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23)
2023(2294)
2022(2012)
2021(1858)
2020(1644)
2019(3801)
2018(3714)
2017(6924)
2016(3763)
2015(4132)
2014(3784)
2013(3546)
2012(3285)
2011(2812)
2010(2728)
2009(2283)
2008(2206)
2007(1943)
2006(1659)
2005(1431)
作者
(10664)
(8983)
(8717)
(8554)
(5644)
(4265)
(4188)
(3556)
(3404)
(3134)
(3123)
(3037)
(2925)
(2865)
(2736)
(2683)
(2668)
(2629)
(2622)
(2618)
(2225)
(2196)
(2152)
(2101)
(1977)
(1953)
(1938)
(1930)
(1831)
(1815)
学科
(14965)
经济(14958)
方法(9328)
管理(9196)
数学(8318)
(8190)
数学方法(8097)
(6288)
企业(6288)
(3998)
(3636)
中国(3329)
(3118)
业经(3016)
农业(2332)
技术(2250)
信息(2208)
(2175)
产业(2161)
(2116)
财务(2105)
财务管理(2099)
(2060)
贸易(2059)
地方(2015)
(2013)
企业财务(2001)
理论(1919)
环境(1880)
(1825)
机构
大学(50737)
学院(48625)
管理(19583)
(19099)
经济(18722)
理学(17068)
研究(16909)
理学院(16888)
管理学(16373)
管理学院(16300)
中国(13011)
科学(11713)
(11520)
(8993)
业大(8640)
(8631)
(8468)
中心(8368)
研究所(8034)
北京(7121)
农业(7082)
财经(7064)
(6943)
(6568)
(6477)
经济学(6227)
(5820)
师范(5767)
经济学院(5699)
信息(5461)
基金
项目(37423)
科学(29583)
基金(28318)
(25927)
国家(25774)
研究(25182)
科学基金(21961)
社会(16020)
社会科(15350)
社会科学(15343)
自然(14989)
自然科(14732)
自然科学(14731)
自然科学基金(14425)
基金项目(14393)
(13377)
资助(12164)
(11958)
教育(11066)
编号(10035)
重点(8552)
(8138)
成果(7958)
科研(7752)
(7472)
计划(7437)
(7407)
国家社会(7406)
创新(7073)
教育部(6843)
期刊
(16428)
经济(16428)
研究(12351)
学报(10246)
科学(8320)
中国(8275)
大学(7548)
(7078)
学学(7055)
管理(6602)
(6375)
农业(4865)
图书(4826)
统计(4766)
技术(4343)
(3799)
情报(3730)
决策(3518)
教育(3340)
财经(3245)
书馆(3192)
图书馆(3192)
经济研究(2940)
理论(2918)
(2861)
金融(2861)
技术经济(2826)
业大(2825)
(2814)
(2743)
共检索到68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任冲  鞠洪波  张怀清  黄建文  郑应选  
【目的】探讨复杂中山区域、多源数据支持下,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类型层次化精细分类方法,以促进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在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方面的深入应用。【方法】以嘉陵江上游甘肃省小陇山林业实验局百花林场为研究区,以SPOT5和高分一号(GF-1)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综合利用影像光谱特征、植被指数特征、纹理特征与时相特征、地形特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数据与林相图等辅助信息,及典型地类与主要森林类型外业调查样本数据,发展针对暖温带典型天然次生林区、复杂山区地形条件下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类型多层次信息提取与森林类型精细识别的有效方法。在分析不同时相影像光谱特征的基础上,构建并优选归一化植被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警  谭炳香  房秀凤  李世明  李太兴  
以吉林省白河林业局为中心研究区,利用星载高光谱Hyperion数据并结合其他辅助数据,综合利用影像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地形特征、典型地类和主要森林类型外业调查样本数据,探究针对C5.0决策树算法的高光谱影像土地覆盖类型多层次信息提取与森林类型识别的有效方法。在分析典型地物光谱特征的基础上,优选8种纹理特征,引入主成分分量及与主要森林类型空间分布相关的敏感地形因子,采用分层分类的策略,根据光谱特征将地类划分层次,在层次间建立基于C5.0决策树算法的决策树模型,对研究区的地类进行细分。为便于对比,以相同的策略采用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分类。最后,结合野外采集样本并参考高分辨率影像,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独立检验样本对森林类型精细识别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C5.0决策树算法可综合利用高光谱影像的光谱、纹理及其他辅助数据,自动寻找出区分各类别的最佳特征变量及分割阈值,运算速度快,占用内存较小且无需人为参与,其分类精度达到优势树种级别,总体分类精度达81.9%,Kappa系数0.709 8。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馨爽  陈尔学  李增元  姚顽强  赵磊  
