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03)
- 2023(9626)
- 2022(8044)
- 2021(7244)
- 2020(5756)
- 2019(13148)
- 2018(12911)
- 2017(24534)
- 2016(13022)
- 2015(14621)
- 2014(14609)
- 2013(14408)
- 2012(14122)
- 2011(13144)
- 2010(13644)
- 2009(12522)
- 2008(12170)
- 2007(10833)
- 2006(10019)
- 2005(9535)
- 学科
- 济(79689)
- 经济(79616)
- 管理(31316)
- 业(29570)
- 地方(26415)
- 中国(22510)
- 企(20848)
- 企业(20848)
- 方法(20634)
- 农(17976)
- 数学(17873)
- 数学方法(17757)
- 地方经济(16158)
- 业经(15970)
- 学(14271)
- 农业(13011)
- 融(12528)
- 金融(12526)
- 发(12116)
- 财(11635)
- 制(11537)
- 环境(11428)
- 银(11336)
- 银行(11321)
- 行(11161)
- 贸(10962)
- 贸易(10949)
- 易(10402)
- 和(9117)
- 发展(8824)
- 机构
- 学院(192494)
- 大学(191150)
- 济(91566)
- 经济(89821)
- 研究(78598)
- 管理(66512)
- 中国(60217)
- 理学(55133)
- 理学院(54330)
- 管理学(53553)
- 管理学院(53169)
- 科学(45347)
- 京(45000)
- 所(40676)
- 财(39942)
- 研究所(36373)
- 中心(34158)
- 农(31772)
- 财经(30480)
- 北京(30257)
- 江(30167)
- 经济学(29309)
- 院(28212)
- 范(27908)
- 师范(27684)
- 经(27543)
- 经济学院(25958)
- 业大(25473)
- 科学院(24294)
- 农业(24240)
- 基金
- 项目(119232)
- 科学(93644)
- 研究(89260)
- 基金(85059)
- 家(73893)
- 国家(73254)
- 科学基金(61700)
- 社会(58684)
- 社会科(55662)
- 社会科学(55652)
- 省(45806)
- 基金项目(44331)
- 划(39109)
- 教育(39082)
- 自然(36694)
- 自然科(35695)
- 自然科学(35686)
- 自然科学基金(35013)
- 编号(34965)
- 资助(34803)
- 发(33224)
- 成果(29209)
- 重点(27707)
- 发展(27336)
- 展(26909)
- 课题(26073)
- 部(26054)
- 国家社会(24662)
- 创(24154)
- 创新(22793)
共检索到3222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冰 曹允春
区域多机场发展模式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机场发展模式。多机场模式下各机场周边的临空经济区,由于空间距离较近,所属腹地市场相互重叠,因此,在确定功能定位、主导产业布局方面存在一定混乱。本文通过研究上海、东京、纽约、新加坡等国内外区域多机场模式下不同临空经济区之间的差异化发展案例,证明了一座城市的多个临空经济区是能够做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但需要在发展过程中根据临空经济区依托机场定位以及所在区域的基础情况,有侧重点地选择临空产业,有意识地进行错位发展。在此基础上,对首都北京"一市两场"模式下顺义临空经济区、
关键词:
多机场 临空经济区 发展定位 产业规划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万国喜 翁筱玲 周大勇 郑鹏 蔡秀云
一、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阶段税收展望经济规模决定税收,税收反映经济规模。北京新机场地跨北京、河北,且主体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这里主要以大兴区的主体税源情况为依据,对临空经济区的未来税收规模、结构和税负等进行分析。(一)税源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经济均呈较快增长态势,税源规模不断扩大。自2011~2015年的"十二五"时期,大兴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区地区生产总值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洋
临空经济,这样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在我国已被学者们广泛关注。本文以临空经济存在的载体临空经济区为研究重点,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分析了临空经济区产生的动因,讨论了临空经济区的三种概念和环状结构,并在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大量临空经济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前我国发展临空经济区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临空经济区 临空经济 航空港 空港产业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艳 张瑜
临空经济区的发展受到内部和外部动力因素的影响,前者包括机场流量、运营效率和产业集群,后者包括区域开放度、经济总量和产业结构等。利用理论模型分析了内部因素的作用,但对国内24个临空经济区进行实证后发现,我国仍停留在以外部动力为主、内部动力为辅的阶段。其中,航空客运量和机场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非常明显,货运量的影响则不显著。临空产业仍处于集群的初始阶段,因而对临空经济区的推动力较小。
关键词:
临空经济区 运营效率 产业集群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石学刚 苗田丰
提出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业发展的19个影响因素,利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对这19个因素分层,找出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业发展的根本驱动因素、中间层因素和直接影响因素。根据ISM的分析结果提出了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业的发展策略,为处于探索期的我国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的业务选择及实际运作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江月
本文意在凸显临空经济的发展与服务业之间的动态关系,服务业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推动临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往往被人们所忽视。文章首先介绍了临空经济发生的必然性、在我国的发展概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以首都机场为例,分析了服务业在临空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再次阐述了临空经济的发展对服务业的推动作用。最后笔者对文章进行了系统性总结。
关键词:
临空经济 服务业 动态关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梁欣悦
临空经济因其开放性、速度性与时空性的特点,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独特作用。中国临空经济区历经从无到有、从机场建设到临空经济圈建设,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经济模式。然而,中国临空经济区建设仍然面临区域临空运输能力不均衡、中、西部地区产业临空指向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普遍不完善等现实问题。对此,应积极完善以航空运输为主导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层次打造临空产业体系,多维度构建临空经济群,推动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临空经济 区域经济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刘雪妮
