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12)
- 2023(11117)
- 2022(9967)
- 2021(9282)
- 2020(7854)
- 2019(18229)
- 2018(18078)
- 2017(34715)
- 2016(19270)
- 2015(21753)
- 2014(21511)
- 2013(21412)
- 2012(19598)
- 2011(17723)
- 2010(17414)
- 2009(15707)
- 2008(15129)
- 2007(13068)
- 2006(11336)
- 2005(9759)
- 学科
- 济(73053)
- 经济(72970)
- 管理(52162)
- 业(49648)
- 企(41197)
- 企业(41197)
- 方法(36511)
- 数学(31705)
- 数学方法(31326)
- 农(19542)
- 学(19433)
- 中国(17866)
- 财(16895)
- 业经(16055)
- 地方(14544)
- 农业(13231)
- 理论(12955)
- 贸(12662)
- 贸易(12657)
- 易(12254)
- 和(12124)
- 环境(11850)
- 技术(11748)
- 制(11704)
- 务(10762)
- 财务(10703)
- 财务管理(10682)
- 教育(10669)
- 划(10315)
- 企业财务(10130)
- 机构
- 大学(274967)
- 学院(271287)
- 管理(107061)
- 济(100456)
- 经济(98157)
- 理学(93862)
- 研究(93801)
- 理学院(92717)
- 管理学(90861)
- 管理学院(90420)
- 中国(65976)
- 科学(64296)
- 京(59376)
- 农(54161)
- 所(48972)
- 业大(48527)
- 研究所(45457)
- 农业(43246)
- 财(43136)
- 中心(41425)
- 江(38700)
- 北京(37110)
- 范(35885)
- 财经(35383)
- 师范(35382)
- 院(34084)
- 经(32280)
- 州(31295)
- 技术(30902)
- 农业大学(28862)
- 基金
- 项目(196490)
- 科学(152297)
- 基金(141586)
- 研究(136512)
- 家(126626)
- 国家(125610)
- 科学基金(105999)
- 社会(82720)
- 社会科(78229)
- 社会科学(78205)
- 省(78074)
- 基金项目(76145)
- 自然(73147)
- 自然科(71391)
- 自然科学(71363)
- 自然科学基金(70073)
- 划(66562)
- 教育(62559)
- 资助(58860)
- 编号(54875)
- 重点(44423)
- 成果(43985)
- 部(42086)
- 发(41613)
- 创(40823)
- 计划(38901)
- 科研(38513)
- 课题(38160)
- 创新(38076)
- 大学(35771)
- 期刊
- 济(105526)
- 经济(105526)
- 研究(75582)
- 学报(53960)
- 中国(49432)
- 农(48312)
- 科学(46589)
- 大学(39291)
- 管理(38065)
- 学学(37148)
- 农业(34049)
- 财(30504)
- 教育(30155)
- 技术(22518)
- 融(18232)
- 金融(18232)
- 业(17211)
- 业经(17152)
- 经济研究(16551)
- 财经(16378)
- 图书(15814)
- 业大(15383)
- 科技(14887)
- 版(14304)
- 经(13844)
- 问题(13691)
- 理论(13363)
- 技术经济(12812)
- 林业(12572)
- 实践(12452)
共检索到3815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为辉 陈新 张晓琳 郭伟群 李丽 李能威
【目的】研究多杀菌素的最佳提取和萃取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发酵液不同pH(6,7,8,9,10,11)、放置时间(2,4,8,16,24,32,48,72 h)和温度(20,30,40,50,60,70℃)对发酵液中多杀菌素提取效果及稳定性的影响,同时,从乙酸乙酯、石油醚、二氯甲烷和乙醚中筛选最适萃取试剂,并在此基础上研究萃取次数(1,2,3次)和萃取试剂体积对多杀菌素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发酵液pH为10时,多杀菌素提取效果较好;放置2~72 h,多杀菌素质量浓度不会发生显著变化;在20~70℃多杀菌素能稳定存在;乙酸乙酯为最适萃取试剂,最佳萃取次数为...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西洲 贺玉平 戴经元 林开春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多杀菌素。通过树脂选型,筛选出XAD-4作为多杀菌素提取的吸附剂;吸附最适pH值为11.0,流速为1/6(1/min),加入2%氯化钠;采用丙酮梯度解吸,总收率达64.7%。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大孔吸附树脂 分离纯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鹏 徐雪莲 贺玉平 戴经元 林开春
以多杀菌素产生菌C121菌株为试验菌株进行发酵培养基的研究,探索不同碳源、氮源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经L18(37)正交筛选试验,最终筛选到一个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用菌株C121进行摇瓶发酵条件试验的结果表明:当500 mL三角瓶中装料40 mL,消前pH 7.0,转速为210 r/min,温度为30℃时是最佳发酵条件,其发酵效价达到586μg/mL。
关键词:
多杀菌素 培养基 筛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能威 张晓琳 郭伟群 熊犍 宋炜 宋渊
