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42)
2023(7303)
2022(6105)
2021(5505)
2020(4235)
2019(9468)
2018(9260)
2017(17415)
2016(9105)
2015(9780)
2014(8967)
2013(8562)
2012(7613)
2011(6659)
2010(6555)
2009(5770)
2008(5040)
2007(4254)
2006(3428)
2005(2897)
作者
(23113)
(19199)
(19131)
(18105)
(11911)
(9061)
(8657)
(7495)
(7364)
(6618)
(6493)
(6458)
(5898)
(5871)
(5838)
(5821)
(5790)
(5631)
(5539)
(5447)
(4526)
(4467)
(4406)
(4375)
(4325)
(4207)
(4124)
(4045)
(3978)
(3747)
学科
(31921)
经济(31893)
管理(27725)
(22325)
(18491)
企业(18491)
方法(11919)
环境(11809)
数学(9892)
数学方法(9738)
(9632)
中国(9053)
(8298)
业经(8147)
(7886)
(7459)
贸易(7452)
地方(7359)
(7203)
(7201)
农业(6478)
(6372)
(5433)
理论(5422)
财务(5420)
财务管理(5412)
(5396)
企业财务(5095)
资源(5074)
规划(4848)
机构
学院(116501)
大学(112618)
(46487)
经济(45700)
管理(44718)
理学(38880)
理学院(38441)
研究(37729)
管理学(37665)
管理学院(37472)
中国(28311)
(26233)
科学(23304)
(20346)
中心(17675)
(17595)
业大(17463)
(17043)
北京(16627)
财经(16428)
研究所(16086)
(15622)
(15352)
师范(15221)
(15073)
(14677)
经济学(14160)
农业(13304)
经济学院(12819)
(12668)
基金
项目(84215)
科学(67396)
研究(63152)
基金(61155)
(53236)
国家(52825)
科学基金(46180)
社会(40829)
社会科(38798)
社会科学(38794)
(32900)
基金项目(32352)
自然(29480)
自然科(28798)
自然科学(28794)
(28503)
教育(28242)
自然科学基金(28207)
编号(25875)
资助(23485)
(19477)
重点(19328)
成果(19145)
(18328)
课题(17697)
(17485)
创新(17038)
国家社会(16841)
(16295)
科研(16254)
期刊
(50077)
经济(50077)
研究(31697)
中国(20430)
学报(16939)
科学(16423)
管理(16119)
(15578)
(15309)
大学(13220)
教育(12614)
学学(12451)
农业(11184)
业经(10246)
技术(9419)
经济研究(8844)
(8282)
金融(8282)
财经(7127)
问题(6302)
(6289)
资源(6019)
(5972)
商业(5898)
科技(5628)
(5567)
现代(5532)
(5307)
(5017)
(5011)
共检索到1637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楠  罗新宇  
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核心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碳排放重点区域,其碳排放早日达峰对实现国家达峰目标尤为关键。通过分析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的关系,构建碳排放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设置六种情景方案,模拟预测其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碳达峰时间、峰值及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显示:(1)基准情景下,北京已经实现碳达峰,天津预计2023年碳达峰,而河北则难在2035年前达峰。(2)协调发展情景即综合调控政策,较单一措施情景,各地区碳减排效果最优;其中,北京2020—2030年碳排放较基准情景下降13.52%,天津碳达峰可提前至2021年,河北则可在2030年达到峰值。(3)单一措施情景下,环保情景对北京碳减排作用最显著,而节能减排情景则是实现天津与河北碳达峰的最佳发展模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冬  李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京津冀区域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以期为通过城市间协同减排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提供借鉴。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运用基于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的减排潜力指数,对各城市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其划分为"较公平高效型"、"较公平低效型"、"欠公平高效型"和"欠公平低效型"四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整体碳排放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冬  李健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本文选择京津冀区域的1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及减排潜力,以期为通过城市间协同减排完成碳排放达峰目标提供借鉴。首先,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对京津冀13个城市2005-2014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然后,通过运用基于公平性和效率性原则的减排潜力指数,对各城市的减排潜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其划分为"较公平高效型"、"较公平低效型"、"欠公平高效型"和"欠公平低效型"四种类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京津冀城市整体碳排放效率出现下降的趋势,只有北京、秦皇岛两个城市排放效率相对有效;各城市减排潜力指数虽然存在差异但也表现为相对稳定的态势,其中北京减排潜力最低而唐山减排潜力最高。各城市应根据城市类型划分结果,明确未来减排工作重点,严格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减排和经济增长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洋   吴婧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问题和潜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承德、张家口、北京潜力最高,衡水、廊坊潜力最低,应提升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扩大生态产品交易规模,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合作机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洋   吴婧  
