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615)
- 2023(3722)
- 2022(3073)
- 2021(2792)
- 2020(2062)
- 2019(4938)
- 2018(4631)
- 2017(8702)
- 2016(4764)
- 2015(4972)
- 2014(5081)
- 2013(4992)
- 2012(4628)
- 2011(4289)
- 2010(4506)
- 2009(4061)
- 2008(4220)
- 2007(3498)
- 2006(3275)
- 2005(2871)
- 学科
- 济(23701)
- 经济(23675)
- 管理(12142)
- 中国(9428)
- 业(8507)
- 方法(8086)
- 地方(7334)
- 企(7082)
- 企业(7082)
- 学(6301)
- 城市(6289)
- 数学(6228)
- 数学方法(6120)
- 理论(5170)
- 环境(4526)
- 城市经济(4502)
- 业经(4432)
- 发(3864)
- 财(3708)
- 农(3670)
- 和(3429)
- 划(3267)
- 地方经济(3219)
- 经济学(2712)
- 农业(2709)
- 资源(2692)
- 制(2674)
- 方城(2642)
- 产业(2566)
- 经济理论(2529)
- 机构
- 大学(73619)
- 学院(71342)
- 济(28107)
- 研究(27456)
- 经济(27159)
- 管理(25662)
- 理学(22185)
- 理学院(21738)
- 管理学(21285)
- 管理学院(21150)
- 中国(18652)
- 科学(17782)
- 京(17032)
- 所(13185)
- 财(12561)
- 范(12163)
- 师范(12086)
- 研究所(12081)
- 中心(11460)
- 院(10939)
- 北京(10606)
- 江(10399)
- 师范大学(10340)
- 财经(10301)
- 业大(9478)
- 经济学(9432)
- 经(9380)
- 农(9050)
- 州(8592)
- 经济学院(8369)
- 基金
- 项目(50168)
- 科学(40808)
- 基金(38050)
- 研究(34040)
- 家(34032)
- 国家(33813)
- 科学基金(29649)
- 社会(23370)
- 社会科(22196)
- 社会科学(22191)
- 基金项目(21018)
- 自然(19902)
- 自然科(19443)
- 自然科学(19440)
- 自然科学基金(19046)
- 省(18214)
- 划(17032)
- 教育(14904)
- 资助(14242)
- 编号(12434)
- 重点(11609)
- 发(10961)
- 部(10481)
- 国家社会(10231)
- 创(9835)
- 成果(9490)
- 计划(9480)
- 创新(9229)
- 科研(9226)
- 课题(9077)
共检索到103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淑娟 赵广英 丁斌
城市滨水空间是防洪排涝、输水调蓄、水运通航、生态涵养等功能的载体,而城市蓝线是滨水空间治理的重要制度抓手,研究旨在探讨蓝线管理中的问题与规划逻辑,探索多情境下的蓝线规划管控思路。研究通过逻辑思辨的方法,从传统经验的传承、法理、学理逻辑等维度,系统讨论了滨水空间蓝线规划的逻辑关系。结果表明:(1)滨水空间管控的核心矛盾是城市蓝线的多情境规划问题;(2)滨水空间的蓝线规划应根据用途情境进行多样化、分类管控。研究结论:(1)生态、安全、防洪防涝等保护情境的蓝线规划应强调两岸上口线及水域保护区的底线管控;(2)文化、景观、休闲娱乐等开发情境的蓝线规划应突出陆域控制线及陆域控制区的弹性管理;(3)经营、设施、更新改造等维护情境的蓝线规划应着重关注动态调整机制的建设。
关键词:
滨水空间 城市蓝线 多情境 管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伟轩 徐岩 朱喜钢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市更新改造,滨水空间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得到人们公认,尤其是滨水空间的经济价值受到各方利益主体的追逐。在滨水空间的开发与再生产过程中,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对于滨水空间公共性界定与保护存在空白,导致我国城市滨水空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不断被私有化的危险。通过对南京滨水公共空间现状的反思,认为滨水空间生产应该追求经济效益、社会公平与空间正义三者的平衡,而滨水空间的公共属性需要相应的立法保护与政策支持。因此建议政府出台相应的滨水空间管制措施,保障滨水空间全民所有,发掘滨水公共空间的最大综合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郝庆
国土空间规划是现代国家实施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本质上是为实现特定意识形态下的战略意图而进行的理性设计,具有特定的价值导向。文章通过分析认为,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土空间规划大多是满足资本增殖需求,面向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的空间生产,由此形成了工业化大生产与自然生态系统之间难以缓和的基本矛盾,造成了空间发展不平衡,制约了人民群众幸福感提升。生态文明时代追求人与自然的生态公正、人与人的社会公正,需要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人民普遍幸福”和“共同富裕”作为国土空间规划追求的目标,从重视价值的“普遍性/整体性”与“多元性/异质性”的辩证统一、价值的尺度转化与价值传导、价值的情境化和人的尺度等方面建构生态文明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价值导向,从意识形态性、价值理性、工具理性、功能性等层级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价值导向的尺度转化、层级传导和和落地实施。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波 孟青
街头商贩是我国城市规划与管理中不容回避的客观现象。如何应对街头商贩已引起公众的广泛探讨,但城市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却有不足。以国内外多学科的文献梳理为基础,首先分析街头商贩的概念并总结其特征,简要回顾我国街头商贩发展历史,归纳街头商贩对城市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而提出对于街头商贩既不应"一扫而净",也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进行弹性化、精细化、人性化的科学规划与管理;并针对不同空间分布类型的街头商贩提出相应的管理思路与规划对策。
关键词:
街头商贩 管理政策 城市规划 空间分布
[期刊] 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
[作者]
吴丹 程磊
【目的】分析不同情境因素对用户步行路线规划的影响,构建用户路线规划的情境模型。【方法】邀请30名用户完成室外步行导航实验,对用户路线规划的情境和行为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初始规划阶段,目的地选择次数越多,用户搜索时长越长;对估计时间在意程度越高,对路线的浏览时长越长。重新规划阶段,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用户其主观时间压力不同;任务困难度越高时其操作次数反而会减少。【局限】数据处理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实验中其他因素给用户的心理和行为产生潜在影响,可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干扰。【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曹宇 王嘉怡 李国煜
