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1)
2023(9992)
2022(8536)
2021(7837)
2020(6735)
2019(14499)
2018(14066)
2017(26368)
2016(13854)
2015(15321)
2014(14401)
2013(13757)
2012(11936)
2011(10433)
2010(10513)
2009(10261)
2008(9267)
2007(8317)
2006(7510)
2005(6877)
作者
(35846)
(29127)
(29052)
(27648)
(18506)
(13731)
(13467)
(11174)
(11063)
(10295)
(9984)
(9835)
(9151)
(9066)
(8994)
(8770)
(8670)
(8632)
(8476)
(8402)
(7113)
(6941)
(6930)
(6675)
(6667)
(6542)
(6433)
(6403)
(6008)
(5697)
学科
管理(48518)
(46154)
经济(46118)
(41732)
(37494)
企业(37494)
(25757)
金融(25753)
(24280)
银行(24274)
(23399)
中国(20353)
方法(20282)
(19665)
数学(17061)
数学方法(16791)
(14645)
(13669)
财务(13622)
业经(13616)
财务管理(13590)
企业财务(12940)
(12635)
地方(11442)
中国金融(11080)
理论(10195)
(9282)
贸易(9271)
(9083)
农业(8740)
机构
学院(174161)
大学(171917)
管理(71725)
(68470)
经济(66726)
理学(59635)
理学院(59076)
管理学(58007)
管理学院(57659)
研究(51466)
中国(49850)
(37416)
(35537)
科学(29951)
中心(28688)
财经(28200)
(26874)
(25527)
(24127)
(23249)
(23022)
北京(22004)
业大(21837)
研究所(21572)
经济学(21301)
财经大学(21165)
(20980)
(20714)
师范(20493)
银行(20262)
基金
项目(115426)
科学(91137)
研究(87298)
基金(83719)
(71693)
国家(71109)
科学基金(62563)
社会(55966)
社会科(53288)
社会科学(53277)
(45712)
基金项目(43552)
教育(39350)
自然(38899)
自然科(38122)
自然科学(38119)
自然科学基金(37396)
(37218)
编号(37060)
资助(33894)
成果(29958)
重点(25661)
(25157)
(24602)
(24288)
项目编号(24192)
课题(24120)
国家社会(23671)
创新(23477)
科研(22282)
期刊
(76176)
经济(76176)
研究(50144)
中国(37300)
(33280)
金融(33280)
(31984)
管理(29334)
学报(22865)
科学(21359)
(21123)
大学(17957)
教育(17420)
学学(16751)
技术(15876)
财经(13830)
图书(13563)
农业(13455)
业经(13067)
经济研究(12460)
(11901)
书馆(9836)
图书馆(9836)
理论(9672)
财会(9571)
实践(8854)
(8854)
会计(8692)
(8560)
统计(8559)
共检索到275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莉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升级与渗透,海量的社会行为大数据加快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面对互联网多源异构海量的大数据,如何在网络舆情研判、管理中实现有效利用,是当前实现网络舆情管理水平提升、推进社会实现有效治理的主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当前多源大数据背景下公共部门对网络舆情管理环节有短板、监控覆盖面不全、研判能力较弱以及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并从观念、产权、体制、技术等方面剖析了问题根源,据此提出了尊重互联网大数据规律,树立"大舆情"观念;构建公共大数据共享机制,消除"数据孤岛";加强理论研究,持续开展跨学科的追踪研究以及壮大网络舆情大数据人才队伍等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莉  
随着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快速升级与渗透,海量的社会行为大数据加快形成,在这一背景下,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的思维和方法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面对互联网多源异构海量的大数据,如何在网络舆情研判、管理中实现有效利用,是当前实现网络舆情管理水平提升、推进社会实现有效治理的主要问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基于公共管理的视角,系统分析了当前多源大数据背景下公共部门对网络舆情管理环节有短板、监控覆盖面不全、研判能力较弱以及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并从观念、产权、体制、技术等方面剖析了问题根源,据此提出了尊重互联网大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任爱珍  徐坚  
大数据背景下高职网络舆情具有发生的常态化和应对的挑战性、发生的迅捷性和影响的广泛性、发生的地域性与议题的周期性、舆情焦点的集中性与关注的分散性、舆情客体的敏感性及载体的多样性等特征,而高职舆情引导与管理面临重要性认识不足、应对机制缺失、行为主体的特殊性等现状。因此,应采取提高主体认识、建立应对机制、利用大数据技术和坚守有关原则等应对策略,增强高职院校的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曾子明  孙守强  李青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社交媒体为阵地进行线下舆情的线上映射,而图文并茂的多模态信息成为公众情感表达的主要方式。为充分利用不同模态间的关联性和互补性,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舆情多模态负面情感识别精准度,本文构建了两阶段混合融合策略驱动的多模态细粒度负面情感识别模型(two-stage, hybrid fusion strategy-driven multimodal fine-grained negative sentiment recognition model,THFMFNSR)。该模型包括多模态特征表示、特征融合、分类器和决策融合4个部分。本文通过收集新浪微博新冠肺炎的相关图文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并抽取了最佳情感决策融合规则和分类器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文本、图像、图文特征融合的最优识别模型,本文模型在情感识别方面精确率分别提高了14.48%、12.92%、2.24%;在细粒度负面情感识别方面,精确率分别提高了22.73%、10.85%、3.34%。通过该多模态细粒度负面情感识别模型可感知舆情态势,从而辅助公共卫生部门和舆情管控部门决策。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兰月新  刘冰月  张鹏  夏一雪  李昊青  
[目的/意义]面向大数据研究网络舆情热度模型以及热度预测模型,能够准确把握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热度,并可以决定网络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措施的轻重缓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过程]定性分析大数据环境下网络舆情热度影响因素,通过定义最大关联度向量,基于灰色关联度方法构建网络舆情热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维度logistic模型对各个媒体平台舆情信息开展预测,通过灰色关联度得出动态预测方法。[结论/结果]经过理论建模和实证分析得出构建的热度模型和热度动态预测模型是可行的,以上理论研究可为政府准确把握大数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魏伟华  
