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17)
- 2023(9572)
- 2022(7862)
- 2021(6910)
- 2020(5481)
- 2019(11919)
- 2018(11665)
- 2017(21945)
- 2016(11255)
- 2015(12180)
- 2014(11500)
- 2013(11210)
- 2012(10254)
- 2011(9323)
- 2010(9314)
- 2009(8618)
- 2008(7642)
- 2007(6655)
- 2006(6095)
- 2005(5373)
- 学科
- 济(68311)
- 经济(68267)
- 管理(32006)
- 业(24151)
- 企(19592)
- 企业(19592)
- 方法(19134)
- 地方(17667)
- 数学(16742)
- 数学方法(16573)
- 中国(13977)
- 学(13908)
- 环境(13618)
- 地方经济(12683)
- 业经(12352)
- 农(12283)
- 财(10125)
- 经济学(8707)
- 贸(8665)
- 贸易(8659)
- 农业(8447)
- 易(8325)
- 制(8211)
- 和(8159)
- 划(8021)
- 融(7917)
- 金融(7916)
- 发(7850)
- 关系(7520)
- 资源(7170)
- 机构
- 学院(159943)
- 大学(156250)
- 济(75770)
- 经济(74523)
- 研究(57448)
- 管理(57176)
- 理学(49205)
- 理学院(48637)
- 管理学(47748)
- 管理学院(47460)
- 中国(42277)
- 科学(33602)
- 财(31604)
- 京(31041)
- 所(28023)
- 中心(25678)
- 财经(25552)
- 研究所(25421)
- 经济学(24880)
- 江(23165)
- 经(23140)
- 农(23126)
- 经济学院(22083)
- 业大(21261)
- 院(21127)
- 范(20476)
- 师范(20277)
- 北京(19051)
- 财经大学(18838)
- 州(18368)
- 基金
- 项目(107318)
- 科学(85909)
- 研究(79109)
- 基金(79085)
- 家(68833)
- 国家(68339)
- 科学基金(59177)
- 社会(53114)
- 社会科(50474)
- 社会科学(50464)
- 省(42576)
- 基金项目(41107)
- 自然(36672)
- 自然科(35832)
- 自然科学(35827)
- 教育(35168)
- 自然科学基金(35110)
- 划(35036)
- 资助(30858)
- 编号(30756)
- 发(25553)
- 重点(24665)
- 成果(23614)
- 国家社会(22750)
- 部(22700)
- 创(22648)
- 课题(21564)
- 创新(21274)
- 发展(21008)
- 展(20701)
共检索到239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 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 519.46×10~(6)吨和4 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朝辉 张靖雅 于师琪
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结合“共建绿色丝绸之路”的时代倡议,考虑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内沿线省份的产业发展态势,运用STIRPAT拓展模型,构建碳排放量与各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进一步设置不同情景模式,预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2021—2040年的碳达峰趋势。结果表明:(1)能源消耗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最大,是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碳达峰的最重要因素。(2)技术突破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峰值4 808.43×10~(6)吨;政策调控和数字经济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在2035年实现碳达峰,峰值分别为5 519.46×10~(6)吨和4 988.32×10~(6)吨;基准模式下,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未能实现碳达峰。(3)内蒙古、陕西和新疆是碳达峰重点关注区,应加快政策落地、加大技术突破、加强数字经济,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艳
文章将生态效率分为工业生产生态效率和环境保护生态效率2个阶段,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通过Arcgis分析沿线各省份2007-2016年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在此基础上,基于FDI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工业生产阶段、环境保护阶段和全过程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生态效率值大幅度下降,各省份之间生态效率差异明显;工业生产阶段的生态效率明显高于环境保护阶段。FDI在工业生产阶段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优化未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生态效率产生显著的提升作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广斌 张雅琴
将科技创新分解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2个阶段,运用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效率差距较大。劳动者素质对技术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对外开放对技术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影响不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均不显著。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广斌 张雅琴
将科技创新分解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2个阶段,运用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效率差距较大。劳动者素质对技术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对外开放对技术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影响不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梁稳稳 左庆乐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交通基础设施效率对于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基于非参数统计的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曼奎斯特指数法(Malmquist),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市、区)2008—2017年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将数据代入DEAP2.1软件中进行运算,通过技术有效和规模有效这两个标准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交通基础设施利用效率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但仍具发展潜力,统筹丝绸之路经济带,搞好区域内经济互动及交流,可改善经济贸易环境,提高其效率。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钟琳 张松松 张颖 张加男 彭康泓 郝立丽
文章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共13个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适当的投入产出变量,利用DDF-SBM超效率模型测算了2006—2019年其沿线各省份的GTFP,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其进行时间演进和空间对比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GTFP呈现出波段变化和整体升高的趋势,并对其存在空间差异原因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其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沿线各省份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GTFP 时空差异分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美霞
