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524)
2022(1360)
2021(1264)
2019(2571)
2018(2822)
2017(5284)
2016(3081)
2015(3610)
2014(3567)
2013(3777)
2012(3821)
2011(3784)
2010(3756)
2009(3591)
2008(3657)
2007(3534)
2006(3441)
2005(3365)
2004(3069)
2003(3274)
作者
(9386)
(7742)
(7445)
(7440)
(5097)
(3664)
(3658)
(3133)
(3043)
(2878)
(2861)
(2703)
(2648)
(2643)
(2475)
(2422)
(2332)
(2290)
(2286)
(2198)
(2187)
(1928)
(1917)
(1865)
(1792)
(1781)
(1755)
(1706)
(1688)
(1642)
学科
图书(10392)
书馆(9869)
图书馆(9869)
(9177)
经济(9165)
管理(9066)
工作(6764)
(5892)
(5550)
(5087)
企业(5087)
中国(4602)
(3937)
读者(3827)
理论(3430)
(3317)
(3105)
方法(2818)
教育(2810)
(2615)
网络(2612)
(2576)
(2454)
地方(2347)
自动(2315)
自动化(2315)
图书馆学(2311)
网络化(2297)
组织(2237)
业经(2229)
机构
大学(54457)
学院(47231)
图书(20581)
书馆(20084)
图书馆(20081)
管理(16435)
研究(14721)
(14456)
经济(13936)
理学(12622)
理学院(12401)
管理学(12186)
管理学院(12035)
(11534)
中国(10936)
(10372)
师范(10341)
(9794)
科学(9498)
(9055)
大学图书馆(8920)
(8519)
师范大学(8095)
(7784)
北京(7479)
财经(7221)
研究所(6834)
(6695)
中心(6485)
(6326)
基金
项目(24965)
研究(21351)
科学(18203)
基金(16795)
(13883)
国家(13731)
社会(12944)
成果(12874)
社会科(12144)
社会科学(12139)
编号(11384)
科学基金(10961)
教育(8929)
基金项目(8635)
(8629)
项目编号(8434)
(8342)
(7548)
研究成果(7503)
之一(6389)
资助(6103)
课题(5904)
(5696)
国家社会(5501)
(5271)
(5175)
重点(5095)
自然(4942)
社科(4811)
自然科(4809)
期刊
图书(28332)
书馆(23393)
图书馆(23393)
(19592)
经济(19592)
研究(16232)
学报(11748)
中国(9566)
(8881)
大学(8307)
教育(7162)
情报(6745)
(6479)
论坛(6479)
科学(6032)
学学(5299)
财经(5254)
(4833)
图书馆学(4807)
(4552)
建设(4496)
管理(4492)
(3861)
(3861)
杂志(3861)
工作(3596)
(3540)
金融(3540)
情报工作(3254)
问题(3098)
共检索到90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那艳  吴汉华  
民间图书馆属于公共图书馆这一观点在学术界有争议,其核心原因是学者们未能厘清公共图书馆的属性。公共图书馆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免费、开展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也表现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公共物品、承担社会教育等属性。民间图书馆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合理性可从社会公众认可、国家法规制度保障和政府行政认可三方面考量。古越藏书楼是我国现代意义最早的民间图书馆,也是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在当时的社会教育中具有启蒙和开新之价值。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少明  
古越藏书楼是中国近代最早创办的开放性图书馆。开放性图书馆包括“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和“公有公用”的公共图书馆。“公有公用”和“私有公用”在“公用”方面虽然相似,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异,不能混为一谈。古越藏书楼属“私有公用”的私立图书馆,这一点决定了她不是公共图书馆,自然,也就不可能成为中国图书馆百年历史中最早出现的公共图书馆。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窦英杰  
从古代藏书楼、近代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历史发展,概述了图书馆“话语权”的演变过程,阐明了图书馆从私有垄断到服务大众的文化承载的深刻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晓娟  
1949年前,无论在何种社会背景下,我国各级政府都未停止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关注,先后颁布了不少公共图书馆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今天完善面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图书馆政策提供了以下借鉴:缺乏必要的社会环境与经济基础,图书馆政策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所能发挥的作用将受到很大限制;政策应当及时反映社会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需求。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叶柏松  
本文就“藏书楼”与“图书馆”是两种不同事物这一观点提出质疑 ,分别从中国藏书楼使用范围狭小的内、外部原因 ,明清时代社会开明人士对藏书目的认识的提高 ,清末近代图书馆雏形的形成 ,西方图书馆对中国藏书楼变革的冲击和影响等方面来论证 :“藏书楼”与“图书馆”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沈小丁  