研究目的:通过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概念进行辨析,探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相关重要研究内容,以期阐明从生态修复到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认知转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与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以不同空间尺度范围内受损或缺乏稳定与安全性的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国土要素的空间结构调整与优化和生态功能修整与重建以及辅以中宏观尺度上的生态工程等系统性措施,以修复生态系统过程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的治理活动,最终实现生态系统健康、景观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2)根据人类活动对于生态系统的不同干扰和影响程度,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可划分为国土空间生态恢复、国土空间生态整治和国土空间生态重建三大类型的研究内容;(3)区域背景、景观异质性、人类活动、社会经济等都与生态系统相互交融,将这些要素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的过程对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结论:面对中国的区域性生态问题,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实现,需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作为重要抓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梦思 付晨 祝遵凌
南勐河是穿越双江县城的主要河流。结合场地特性、周边用地、交通、文化以及自然植被情况,对南勐河滨河空间进行规划,从而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完善功能需求。以"民族的项链城市的脉搏"为理念,以"双江特色现代滨河风光带、城市生态双廊道"为目标,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主题,分别对各景观元素进行规划,构建"点-线-点"循环结构、"两带五段"的景观格局。重点将"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四个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塑造富有双江特色的滨水景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龚蔚霞 钟红梅
城市生态控制线规划是涉及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公共政策,如何达成规划的共识及保障可操作性一直是难点。本文以广东、福建等地的实践,提出将"多规合一"的理念和工作思路贯彻于城市生态控制线的划定与管理工作中,包括法理层面梳理和构建与生态空间相关的法理法规体系,体系层面协调空间规划体系的管制分区,并明确生态控制线规划的对应空间范畴,以及技术层面对部门数据、专项规划、空间格局等三方面采取"多规合一"的规划编制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实现生态控制线的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的精细化管制。
关键词:
多规合一 生态控制线 空间管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邱强 徐千里
山地滨水空间是山地滨水城市的重要发展空间和公共开放空间,具有典型的水陆结合部边缘性特征。文章针对当前山地滨水空间土地利用中出现的山地滨水生态敏感区被恣意占用、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土地超强度开发、山地滨水景观风貌受到破坏等现象,基于边缘视域的角度,在剖析山地滨水空间边缘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基于环境边缘区与建设边缘区内在生态关联的规划设计理念与方法,着重从土地利用形态、土地利用类型以及土地利用强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控制,并提出了基于"四线"管控的具体土地利用规划导引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伟 金凤君 刘毅
规划理论和实践中的空间观念塑造着我们周围的人造环境。空间观念的发展呈现出从绝对到相对、从时空分离转向时空关联、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趋势。20世纪以来规划理论逐渐吸纳相对空间观念,但迄今为止规划实践仍以绝对空间观念为主导。绝对空间观念成为规划实践低效性的深层原因,但是完全放弃绝对空间观念而将相对空间观念引入规划理论和实践不仅存在很多困难,而且会造成认识和实践上的混乱,科学的空间观念应该将绝对和相对结合起来形成多元空间观。我国规划理论研究和实践仍以绝对空间观念为主导,了解绝对空间观念的不足和吸纳相对空间观念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杜宁睿 汤文专
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我国许多城市水问题频发,城、水矛盾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首先梳理当前我国与水相关的规划管理现状,然后分析城市水适应空间规划的内涵,并从尊重水系统自然性的角度,总结发达国家水系统空间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城乡空间规划体系中,通过从战略引导和实施操作两个层面引入水适应性理念,构建一体化空间规划体系框架,使城、水关系完美融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钱紫华 何波
以正在推进城乡总体规划的重庆各区县为西部地区代表,通过与东部部分典型地区已开展的相关工作进行对比,试图揭示我国东西部地区不同的城乡统筹规划模式。城乡统筹规划编制的开展,首先要应对规划体制分割的问题,这也是东西部的共性问题;而城乡统筹中的实际发展问题,则属于东西部的差异性问题。西部地区城乡统筹规划在借鉴东部地区经验的同时,要采取"城乡协调"的模式,以寻求规划城乡的全覆盖、相关规划的衔接整合和规划对主要问题的应对。
关键词:
城乡统筹 规划模式 东西部地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马童 陈天
城市滨河区人行高度处的风环境受到河流自身形态及上风向滨河城市空间的直接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揭示了河流上风岸建筑密度、建筑高度与建筑面宽均是影响滨河区域近地面风环境的空间形态指标。河道与主导风向的夹角以及河流廊道的宽度也显著影响了滨河区近地面风环境。在滨河区规划中,需依据河流走向及宽度,将河流划分为不同的控制段落,并将上风岸依据其与河流的距离划分为不同的控制区。通过在不同段落及控制区内调整空间形态指标,能够实现对不同微气候改善需求的滨河区的风环境针对性优化。为滨河区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