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8)
- 2023(16395)
- 2022(14474)
- 2021(13707)
- 2020(11452)
- 2019(26334)
- 2018(26323)
- 2017(51035)
- 2016(27959)
- 2015(31474)
- 2014(31278)
- 2013(30525)
- 2012(28001)
- 2011(25167)
- 2010(25563)
- 2009(23579)
- 2008(22665)
- 2007(19935)
- 2006(17567)
- 2005(15460)
- 学科
- 济(109564)
- 经济(109444)
- 管理(80186)
- 业(73934)
- 企(61244)
- 企业(61244)
- 方法(48739)
- 数学(42270)
- 数学方法(41501)
- 农(31018)
- 中国(30439)
- 财(26396)
- 地方(25484)
- 业经(24392)
- 学(23152)
- 农业(20552)
- 理论(19910)
- 贸(19420)
- 贸易(19409)
- 环境(19325)
- 制(19247)
- 易(18765)
- 和(17779)
- 策(16914)
- 划(16800)
- 技术(16391)
- 务(16265)
- 财务(16180)
- 财务管理(16152)
- 银(15582)
- 机构
- 学院(386205)
- 大学(383669)
- 管理(153391)
- 济(149489)
- 经济(145879)
- 理学(132423)
- 理学院(130895)
- 研究(128334)
- 管理学(128299)
- 管理学院(127602)
- 中国(95753)
- 京(83070)
- 科学(80366)
- 财(68498)
- 所(63557)
- 农(59016)
- 中心(58848)
- 江(57787)
- 研究所(57761)
- 业大(56313)
- 财经(54463)
- 范(53503)
- 师范(53081)
- 北京(52738)
- 经(49312)
- 院(47737)
- 州(47406)
- 农业(45799)
- 经济学(42985)
- 师范大学(42545)
- 基金
- 项目(262769)
- 科学(206539)
- 研究(194260)
- 基金(188269)
- 家(162699)
- 国家(161338)
- 科学基金(139519)
- 社会(120172)
- 社会科(113769)
- 社会科学(113740)
- 省(103297)
- 基金项目(99729)
- 自然(91412)
- 教育(90343)
- 自然科(89209)
- 自然科学(89188)
- 自然科学基金(87518)
- 划(86947)
- 编号(81614)
- 资助(78295)
- 成果(66092)
- 重点(58578)
- 部(56905)
- 课题(56397)
- 发(56186)
- 创(53864)
- 创新(50098)
- 科研(49395)
- 项目编号(49350)
- 大学(48907)
- 期刊
- 济(167714)
- 经济(167714)
- 研究(113806)
- 中国(74173)
- 管理(56242)
- 学报(55974)
- 科学(53974)
- 农(53359)
- 财(50844)
- 教育(47688)
- 大学(42678)
- 学学(39886)
- 农业(36978)
- 技术(35475)
- 融(32928)
- 金融(32928)
- 业经(28934)
- 经济研究(26211)
- 财经(24744)
- 问题(22523)
- 图书(21566)
- 经(21141)
- 业(19274)
- 资源(18744)
- 科技(18428)
- 技术经济(18424)
- 现代(18178)
- 理论(18028)
- 统计(17760)
- 版(17143)
共检索到569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远翔 梁凡 曲可晴 陆明 赵仁广 孔令骁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远翔 梁凡 曲可晴 陆明 赵仁广 孔令骁
收缩城市经历着全面而深刻的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再匹配成为应对城市收缩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而由于收缩城市未来发展存在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直接应用既有的测度方法已无法准确描绘城市的生态需求。依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理论,针对收缩城市的转型特征,以鹤岗为例,以生态模型法为主要测度手段,构建“多维度—多情景”需求测度指标体系;根据测度结果,提出尊重收缩、活力维护和产业振兴等七项重点生态管控策略,以此应对收缩城市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收缩城市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前置问题,为收缩城市的生态建设管理和空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郝婧妍 刘艳军
收缩城市的经济社会问题逐渐凸显,住宅市场发展呈现出消极态势,房价变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论文以典型收缩城市——黑龙江省鹤岗市为例,基于住宅小区、夜间灯光、POI数据,利用Kriging插值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结合鹤岗市空间增长与收缩情况分析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鹤岗市住宅价格呈圈层模式分布,核心—外围分异程度强。高水平住宅价格小区集聚在核心区内且分布规模小,中高值圈层扩散态势弱;外围工矿型辖区收缩情况相对严重,住宅价格水平低且波动小。(2)城市发展状态与住宅价格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不同收缩程度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居民收入水平、人口减少与老龄化、保障房建设规模等宏观因素差异影响着住宅价格总体空间分异格局。(3)城市内部区域的增长或收缩状态影响微观设施的作用效果。发展中心的区位优势对增长型区域住宅价格的正向作用更强,高水平公共服务对核心区和城市北部收缩区域住宅价格的增长有明显积极效应,企业工厂的分布对增长型区域住宅价格的负向影响更突出,各因素相互联系、交互影响,共同作用于住宅价格空间分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陆明 徐益宁 张岩