森林在全球碳循环及大自然空气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森林分布的监测与制图意义重大。以黑龙江省逊克县两景星载ALOS PALSAR多时相数据覆盖区为研究区,利用不同时相极化SAR、干涉SAR对植被结构变化特征的敏感性,结合后向散射系数与干涉相干性的时变特征进行林地类型分类研究,发展基于多时相、多极化、干涉SAR的SVM林地类型分类识别方法。结果表明:多时相的平均干涉相干性对有林地、疏林地及灌木林地的识别十分有效;综合运用所选取的多时相干涉、极化比等有效维度信息能很好地突出地物的边缘与结构,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林地类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颖  李增元  陈尔学  张旭  赵磊  陈艳  王雅慧  
【目的】对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双支化改进,探索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类型深度学习分类新方法,为提高森林资源遥感调查精度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双支FCN-8s包含2个FCN-8s子模型,一个子模型基于R、G、B三波段特征,采用微调方式构建;另一个子模型基于五特征构建。将2个子模型8、16、32倍下的采样结果进行融合并分类,得到每个像元的类别。以旺业甸林场为研究区,采用GF-2卫星遥感影像提取标准化植被指数(NDVI),构建基于R+G+B三波段特征、R+G+B+NIR四波段特征和R+G+B+NIR+NDVI五特征的数据集,对双支FCN-8s优化方法的有效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1)双支FCN-8s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5.89%,Kappa系数为0.84;相比传统FCN-8s,双支FCN-8s方法可提高大部分森林类型的分类精度,尤其对油松、红松、白桦等类别改善效果明显。2)相对于传统基于特征优选的SVM模型而言,双支FCN-8s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由75%上升至85.89%,精度提升大于10%,各类别的分类效果均有改善。3)使用微调策略以及加入NDVI特征后,模型可有效改善油松、山杨及白桦等树种的分类效果。【结论】双支FCN-8s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森林类型深度学习精细分类方法可有效提升森林类型的细分程度和分类精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东启亮  林辉  孙华  邱琳  张雨  
以Landsat-5和SPOT5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标准差、信息熵、最佳指数以及清晰度等评价指标,采用Brovey变换、Gram-Schmidt变换、主成分(PC)变换3种融合方法,开展湿地分类适用性研究,旨在找到一种适用于湿地的遥感影像融合方法。研究表明:Landsat-5卫星的543波段组合与SPOT-5影像第3波段的主成分(PC)变换融合最适应于湿地,融合后影像分类总体精度比Landsat-5影像提高了4.43个百分点,比SPOT-5影像提高了3.06个百分点;融合后影像水域、泥沙滩地、草滩地、芦苇滩地以及水田的用户精度与制图精度均高于Landsat-5影像与SPOT-5影像;融合后影像林...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卢昊  
随着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技术在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LiDAR数据被广泛用于各个行业的3D测量、空间建模和参数反演。森林由于其地物垂直结构复杂,林木属性多变,是高分辨率遥感技术面临的一大难点。虽然林业上已使用LiDAR数据进行林区地形建模、森林树种分类、植被参数提取等研究,全波形LiDAR数据分类的基础工作仍存在若干系统性的技术问题:新型LiDAR系统的性能得到极大提升,但也引入新的数据处理模型问题;LiDAR系统光谱波段单一,目标刻画仍主要局限于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成  周璀  肖化顺  吴鑫  张贵  
湖南省森林资源丰富,但森林质量不高,抗逆能力较差,林地干旱及其次生灾害已成为湖南林业发展的重大威胁。文中通过多源遥感数据融合模型(STARFM模型与SADFAT模型)将高时间分辨率的MODIS数据和高空间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进行融合,从融合后的影像中提取地表温度(LST)与植被指数(NDVI)2个林地干旱因子,构建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模型(TVDI),利用模型对湖南省2016年6—8月森林生长季每月3天的林地干旱进行了反演,绘制了林地干旱专题图,并对湖南省夏季干旱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为准确、快速地对湖南省林地干旱进行监测和预警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吴梦云  蒋浩宇  冯士倩  