处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其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构建可借助于运用大数据技术。本文通过对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特征的介绍,结合大数据技术对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的应用价值,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模式落后、专业技术人才欠缺等,提出了挖掘关键用户资源、完善监测体系、建立预警处理机制、引导机制等策略,以期为消除网络舆情对高校产生的不良影响提供借鉴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超  王磊  李楠  
关键词: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微  李瑞  孟佳林  
[目的/意义]研究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要素和运行机理,为相关部门加强网络舆情信息监管提供参考。[方法/过程]以大数据技术、舆情理论、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对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的特征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的主体、客体、媒体、本体、空间5个要素,在此基础上重点归纳总结大数据多媒体网络舆情传播机理,并构建传播机理的总体关系架构。[结果/结论]揭示多媒体技术环境下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内在运行规律,为大数据环境下多媒体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的研究提供新视角。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冯子桓  梁循  牛思敏  
【目的/意义】舆情主题图谱可以实现舆情事件节点之间相互关系的形式化描述,构建舆情主题图谱对于有效分析和解决大数据时代海量、异构、复杂的舆情事件有重大意义。【设计/方法】对大数据时代的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的研究现状、主题图谱构建、舆情调控等进行较为详尽的介绍,以社交网络分析相关技术方法为手段,挖掘出主题图谱中更深层次的知识关联与更广范围的知识范畴,从关键节点、关键路径、趋势模型等不同维度进行舆情主题图谱分析。【结论/发现】对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的有效管理和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社交网络舆情主题图谱在经济、政治、生活等方面的实践应用的科学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璐成   周健   赵展一   赵亚娟   刘细文  
[目的/意义] 利用科技文献进行技术监测预警是科技情报工作的重要内容。目前,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科技文献中抽取的技术元素存在数量多、不易展示的问题,因此设计了一种融合“科学—技术—舆情”数据特征的技术筛选方法来实现科技文献技术挖掘结果的筛选。[方法/过程] 以技术术语表示技术,基于词法结构分析和修饰符匹配方法构建技术术语层次结构体系,利用表征技术基础研究热度的论文数据、表征技术研发热度的专利数据、表征技术市场关注度的舆情数据,构建重要性、成长性、新颖性和持久性4类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方法训练和确定技术筛选模型。[结果/结论] 通过与人工筛选结果对比发现,本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筛选技术。在各种模型中,同时采用3类数据和4类特征构建的技术筛选模型效果最优,该方法可以为开展技术识别预测工作,研发技术挖掘工具提供依据。[局限]该方法仅在技术术语层次结构的第一层进行了效果验证,其领域适用性与数据类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浩  
对网络舆情数据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和关注,而目前网络舆情主题中对数据质量的研究比较鲜见。文章通过对网络舆情调查和整理出来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准确性、变化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检验、矫正、确认,以达到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找出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及补救措施。并通过优酷网用户的视频统计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浩  
对网络舆情数据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和关注,而目前网络舆情主题中对数据质量的研究比较鲜见。文章通过对网络舆情调查和整理出来的统计数据,采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其准确性、变化趋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检验、矫正、确认,以达到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找出导致异常数据的原因及补救措施。并通过优酷网用户的视频统计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陈福集  史蕊  
【目的/意义】精准预测与掌握舆情事件的发展,及时发现舆情中的潜在危机,对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网络舆情演化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与灰色性等特征,选取多个指标数据建立多因素灰色模型(MGM(1,m))。同时,为提高预测结果的精确度,利用BP神经网络对多因素灰色模型的预测残差进行修正,构建基于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并结合"莆田系事件"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验证。【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序列GM(1,1)模型和无残差修正的多因素灰色模型,残差修正后的多因素灰色模型在网络舆情预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化柏林  李广建  
[目的/意义]从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的视角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多源信息融合问题。[方法 /过程]探索多源信息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梳理多源信息融合的问题与现象,对多源信息融合的技术与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对构建大数据环境下的多源信息融合应用进行探讨。[结果 /结论]大数据环境下的多源信息融合理论包括相关性原理、多元表示原理、意义建构理论等,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包括统一标识、数据比对、异构加权等一系列过程以及多种分析建模方法,多源信息融合在国家层面、城市或行业组织层面、企业机构层面都有着广泛的需求与应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化柏林  李广建  
关键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