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2)
- 2023(8448)
- 2022(7012)
- 2021(6395)
- 2020(5361)
- 2019(11691)
- 2018(11519)
- 2017(21806)
- 2016(11678)
- 2015(13096)
- 2014(13090)
- 2013(12622)
- 2012(11651)
- 2011(10414)
- 2010(10740)
- 2009(10316)
- 2008(8962)
- 2007(8295)
- 2006(7534)
- 2005(6566)
- 学科
- 济(41807)
- 经济(41642)
- 管理(30629)
- 业(29781)
- 融(25414)
- 金融(25407)
- 企(25394)
- 企业(25394)
- 银(22978)
- 银行(22943)
- 行(22327)
- 中国(20726)
- 方法(17307)
- 制(14184)
- 农(14068)
- 财(13658)
- 数学(13400)
- 数学方法(13258)
- 业经(12075)
- 中国金融(11024)
- 理论(11016)
- 地方(10885)
- 体(9681)
- 学(9673)
- 农业(9130)
- 务(8849)
- 财务(8793)
- 财务管理(8778)
- 企业财务(8438)
- 和(7503)
- 机构
- 学院(157463)
- 大学(157056)
- 济(62065)
- 经济(60498)
- 管理(56461)
- 研究(55120)
- 中国(48251)
- 理学(48030)
- 理学院(47447)
- 管理学(46491)
- 管理学院(46210)
- 科学(33185)
- 京(32936)
- 财(31534)
- 农(30760)
- 中心(28102)
- 所(27767)
- 研究所(25215)
- 江(25072)
- 业大(24866)
- 财经(24451)
- 农业(24038)
- 经(22119)
- 范(21052)
- 师范(20766)
- 北京(20458)
- 州(20090)
- 院(19682)
- 经济学(19452)
- 银(18748)
- 基金
- 项目(106089)
- 科学(82686)
- 研究(78895)
- 基金(75575)
- 家(66315)
- 国家(65665)
- 科学基金(55471)
- 社会(51401)
- 社会科(47646)
- 社会科学(47625)
- 省(43075)
- 基金项目(39765)
- 教育(36374)
- 划(35650)
- 自然(33996)
- 自然科(33245)
- 自然科学(33230)
- 自然科学基金(32681)
- 编号(32356)
- 资助(30237)
- 成果(27612)
- 重点(24158)
- 课题(23225)
- 发(23025)
- 部(22981)
- 创(22518)
- 国家社会(21008)
- 创新(20941)
- 科研(20298)
- 性(20203)
共检索到250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陈斌
阐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法理内涵,是社会保障法治化的关键要点。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设定,蕴含四项法理要素,即人的要素、时空要素、公平要素和监督要素。根据实质性社会宪法观,上述要素的宪法规范基础,不能仅从宪法社会权条款获得理解,它包括四个综合维度:生存权与发展权的规范支撑、国家根本任务的目标指引、宪法平等原则的引申效力、宪法义务条款的整体约束。在宪法的立法实施语境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立法塑造,在策略上需区分两种类型。创制型立法应以建立核心框架为要务;提升型立法应以体系化、融贯性为必要原则。就内容而言,应将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法理要素,融入立法之中:基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立法原则,推动社会保障分支型立法;基于普惠正义理念,促进社会保障立法的基础整合;基于公平原则,提升社会保障立法的层次完整性;立足于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专门性监督立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袁永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个以社会援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结构正在建立和形成。但是,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从而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建立多层次的社...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丁建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标志着中国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迈出重大一步,也表明优化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社会保障顶层设计的核心命题之一。林义教授及其团队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的研究成果,撰写并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优化研究》一书,回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时代命题,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张红霞
如何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经济学同仁近年来已做了大量的探讨,并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在实践中,不少地方也在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探索,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认为,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仅要有时代感,而且要有超前性和预见性。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不能各地方各行其是。因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全国必须是一个统一的市场,各地方经济只是这个统一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各地区在具体做法上可以有其特殊性,但全国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因此,社会保障体系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郑定铨
论建立健全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郑定铨一、多层次社会保障的含义及其作用多层次社会保障的含义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结构、保障项目的多层次;二是保障基金筹集的多层次;三是保障方式的多层次;四是保障待遇水平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郑定铨
一、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的基本框架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障结构、保障项目的多层次;二是保障基金筹集的多层次;三是保障方式的多层次;四是保障待遇水平的多层次。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高建民
农村的卫生服务分为3个层次:一是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健康教育,对各种传染病、地方病的控制与预防,公共卫生建设以及妇幼保健等;二是基本医疗,是指能够保证农民基本健康的、对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医疗服务,包括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也包括门诊和住院服务;三是超出基本医疗范围的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朱玲
中国社会经济的二元结构和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公务员及事业单位退休制度,造成了多轨制的养老制度安排。在多轨制的养老安排下,不同身份的个人在缴费义务和养老金给付水平上的差别日益显著。同时,它使得基于部门、行业、职业、年龄和性别差异而形成的相关群体缺少利益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霓
公费医疗、公共商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救助及个人参保等方面存在的政策不完善、覆盖面较窄、资金投入不足、医疗水平低、宣传不到位、投保和报销程序复杂及个人参保意识不强等是制约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通过增强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施的灵活性和可行性;完善制度安排,加大扶持和监管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操作的规范性和拓宽医疗保险的资金投入渠道等措施推进大学生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关键词:
大学生 转型 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厦门市逐步构建起了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保障性租赁房、保障性商品房、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近年来,厦门市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加快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度,逐步构建起了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保障性租赁房、保障性商品房、企事业单位人才住房的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厦门市共规划建设保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亚娣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一个低水平、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而目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存在一定缺陷,无法满足各类不同群体的医疗消费需求,笔者认为只有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构建起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才能真正达到保障群众疾病风险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目的。 医疗保障制度现状 1.医疗保障覆盖率低,覆盖面不完全。由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发布的一项关于2004年中国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享有情况的调查结果揭示:缺口大并且公平性严重不足是中国医疗保障体系不容忽视的现状,在中国有高达65.7%的居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特别是在人口众多而相对贫...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何文炯
社会成员在年老、退出劳动力市场之后,需要有持续稳定的收入以及医疗、照护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否则难以维持其基本生活,更谈不上幸福。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前,老年人对于晚年的生活要求不高,有吃有穿有住即可。在摆脱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关博 邢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第一要义。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经济条件分化背景下,我国的民生保障,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民生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分层思路确定政府民生保障内容与责任边界。目前,多层次民生保障供给存在社会救助保障超度和"盲点"并存、优质公共服务依然稀缺、社会力量提供高质量服务依然有制度性障碍等方面结构性失衡,各阶层群体均存在民生预期穿底风险。为此,必须大力推进民生保障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各类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扩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有效供给,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乌日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