多分类数据分析在实证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高维数、小样本及低信噪比等原因,现有的多分类方法仍面临信息量不足而导致的效果不佳问题。为此,学者们通过收集更多信息源数据以更全面地刻画实际问题。不同于收集相同自变量的不同源样本,目前较为流行的多源数据收集了相同样本的不同源自变量,它们的独立性和相关性为统计建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提出基于典型变量回归的多分类纵向整合分析方法,其中利用惩罚技术实现变量选择,并独特地考虑不同源数据间的关联结构,提出高效的ADMM算法进行模型优化。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变量选择和分类预测上均具有优越性。基于我国上证50的多源股票数据,利用该方法对2019年股票日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探究。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多分类整合分析在筛选出具有解释意义变量的同时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合兵  于壮  邵河顺  
研究目的:探讨市县尺度下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和多源数据下自然生态空间识别方法。研究方法:采用归纳比较法构建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通过综合分析法建立多分类体系转换机制,运用GIS空间分析法识别自然生态空间。研究结果:(1)市县级自然生态空间是指生产性空间和承载性空间以外,以发挥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导,以提供生态产品为主,对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的用地空间;(2)自然生态空间可分为基础生态空间和人工生态空间两个一级类,10个二级类,26个三级类;(3)2015年鹤壁市自然生态空间总量606.08 km~2,其中基础生态空间554.41 km~2,人工生态空间51.67 km~2。研究结论:依据市县尺度自然生态空间分类体系,运用多源数据融合转换识别方法能快速准确识别自然生态空间数量和空间分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雅春  那晓东  臧淑英  
混合像元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基于高光谱影像的地物识别和分类精度,而且已成为遥感科学向定量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以扎龙湿地为试验区,以环境一号卫星采集的高光谱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传统的全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算法(fully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spectral unmixing algorithm, FCLS)与基于稀疏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算法(sparse constrained least squares spectral unmixing algorithm, SUFCLS)实现了试验区湿地的精细分类,并对两种分类结果的表现及其分类精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SUFCLS算法能够自适应的从光谱库中选择场景中所占比例最高的一组端元,并将此端元的组合应用于传统的全约束最小二乘光谱解混中实现不同湿地类型丰度的提取,该算法充分考虑了端元的空间异质性,弥补了FCLS算法在端元选取过程中的不足。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与FCLS算法相比,SUFCLS算法分类结果的均方根误差更小,丰度的相关系数更高,因此该方法对于提高湿地解混精度以及实现湿地精细化分类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张兆鹏  李增元  田昕  
以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根河生态站为研究区,探讨在大面积复杂林区、具有红边波段卫星数据支持下,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林地类型精细分类方法。以2016年7月的RapidEye遥感影像和2017年的GF-1PMS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综合利用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与根河森林资源小班数据等辅助信息,以及2016年林地类型外业调查样本数据,分别对2种数据源采用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最大似然法(MLC)和支持向量机法(SVM)]和基于IDL语言的ImageSVM和ImageRF分类方法进行林地类型精细识别。最后以外业调查数据和根河森林资源小班数据作为检验样本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验证,通过建立混淆矩阵对分类结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ImageRF和ImageSVM等2种分类方法对林地类型信息提取精度较高。在RapidEye影像中,针叶林、阔叶林、灌木林等8种地物类型总体分类精度分别为90.26%和90.02%, Kappa系数均大于0.88。ImageSVM和ImageRF分类结果中,灌木林、针叶林和阔叶林制图精度和用户精度均高于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相对于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ImageSVM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6.18%和7.06%, 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0.07和0.08; ImageRF法总体分类精度分别提高了5.93%和6.82%, Kappa系数分别提高了0.07和0.08,能确保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的精细化、准确性、高效性。②在林地类型精细识别中,携带红边波段信息的RapidEye影像比无红边波段信息的GF-1影像具有更好的识别精度和可分性。研究证明,ImageSVM和ImageRF分类方法是有效的林地类型信息精细识别方法,具有精度高和可信度高的优势,是进行复杂山区林地类型精细分类的有效手段,可满足森林资源调查、变化监测、数字更新等林业应用需求。图7表5参24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俞艳   张宸赫   樊建   徐雅馨   韩华  
