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03)
2023(6348)
2022(5371)
2021(4831)
2020(4151)
2019(9100)
2018(8964)
2017(15899)
2016(9092)
2015(10426)
2014(10099)
2013(10018)
2012(9578)
2011(8689)
2010(8582)
2009(7480)
2008(7525)
2007(6712)
2006(6066)
2005(5329)
作者
(33196)
(27899)
(27839)
(26150)
(17540)
(13867)
(12362)
(10930)
(10708)
(9862)
(9798)
(9700)
(9487)
(9192)
(8996)
(8696)
(8569)
(8229)
(8178)
(8153)
(7386)
(7001)
(6963)
(6410)
(6403)
(6323)
(6092)
(6084)
(5875)
(5838)
学科
(33051)
经济(33018)
管理(18186)
(17541)
方法(14310)
(14266)
数学(12673)
数学方法(12487)
(12233)
企业(12233)
(10398)
地方(8069)
中国(7880)
农业(7283)
(6877)
贸易(6872)
业经(6847)
(6637)
环境(6563)
(5998)
土地(5541)
(5063)
理论(5001)
(4995)
资源(4894)
生态(4614)
(4417)
技术(4295)
(4221)
(4111)
机构
大学(135034)
学院(133039)
研究(58270)
(45895)
经济(44771)
科学(43896)
管理(43263)
中国(41266)
(41133)
理学(36826)
理学院(36206)
管理学(35102)
管理学院(34899)
(33317)
农业(33060)
业大(31674)
(31597)
研究所(31311)
中心(24999)
(22150)
农业大学(21706)
(21650)
(21579)
(20866)
北京(19983)
科学院(19462)
实验(19276)
(18657)
实验室(18422)
(18188)
基金
项目(100965)
科学(76168)
基金(72267)
(70666)
国家(70191)
研究(60933)
科学基金(55600)
自然(41685)
自然科(40562)
自然科学(40543)
自然科学基金(39794)
(39304)
基金项目(38556)
(35881)
社会(35444)
社会科(33435)
社会科学(33425)
资助(29778)
教育(27147)
重点(24975)
计划(24521)
科技(23439)
(22439)
编号(21777)
科研(20696)
(20650)
(19927)
创新(18894)
专项(18753)
(18342)
期刊
(50802)
经济(50802)
学报(38737)
(35910)
研究(34376)
科学(31800)
中国(29762)
大学(27156)
学学(26156)
农业(24385)
管理(14709)
(14224)
(12695)
业大(12351)
教育(12115)
林业(10856)
资源(10414)
农业大学(9696)
(9539)
技术(9517)
科技(8713)
(7892)
金融(7892)
自然(7790)
经济研究(7518)
中国农业(7487)
业经(7117)
财经(6819)
问题(6481)
(5967)
共检索到199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周国英  李天才  徐文华  孙菁  马海  陈桂琛  
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的人工恢复植物和紫花针茅草原的优势植物以及对应的土壤样品进行对照,利用原子吸收法分析了它们的矿质元素含量特征。结果表明:多年冻土区工程迹地人工恢复区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P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Mn、K、Fe、Mg和Al;而对照紫花针茅草原优势植物的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和Na,100~1 000μg/g的元素有P、Mn、K、Fe、Mg和Al。人工恢复区土壤元素含量:>1 000μg/g的元素有Ca、Fe和Mn,100~1000μg/g的元素有Mg、K、Al、P和Na;对照紫花针茅草原土壤元素含量...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邓国江  刘光生  陈联荣  廖怡平  
识别多年冻土区坡面土壤水分迁移过程是认识寒区产汇流过程的关键。同位素技术可在不破坏土壤原始结构情况下,最大限度获取水文过程信息。基于长江源多年冻土流域活动层融化期(融化深度100 cm左右)采集的典型坡面土壤水、地下水、降水和河水样品,分析不同水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探索土壤水分迁移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水δ~(18)O为-14.58‰~-1.58‰,均值为-8.25‰;δD为-103.88‰~-14.99‰,均值为-59.94‰;土壤水、河水和地下水同位素点均分布于局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表明降水为上述水体的主要来源;蒸发线的斜率和截距均小于局地大气降水线,其中地下水线(GWLE)的斜率最低,且地下水呈重稳定同位素富集现象,说明地下水受蒸发和混合效应的影响,在迁移转换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程度的蒸发;根系层结构的复杂性使其土壤水的同位素值变幅最大,也存在重稳定同位素富集现象,其较低的氘盈余(d-excess)表明根系层经历了强烈的蒸发分馏过程;研究期除河水外其他水体随时间变幅较大;降水对于土壤水同位素的影响较小,而地下水和20~50 cm土壤水对河水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本研究对于认识寒区产汇流过程具有积极意义,也为寒区径流过程模拟及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静  盛煜  陈继  张波  吴吉春  张秀敏  
多年冻土是一种热现象,地温是判断多年冻土特征的有效指标。通过对祁连山区东北部大通河源区多年冻土分布状况的野外考察与钻探等工作,借助于实测地温数据和地温曲线分析工具,对大通河源区39个钻孔点的多年冻土地温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影响多年冻土地温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结果表明,在大通河源区,高程、植被类型、地表覆盖特征、土壤水分条件等是影响多年冻土地温的主要因素。根据尺度性划分的结果,高程是影响区域多年冻土地温变化的一级因素;随着空间尺度的下降,植被类型和地表覆盖特征成为二级影响因素;在沼泽化草甸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条件又成为影响多年冻土地温的三级影响因素。对多年冻土地温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区域多年冻土的稳定性、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的多年冻土演变和退化,还可以为寒区气候变化、生态、水文等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基础,为各项工程设施的实施和维护提供建议和指导。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锡辉  秦新生  梁同军  林森  
