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4)
2023(8388)
2022(6308)
2021(5541)
2020(4447)
2019(9592)
2018(9353)
2017(17596)
2016(9712)
2015(10448)
2014(10265)
2013(9656)
2012(8361)
2011(7304)
2010(7016)
2009(6446)
2008(6195)
2007(5341)
2006(4699)
2005(4184)
作者
(29844)
(24973)
(24972)
(23492)
(15732)
(12129)
(11046)
(9867)
(9568)
(8589)
(8517)
(8219)
(8139)
(7769)
(7728)
(7669)
(7649)
(7476)
(7184)
(7120)
(6461)
(6109)
(5984)
(5742)
(5646)
(5546)
(5483)
(5439)
(5091)
(4999)
学科
(37828)
经济(37785)
(26971)
管理(26805)
(20242)
企业(20242)
方法(15224)
数学(13500)
数学方法(13390)
(13136)
中国(12213)
业经(10281)
(9336)
农业(9102)
(8149)
(8080)
贸易(8078)
(7884)
地方(7338)
(6865)
产业(6687)
技术(6426)
(6192)
环境(6064)
(5719)
(5689)
银行(5679)
财务(5674)
财务管理(5667)
信息(5500)
机构
大学(136155)
学院(135979)
(55201)
经济(54282)
管理(51011)
研究(48012)
理学(45244)
理学院(44752)
管理学(43863)
管理学院(43653)
中国(34616)
(32767)
科学(32223)
(28150)
业大(26653)
农业(26160)
(24990)
研究所(23331)
(22957)
中心(21416)
(19485)
财经(19051)
农业大学(17688)
(17564)
(17399)
经济学(17213)
北京(16943)
(16530)
师范(16194)
经济学院(15753)
基金
项目(101169)
科学(79156)
基金(74800)
(68961)
国家(68404)
研究(66490)
科学基金(57553)
社会(44707)
社会科(42448)
社会科学(42436)
基金项目(40269)
(39551)
自然(38808)
自然科(37987)
自然科学(37971)
自然科学基金(37331)
(33833)
教育(29647)
资助(28693)
编号(24608)
重点(23299)
(21923)
(21360)
(21335)
计划(20708)
创新(20046)
科研(20042)
国家社会(19589)
(19177)
科技(18297)
期刊
(55342)
经济(55342)
研究(34577)
学报(30432)
(29967)
科学(25306)
中国(24567)
大学(22108)
学学(21367)
农业(20099)
管理(17425)
(16673)
(10790)
金融(10790)
(10786)
业经(10367)
教育(10116)
经济研究(10031)
技术(9408)
财经(9079)
业大(9066)
(8501)
问题(8104)
农业大学(7838)
(7781)
科技(7597)
商业(6852)
技术经济(6088)
资源(6013)
(5995)
共检索到1876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维红  赖慧灵  陈泽明  张晓华  兰思仁  邹双全  
以3年生圆齿野鸦椿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含量多效唑(0、250、500、750、1 000 mg·L~(-1))对圆齿野鸦椿不同截干高度(30、55、80 cm)的矮化效果及观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30 cm截干,随着多效唑含量的提高,圆齿野鸦椿幼树株高、节间距和枝条矮化显著;55、80 cm截干,多效唑含量为750、1 000 mg·L~(-1)时矮化效果显著;30、80 cm截干,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随着多效唑含量的提高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均高于对照;500 mg·L~(-1)多效唑处理,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达到最大值;30 cm截干,丙二醛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500、1 000 mg·L~(-1)多效唑处理时MDA含量降至最低;500 mg·L~(-1)多效唑处理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最高.综合考虑圆齿野鸦椿的生长特性和观赏价值,截干30 cm, 1 000 mg·L~(-1)多效唑处理可通过调节圆齿野鸦椿幼树的生物量分配、细胞渗透性和抗氧化等,有效改善其生长和生理状况,得到株型娇小、观赏价值高的植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长平  陈海霞  