城镇职能类型结构是在特定区域范围内,城镇职能互动关系的布局总况。针对当前乡镇职能多以定性判断的现实问题,基于手机信令、企查查、POI等大数据与职能特性的关联,建立了针对各类职能的定量测度方法,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乡镇尺度的城镇职能类型结构定量测度框架。以宁波市乡镇为单元展开测度,定量识别出宁波市发挥工业、交通、商业、科教、旅游5类职能优势的城镇单元,且识别结果与该市的规划发展模式基本吻合,验证了框架的可行性。该框架不仅弥补了城镇职能类型定量测度在乡镇尺度的空白,亦能够助力城镇职能类型结构的合理配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颖慧  蔡鑫垚  甄贞  
【目的】以多源遥感数据为基础,在郁闭度较高的天然次生林中采用非参数模型及随机森林偏差校正模型估测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 AGB),为大尺度估测森林生物量提供了依据。【方法】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142块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固定样地复测数据、机载激光雷达(Airborne laser scanning, ALS)和多光谱Landsat8 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46个特征变量(其中ALS:24个;OLI:22个特征变量)后进行特征变量筛选,利用多元逐步回归(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MSR)、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和随机森林偏差校正(Bias-Corrected RF, BCRF)构建森林AGB估测模型,采用调整决定系数(Ra2dj),均方根误差(RMSE)和相对均方根误差(rRMSE)对估测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多源遥感数据要优于单一数据源,非参数模型(RF(Ra2dj=0.68,RMSE=49.71 t·hm-2, rRMSE=32.48%)和SVM(Ra2dj=0.64, RMSE=52.80 t·hm-2, rRMSE=35.28%))优于传统的MSR模型(Ra2dj=0.52,RMSE=57.29 t·hm-2, rRMSE=43.26%)的估测精度。选择最优的RF估测模型进行偏差校正,BCRF的rRMSE=21.84%,此时的生物量估测效果最佳(较RF模型的rRMSE下降10.64%)。当AGB在100~200 t·hm-2范围内,非参数算法(SVM、RF和BCRF)对AGB估测效果最佳(与MSR模型相比RMSE由48.87 t·hm-2减小到13.72~23.55 t·hm-2,rRMSE由28.15%下降至8.69%~16.13%);特别地,当AGB小于100 t·hm-2时,BCRF模型可以改善RF模型AGB估测的饱和现象,模型预测性能提升11.0%(RMSE与RF相比减小27.66 t·hm-2,rRMSE下降10.99%)。【结论】以多源遥感数据结合为基础,BCRF模型对AGB的估测精度更高,效果更稳定,且BCRF可以有效地削弱生物量估测中出现的小值偏大的现象。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宏   刘沁莹   胡玉峰   王庆红   周育忠  
新兴技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新兴技术发展方向有助于国家政策制定和科技快速发展。融合学术论文和专利文献数据,构建一套新兴技术识别方法。通过主题N元语法(TNG)模型抽取和筛选技术主题,确定关键技术主题,通过量化新兴技术的5项特征指标:影响力、增长性、连贯性、创新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计算新兴指数得分,对多源数据融合新兴技术进行识别和预判。预测新兴技术未来发展趋势,可为电网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范晓玉  窦永香  赵捧未  周潇  
[目的 /意义]大数据时代需要将"人"数据化,科研人员也需要数据化。科研人员画像的建立,对于科研管理层全面了解科研人员的信息、客观评价其研究水平等有重要作用,可以作为分析科研人员研究行为或专家推荐的基础,提高科研管理效率。[方法 /过程]首先提出科研人员画像的概念,认为其是描述科研人员信息的标签的集合。其次,以个人主页、知网、基金网等多个异构数据源的数据为基础,提出融合多源数据的科研人员画像构建方法,分别从科研人员的基础属性、科研偏好和科研关系三方面形式化描述了科研人员信息,并提取各个维度的标签,以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其画像。最后,分别以国内外两位科研人员为例,说明了科研人员画像构建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结论]科研人员画像的构建适用于国内外的科研人员,能够全面描述科研人员信息并直观展示出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