以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街区尺度的人口变化识别了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两个时段的收缩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城市空间要素对收缩格局演变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鹤岗市中心城区收缩格局呈现从穿孔型收缩转向反圈层型收缩的演变特征;住房建设是穿孔型收缩的核心影响因素,街道可达性、教育设施密度、土地开发比例是反圈层型收缩的核心影响因素,街区可达性和便利性因素始终对人口具有重要“拉力”;城市空间住房、人口特征、可达性、便利性以及宜居性等因素共同推动人口向近郊区集聚。研究旨在揭示城市收缩格局演变的影响机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规划依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超深 陈坚 靳来勇
在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土地开发过程中,法定规划目标被屡屡突破,部分城市居住建筑体量超过了城市发展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规划管理上没有有效的制度与技术约束机制,在此背景下,提出"收缩型规划"的概念,分析其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进而指出传统的交通规划以总规或控规静态规划目标为主要规划依据,存在资源配置错位等诸多问题,例如,交通设施在城市新区的超规格供给扭曲城市自然生长机理、交通设施规模供给大于实际需求、过大的规模误导城市交通战略及模式的确定、使得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呈现更加琐碎化的特征且不利于低碳城市建设等问题。最后,提出利用情景分析法,研判城市可能发展情景,并以此制定多个方案或着重研究最可行方案。蕴含了倡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伯红 刘路云
快速城市化意谓越来越多的新城成为碳源排放地,对不同目标取向的新城规划设计方案进行碳审计评估显得尤为必要,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量化研究较少。研究旨在通过引入低碳城市的建筑、交通、产业、自然碳汇四大子系统,构建碳排放情景模型,并以乌鲁木齐西山新城低碳示范区为例,模拟不同城市规划方案碳排放动态情景,全面审计与评估计量结果,比选确定最优方案,提出空间优化建议与对策。该研究方法与技术思路可作为低碳城市规划决策的分析工具。
关键词:
碳排放 情景模拟 低碳城市 西山新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云鹏 张晖 亓宏伟 陈季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深化内容认知、培养科学精神、强化学习态度等方面为学生构建一个新型学习方式。文章运用PTA量表法将研究性学习中的评价任务赋予权重,在活动进行过程中对学生的各个阶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质量监控,达到"以评促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江 李灿坤 冯姗姗 李成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系统治理、整体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要求。受到开采活动长期破坏的煤炭城市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构建以提升城市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框架,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古交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煤炭城市的山区地域特征,系统识别生态问题类型并对其进行空间定位,基于GIS平台,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进行市域生态重要性分级,并与地质灾害、采矿迹地区域进行叠加,得出山水林田湖草重点修复区域,提出山、水、林、田专项规划及相应保护修复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常江 李灿坤 冯姗姗 李成
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推进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其中系统治理、整体修复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要求。受到开采活动长期破坏的煤炭城市是我国山水林田湖草保护修复的关键区域。构建以提升城市生态安全为目标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框架,以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山西省古交市进行实证研究,基于煤炭城市的山区地域特征,系统识别生态问题类型并对其进行空间定位,基于GIS平台,采用多因子综合指数评价方法、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法进行市域生态重要性分级,并与地质灾害、采矿迹地区域进行叠加,得出山水林田湖草重点修复区域,提出山、水、林、田专项规划及相应保护修复策略。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海龙 石培基
论文基于1987、1995、2000、2006和2011年多时相TM、ETM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典型绿洲城市酒泉市和嘉峪关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目前较为成熟的集成元胞自动机模型(CA)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的土地转换模型(LTM),依据干旱绿洲区城镇发展特点及趋势,设置自然增长、酒嘉一体化、集约增长和生态保护情景,对城镇空间扩展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运用LTM模型对研究区1987年以来的城市扩展进行模拟,具有较好的模拟精度和可靠性,可以用于未来研究区城市空间扩展的预测;酒泉市中心城市未来扩展的重点在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高宁 张佳 胡迅
