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2)
- 2023(9737)
- 2022(8276)
- 2021(8074)
- 2020(6650)
- 2019(15151)
- 2018(15057)
- 2017(27484)
- 2016(14279)
- 2015(16301)
- 2014(15487)
- 2013(14914)
- 2012(13214)
- 2011(12224)
- 2010(12284)
- 2009(11468)
- 2008(10757)
- 2007(9147)
- 2006(7875)
- 2005(7080)
- 学科
- 济(60835)
- 经济(60781)
- 管理(37165)
- 业(33269)
- 方法(30084)
- 数学(27537)
- 数学方法(26999)
- 企(26550)
- 企业(26550)
- 中国(18959)
- 农(15751)
- 贸(14787)
- 贸易(14777)
- 易(14508)
- 业经(11971)
- 财(11787)
- 学(10578)
- 制(10093)
- 农业(9989)
- 理论(9554)
- 环境(9466)
- 银(9105)
- 银行(9102)
- 行(8829)
- 融(8590)
- 金融(8589)
- 和(8329)
- 地方(8053)
- 划(8010)
- 发(7931)
- 机构
- 学院(198747)
- 大学(197499)
- 济(87135)
- 经济(85676)
- 管理(75524)
- 研究(68427)
- 理学(65217)
- 理学院(64531)
- 管理学(63122)
- 管理学院(62786)
- 中国(54041)
- 京(42083)
- 科学(40051)
- 财(36865)
- 所(33335)
- 中心(30833)
- 研究所(30456)
- 财经(29995)
- 农(28190)
- 经济学(27844)
- 经(27618)
- 北京(27062)
- 业大(26707)
- 江(26300)
- 范(25719)
- 师范(25510)
- 院(25082)
- 经济学院(24988)
- 财经大学(22492)
- 农业(22083)
- 基金
- 项目(134469)
- 科学(107051)
- 基金(99709)
- 研究(99177)
- 家(86961)
- 国家(86373)
- 科学基金(74479)
- 社会(64561)
- 社会科(61422)
- 社会科学(61409)
- 基金项目(50915)
- 省(49808)
- 自然(47389)
- 教育(46700)
- 自然科(46315)
- 自然科学(46303)
- 自然科学基金(45459)
- 划(42620)
- 资助(42274)
- 编号(39903)
- 成果(31576)
- 部(30613)
- 重点(30588)
- 发(28739)
- 创(27864)
- 国家社会(27763)
- 课题(27613)
- 教育部(26703)
- 中国(26437)
- 创新(26174)
共检索到2900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于昊辰 曾思燕 王庆宾 戴劲 卞正富 陈浮
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生存。但究竟需要守住多少耕地才能满足新时代中国粮食需求的底线,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论。为此,本文从厘清不同情景下耕地最低保有量需求出发,构建兼顾人口、人均粮食、粮食单产的耕地需求预测模型,模拟完全自给、高度自给、适度自给3种情景的耕地需求量;结合耕地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预测,判定耕地保护的理想能保量、基础应保量、底线必保量。结果表明:(1)2020、2025、2030、2035年理想能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9.20亿、18.39亿、18.47亿、16.57亿亩耕地;基础应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8.49亿、17.72亿、17.78亿、16.12亿亩耕地;底线必保量要求至少保住17.80亿、17.09亿、17.09亿、15.51亿亩耕地。其中基础应保量可作为理性的策略选择。(2)目前划定15.51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基本能保障2035年粮食自给,但今后若放弃严控政策,则难以满足2030、2035年粮食完全自给的耕地需求。未来应全面细化并继续严格实施耕地保护政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浮 曾思燕 马静 刘俊娜 于昊辰 孙燕
研究目的:探究多情景休耕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为耕地保护、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研究方法:因子评价、意愿调查和情景模拟分析。研究结果:(1)休耕迫切性、规模和空间分布受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硬约束控制,重度污染、中度污染、一级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地下水重度超采和质量劣等耕地分别占1.23%、2.31%、3.57%、0.68%和3.69%,应全部纳入休耕。(2)当前农户休耕意愿偏低,全国仅2.17%农户参与意愿高,84.92%的农户休耕意愿低或不愿意。不同情景下休耕需求差异显著,表现为生态安全优先情景(PES,20.57%)>农户意愿优先情景(PFW,18.98%)>食品安全优先情景(PFS,15.30%)。(3)不同情景下休耕导致的产能损失显著差异,全面执行休耕潜在的粮食产能损失率为PES(17.32%)>PFW(14.36%)>PFS(13.66%),对粮食安全有负面影响。遵循农户意愿合理安排时序,可确保近期、中期、远期休耕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完全不影响中国2025年、2030年和2035年实现粮食高度自给。研究结论:实施休耕既要考虑耕地资源环境本底状况和农户意愿,也要减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从而缓解耕地污染、保护生态和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丁金华 孙琦
【目的】模拟预测苏南水网地区蓝绿空间格局多情景发展趋势,探究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情景方案。【方法】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南片区为例,设置自然发展、生态保护优先和城镇发展优先等3种情景,借助CA-Markov模型,对2030年蓝绿空间格局变化趋势进行多情景模拟分析,并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和景观连通性评价解读蓝绿空间景观生态结构与生态格局特征。【结果】不同发展情景下蓝绿空间规模与格局变化差异显著。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下,蓝绿空间面积呈现加速减少趋势,分别减少了3 626.37、7 145.74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孔隙等形态类型负向变化剧烈,蓝绿空间破碎度增加,连通性降低。生态保护优先情景与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相比,蓝绿空间面积分别增加了2 904.30、6 423.67 hm~2,蓝绿空间核心区等形态类型增幅明显,孔隙率显著降低,蓝绿空间破碎度降低,连通性增强。【结论】自然发展和城镇发展优先情景对水网地区蓝绿空间呈现负向影响趋势,生态保护优先情景在维持蓝绿空间面积与格局稳定,改善蓝绿空间连通性方面效果显著。图4表4参23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邵晓梅 张洪业