西北五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通过明确战略定位、建立起初步互通的物流通道、培育发展新产业、搭建对外开放合作沟通交流新平台、扩大文化交流与宣传等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战略定位相似、建设目标雷同、无序竞争、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平台和载体等。为此,从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平台、整合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内资源、发挥各省区比较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提出沿线省区协作联动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省区协作 联动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预测结果显示REE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3年发展大致延续前11年的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度达到0.915 5,各省份演进差异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国锋 琚望静 冶建明 楚光明
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15个省份为例,构建资源利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系统(REE系统)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ArcGIS对2008—2018年REE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时空演化格局分析,运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REE系统耦合协调度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资源利用子系统发展水平近年来增速较快,生态环境子系统经历了先下降后增长的趋势,经济增长子系统的时间阶段性明显;(2)REE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值皆呈现波动上升态势,耦合度整体水平较高且分布不均,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梯度差异显著;(3)预测结果显示REE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3年发展大致延续前11年的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度达到0.915 5,各省份演进差异明显。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玉雯 薛伟贤
在碳中和目标背景下,基于系统论研究视阈,运用协同学哈肯模型测度2011~2020年间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并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目标为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演化方程模型探明二者的协同演进趋势。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整体偏低,仅新疆和陕西两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大于0.5,其余7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均值均小于0.5;进一步以实现碳中和为目标加入制度环境这一约束条件,利用Logistic方程预判二者的协同演进趋势,研究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省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度显著提高。这表明驱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的序参量由比较优势转变为制度环境。值得关注的是,序参量的转变反映出"一带一路"倡议与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同频共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同共生的重要引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彭薇
本文基于地缘经济的视角,从沿线国家贸易与投资新格局的形成、全球价值链产业分工变化以及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等方面,分析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产业转移的基础与条件。通过拓展的引力模型建立分析中国对沿线国家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的研究框架,利用2003—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进行检验,并通过比较实际值与预测值差异判断产业转移潜力。最后从资源互连互通的区位选择、利益共分共享的投资模式以及制度共建共守的政府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产业转移 地缘经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博 朱玉春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之策。以中国农业步入新常态后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背景,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互补性,尝试性地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技术合作和粮食安全网络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有效路径,并为保证路径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博 朱玉春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是沿线国家的共同诉求,也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解决中国农业发展步入新常态后面临诸多问题的有效之策。以中国农业步入新常态后面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研究背景,在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农业发展现状梳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互补性,尝试性地从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农业生产技术合作和粮食安全网络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开展农业合作的有效路径,并为保证路径顺利实施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喻春娇 阮琪
从出口产品结构变动角度考察2001-2014年期间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9个国家出口增长的源泉,研究发现:从国别层面看,中国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大多数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出口增长主要依赖于集约边际,对少数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等的出口增长依赖于扩展边际。从行业层面看,中国传统的优势产品,如纺织品服装和机电产品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出口扩张主要呈现出"老产品、老市场"的特征,同时显示出"新产品、新市场"的"增量"发展趋势,表明双边贸易存在巨大潜力。从影响二元边际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