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04)
- 2023(10699)
- 2022(8969)
- 2021(8403)
- 2020(7146)
- 2019(17083)
- 2018(17132)
- 2017(32530)
- 2016(17973)
- 2015(20071)
- 2014(20178)
- 2013(19756)
- 2012(18244)
- 2011(16313)
- 2010(16838)
- 2009(15563)
- 2008(15760)
- 2007(13893)
- 2006(12358)
- 2005(11058)
- 学科
- 济(72440)
- 经济(72360)
- 管理(45813)
- 业(41569)
- 企(32843)
- 企业(32843)
- 方法(30646)
- 数学(27113)
- 数学方法(26799)
- 中国(22747)
- 农(19735)
- 财(18043)
- 地方(16940)
- 制(16449)
- 业经(15541)
- 学(14672)
- 农业(12865)
- 贸(12743)
- 贸易(12739)
- 易(12269)
- 银(11875)
- 银行(11850)
- 理论(11675)
- 行(11300)
- 融(11149)
- 金融(11146)
- 体(11111)
- 和(10873)
- 环境(10672)
- 务(9678)
- 机构
- 大学(250531)
- 学院(249407)
- 济(100483)
- 经济(97958)
- 管理(92487)
- 研究(89344)
- 理学(78471)
- 理学院(77388)
- 管理学(75966)
- 管理学院(75473)
- 中国(67056)
- 科学(55628)
- 京(55070)
- 财(47464)
- 所(45804)
- 农(42830)
- 研究所(41430)
- 中心(41284)
- 江(39435)
- 业大(36937)
- 财经(36736)
- 范(36202)
- 师范(35873)
- 北京(34994)
- 农业(33691)
- 经(33201)
- 院(32637)
- 经济学(31142)
- 州(31057)
- 师范大学(29118)
- 基金
- 项目(164231)
- 科学(128244)
- 研究(119647)
- 基金(117343)
- 家(103161)
- 国家(102346)
- 科学基金(86839)
- 社会(74397)
- 社会科(70564)
- 社会科学(70539)
- 省(64271)
- 基金项目(62920)
- 自然(56064)
- 教育(55603)
- 划(55295)
- 自然科(54757)
- 自然科学(54743)
- 自然科学基金(53692)
- 编号(49714)
- 资助(47152)
- 成果(40936)
- 重点(37565)
- 发(35944)
- 部(35841)
- 课题(34735)
- 创(34131)
- 创新(32015)
- 科研(31390)
- 国家社会(30938)
- 大学(30570)
- 期刊
- 济(112589)
- 经济(112589)
- 研究(77273)
- 中国(52871)
- 学报(38429)
- 财(37639)
- 农(37606)
- 科学(35811)
- 管理(32295)
- 教育(31370)
- 大学(28630)
- 学学(26351)
- 农业(24889)
- 融(22744)
- 金融(22744)
- 技术(22382)
- 财经(17952)
- 经济研究(17915)
- 业经(17734)
- 问题(16465)
- 经(15523)
- 业(14586)
- 图书(13841)
- 资源(12372)
- 理论(11974)
- 版(11941)
- 技术经济(11847)
- 发(11771)
- 统计(11762)
- 现代(11591)
共检索到379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董蕴豪 王威汐 乔永康 彭芳乐
文章分析了复合目标导向下的地下空间规划数据驱动需求,归纳了多源时空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其地下空间规划应用场景。面向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治理的发展要求,从技术方法、成果形式、管控模式、管控要素等角度诠释了多源时空数据环境中的地下空间规划范式变革。针对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策略,并构建了数据驱动型地下空间规划框架。
关键词:
多源时空数据 地下空间规划 范式变革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鲍海君 曹伟 叶扬 朱自娟
研究目的:从“新数据”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系出发,分析数据驱动规划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逻辑体系、主要范式、本质特征,以期为构建面向未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新格局提供理论参考与决策依据。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系统分析法。研究结果:(1)数据驱动规划是一种通过模型、算法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获取筛选、分析挖掘、模拟预测,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定量化的重要模式方法,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质性等“3S”特性;(2)数据驱动规划遵循基于“总量—增量—存量—流量—质量”过程优化的自然空间、基于“流态—业态—形态”多维复合的社会空间、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技术支撑的数字空间三大逻辑体系;(3)数据驱动规划可划分为全要素协同驱动、多时空尺度驱动、全生命周期驱动和多元化场景驱动4种范式,其本质是以数据要素为核心与纽带,有效链接和无缝衔接自发生长型规划和人为引导型规划,是一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规划,并呈现出全面感知、适应学习、反馈治理等主要特征。研究结论:面向未来数字技术发展趋势,应加强“大数据”和“小数据”以及“新数据”和“老数据”之间的结合,“真数据”和“伪数据”之间的鉴别,以提高数据驱动规划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此外,应加强“生成”与“构成”以及“传统”与“新兴”之间的结合,以进一步体现数据驱动规划“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超 赵竹君 李海梅
通过论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地下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域全要素管控体系中发挥着与地面规划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地下空间规划应重视资源评估和空间预留,在与地面规划协同方面应注重空间整体、专业统筹、平战结合、盘活存量,结合已有实践经验与应用创新,形成新时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地上地下统筹协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科学的历史发展与未来走向与科学研究范式的变革紧密相连。教学论也是如此。整个教学论发展的历史,就是教学研究范式不断革新、不断丰富的历史。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探讨和规划教学论的开拓与发展时,不能忽视探讨教学研究的范式。本文试对教学研究范式的变革与走向作一探讨,以期为教学论的未来发展提供某些助益。 一、教学研究的范式 我们认为,范式是指为某一领域中研究者所遵守的具有凝聚力和组织力的,并且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成就的科学研究规则、典范或模型。因此,它具有三个基本构件:一是遵守它的研究者;二是一套规则、典范;三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有了这三个构件,便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西方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与发展趋向●冯建军一《国际教育百科全书》主编、瑞士教育学家胡森指出,教育研究在本世纪经历了两种范式间的冲突。“一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适合于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的、经验的、量化的观察。研究的任务在于确立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另一种范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洁 张京祥