【目的】以刺糖多孢菌C4-10-8B为试验菌株,对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以提高刺糖多孢菌的多杀菌素发酵产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试验,分别考察了不同碳源、氮源、前体、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对多杀菌素生物合成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综合考察发酵培养基中各组分对多杀菌素产量的影响。【结果】葡萄糖是较优碳源,最佳质量浓度为40.0 g/L,当葡萄糖与糊精(质量比5∶2)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较对照培养基提高18.35%;棉籽蛋白为最优氮源,25.0 g/L棉籽蛋白与15.0 g/L玉米蛋白胨或0.6 g/L硫酸铵复配时,多杀菌素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40.0%和45.3%;乙酸钠和谷氨酰胺质量浓度为...
关键词:
刺糖多孢菌 多杀菌素 发酵培养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迎刚 夏海波 陈家骅 季清娥
为进一步筛选适合田间施用蛋白诱剂条件下的实蝇杀虫剂种类和用量,室内测定了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分别与阮酵母水解蛋白组配后对橘小实蝇自由取食的胃毒毒性.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均适合与水解蛋白组配防治橘小实蝇.多杀菌素和荧光桃红B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在5h内的致死中浓度分别为12.7570、13.9535和779.9378、826.6259mg/kg,16和100mg/kg多杀菌素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1904、4.9730h和2.4877、2.6755h,630和1000mg/kg荧光桃红B对橘小实蝇雌、雄成虫的致死中时间分别为5.3507、4.9462h和4.765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宏立 李权龙 陈猛 关雄
利用以单壁碳纳米管为涂层的固相微萃取纤维,通过气相色谱联用方法,研究了不同试验条件对萃取效率的影响,并建立了水中百菌清、三唑酮、稻瘟灵和异菌脲4种杀菌剂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单壁碳纳米管固相微萃取纤维能在p H为1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对上述杀菌剂有很好的萃取能力.该方法灵敏度高,可满足环境水样的农残检测要求.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固相微萃取 杀菌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谢斯扬 凌定勋 王平 曹家骥 罗思远 吴虹萍
【目的】研究螯合剂PASP和植物激素NAA在单独施加和组配施加时对生物质高粱萃取镉效果的影响。【方法】1)以不同浓度的PASP和NAA对生物质高梁盆栽进行处理,PASP在播种时以溶液的形式向土壤中淋入,浓度分别为1、3、5、7、9 g·L~(-1),NAA在5叶期时以叶面喷施的方式进行施加,浓度分别为5、10、15、20 mg·L~(-1),播种30 d后,采集生物质高粱全株,测定各部位干质量及镉含量。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镉积累量为选取标准,选取各自具有代表性的浓度进行组配试验,测定全生育期干质量及镉含量。【结果】两种物质在单独施用时,对生物质高粱的生物量和镉富集能力都产生了显著性影响(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江燕 武书彬
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脱除稻草和毛竹的木质素,利用正交试验对脱木质素率与综纤维素含量等指标进行了评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GC-MS)分析了萃取液的组成,讨论了萃取液组成与萃取条件(温度、压力和时间)的关系;利用透射电镜-能谱联用技术(TEM-EDXA)考察了萃取前后材料中木质素分布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温度、压力和时间是影响稻草和毛竹脱木质素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压力越大、时间越长,脱木质素程度越大,综纤维素含量越低。萃取液中主要含有来自纤维素结构的五元环、烷氧基醇和脂肪酸以及来自于H、G、S型木质素典型结构单元的降解产物。经CO2超临界萃取后,在160℃、16MPa、60mi...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鄢杰明 严善春 曹传旺
为进一步揭示多杀菌素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几种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处理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后,其体内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无明显变化,而酚氧化酶(PO)的活性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幼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同样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其中在处理3~6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达到最高(P<0.01);但对5龄幼虫体内这两种酶具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其中在处理3h时,对酶的激活作用最强,分别为同期对照的1.543和1.716倍,差异极显著(P<0.01),6h后无明显差异。多杀菌素对舞...