美国已在各层次规划(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区划)中纳入城市农业相关内容,主要策略包括:修订区划代码,新增城市农业用地类型,放宽其他类型城市用地对农业的兼容性,确立城市农业合法地位;出租公有土地,制定减税等措施,保障城市农业用地供给;制定管理条例,涉及土壤、堆肥和动物管理等方面,以控制城市农业的负面影响。借鉴美国经验,中国应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将城市农业纳入法定规划体系,以推动城市农业的稳定发展;将城市农业作为优化城市存量空间的手段之一,以保障城市农业的用地供给;健全城市农业的环境管理细则,以控制城市农业的负面影响,使农业成为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
城市农业 城市规划 食物系统 策略 美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铭鑫 曾晨 解鹏 刘述密
为寻求国土空间最优碳减排路径,实现低碳绿色型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武汉市作为案例区,采用线性规划与Markov模型,形成不同情景下武汉市2035年土地利用结构,将空间自相关效应融入到元胞自动机模型,模拟不同用地结构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分析未来不同用地结构与空间布局下的碳排放,提出低碳土地利用模式。结果显示:自然发展情景和经济优先情景下,建设用地和耕地面积有明显变动,总碳排放量分别增加8.25%和29.06%;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速放缓,林地明显增加,总碳排放量增加5.46%。从空间形态上来看,自然发展和经济优先情景下的建设用地围绕中心城区向外扩张态势明显,远城区零散建设用地逐步合并;低碳导向情景下建设用地增加受限,远城区林地增加明显,多生态绿楔和生态廊道的全域生态框架逐步成型。以上结果表明,不同情景下的模拟结果均能表现不同发展策略对武汉市国土空间格局的影响,强调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经济优先情景碳排放情况不容乐观,融入低碳理念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新格局能够在实现绿色减碳目标的同时兼顾经济增长速度。
关键词:
碳排放 国土空间优化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晓 贺清云 朱翔
模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对城市群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系统服务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以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长株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未来用地模拟模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模拟了基准、耕地保护及生态保护3种情景下长株潭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995—2015年期间,城市群的建设用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呈减少趋势,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下降趋势,其中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因素以可达性和地形等为主。②在基准情景、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3种不同情景下,2030年城市群的土地利用变化均表现为建设用地规模的增长幅度较大,分别增加218 km~2、167 km~2和212 km~2,长沙县、株洲县和湘潭县将成为建设用地扩张的集聚区。③2030年基准情景下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下降较明显,但耕地保护情景和生态保护情景作为基准情景的补充和优化,能够提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詹芳芷 田思月 刘志成
北京市第二道绿隔规划是引导北京市平原区绿色空间发展的前瞻性规划,对绿化隔离地区乃至整个平原区绿色空间体系的构建和景观格局的塑造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基于总体规划和第二道绿隔建设规划的规划方针与政策指引,本研究构建了三种政策导向下的多情景对比模式:其中,以总体规划中围绕绿隔规划的可持续情景作为主要研究情景,以传统规划下的基准情景作为基础对照情景,以经济快速发展作为核心衡量标准而进行规划的情景作为极端对照情景;定量分析了第二道绿隔规划特征性地段和平原区绿色空间的土地利用面积变化与景观格局特征,构建起了从中观尺度地段到宏观尺度区域的“分—总”研究模式,为未来二道绿隔规划的深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刘蓓蓓 周舟 晏学丽
从城市发展阶段来看,由于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且存量用地挖潜成本较高,通过多中心、多组团式的空间发展格局来实现人口疏导与区域的均质化发展,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但从现状来看,城市中心城区与新区间基础设施尚未实现完全联通,两者间公共服务水平尚有差距。同时,为达到均质化发展的目标,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由于发展的滞后性,新区地方性财政收入的重要依托仍为房地产,进而导致了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轨道交通TOD模式对站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城市新区土地资产经营规划策略研究——以武汉市阳逻片区为例
基于PLUS模型的徐州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模拟研究
城乡融合背景下村镇建设用地“扩张—消失”多情景模拟——以洛阳市为例
基于Tietenberg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多情景模拟预测——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德国针对收缩城市的研究及策略:以莱比锡为例
江汉平原收缩村庄的类型划分及弹性规划策略——基于对仙桃市606个村庄的调查
城市绿地防灾功能评估及规划策略——以武汉市为例
空间规划策略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南京市为例
城乡融合理念下城市外边缘区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以南充市某城乡融合片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