根据已建立的最小劳均耕地面积、耕地劳动力承载力、耕地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和耕地劳动力承载力指数的概念及模型[2],对鲁西北地区未来50年不同情景下的耕地劳动力承载力的可能变化进行了多情景模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何种方案,鲁西北地区最小劳均耕地面积均呈增大趋势,而规模种植压力指数只在理想方案下呈逐渐降低态势,在不理想方案和适中方案下均呈升高趋势,且以不理想方案下提高的幅度较大;由2010年到2050年,耕地劳动力承载能力将逐渐降低,劳动力超载程度逐步加剧,农业劳动力剩余现象将十分严重。因此,要保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必须寻求有效转移剩余劳动力的途径,确保在一定的收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旭 马伯文 李丹 陈昆仑 姚华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保障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对未来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十分必要。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背景下,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FLUS模型基于湖北省2010年、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及包含自然和人文因素的15种驱动因子数据,对2035年的湖北省生态空间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利用2010年土地利用现状模拟出的2015年湖北省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总体精度达到0.976,Kappa系数达到0.961,模拟精度较高。设置的生产空间优先、生活空间优先、生态空间优先以及综合空间优化4种不同情景,基本满足未来湖北省不同发展导向的需求。从地貌单元角度来看,在不同情景下,湖北省生态空间主要分布于湖北省边陲四大山区,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零星分布。从数量规模上来看,不同情景下各个用地类型数量规模差异较为明显,生产空间优先情景下耕地面积增加1216 km~2,生活空间优先情景下城镇用地规模增加5959 km~2,生态空间优先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增长722 km~2,综合空间优化情景下生态空间用地规模变化更趋于平缓。从生态空间变化分布来看,四大山区的生态空间变化不大,但中部江汉平原生态空间变化较为明显,其中从行政区划上来看,变化范围主要分布于武汉城市圈、襄阳市、宜昌市中西部地区及随州市中部地区。总而言之,FLUS模型对于湖北省生态空间模拟的适用性较好,多情景模拟结果可为湖北省未来国土空间规划及未来生态空间管控提供多角度、多方向的政策决策参考。
关键词:
生态空间 模拟预测 FLUS模型 湖北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小琼 何鹏飞 韩继财 肖浩 王英男
利用LUCC模型和MSPA-MCR方法对2040年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进行分析和模拟,并基于此进行生态安全格局多情景模拟,结果表明:(1)研究区2020年生态要素以林地(1052086 km~2)和耕地(667456 km~2)为主,生态要素结构变化表现为草地、水域和耕地的持续减少以及林地的小幅增加,发生变化区域主要位于上游的川藏地区、横断山区、秦巴山地和中下游的武陵山区、黄山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2)不同情景下2040年生态要素面积和空间特征差异明显,生态要素总面积仅在生产优先情景下增长,其他4种情景下均减少,生态要素扩张主要发生在不同要素过渡区,萎缩则主要发生在建设用地和生态用地的衔接区。(3)确定现状重要生态源地30个,总面积352573 km~2,平均连通度3.77,连接重要生态源地的生态廊道69条,平均长度约260 km。重要生态源地的主要构成要素是林地和草地,呈大块状集中分布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地区,小块状分散分布在中下游地区。(4)生态优先和综合优化情景下研究区将形成生态网络更加复杂、生态源地连通性更好、更加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格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斌 刘越岩 张斌 黄锦丞 郭晓宇
开展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多情景模拟对比研究,是厘清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特点的重要基础,可为土地利用规划与政策制定提供多决策支持。本文在分析各地类转移情况的基础上,遵从自然增长、效益最大的原则,结合CLUE-S模型和Markov、Tietenberg模型对武汉市蔡甸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不同情景的模拟预测,并分析了各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特征及土地收益。结果表明:(1)各情景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的来源结构差异明显。自然增长情景(情景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和水域用地,收益最大情景(情景Ⅱ)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增加的主要来源是耕地;(2)从景观结构和稳定性来看,两种情景下耕地和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结构变化显著,耕地在两种情景下均呈现"稳定-不稳定-稳定"的变化规律,情景Ⅱ下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景观稳定性更高,且新生成的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斑块具有面积小、数量多的特点;(3)各情景下城镇用地扩张方式不尽相同,情景Ⅱ中城镇用地的扩张具有扩张速度更缓和、布局更均匀的特点,情景Ⅰ中城镇用地是围绕中心城区的摊大饼外延扩张方式;(4)从土地收益来看,在相同用地量下情景Ⅱ中土地获取的收益高于情景Ⅰ。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海龙 石培基