对石灰岩特有植物圆叶乌桕与同属的乌桕、山乌桕叶片及其生长地土壤化学元素进行测定,比较三者化学成分特征,分析了圆叶乌桕在广东石灰岩地区的环境适应特点。结果表明:圆叶乌桕生长地的有机质、全N及全P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N素和P素有效率较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6.88%,速效P仅占全P的4.77%,全K含量偏低,但圆叶乌桕生长地速效K含量(151.8 mg.kg-1)达到土壤速效K含量对应的适量K(125~155 mg.kg-1)水平等级,属适量K型土壤,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均高于乌桕、山乌桕生长地,微量元素含量排序为Mn>Pb>Cr>Zn>Ni>Fe>Cd>Cu,全Pb、全Zn及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罗栋梁  雷汶杰  康建芳  王金牛  孙建  张林  魏彦强  陈方方  高怡婷  
多年冻土是冰冻圈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其热状态和冻融过程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高寒地区的水源涵养功能、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生态环境稳定。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的能量交换过程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水文等冰冻圈相关环境要素的稳定及动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地面温度是高山多年冻土区大气-地面能量平衡的重要指标和冻土模拟制图的关键驱动条件。本文从冻土-气候关系、地面温度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监测和冻土模型等方面综述了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主要的研究进展;并就空间异质性极强条件下植被、积雪、土壤等局地因素对高山多年冻土区气温和地面温度差的影响,以及地面温度的冻土模拟应用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地面温度是冻土热状态模拟制图的上边界条件,是比气温和遥感陆面温度更有效的多年冻土存在状态的指标,同时也是比钻探测温更简单经济的多年冻土热状态调查手段,然而过去研究不多,因此亟待开展高山多年冻土区地面温度及其与相关下垫面要素的长期协同监测。基于气温、遥感陆面温度进行多年冻土热状态的中大比例尺精准模拟及其时空分布制图,应充分考虑植被和积雪等因素对气温和陆面温度的定量削减作用,否则易造成多年冻土及活动层模拟与实际分布的较大误差。此外,中纬度高山多年冻土区极强的太阳辐射导致积雪较难稳定驻留,但其复杂相变作用对下伏多年冻土热状态的影响尚需长期定位监测和模拟研究以精准量化。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永庆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为了探明油茶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主要矿质元素的变化特征,以我国南方广泛栽培的普通油茶良种‘长林4号’为试材,对其果实发育后期成熟过程中内源激素ABA、IAA、GA3、ZR和矿质元素氮、磷、钾、锰含量进行了测定,明确其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油茶果实发育和种子油脂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实发育后期果实质量的增长呈现‘S’型曲线,种子油脂的积累进程发生在果实迅速膨大生长之后。油茶果实中ABA和IAA含量较高,ZR和GA3的含量较低。盛花后255 d之前,种子中的内源激素ABA、IAA和GA较高,随着果实的发育成熟,果皮中内源激素ABA、IAA和GA的含量则明显高于种子,而且其变化特征与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公信  王家金  余显伦  田孟华  刘旭燕  田治蛟  郭友刚  刘大会  
对不同产区和等级的昭通天麻22份样品的11种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比较、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同一产地不同等级的天麻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小,说明天麻中矿质元素含量与特定的生态环境条件(土壤、水)有关系。对昭通天麻矿质元素含量进行聚类分析,22个天麻样品可分为3个分布区域,即大关3个样品为1个区域,永善和盐津9个样品为1个区域,彝良和镇雄10个样品为1个区域。绘制主成分二维谱图可看出,主成分分析的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可实现对天麻产地的初步判别,区分不同产区天麻样品,这11种矿质元素可以作为昭通天麻产地区分的判别指标之一。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建召  崔羽  贺静雯  刘颖  李键  林勇明  王道杰  吴承祯  
【目的】在我国西南强地震影响区生态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探明植被覆盖率、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与6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地震灾区植被恢复的动态过程。【方法】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区汶川县威州镇(干旱河谷气候)和绵竹市汉旺镇(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受损治理样地与未受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气候区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area,DTA)和未受损区(Undestroyed area,UA)的植被恢复特征和植物不同器官主要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植被恢复率(65. 74%)高于干旱河谷气候区(50. 68%),其中干旱河谷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DTA的变异系数分别40. 44%和23. 06%,高于未受损区的14. 49%和8. 62%;(2)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仅茎在两个气候区DTA和UA间表现显著差异(P K> Ca> Mg> P> Na;(4)通过叶片氮磷比(N∶P)发现,干旱河谷气候DTA和UA主要受P限制,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DTA和UA主要受N限制。【结论】通过上述研究说明,气候可能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应充分考虑影响植被和土壤恢复的限制养分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震灾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戴文圣  王白坡  钱银才  
