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69)
2023(18569)
2022(15415)
2021(14368)
2020(12211)
2019(27780)
2018(27507)
2017(53374)
2016(28631)
2015(32177)
2014(31986)
2013(31457)
2012(28531)
2011(25512)
2010(25691)
2009(23993)
2008(23903)
2007(21482)
2006(18714)
2005(17172)
作者
(83117)
(69159)
(69000)
(65647)
(44423)
(33215)
(31446)
(26880)
(26343)
(25055)
(23656)
(23582)
(22256)
(22091)
(21660)
(21210)
(20633)
(20589)
(20195)
(19893)
(17067)
(16997)
(16964)
(16038)
(15517)
(15512)
(15402)
(15380)
(14179)
(13647)
学科
(118021)
经济(117859)
(105412)
管理(99959)
(94039)
企业(94039)
方法(54885)
数学(45153)
数学方法(44429)
(37880)
(35103)
业经(34479)
中国(29462)
(28822)
(26344)
财务(26268)
财务管理(26225)
企业财务(24901)
农业(24047)
技术(22151)
理论(22009)
(21545)
(20936)
贸易(20918)
(20669)
(20349)
(19958)
(19541)
银行(19504)
(19454)
机构
学院(411212)
大学(408503)
(168066)
经济(164495)
管理(164388)
理学(141086)
理学院(139661)
管理学(137105)
管理学院(136341)
研究(131931)
中国(105227)
(85946)
(82205)
科学(80391)
(70647)
(66468)
财经(64475)
(63348)
中心(61908)
业大(60861)
研究所(59742)
(58666)
农业(55533)
北京(53485)
经济学(50912)
(50085)
(48785)
师范(48175)
财经大学(47925)
(47900)
基金
项目(273870)
科学(217326)
基金(201479)
研究(197251)
(176186)
国家(174729)
科学基金(151877)
社会(126275)
社会科(119799)
社会科学(119767)
(107101)
基金项目(105590)
自然(100384)
自然科(98107)
自然科学(98073)
自然科学基金(96363)
教育(91214)
(89489)
资助(83579)
编号(79219)
成果(63448)
重点(61414)
(60749)
(59044)
(57541)
创新(54709)
课题(53939)
(52998)
科研(52848)
国家社会(52696)
期刊
(187406)
经济(187406)
研究(116479)
中国(83412)
(68294)
管理(66686)
(64203)
学报(63659)
科学(59823)
大学(49027)
学学(46361)
农业(43598)
(40555)
金融(40555)
教育(38918)
技术(38307)
财经(33041)
业经(32023)
经济研究(29398)
(28460)
(25663)
问题(24146)
技术经济(21589)
图书(20144)
统计(19673)
(19429)
现代(19041)
财会(19024)
理论(18907)
商业(18829)
共检索到6175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冰  
如果服务类企业能够在多个市场接触到同类企业,便能够深化对彼此实力的了解,从而形成与该企业的默契,降低市场内竞争强度。而服务类企业将自身规模和资源与其它企业进行对比,则能够使自身充分认知进入该市场后能否占据优势。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究多市场接触对服务类企业竞争强度的作用机制,以期帮助服务类企业在市场进入过程中制定科学决策。结果表明:多市场接触与竞争强度存在“倒U型”关系;企业相对规模负向调节多市场接触与竞争强度的关系;资源相似性负向调节多市场接触与竞争强度的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邓新明  侯丹  邱雯韵  毛凤义  崔晓敏  叶震宇  
基于中国家电行业数据,本文对多市场接触、竞争组合非相似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分析了TMT异质性与竞争惯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随着企业多市场接触水平的提高,其越可能采取非对抗性的竞争方式。同时,竞争组合非相似性对企业绩效也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TMT异质性会加强多市场接触与竞争组合非相似性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此外,竞争惯性会加强竞争组合非相似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总体而言,本研究拓展了动态竞争领域有关企业竞争组合的研究,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方向,同时也在实践上为我国企业开展竞争活动提供了启示与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刁昳  
多市场接触对企业间竞争强度的影响研究是多点竞争研究的主要内容,在国外有很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很少。文章在总结了相关研究成果以后,分析归纳出五个在多市场接触条件下降低企业间竞争强度的影响因素,并指出了其对中国企业研究的指导作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洪  