为探明多效唑对花叶美人蕉的矮化效果,采用不同质量浓度50,100,200,300,500mg/L多效唑溶液叶面喷施盆栽花叶美人蕉.结果表明,50~100mg/L多效唑处理可使盆栽花叶美人蕉株形矮化,生长势减弱,叶片厚度增加,叶面积减小,叶片绿色加深,能有效提高盆栽花叶美人蕉的观赏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新年  张清玲  
为了提高水仙的观赏价值 ,将水仙球分期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多效唑溶液浸泡 ,以探讨多效唑对水仙的矮化效应 .结果表明 :水养初期 (下水约 3d)将水仙浸泡于 30 mg/ L的多效唑溶液中 ,能有效地抑制水仙叶片和花葶的生长 ,达到较为理想的观赏效果 ;2 0 m g/ L以下多效唑溶液处理时 ,对水仙生长的抑制效果不明显 ;而 5 0 m g/ L以上多效唑溶液处理时 ,则水仙叶片出现卷曲、畸形等药害现象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蒲英  宋兴荣  
用500、1000、2000 mg·L-13种不同浓度的多效唑(PP333)对盆栽蜡梅进行灌根处理,研究多效唑对盆栽蜡梅矮化处理效果及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均提高了蜡梅叶片叶绿素含量,并随浓度增加而增大,蜡梅植株抗性随着多效唑浓度增加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1000 mg·L-1多效唑处理抗性最强。多效唑施用浓度与盆栽蜡梅当年发枝数、枝长、节间长及开花时间呈负相关,各处理对蜡梅枝条伸长生长均有抑制作用,对花朵直径影响较小,中、低浓度多效唑处理能显著增加花蕾数量,其中1000 mg·L-1多效唑处理花蕾数最多。本试验以1000 mg·L-1多效唑200 mL灌根处理盆栽蜡梅效果最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博伦   喻苏琴   姜雪茹   涂淑萍  
【目的】探究生长调节剂NAA+IBA对圆齿野鸦椿插穗生根及其氧化酶(POD、PPO、IAAO)活性和内源激素(IAA、ABA、GA_3、ZR)含量的影响,初步揭示圆齿野鸦椿扦插生根的生化机理,为促进圆齿野鸦椿扦插生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3月圆齿野鸦椿腋芽开始萌动时剪取1年生的成熟枝条制备插穗,并分成两组进行处理。处理Ⅰ:插穗基部在150 mg/LNAA+150 mg/LIBA的混合溶液中浸泡2 h;处理Ⅱ:插穗基部置清水中浸泡2 h作为对照(CK)。处理结束后立即进行取样,扦插后每隔15 d取样1次,观察记载其生根过程的形态变化,并测定不同取样时期插穗基部长2 cm的皮层内氧化酶活性与内源激素含量。【结果】圆齿野鸦椿插穗以愈伤组织生根型为主。处理Ⅰ与处理Ⅱ相比,愈伤组织形成时间可提早15 d左右,不定根的形成时间可提早30 d左右。扦插第0天,处理Ⅰ和处理Ⅱ相比,插穗POD和PPO活性显著升高,而IAAO活性显著降低;IAA、GA_3和ABA含量显著升高,ZR含量则无明显变化。在整个生根过程中,两个处理插穗POD和PPO活性的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先升后降”,且处理Ⅰ在扦插后第30天达到峰值,而处理Ⅱ的峰值出现在扦插后第45天;在整个生根过程中,IAA含量处理Ⅰ均显著高于处理Ⅱ。【结论】圆齿野鸦椿属扦插生根较困难树种。插穗经150 mg/L NAA+150 mg/L IBA混合溶液浸泡处理2 h可加快其生根进程。提高插穗皮层内POD和PPO活性,降低IAAO活性,以及提高IAA含量及其与ABA、GA_3、ZR的比值,有利于促进圆齿野鸦椿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的形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雪艳  黄维  陈泽明  张晓华  邹小兴  邹双全  
以圆齿野鸦椿果皮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四因素三水平的组合试验,建立了超声辅助提取果皮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超声温度40℃,时间40 min,功率300 W,料液比1∶6.在此条件下花青素提取量为(3.740±0.058) mg·g~(-1).1,1-二苯基-2-苦肼自由基(DPPH·)、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花青素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花青素质量浓度为0.1~3.2 mg·mL~(-1)时,其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线性相关.表明超声辅助提取圆齿野鸦椿果皮花青素,效果优,时间短,浸提液用量少.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艳蕾  黄闰玲  邱亚铁  陈景新  张雅萍  姚诗茹  邹双全  倪林  蔡文杰  胡亚林  