生态产品是“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桥梁和纽带,研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推动“两山”转化、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京津冀为研究区,从产品供给、交易环境、保障体系三方面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评估体系,综合分析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现状、问题和潜力。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潜力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承德、张家口、北京潜力最高,衡水、廊坊潜力最低,应提升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丰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扩大生态产品交易规模,构建京津冀地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合作机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文婕  吴小刚  肖竹  
“双碳”目标的实现与低碳经济发展都要求重点关注道路交通碳减排问题。文章首先以私家车轨迹数据为切入口,通过逆地理编码、BP神经网络与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的仿真对比,对四大经济区域私家车碳排放量进行预测,发现各区域按照道路交通碳排放量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区域;其次,模拟不同碳税情景,基于效率、效果和公平三重视角构建指标体系评估四大经济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发现不同碳税情景下,东部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最优,各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差距较大,并且随着税率的增加,东部、中部和西部呈上升趋势,东北部呈下降趋势;最后,针对各区域道路交通领域减排潜力差异,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新良  通拉嘎  郑凯迪  张学霞  
近年来,京津冀都市圈城市化发展迅速,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了人地矛盾日益尖锐、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居住环境恶化等一系列城市问题。本文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1990-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城镇扩展的时空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SLEUTH模型,模拟了不同发展场景下京津冀都市圈城镇扩展的未来情景。研究发现:1990-2008年京津冀都市圈城镇扩展明显,城镇面积净增加4022.37km2,年平均扩展速率为1.91%,1990年以后城镇扩展速率呈逐步减缓的趋势。城镇扩展在空间格局上呈现显著的"双核、一带和两轴、多中心"的特征。城镇扩展对耕地资源的占用特别明显,18年间,耕地面积净减少3507.62...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任明  徐向阳  
节能技术是实现节能的有效途径,如何选择经济可行的技术,需要一个综合评估框架,尤其是考虑到技术的协同效益、煤炭和CO_2价格不确定性等因素。文章结合节能供给曲线方法、盈亏平衡分析、协同效益分析和技术扩散的Logistic曲线,建立综合评估模型,评估2015—2030年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节能潜力和成本;分析协同效益对技术成本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45项节能技术的节能潜力为33.44亿吉焦,是2015年京津冀地区钢铁行业能源消耗总量的96%,总成本为525.15亿美元,盈亏平衡时的煤炭价格为5.32美元/吉焦。(2)考虑技术的协同效益能够促进技术的推广,盈亏平衡时CO_2价格上升1美元/千克时,煤炭价格就会下降98.47美元/吉焦。(3)煤炭和CO2排放价格是两个影响技术成本有效性的重要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涛  吕昌河  于伯华  
研究利用近40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借助WOFOST作物模型模拟分析了京津冀地区冬小麦的生产潜力,通过与实际产量的比较,探讨了提高冬小麦产量的潜力与措施。研究表明:①京津冀地区(除张家口和承德地区)冬小麦光温潜力介于6 934~9 143 kg/hm2之间,从冀中南部向京津地区和冀东北地区逐渐增大,区域平均生产潜力为8 037 kg/hm2;②冬小麦雨养潜力介于4 515~6 639 kg/hm2之间,由东部和南部随降水量降低依次向西北递减,到冀西北区降至最低,区域平均产量为5 771 kg/hm2;③影响冬小麦产量的自然因子中,水分是关键限制要素,北部地区也受低温霜冻的影响;④京津冀中部和南部地...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朱赛鸿  连天成  刘诗雨  
