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00)
- 2023(11515)
- 2022(9991)
- 2021(9385)
- 2020(7747)
- 2019(17875)
- 2018(17999)
- 2017(32607)
- 2016(18771)
- 2015(21410)
- 2014(21887)
- 2013(20593)
- 2012(19217)
- 2011(17626)
- 2010(18248)
- 2009(16797)
- 2008(16773)
- 2007(15551)
- 2006(13572)
- 2005(12286)
- 学科
- 济(72330)
- 经济(72264)
- 管理(46766)
- 业(41792)
- 企(33828)
- 企业(33828)
- 方法(31510)
- 数学(26711)
- 数学方法(26368)
- 中国(23570)
- 教育(21904)
- 农(20134)
- 学(18550)
- 财(17660)
- 地方(17340)
- 理论(16902)
- 业经(15040)
- 贸(13555)
- 贸易(13551)
- 农业(13268)
- 易(13077)
- 制(12929)
- 和(12110)
- 教学(10678)
- 环境(10635)
- 银(10519)
- 务(10504)
- 银行(10493)
- 财务(10472)
- 财务管理(10432)
- 机构
- 大学(265952)
- 学院(264176)
- 济(98413)
- 经济(95873)
- 管理(92028)
- 研究(90220)
- 理学(78588)
- 理学院(77516)
- 管理学(75891)
- 管理学院(75361)
- 中国(63468)
- 京(57695)
- 科学(56293)
- 财(46534)
- 所(46229)
- 范(45308)
- 师范(44974)
- 江(42864)
- 研究所(41817)
- 农(41700)
- 中心(40958)
- 北京(37024)
- 业大(36917)
- 财经(36720)
- 教育(36684)
- 师范大学(36360)
- 州(34240)
- 经(32989)
- 农业(32823)
- 技术(32587)
- 基金
- 项目(166268)
- 科学(130388)
- 研究(128870)
- 基金(114743)
- 家(98687)
- 国家(97728)
- 科学基金(82311)
- 社会(77547)
- 社会科(72947)
- 社会科学(72926)
- 省(67916)
- 教育(66623)
- 基金项目(59782)
- 划(58312)
- 编号(57221)
- 自然(51013)
- 自然科(49750)
- 自然科学(49734)
- 成果(49160)
- 自然科学基金(48795)
- 资助(46678)
- 课题(42112)
- 重点(39355)
- 发(37925)
- 部(37550)
- 年(35297)
- 创(34506)
- 项目编号(34005)
- 性(33350)
- 规划(32445)
共检索到401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志忠 叶发保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重要举措。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法治轨道是提升教育实效和凝聚力量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多源流理论对分析爱国主义教育立法进程的动态机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研究发现:专门立法不足、法治化程度低、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不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带来的冲击和挑战等构成了问题源流;党和政府部门的指导意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社会公众的建言献策、专家学者的专业建议形成了政策源流;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人民对高质量爱国主义教育及其法治化需求形成了政治源流。三源流两两反复互动、交汇耦合,开启了爱国主义教育立法的“政策之窗”,助推《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施雪钢 张祎
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是当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制度自信是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坚实基础和充分依据。从充分发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载体、提升校园第二课堂爱国主义教育活力、建立健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探索制度自信视角下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路径,对于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主动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制度自信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檀传宝
<正>爱国主义教育在经验上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业。但爱国主义教育在政治学、教育学意义上都是不容易完成的任务。从政治学意义上说,在民族国家存在还有其历史合理性的前提下,无论是国家虚无主义或是对国家特定形态的非批判性崇拜显然都是不可取的。但是,要处理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国家与社区、族群的关系,以及本国与世界的关系,又绝非政治生活中的易事。以国家认同为焦点,公民既要理性认识国家及其与世界的关系,也要辩证理解国家与族群、社区的关系。换言之,只有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龙 王丽新 张东
爱国主义教育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建设目标统一、内容与模式统合、效果统整,但目前存在部分教师不会融入、被动融入、难以融入、"过度"融入等现实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以创新课程策略为依托分类推进,依托专业课程类别性质分解着力点,依据领域教学发展任务探寻侧重点;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从整体课程设计到教学过程管理,再到课程评价机制改革,全方位推进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教学建设。
关键词:
高职 爱国主义教育 学前教育 专业课教学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姜颖鹏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进行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培养对国家、对社会、对自己负责并能够创造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历史贡献的时代新人。进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研究,作为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效性的一个关键课题,不仅需要在内涵上明晰何谓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而且需要在学理上弄明白、在实践中搞清楚为什么要和怎样进行这一教育机制创新。只有厘清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机制创新的科学内涵、逻辑机理、价值意蕴,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这一教育机制创新研究,在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不断增强新动能、拓展新路径、提升新水平。