作为一种新的地域空间结构 ,都市圈的规划需要不同于传统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文章在论述了都市圈相关概念和萌生背景之后 ,参考国外都市圈规划案例 ,总结了都市圈规划异于城镇体系规划的特质要求 ,并对都市圈规划的理念、方法做了探讨
关键词:
都市圈 都市圈规划 城镇体系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科理论来加以研究。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直民 鲍海君 彭毅 黄莉
研究目的:梳理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构建城市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框架及其演进路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演绎归纳法。研究结果:(1)地下空间研究范式已经从建筑附属物范式转移到资源利用范式,并将进一步扩张到时空发展范式;(2)地下空间研究范式演进既有不同学科之间的范式转移,也有同一学科体系下循序渐进的范式扩张;(3)新的研究范式没有完全推翻原有范式,而是体现了与原有范式的包含、继承与交叉。研究结论:地下空间研究范式符合土地科学学科的演进规律,受土地科学学科范式的指导和约束,可以采用土地科学学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梁鹤年
"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国土空间规划聚焦于天道与人性相通之处达成天人合一。作为判断规划好与不好的标准,"以人为本"理念应有具体体现方法和实现方式。因此,本文系统论述了"以人为本"国土空间规划的思维范式、价值取向以及规划方法,以期为规划工作者提供一套实际和可用的工具。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杰
围绕"人、地、财"等新型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衍生出人口流动的社会、空间、经济属性,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人口城镇化概念模型。基于迁移流、位置识别和企业关联网络等方法,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层面:受落户门槛、家庭权益、社会保障等限制,人口流动比资本流动更为谨慎,也更遵从行政区经济和城镇等级体系。(2)市域层面:城镇化形式主要表现为城市和乡村的直接联系,重点镇辐射和吸纳作用不强。(3)新经济使后发地区弯道超车成为可能。研究发现此概念模型适用性较好,能够合理识别经济社会联系的主体格局,为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对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区域协调研究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张瑜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国土空间体系表述的形成脉络及内在逻辑,并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视角探讨国土空间治理的未来趋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具有“区域”和“要素”双重特性,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缺乏统筹问题。从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到国土空间体系的演变,实质上是不断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治理。在构建国土空间体系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治理既要聚焦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国土空间协调发展蓝图,又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做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统筹。研究结论:面向国土空间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未来应做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区域—要素”统筹治理。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贾克敬 常笑
针对如何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市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本文从统筹协调人与自然、经济政治生态、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政府与市场等关系出发,提出三条控制线划定与管理,在底线约束、统一管理、统筹衔接、严格管控、协同治理5个方面的功能趋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邵继中 王海丰
对于城市的地下空间规划,中国许多城市已进行了初步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同时,由于法律、政策、技术等原因对地下空间规划的未来发展形成了阻碍。所以,本文通过对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现阶段地下空间规划与利用过程中的有关问题。创新性地提出建立与地面规划相协调的从总规到详规的统一体系,并展望地下空间规划的未来蓝图。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曦 刘松玉
城市地下空间分类标准的研究是城市地下空间系统规划编制、研究和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随着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日益重视,分类标准缺失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城市地下空间的健康发展,分类标准的研究和编制日渐迫切和必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现状城市地下空间分类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城市地下空间的本质出发,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体系对分类标准的要求,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建立了7大类、25小类的城市地下空间二级分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类别代号,对城市地下空间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城市地下空间 规划分类标准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永健 阎小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