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圆齿野鸦椿果皮中的活性物质isobiflorin和biflorin,分别考察了提取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结果为依据,运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及数据分析,进一步优化超声提取圆齿野鸦椿中isobiflorin和biflorin的工艺.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率的影响力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时间46 min、乙醇体积分数62%、液料比15∶1;isobiflorin和biflorin总提取率模型的预测值为0.601%.通过试验验证发现,在此最佳提取工艺下,总提取率为(0.602±0.002)%,与预测值接近,两者的相对误差为0.17%,说明通过响应面优化的圆齿野鸦椿果皮中isobiflorin和biflorin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玉平  邹双全  何碧珠  
以圆齿野鸦椿的成熟种子为外植体,研究组培繁殖育苗技术,以筛选最适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1)激素种类和含量对种子无菌株系建立的影响不同,BA含量为0.5-2.5 mg.L-1时,种子的成活率随BA含量的升高而下降,而NAA对其影响不大,种子无菌株系建立的最佳培养基为MS+0.5 mg.L-1BA+0.3 mg.L-1NAA+7.5 g.L-1琼脂+20 g.L-1蔗糖;(2)在细胞分裂素含量相同的情况下,芽的增殖系数随着生长素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MS+1.0 mg.L-1BA+0.5 mg.L-1NAA+1.0 mg.L-1IAA+7.5 g.L-1琼脂+20 g.L-1蔗糖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耀  林智熠  周文娟  潘镇泽  傅佳蕊  陈景新  倪林  邹双全  
对圆齿野鸦椿枝条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学技术对其结构进行鉴定,分别鉴定为(+)-(8R, 7′R, 8′R)-isolariciresinol-9-(6-tris-p-coumaroyl)-O-β-D-glucopyranoside(1)、(7R, 8R)-threo-7, 9, 9′-三羟基-3, 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7-O-α-L-鼠李糖苷(2)、4-氧代芝麻素(3)、tetraketide(4)、19α-羟基熊果酸(5)、紫檀芪(6)、evofolin B(7)、豆甾醇(8).其中,除化合物4、5、7外,其他成分均为本课题组首次从野鸦椿属分离所得.抑菌活性测定结果显示,化合物4、5、7对辣椒疫霉病菌均具有中等抑制活性,其有效中浓度(EC_(50))值分别为1.285、0.300、0.906μmol·L~(-1).辣椒疫霉病菌经19α-羟基熊果酸处理后,菌丝干重减少,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增多,其保护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倒"V"型变化趋势.这说明19α-羟基熊果酸对辣椒疫霉病菌具有有效抑制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碧珠  何官榕  邹双全  
以圆齿野鸦椿茎段继代繁殖或种子继代繁殖的幼嫩叶片为材料进行组培育苗试验,建立叶片植株再生和快速繁殖的技术体系.结果表明:叶片外植体在WPM+1.0 mg.L-1N6-异戊烯基腺嘌呤(2ip)+1.0 mg.L-1NAA+20 g.L-1蔗糖+7.5 g.L-1琼脂的培养基上形成黄绿色的愈伤组织,30 d后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5.7%;丛生芽的增殖系数随2ip和NAA含量的增加而加大,2ip含量为1.5 mg.L-1,NAA含量为0.3 mg.L-1时,增殖系数达3.5,WPM+2.0 mg.L-12ip+0.3 mg.L-1NAA+20 g.L-1蔗糖+7.5 g.L-1琼脂是最适的增殖培养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吉君  王艳  孙秀华  王雪  罗祥华  何景新  
采用PP333、CCC和摘心处理孔雀草,试验结果表明:PP333、CCC和摘心均对孔雀草具有矮化生理效应,药剂处理矮化效应优于摘心处理。随着药剂浓度增高,POD,CAT,SOD,IAA氧化酶活性增强,矮化作用也随之加强;同时,叶绿素含量增高,花期和总生育期延长,花枝增多,花径增大。比较各种处理,以15%PP333的500mg.L-1喷4次处理,孔雀草矮化和观赏综合效应最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雨  贾忠奎  马履一  张山山  宁娜娜  
红花玉兰Magnolia wufengensis L.Y.Ma et L.R.Wang是玉兰属新种,花被片内外全红,花型多样,是极佳的园林绿化素材,将红花玉兰矮化可发挥其独特的庭院和室内观赏价值。为了有效矮化红花玉兰,本次试验采用红花玉兰1年生嫁接苗作为试验材料,设置4种不同的截干强度,分别为不截干、截干1/4、截干1/3、截干1/2。截干于2016年7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1)截干能有效矮化红花玉兰嫁接苗,当截干1/2时可实现株高最矮(120.71 cm),接穗直径最小(14.62 mm),侧枝数量最少(5.07枝),分别是对照的54.18%、77.66%、 32.49%;(2)截干对红花玉兰生理有显著影响,降低植株抗性,具体表现为SOD活性随着截干强度的增强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POD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则随着截干强度的增强而减少,而MDA含量相反,随着截干强度的增强而增多,截干1/2处理的SOD、POD、可溶性蛋白、MDA、可溶性糖分别是对照的122.57%、84.56%、50.79%、157.28%、74.32%。综上所述,截干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矮化方法,但它会降低植株抗性,截干后要注意植株的养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一凡  丁乐  陈淑颖  曾姣艳  蔡丽娟  邹双全  