关键词:
新时代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机制创新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黄润秋
<正>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了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对未来建设者的培养。为能更好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将弘扬爱国主义落实到实践中,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整个教育过程中,将爱国之情深深地根植于幼儿的内心深处,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对幼儿的长足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闫闯 郑航
社群主义立基于共同体,重视共善责任,主张国家优先于个人而存在,强调社群、集体及文化等对个人存在的影响。个体归属一定的政治社群,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根基,成员资格是国家认同的前提,是社群主义国家认同观的主要特征。社群主义崇尚爱国主义教育,将爱国视为公民教育不可或缺的美德,期望通过积极参与实践的教育方式,培养公民的爱国行为和爱国情操。不仅如此,社群主义还始终坚持一种拒绝中立形式、理智的爱国主义教育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査火云 郑航
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基于文本所进行的话语分析表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两种认同模式,即: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和以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国家认同模式。两种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重心各异,在价值观上分别表现为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并存、公重于私与公私互补的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两种认同教育共存之必要。化解两种认同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冲突,需要以公民国家认同教育为重心,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来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兰青
在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章通过对笔者所在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这些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况并分析原因,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对这些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同时针对大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法。
关键词:
爱国主义 教学方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婉怡
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途径主要有这么几种:一是在课堂中听教师讲述革命烈士的先进事迹;二是参观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后建设的综合性纪念馆;三是拜读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以自主性学习为主要表现方式;四是开展红色旅游。在这几种途径中,开展红色旅游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比较好的形式之一。通过参与红色旅游的教育,可以使更多的革命前辈和先烈们可歌可泣的事迹被广大青年学生所熟知,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继承革命传统精神,抵制腐朽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贾怀勤
爱国主义作为意识形态,它明确了现存国家政权的政治合法性,使它得到社会大多数成员的承认、尊重、支持。它是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团结凝聚、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国家是一个最大的社会共同体,对内超越了不同阶段、阶层、民族、种族等社会集团的局部利益,对外则代表本国的主权和利益。在现代错综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唯有爱国主义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社会力量,找到在种种利益冲突中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某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荣
中日两国由于受社会本位、整体主义以及国家主义的东方伦理的影响,两国都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和传统。但是两国的爱国教育思想还是有其各自民族的特色和差异。例如两国爱国教育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不同;两国爱国教育的由远至近与由近至远的不同;更重要的是两国的爱国教育与民族危机的关系的差异,即日本的爱国教育的两面性,一方面既与振兴民族、富国强兵思想相关联,另一方面更显示出其强烈的军国主义的侵略性特征。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则往往是与救亡图存、摆脱被侵略奴役的悲惨命运相关联。
关键词:
中日 爱国主义教育 忠君爱国 差异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令辉
把握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使其体现时代性、针对性的特征,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课题。文章对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及整体性、针对性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并对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姜晓燕
在出现意识形态真空、社会道德退化的情况下,俄罗斯政府制定了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政策,力图以此为基础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重振俄罗斯。该举措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爱国主义教育得以重返俄罗斯中小学校,这与深刻影响俄罗斯民族性格的"村社意识"有着直接关系。
关键词:
俄罗斯 爱国主义教育 村社意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