作为航空客货运输的集散地,临空经济区具有发展流量经济的独特优势。本文利用2005年我国客货吞吐量排名前30名机场中的18个机场的相关数据,根据修正后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我国临空经济区流量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航空客流量和货流量对临空经济区的流量经济均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机场与腹地城市中心的空间距离是流量经济发展的负面因素,但其影响程度较小。
关键词:
临空经济区 流量经济 引力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丹阳 曹允春
作为航空经济在机场周边的空间投影,临空经济是航空经济最突出的表现形式,其发展的科学性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性的判断通过效率评价进行研究,多基于投入产出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的。本文在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定义的基础上,通过对临空经济区进行系统结构分析,得出了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即包括机场因素、腹地资源因素、结构因素三个方面。通过建立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临空经济区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在全国范围内选取北京、上海、广州、
关键词:
航空经济 临空经济区 机场资源 腹地经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李乃彬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航空运输业迅猛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和结构的变化,形成了一种依托于机场的新兴经济——临空经济。但是中国临空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大部分机场无法依托自身实力带动临空经济区的快速发展。本文从边缘城市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在吸引产业、解决就业以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临空经济区的影响,并从区域发展的点轴效应、产业集聚、完备城市功能和政府政策等四个方面对边缘城市对临空经济区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关键词:
边缘城市 临空经济区 影响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井辉
郑州空港经济区是中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文章结合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和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世界主要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空港经济区的成功经验包括:空港经济区的产业布局有其内在的规律;空港经济区产业的发展和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要有政府的支持;优选空港经济区产业,促进产业集聚。给我们的启示是:遵循空港经济区内的产业发展规律和"圈层"发展模式,明确发展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利用交通枢纽和人力资源成本优势,大力打造航空偏好型产业;依据郑州航空港经济区的区位
关键词:
空港经济区 产业布局 产业类型 发展模式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鹏
现阶段,虽然说北京与天津的经济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带动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使得我省的经济发展情况与北京、天津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现象,并进一步导致京津冀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停滞不前。目前,做为机场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常见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临空经济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就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临空经济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与路径研究进行简单分析,以供后期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班奕
陕西自贸区的设立,为陕西临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动力。文章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设计了临空经济区与自贸区耦合协调度模型,并结合西咸空港新城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发现:空港新城临空经济区与自贸区存在着明显的耦合发展关系,但空港新城临空经济区与自贸区发展的协调作用不够强,两个系统尚未跨入良性耦合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孟广文 王艳红 杜明明 赵钏 王继光 于淙阳 张宁月 马祥雪 王春智
自1980年代开始,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步扩大开放区域与领域,建立各类型自由经济区,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制造业大国。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自由经济区,上海市不同发展阶段制定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经济地位也逐步得到恢复与增强,正在向世界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以及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迈进。有关上海自由经济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类型开发区的建立背景、意义、投资环境、产业结构与升级、开发与管理模式、发展演化与转型等方面,但把上海各类型自由经济区作为一个整体,探讨其发展历程及影响因素,归纳其成功的经验,并探讨其应用价值的研究还不多见。据此,文章首先从国内外政治经济背景,上海市发展目标以及自由经济区建立与发展三个层次分析了上海自由经济区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与探讨了上海自由经济区在投资环境、优惠政策、自由经济区类型与区位选择、产业与空间结构转型、管理与开发模式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及对转型国家的借鉴意义。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挥
南昌临空经济区作为国务院批复成立的第18个"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定位是建成中部地区重要航空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长江中游高端产业集聚区和绿色智慧空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先导区和改革创新示范区、昌九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强力引擎。在这一定位下,南昌临空经济区的法制建设与经济发展本可以共存达到良性循环,但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进程中,法律制度往往被看成是改革的负担,并由此形成了目前中国改革中特有的"实践先行"现象。通过对南昌临空经济区的法制现状及现存问题分析,在总结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实践经验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