关键词:
多杀菌素 舞毒蛾 保护酶 几丁质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鄢杰明 钟华 严俊鑫 严善春
为了研究多杀菌素对森林害虫舞毒蛾的杀虫活性,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的生物活性及致死中量对其体内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杀菌素24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0.0249mg·L-1(3龄)和0.2269mg·L-1(5龄);致死中量多杀菌素对舞毒蛾3龄和5龄幼虫体内解毒酶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对羧酸酯酶(Car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多功能氧化酶(MFO)和碱性磷酸酯酶(ALP)大体上均表现为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差异显著(P<0.05);而对酸性磷酸酯酶表现为抑制-激活-抑制作用,差异极显著(P<0.01)。LC10和LC50剂量的多杀菌素对舞毒蛾...
关键词:
多杀菌素 舞毒蛾 解毒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剑翔 武淑文 杨亦桦 吴益东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 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 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 in抗性品系与PH 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 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关键词:
小菜蛾 多杀菌素 抗性遗传 交互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丹 严善春 曹传旺 廖月枝
为了研究多杀菌素对黄褐天幕毛虫的杀虫活性及作用机制,采用叶片药膜法测定多杀菌素对黄褐天幕毛虫幼虫的毒杀效力,并用分光光度法检测LC50剂量药剂处理后不同时间点幼虫体内各种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对4龄、5龄幼虫均表现出极高的杀虫活性,见效速度块;而且黄褐天幕毛虫4龄、5龄幼虫经过多杀菌素处理后,谷胱甘肽S-转移酶均表现为复杂的抑制-激活-再抑制作用,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则均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多杀菌素对4龄幼虫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激活作用,对乙酰胆碱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均具有先激活后抑制作用,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具有先激活再抑制后激活的作用,对过氧化氢酶则表现为复杂的先抑制再激活后抑...
关键词:
多杀菌素 黄褐天幕毛虫 解毒酶 保护酶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王宪昌 王建军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吴庆海
[目的/意义]知识萃取是将知识菁华酿造出来的过程,是提升知识质量的必经之路。掌握知识萃取的方法和技术,对于知识工作者而言,是提升其职场综合素质的必备能力。[方法/过程]在知识萃取实践案例基础上,提炼知识萃取应用框架(KEAF)模型,其横向代表知识萃取的操作执行流程,纵向代表知识萃取的内容创造过程。基于企业不同的知识应用场景,各类知识工作者们就能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结果/结论]知识萃取应用框架KEAF模型具有极佳的实战价值,能够让企业知识工作者快速上手,学习掌握萃取知识的精髓,提升知识创造的效率和质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徐妙 邬洋 杨燕 夏立秋
【目的】利用全局性调控因子环腺苷酸受体蛋白(cyclic AMP receptor protein,Crp)基因在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中的过量表达,研究其对刺糖多孢菌生长及形态方面的影响,促进多杀菌素的生物合成。【方法】PCR扩增环腺苷酸受体蛋白基因(crp),通过限制性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中间载体pOJ260-cm-PermE-crp,使crp置于红霉素增强型启动子PermE的控制下;PCR扩增PermE-crp基因片段,利用Red/ET同源重组技术将PermE-crp亚克隆至实验室保藏的大肠杆菌-链霉菌穿梭载体pUC-spn上,构建成Crp表达载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