及站点位置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为雨量站的调整和补充提供重要依据。为验证其他遥测站网的降水数据精度提供了...
关键词:
降水 气象 水文 比较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亚文 任国玉 刘志雨 吴吉东 张雷
利用长江上游地区60个国家基本、基准站1960年-2009年的月降水量资料和干流区屏山、寸滩和宜昌3个水文控制站同期径流资料,分区域对长江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径流量变化趋势以及降水量和径流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①年降水量呈上升和下降趋势的气象站点空间分布相对集中,分别分布在屏山站以上流域和屏山站以下流域;屏山站以下流域和整个长江上游地区年降水量近50年呈现下降趋势,屏山站以下流域秋季降水量的显著减少是长江上游年降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②整个长江上游月降水量趋势从1月-7月以上升趋势为主逐渐转变到8月-12月以下降趋势为主,且月降水量变化趋势空间分布有从3月份至9份月由屏山站以下流域开...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冯亚文 任国玉 张丽 罗华超
长江上游月降水量预测对于三峡库区及整个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长江上游不同气候区降水差异,选取玉树、九龙和宜宾3个代表性气象站点近60a的月降水量数据,运用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广义回归神经网络和多元线性回归法,确定降水时滞和降水月份,建立月降水预测模型,来预测未来一个月的降水量,并采用均方误差和判定系数来验证和对比各种模型的模拟效果。结果显示: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总体上优于多元线性回归,特别是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的模拟结果各站表现较好,在确定合理的输入变量和网络结构后,可以尝试作为长江上游各站月降水预测模型。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璇 张萍萍 田刚 董良鹏 韦惠红 徐卫立 岳岩裕 车钦
通过对1981~2012年24例长江上游流域大洪水过程进行普查,发现影响长江上游大洪水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系统主要为:巴湖槽东移型、贝湖槽稳定型和东北冷槽型。采用统计、诊断及合成分析方法,对3种不同天气类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主要影响系统及致洪降水发生机理进行研究,并总结其特点及差异。结果表明:3种类型大洪水的洪水特征及降水特征各不相同,大尺度环流背景及天气系统也有所差异。副高及500hPa中高纬环流形势异常是导致强降水发生的直接因素,西南涡、冷暖式切变线及冷空气在不同的类型洪水降水中作用各不相同,异常气旋性环流场、水汽输送方向及水汽通量辐合区与强降水的位置密切相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顺久
本文运用Mann-Kendall统计检验、线性倾向估计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长江上游川江段气象水文要素的长期变化趋势及周期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①川江段气温、径流呈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降水则呈小幅度增加趋势,年变化率分别为气温-0.0017℃、降水0.3023mm、宜昌径流-6.6668m3/s、寸滩径流-9.5840m3/s,其中寸滩径流量减少趋势十分显著,通过了5%显著水平的信度检验;②川江段气温、降水、径流序列具有不同的周期成分,如年平均气温具有4年、8年和23年主周期,年降水具有3年、6年和16年主周期,寸滩站径流具有3年、8年和16年主周期,宜昌站径流具有3年、16年和45年主周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玉涛 余新晓 张志强 邓燕 程根伟
运用GP算法 ,利用长江上游亚高山 12a的降水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 4 32 )和 9a的径流时间序列 (序列长度为32 4 )构建n维嵌入相空间 ,拟合得到了该区降水时间序列和径流时间序列的关联维数分别为 2 4和 2 8.该值具有不随时间尺度变化而变化的特性 ,意义在于可以从某一时段降水或径流时间序列的信息中获知更长时段的信息 ,也可以从长时段序列信息中提取某一时段的信息 .而且该分维数的求取可以说明至少有 3个因子在影响着该区降水和径流的时间序列动态变化
关键词:
长江上游 降水 径流 非线性特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德敏 谭志雄
长江上游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展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应按照"保护生态环境、统筹开发资源、优化产业布局、防治城市污染、协调流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资源节约、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从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协调长江上游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矛盾的角度出发,依据"分类分区"综合开发治理的实现路径,将长江上游流域分为:源头区、深谷区、山地丘陵区及三峡库区。根据流域各区段特征对各分区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有目标、分层次、有重点地推进长江上游流域综合开发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小燕 韦杰
利用长江上游主要水文站1956~2010年输沙量数据和雨量站日降雨量时间序列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研究流域降雨侵蚀力与河流输沙量的关系,并估算长江上游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对河流输沙量的总体贡献。结果表明:长江上游降雨侵蚀力为2 362 MJ·mm/(hm2·h·a)到3 814 MJ·mm/(hm2·h·a),多年平均值为3 006MJ·mm/(hm2·h·a);各子流域的年均降雨侵蚀力差异较大,其中乌江子流域最大,为5 055 MJ·mm/(hm2·h·a),金沙江子流域最小(1 560 MJ·mm/(hm2·h·a)),不足乌江子流域的1/3。各子流域降雨侵蚀力的极值比大小嘉陵江>岷江>乌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施晓晖 徐祥德
较为准确地预估三峡库区9月份来水流量,对于安全而有效地完成三峡水库蓄水任务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三峡库区9月的来水流量与长江流域(Yangtze River Valley,YRV)上游大多数气象站点的8月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据此定义了影响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关键区。计算关键区内各气象站点8月降水量的算术平均值,并对比其与三峡库区9月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年际变化,发现两者的变化较为一致,同样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长江流域上游前期降水关键区的8月降水量可以作为预估9月三峡库区来水流量的一个重要因子,这可以为三峡水库蓄水计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还分析了相应...