论文基于1987、1995、2000、2006和2011年多时相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绿洲城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集成元胞自动机模型(CA)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的土地转换模型(LTM),依据干旱绿洲区城镇发展特点及趋势,设置自然增长、酒嘉一体化、集约增长和生态保护情景,对城镇空间扩展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运用LTM模型对研究区1987年以来的城市扩展进行模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可以用于未来研究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预测;酒泉市中心城市未来扩展的重点在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远翔 梁凡 曲可晴 陆明 赵仁广 孔令骁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远翔 梁凡 曲可晴 陆明 赵仁广 孔令骁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铭鑫 曾晨 解鹏 刘述密
为寻求国土空间最优碳减排路径,实现低碳绿色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采用线性规划与Markov模型,形成不同情景下武汉市2035年土地利用结构,将空间自相关效应融入到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不同用地结构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分析未来不同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下的碳排放,提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明显变动,总碳排放量分别增加8.25%和29.06%;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速放缓,林地明显增加,总碳排放量增加5.46%。从空间形态上来看,自然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围绕中心城区向外扩张态势明显,远城区零散建设用地逐步合并;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受限,远城区林地增加明显,多生态绿楔和生态廊道的全域生态框架逐步成型。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均能表现不同发展策略对武汉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优先情景碳排放情况不容乐观,融入低碳理念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能够在实现绿色减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速度。
关键词:
碳排放 国土空间优化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金超 鹿世强 郭正权
中国不同省级的碳排放量呈现明显差异。文章采用STIRPAT模型分析得到碳排放影响因素,运用遗传算法优化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和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1997—2020年的面板数据,对不同发展情景下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未来20年的碳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将预测结果和误差指标与ELM、BP、GWO-SVM模型进行对比。同时,文章以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分东北、华北等7个区域进行碳达峰、碳减排能力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遗传算法改进的极限学习机模型可以克服ELM模型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点,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在绿色发展情景下中国7个区域均能在2030前实现碳达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漆信贤 张志宏 黄贤金
研究目的:基于新时代耕地保护面临的新形势,分析耕地保护所面临的新矛盾,为支撑2035年基本现代化的耕地保护战略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文献梳理法、对比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通过系统梳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保护目标及其演进,结合新时代耕地保护所面临的美好生活高要求、贸易争端复杂性和气候变化不确定性的新形势,揭示中国耕地保护在美好生活需要、生态文明要求、农业技术进步和全球耕地利用等方面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新矛盾。研究结论:耕地资源的有限性短缺将是中国发展过程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耕地资源要素对于2035年基本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支撑能力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主要是:以格局优化统筹全国耕地资源保护新空间;以耕地生态健康提升耕地综合产能;以海外耕地资源布局和结构调整增强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许向阳 胡佳男
造纸行业作为中国八大重点排放行业之一,其碳排放情况直接影响中国能否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为了科学预测造纸行业碳达峰情况,明确未来造纸行业碳减排目标,文章首先基于2001-2019年中国造纸行业数据,利用排放系数法对其碳排放总量进行核算;其次结合可拓展的随机性环境评估模型(STIRPAT模型)和岭回归进行造纸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情景分析法,设置13种情景对造纸行业碳峰值进行预测。研究表明:(1)能源结构、就业规模、经济发展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正向相关,而能源强度和碳强度与造纸行业碳排放呈负向相关;各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能源结构(1.168)、就业规模(0.200)、经济发展(0.171)、能源强度(-0.165)、碳强度(-0.177)。(2)在13种情景中,情景4更符合未来造纸行业碳排放发展趋势,即保持经济的中速发展、就业规模趋于稳定,同时强化碳减排目标,此时,碳达峰量为155.20百万吨,达峰时间为2029年。(3)根据情景分析,要保证造纸行业如期实现碳达峰,需要控制就业规模和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并进一步优化能源效率,到2030年,能源结构应控制在61%左右,能源强度每年应降低3.4%,碳强度每年应降低4.4%。鉴于此,文章认为造纸行业应该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加强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培养行业低碳意识,早日实现碳达峰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