本文通过对20世纪初中国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进行比较,就中国公共图书馆产生的社会原因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了讨论,以求探索中国公共图书馆发生的规律。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翟桂荣  
文章通过考察“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爱如生·近代报刊库”中1840至1912年间的汉译相关文献,基于报刊视野梳理了近代图书馆学意义上的“书院”“藏书楼”“图书馆”等专有名词的译介嬗变过程。文章认为晚清图书馆学翻译分为三个阶段:以“书院”为题名的归化译介输入阶段,以“藏书楼”为题名的启蒙译介展示阶段,以“图书馆”为题名的主动正名译介研究阶段。文章最后结合社会文化背景分析了晚清图书馆学翻译的特点与演变轨迹,揭示了翻译对近代新图书馆学的兴起和传统图书馆转型的促进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姚伯岳  
1898年,京师大学堂在原和硕和嘉公主府原址上开办,同时设立藏书楼,位置在原公主寝殿。1900年庚子事变,京师大学堂停办,藏书楼藏书也毁于一旦。1902年重建京师大学堂,藏书楼迁到原公主府后罩楼,不久后改称图书馆。历任藏书楼提调和图书馆经理官竭心尽力,各项规章制度日臻完善,为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乐平  文思  
公共图书馆藏书建设的几个问题乐平,文思1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领域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图书馆藏书建设的理论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整个图书馆学研究领域,藏书建设研究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是其他一些研究领域所不及的,从其研究范围来看,藏书建设研究从八十年代初的个...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何延之  
公共图书馆担负着为科学研究服务和为大众服务两大任务。它的服务对象包括各种类型、各个阶层、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程度、各个民族的读者。公共图书馆服务对象的广泛性,决定了它的藏书是综合性的,既要收藏比较通俗的社会科学、自然科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肖希明  
文章认为,社会教育职能仍然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公共图书馆应该成为社会教育的重要中心,在提高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要围绕这一职能重,点收藏适合大多数读者需要和水平的书刊,不要片面追求门类齐全,而要坚持实用性原则,突出重点与特色。公共图书馆的藏书,主要是保存本地区的图书、杂志、报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文化娱乐职能是公共图书馆的又一重要的社会职能,它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藏书建设中要根据读者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注意入藏文化娱乐型书刊,要把文学艺术书刊入藏摆在重要位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段长云  
本文对我国现行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布局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剖析 ,比较。提出了一种全新的 ,适合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二线藏书体系。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李松寒   邹序明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担负着为本地区经济建设、科研活动和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繁重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各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服务效果都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和提高。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科的高度综合与分化,读者的文献需求也因之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席涛  
公共图书馆承担着保障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发展文化公益、提高资源利用等责任。认真履行公共责任是建立公共图书馆合法性基础的重要途径,积极拓展公共责任空间是增加合法性资源的有效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图书馆责任的实现过程,也就是发展壮大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过程。因而,必须强化公共精神、建立监管机制、提高履行责任的能力,确保公共图书馆公共责任的实现,并在承担公共责任的过程中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陶善耕  
“变则通 ,通则久”。公共图书馆面对馆藏文献的集散失衡 ,必须寻求集散的通变。依托一系列必要的通变 ,公共图书馆将呈现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和集散方式的集束化等走向。参考文献 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