构建一种太阳能空气能耦合用能技术的应用潜力评价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构建该技术的评价模型,从地域指标、技术指标、能源指标、政策指标、市场指标五个方面选用5/5-9/1标度法对该技术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其单因素得分依次为4.1594、4.2051、4.5400、4.8955、3.5274。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韶华   赵暘春   张伟   成梦瑞  
以产业结构优化助推京津冀稳增长与碳达峰目标协同并进为研究目的,运用岭回归探究京津冀产业结构演进的碳减排灵敏度并筛选调控路径,预测减排潜力,验证协同减排效应。结果表明:(1)提升第一产业比例及第二、三产业劳均产出有助于北京、天津提前碳达峰;提升第二产业比例及劳均产出有助于河北提前碳达峰。(2)北京、河北调控后的减排潜力显著提升,说明两地可协调推进增长和减排,天津则难以协调。2030年后,京津冀调控后的减排潜力在50%以上,说明降低碳强度主要依托于产业结构演进。(3)随着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协同演进,产业协同趋势显著,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呈倒“U”型趋势,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高度可为区域协同减排赋能增效。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海涛  康雷  
运用机动车燃料消耗的碳排放直接测算方法,对京津冀区域2005-2014年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时空分析;并借助LEAP模型,设定了基准增长、比例控制和总量控制三种调控情景,对区域未来的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和调控设想。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来看,虽然单位乘客碳排放强度大大降低,但区域总体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绝对量却在稳步快速增长,区域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加;(2)从空间分异来看,京津二市碳排放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河北11市碳排放的稳步提升也使河北省碳排放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比重大大抬升;(3)预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海涛  康雷  
运用机动车燃料消耗的碳排放直接测算方法,对京津冀区域2005-2014年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和时空分析;并借助LEAP模型,设定了基准增长、比例控制和总量控制三种调控情景,对区域未来的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进行了预测和调控设想。结果表明:(1)从时间演变来看,虽然单位乘客碳排放强度大大降低,但区域总体公路客运交通碳排放绝对量却在稳步快速增长,区域碳减排压力持续增加;(2)从空间分异来看,京津二市碳排放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河北11市碳排放的稳步提升也使河北省碳排放在京津冀区域中的比重大大抬升;(3)预测发现总量控制情景较比例控制情景有更大碳减排幅度,但两种控制情景的区域碳排放总量至2030年都会保持增长态势,因此区域公路客运交通的调控需要科学设计并加大力度。本研究可为区域交通管治政策制定和碳减排提供参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平  吕爽  
从碳排放规模与碳排放强度两个维度分析1997年以来京津冀的碳排放特征,探讨了京津冀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三地碳排放规模相差很大,河北省碳排放份额占近八成,京津冀减碳需以河北省为重点;钢铁和电力是河北省碳排放规模扩大、碳排放强度增强的重点行业,应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优化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特别是优化河北省产业结构,推动河北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将有助于"双碳"目标的实现。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向阳  胡佳男  
造纸行业作为中国八大重点排放行业之一,其碳排放情况直接影响中国能否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为了科学预测造纸行业碳达峰情况,明确未来造纸行业碳减排目标,文章首先基于2001-2019年中国造纸行业数据,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其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其次结合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评估模型(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进行造纸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13种情景对造纸行业碳峰值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能源结构、就业规模、经济发展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正向相关,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负向相关;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能源结构(1.168)、就业规模(0.200)、经济发展(0.171)、能源强度(-0.165)、碳强度(-0.177)。(2)在13种情景中,情景4更符合未来造纸行业碳排放发展趋势,即保持经济的中速发展、就业规模趋于稳定,同时强化碳减排目标,此时,碳达峰量为155.20百万吨,达峰时间为2029年。(3)根据情景分析,要保证造纸行业如期实现碳达峰,需要控制就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并进一步优化能源效率,到2030年,能源结构应控制在61%左右,能源强度每年应降低3.4%,碳强度每年应降低4.4%。鉴于此,文章认为造纸行业应该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培养行业低碳意识,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