航空公司的定价策略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一直是航空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检验了航空公司的多市场竞争是否导致平均机票价格的上升。本文选取了当前中国民航市场30个主要通航城市之间410条国内航段所有航班的机票价格等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多市场接触指数与机票价格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性,尽管相关系数较小。这说明中国民航业内,多市场接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航空公司间的竞争强度,即多市场接触程度较高的航线上,企业往往采取较为温和的定价策略,以免竞争对手在其他航线上的报复行为,最终导致了该条航线上较高的票价。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邓新明   毛凤义   周强   黄丽珑   兰娅兰  
以往研究对于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研发行为的关系存在争议性的观点,大多数研究遵循要素市场竞争理论,支持多市场接触下企业的研发绩效会得到提升,但也有少数研究通过实证得出了相反的观点。本文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种矛盾性观点,从多市场接触的细分视角入手,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多市场接触(偶然的多市场接触与有意识的多市场接触)对于企业研发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偶然的多市场接触正向影响企业的研发绩效;有意识的多市场接触负向影响企业的研发绩效;组织冗余加强了偶然的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研发绩效的正向关系;环境不确定性减弱了偶然的多市场接触与企业研发绩效的正向关系。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马丽  赵蓓  
战略柔性有助于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但关于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尚未达成共识,两者的关系具有高度的情境依赖性。基于注意力基础观和资源基础观,对战略柔性、创业导向和市场竞争强度的关系进行研究,以221家企业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对三维交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创业导向能增强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市场竞争强度较弱时,创业导向对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更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邓新明   周强   刘新韬  
本文试图以探讨多市场接触与企业供应链战略间的关系为切入点,将多市场接触的研究视角由竞争企业间扩展到竞争主体外的第三方,从而为企业在动态的竞争环境下如何采取理性有效的供应链战略提出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多市场接触与强硬供应商战略之间正相关;第二,多市场接触与强硬经销商战略之间负相关;第三,供应商集中度会削弱多市场接触与强硬供应商战略之间的正向关系;第四,客户集中度会削弱多市场接触与强硬经销商战略之间的负向关系。具体而言,当多市场接触企业面对上游供应商时,竞争企业会选择对上游供应商实施强硬战略,但当面对下游客户时,竞争企业之间会展开激烈的竞争。同时,供应商集中程度越高,企业对供应商的竞争强度会减弱;客户集中程度越高,同类竞争企业间的竞争强度会减弱,但面对经销商的竞争强度会增加。本研究验证了相互克制理论在供应链领域的部分适用,丰富了多市场接触的相关理论研究,并扩大了供应链竞争问题的边界,将边界条件从二元组扩展到三元组,为供应链管理文献提供新的视角。研究对企业高层管理者具有重要启示,为其在多市场竞争环境下的供应链战略选择提供了参考。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文东华  潘飞  杨玉龙  王凤倩  
管理控制系统(management control system,以下简称MCS)被视为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提升自身业绩的良好应对机制。文章基于一项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了市场竞争强度、MCS与企业业绩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实证方法检测竞争环境下MCS影响企业业绩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市场竞争强度的增加使企业愿意更多地运用MCS;MCS的使用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内部经营业绩及客户与市场业绩;市场竞争强度对企业业绩无直接影响,但通过MCS这一媒介可对企业业绩产生间接的正向效应。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堃晖  崔兆  李炳恒  
在同一建筑市场里,不同的建筑企业会有不同的竞争压力和竞争结果。本研究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阐述企业竞争强度概念,构建相应的评价模型,并以江苏建筑业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研究得出的企业竞争强度指数可供企业在拟定竞争战略和政府在制定产业调控政策时参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高山行  肖振鑫  高宇  
论文理论探讨并实证检验了企业正式制度资本与非正式制度资本对新产品开发(开发速度与创新程度)的影响机理及作用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了企业所嵌入的外部环境对上述路径的影响。利用我国303家企业的配套调研数据研究发现:首先,企业的两种制度资本均能有效地促进新产品开发速度,而二者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其次,企业的两种制度资本均能提升新产品创新程度,但非正式制度资本的促进效用要显著高于正式制度资本。同时,企业制度资本在新产品开发中的效用发挥受到制度发展程度和市场竞争程度的影响,具体而言: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区域,企业非正式制度资本对于新产品开发(开发速度和创新程度)的促进作用均显著增强,而企业正式制度资本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促进作用显著变弱。在竞争强度高的市场,企业正式制度资本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促进作用会减弱,但对新产品创新程度的促进作用则会增强;相反,企业非正式制度资本对新产品开发速度的促进作用会增强,但对新产品创新程度的促进作用会减弱。该研究为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实践及其制度资本的配置和利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吴晓波  丁婉玲  高钰  