为了探究圆齿野鸦椿Hsp20基因在强光、高温胁迫中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圆齿野鸦椿Hsp20基因家族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并从理化性质、系统进化、保守基序及基因结构、染色体定位及物种间共线性、顺式作用元件预测、蛋白网络互作和表达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含有32个Hsp20基因,分布在9条染色体中,分为5个大家族和12个亚家族,多数基因有1个内含子.EkHsp20家族的主要扩增方式为片段复制.圆齿野鸦椿含有多个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和激素类响应元件,如光响应元件、脱落酸响应元件等.表达量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Hsp20基因与Hsp101基因有蛋白网络互作关系.ER家族是一类提高植株的抗冷性的基因,圆齿野鸦椿基因组中缺失ER基因家族,这可能与其不耐寒相关.根据高温、持续强光导致叶片蜷缩的现象,结合EkHsp20-04、EkHsp20-20、EkHsp20-25在系统发育树中与拟南芥Hsp17.6b聚合在一起、与拟南芥Hsp101呈现蛋白互作关系,且均为CⅠ家族成员,推测EkHsp20-20、EkHsp20-04、EkHsp20-25可能是促使圆齿野鸦椿在高温条件下产生自我防御行为的主要基因.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金熠  唐彩婷  郭梦云  苏超茹  梁婷婷  黄维  
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检测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构建H_2O_2诱导的L02人肝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以MTT法和化学荧光法测定两者对细胞存活率和ROS消除率的影响;运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两者对抗氧化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Biflorin和Isobiflorin有明显去除DPPH、·O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提升了被H_2O_2氧化后L02细胞的生存率和ROS去除能力,并能促使肝细胞Nrf2蛋白通过胞浆向核内转移,进而显著上调了抗氧化反应信号途径中HO-1、NQO-1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表明Biflorin和Isobiflorin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通过调控抗氧化信号相关的通路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细胞的氧化损伤.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双  孙维红  乐易迅  陈德强  邹双全  
以圆齿野鸦椿为材料,比较叶片、枝条和果皮的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6-c-β-d-葡萄糖苷(biflorin)和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8-c-β-d-葡萄糖苷(isobiflorin)含量差异,并利用高通量测序平台构建圆齿野鸦椿的转录组数据库并注释unigenes的功能,对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筛选与分析.结果表明:圆齿野鸦椿果皮中的biflorin和isobiflorin含量最高,叶片次之,枝条最低.从圆齿野鸦椿转录组数据库中共获得85 342个unigenes,从差异基因中筛选出1个差异表达的CHS基因和7个差异表达的糖基转移酶UGT基因,这些基因可能参与biflorin和isobiflorin的合成.7个UGT基因可分为4个6-C UGT和3个8-C UGT.6-C UGT和8-C UGT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6-C UGT在果皮中表达量最高,而8-C UGT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qRT-PCR分析验证了转录组数据的准确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