关键词:
三峡水库 流量 蓄水 长江流域上游 降水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强 赵玉涛 余新晓 程根伟
该文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网络站 (CERN)贡嘎山高山生态定位试验站多年水文气候资料 ,分析了该区森林流域水文过程变化规律 ,并利用自行设计和建造的蒸渗仪 ,研究了试验流域主要土壤和母质类型水分垂直下渗动态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该区森林流域的水文情势可划分为以下 3个时期 :①枯水径流期 (1 1~次年 3月 ) ,径流成分主要是地下径流 ;②洪枯交替融雪期 (4~ 5月 ) ,径流成分除了地下径流外 ,冰雪融水径流和少量降水径流开始逐渐成为总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洪水径流期 (6~ 1 0月 ) ,此阶段为雨季 .蒸渗仪测定结果表明 ,该流域主要土壤和成土母质类型水分垂直运动强烈 ,形成了雨...
关键词:
暗针叶林 森林流域 自计蒸渗仪 水文过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军 王渺林
研究长江洪水和水资源问题,对于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本文以长江上游流域16个主要控制站径流观测数据为基础,对长江上游流域径流变化及其影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金沙江流域径流微弱增加外,其他流域径流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趋势,其中岷江流域高场、横江流域横江、沱江流域李家湾、嘉陵江流域小河坝、武胜、北碚等站的径流显著减少,长江上游干流控制站寸滩站径流则微弱减少。针对流域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量的变化影响,建立大尺度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将模型应用于长江上游的7个区间,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精度较高。最后应用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定量识别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长江上游寸滩站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禹含 王中根 伍玉良
针对资料稀缺地区水文模拟计算难题,开展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在拉萨河流域应用对比研究,本文基于HIMS系统构建了拉萨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气象站实测数据为参照,对比分析了中国区域地面降水格点日值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两套遥感再分析数据集的气象数据在拉萨河流域的径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气象站实测降水数据的径流模拟精度最好,驱动集降水数据径流模拟结果要好于网格点降水数据。总体上,基于气象站实测降水数据的径流模拟纳西效率系数为0.86(日过程)和0.93(月过程),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禹含 王中根 伍玉良
针对资料稀缺地区水文模拟计算难题,开展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在拉萨河流域应用对比研究,本文基于HIMS系统构建了拉萨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气象站实测数据为参照,对比分析了中国区域地面降水格点日值数据集和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两套遥感再分析数据集的气象数据在拉萨河流域的径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在日和月时间尺度上,气象站实测降水数据的径流模拟精度最好,驱动集降水数据径流模拟结果要好于网格点降水数据。总体上,基于气象站实测降水数据的径流模拟纳西效率系数为0.86(日过程)和0.93(月过程),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基于两类再分析数据的降水径流模拟纳西效率系数均在0.7(日过程)和0.8(月过程)以上,相关系数均在0.9左右。对于资料稀缺地区,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是重要的可用数据来源。借助于降水—径流模型,探讨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对径流模拟精度的影响,是完善多源再分析降水数据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先炳 张堪瑞 杨威 王丽 杨胜发 李文杰 张鹏
漂流性鱼卵的孵化是随水迁移时同步进行的,其孵化率与鱼卵在水体中的运动特性密切相关。为研究长江上游漂流性鱼卵在静水中的沉降特性,于2021年6月16日至7月8日在长江干流宜宾至丰都江段设置了5个漂流性鱼卵采样点,共采集鱼卵848粒,对其中随机挑选的399粒鱼卵进行了静水沉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漂流性鱼卵的粒径为4.0~8.0 mm,其中粒径为5.0~7.0 mm的鱼卵占到捕获总量的88%。(2)漂流性鱼卵密度为1.001 2~1.003 4 g/cm~3,其中密度为1.002 2~1.003 2g/cm~3的鱼卵占捕获鱼卵总量的78.9%。(3)漂流性鱼卵的静水沉降速度为3.0~12.0 mm/s,平均静水自由沉速为7.16 mm/s。影响漂流性鱼卵自由沉速的主要原因是:鱼卵在静水沉降过程中会带动水体产生局部的微小紊动、胚胎在膜内的无规则自主运动、卵膜受到水体挤压而产生形变以及鱼卵密度的变化。通过鱼卵在静水中的受力分析、并结合粒子的静水沉降方程和试验数据,拟合得出长江上游宜宾至丰都江段漂流性鱼卵静水沉降与绕流阻力相关系数k=0.609。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孟婵 殷淑燕
本文通过对汉江上游9个主要水文站49年(1961-2009)的月降水资料进行分析,应用非参数检验方法(Mann-kendall法)并结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其进行了降水趋势检验,结果表明:汉江上游49年来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干旱发生频率有加大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选择40年(1961-2000)的降水数据分别对这9个水文站建立灾变预测模型GM(1,1),对该地区未来一定时期内干旱发生的时间进行预测。通过残差检验,后验差检验,预测模型精度较高,检验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因此,本文对研究区抗旱减灾及其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