本文运用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四家重庆摩托车企业的八次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对企业能力、竞争强度如何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形成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我国摩托车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主要表现为寻求海外市场。当企业不具备技术相关能力和市场相关能力的相对优势,面临竞争者增多、价格竞争增强的情况时,企业容易产生防御型市场寻求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并且如果主要竞争者已在目标市场投资,更容易促发企业形成这类动机。当企业具备技术相关能力和市场相关能力的相对优势,同时又面临竞争者增多、价格竞争增强的情况时,企业容易产生进攻型市场寻求的对外直接投资动机,并且如果主要竞争者尚未在目标市场投资,更容易促发企业形成这类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文韵   孟雅晴  
专利申请动机是企业创新决策行为异质性的基础,而企业间竞争或合作关系对企业专利申请动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将专利申请动机划分为四个维度:市场保护动机、技术交易动机、阻拦动机及政策获取动机,分析竞争强度、合作强度以及企业专利能力对专利申请动机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间竞争强度水平越高,专利申请动机中的技术交易动机和阻拦动机越强;企业合作强度水平越高,市场保护动机与政策获取动机越强。此外,专利能力在竞争强度与技术交易动机、阻拦动机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企业管理者应保持对竞争环境、合作环境的高度敏感性,政府管理者应引导企业以市场保护动机、技术交易动机和阻拦动机为导向申请专利,加强国内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转化能力建设。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焦豪  张月遥  
国际化之路对中小企业如何更好运用内外部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中小企业内部产权性质,以及政府和竞争者两个外部利益相关者如何影响其国际化程度这一问题,本文运用世界银行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数据,结合资源基础论视角和关系网络视角,实证分析母国政治关系和竞争强度这两个外部环境因素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母国政治关系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正相关;母国所在地竞争强度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程度负相关;在国有控股情况下,母国所在地市场竞争强度对国际化程度的阻碍作用会被减轻。中小企业应重视关系在企业国际化中所发挥的角色,与政府建立良好政治关系以缓解其融资难、体量小、转化低等企业成长和国际化中的困难。同时,也不能仅依赖关系带来的资源优势。面对日益开放的全球市场和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其根本之道还是需要自身不断维护和构建核心竞争力,以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明霞   侯雪茹  
突破单个市场的静态竞争转而聚焦多市场接触下的动态竞争已成为企业研发行为的现实选择,但相关研究依然局限于单个市场的竞争格局。本文整合相互克制理论与网络理论视角,研究产品维度的多市场接触水平对企业研发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并通过考察体现技术市场竞争意图和竞争能力的两类因素(学习相对活跃度与技术存量优势)来分析多市场接触下研发行为得以推进的机制。本文利用2008—2020中国汽车行业的上市公司数据发现:多市场接触显著促进了企业研发广度和研发深度的提升;学习相对活跃度仅加强多市场接触与研发深度的关系,无法提高多市场接触格局下的研发广度;技术存量优势会同时强化多市场接触与研发广度和研发深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源自产品领域多市场接触的相互克制可以越过产品市场而影响企业在研发领域的竞争行为,推动企业双路径研发创新,该结论对于指导企业应对全局竞争态势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皎平  刘丽颖  牛似虎  
以企业同质化程度来表征企业竞争强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实证分析研究了集群内部竞争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集群企业内部竞争对技术创新同时具有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集群企业的同质化一方面加快了知识溢出进而促进了技术创新,另一方面则诱发了恶性价格竞争进而阻碍了技术创新。随着同质化程度的演变,知识溢出效应和价格竞争效应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最终使得同质化对技术创新产生了一种倒U型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