对桃两个品种叶片和果实的矿质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叶片中9种微量元素含量以铁为最高,按其多少的排列顺序为:铁、锰、铝、钡、硼、锶、锌、铜、钼。从展叶到果熟期,镁、铁、铝、锰、钡、锶和钼等7种元素含量逐渐增多;锌则减少。果实中各元素含量除铝显著超过锰外,其他元素含量多少的排列顺序和叶片一致。果熟时,果实的镁和锌含量降低;而铁、铝、锰、钡和锶则增加,增长最快时间在果熟前10余天。不同品种叶片诸元素含量多少的顺序基本一致;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肃  蔡体久  满秀玲  谷金锋  郎燕  
应用BCR连续提取法,以大兴安岭漠河县胭脂沟典型采金迹地4种自然植被群落类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植被群落类型对土壤锰元素4种化学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穗薹草--玉蝉花群落、兴安柳--白桦群落、兴安落叶松群落和樟子松群落土壤弱酸可提取态锰平均含量占该群落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6.25%、36.63%、31.04%和43.39%;可还原态锰平均含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30.71%、32.98%、36.80%和27.28%;可氧化态锰平均含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9.07%、7.10%、8.30%和7.13%;残渣态锰平均含量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3.97%、23.28%、23.86%和22.20%。通过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弘  
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能量密度高等独特的资源优势,被誉为未来的战略接替能源,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虽然我国已分别在南海和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钻获了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但与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研究强国相比技术差距仍然很大。鉴于陆域天然气水合物比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成本低、开采安全系数高、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小,建议当前我国应选择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重点部署天然气水合物的开发,并采取制定国家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研发基地等措施加强其开发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廖晓勇  陈同斌  阎秀兰  谢华  翟丽梅  聂灿军  肖细元  武斌  
论文研究了西北荒漠的金昌镍铜矿区植物重金属特征,并初步筛选了植被重建的可用物种资源。该次调查共记录了32种高等植物,分属30属14科,调查区域的物种数为:露天矿(20种)>新尾砂库坝(13种)>露天矿周边(8种)>老尾砂库坝(6种)>老尾砂库(5种)。优势物种主要为:砂蓝刺头、中亚紫菀木、弯茎还羊参、乳苣、芦苇、针茅属、骆驼蓬、泡泡刺、角果藜。砂蓝刺头、弯茎还羊参、乳苣、芦苇和密叶锦鸡儿适宜作荒漠矿区植被重建的先锋植物,而种植针茅属和角果藜可用于西北荒漠的矿区土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矿区植物的地上部平均Cu含量最高,为52.9mg/kg。植物地上部Ni含量为5.1~155.6mg/kg,平均含量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冉  甘淳丹  赵海燕  陆诗敏  吴昊  梁永红  郑青松  刘兴国  
[目的]从湿地中采收不同的水生植物,并进行植物元素测定,分析其富集矿质营养和重金属的动态过程,探索和鉴定利用水生植物混生种植进行生物修复的可行性。[方法]以淡水养殖试验基地为试验地点,在不同季节采集该基地潜流湿地大型湿地植物美人蕉(Canna indica)、鸢尾(Iris tectorum)、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再力花(Thalia dealbata)的地上部,分析其生长、矿质营养、重金属元素积累。[结果]寒冬过去后,芦苇的生长恢复最快,其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他3种植物,而美人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宁晓波  项文化  梁小翠  方晰  
对贵州花溪区石灰土及水土保持植物葛藤化学元素的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石灰土pH值为7.98,有机质含量为56.60 g.kg-1.全N、全P含量分别为3.56、0.64 g.kg-1,N和P有效率低,速效N仅占全N含量的0.47%,速效P仅占全P的1.46%.全K含量为6.92 g.kg-1,属缺K型土壤.全Ca、全Mg含量分别为15.44、2.74 g.kg-1.(2)微量元素含量依次排序为Fe>Mn>Zn>Ni>Pb>Cu>Co>Cd.全Pb、全Zn、全Cu含量均未超过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3级标准,可以作为林地使用.(3)水土保持植物葛藤体内不同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宁  王慧  姚延梼  李正诗  
为了解土壤碱化对杜梨苗期高生长和矿质营养的影响,本研究以1年生杜梨(Pyrus betulaefolia Bunge)幼苗为材料,在大田中通过逐级递增添加合计50L的不同浓度NaOH溶液设置了7个人工土壤碱胁迫处理(添加的NaOH浓度分别为0、100、200、300、400、500、600 mmol/L),于1个生长季内按月连续监测土壤pH和电导率,统计幼苗存活率和测量高生长,并测定根、茎、叶中铜、镁、锌、铁等4种矿质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添加600 mmol/L NaOH溶液处理下(pH=10.16)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