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18)
2023(9946)
2022(8551)
2021(7805)
2020(6473)
2019(14712)
2018(14458)
2017(27561)
2016(15117)
2015(17019)
2014(16706)
2013(16405)
2012(14963)
2011(13532)
2010(13602)
2009(12918)
2008(12643)
2007(11490)
2006(9776)
2005(8569)
作者
(43488)
(36657)
(36440)
(34913)
(23047)
(17600)
(16646)
(14232)
(13653)
(12878)
(12212)
(12148)
(11592)
(11436)
(11405)
(11345)
(11329)
(10722)
(10555)
(10555)
(9280)
(8892)
(8760)
(8451)
(8206)
(8204)
(8186)
(8023)
(7397)
(7350)
学科
(60291)
经济(60236)
管理(39559)
(37535)
(29309)
企业(29309)
方法(27457)
数学(24252)
数学方法(23988)
(19291)
中国(15778)
(15030)
地方(14553)
业经(13282)
(12816)
农业(12772)
(12766)
贸易(12757)
(12352)
(11298)
环境(9564)
(9428)
(9210)
财务(9184)
财务管理(9158)
(9054)
理论(9039)
银行(9031)
企业财务(8572)
(8556)
机构
学院(213245)
大学(209417)
(83243)
经济(81319)
管理(78121)
研究(71264)
理学(67284)
理学院(66488)
管理学(65135)
管理学院(64741)
中国(53324)
科学(46148)
(43539)
(39558)
(37654)
(36635)
中心(33967)
业大(33862)
研究所(33523)
(32708)
农业(31377)
财经(30090)
(28806)
师范(28514)
(27075)
北京(27026)
(26217)
(25764)
经济学(25422)
技术(24239)
基金
项目(143874)
科学(111442)
研究(105282)
基金(101248)
(88818)
国家(88083)
科学基金(73939)
社会(64861)
社会科(61271)
社会科学(61248)
(58395)
基金项目(53639)
(49111)
教育(48879)
自然(47347)
自然科(46132)
自然科学(46116)
自然科学基金(45224)
编号(44845)
资助(40728)
成果(35928)
重点(33166)
(32568)
课题(31125)
(30792)
(30086)
创新(28119)
科研(27870)
计划(26891)
项目编号(26695)
期刊
(92308)
经济(92308)
研究(57904)
中国(39573)
(36845)
学报(35390)
科学(31435)
(29599)
大学(25848)
管理(25558)
农业(24900)
学学(24539)
教育(23910)
技术(18345)
(17821)
金融(17821)
业经(17398)
经济研究(15122)
财经(14079)
(13143)
问题(12378)
(12121)
(11406)
商业(10654)
(10187)
技术经济(10119)
资源(10047)
统计(9959)
科技(9749)
理论(9690)
共检索到3071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贺国京  杨汶东  易锦  
运用有限元软件对多层岩溶地区大直径深水基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基桩的位移、内力进行数值分析。并将各种影响因素(溶洞的半径、高度、岩土弹模、桩基弹模、溶洞顶板厚度)下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有若干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金龙  陈陆望  王吉利  
【目的】考察施工间歇期路基侧向位移的发展特性,为路基侧向位移测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路堤分阶段填筑过程中路基的变形特性进行了系统考察,同时分析了路基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及其测量技术。【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在硬壳层强度较高、软土层厚度较大的情况下,路基体内的侧向位移有可能在施工间歇期发生回缩,该现象伴随着竖向沉降的大幅度增长而发生;工程中常用的测斜管在考察侧向位移的过程中存在许多缺陷,利用其较难探测到侧向位移的回缩现象;在路堤分阶段填筑过程中,路基最大侧向位移的位置是变化的。【结论】需发展更精密的仪器来测量路基体内侧向位移的发展情况,建议将测斜管埋设于坡趾竖向断面和坡中竖向断...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侯月琴   陈云   杨俊涛   纪小平  
沥青路面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是更为合理地进行路面结构设计的重要基础。该文基于有限元建立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不同层位的竖向位移、应力与应变等力学响应特征,系统研究了轴载、车速及温度对沥青路面力学响应的影响,为优化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各层的竖向位移随路面深度增加逐渐增大,且随轴载与温度增加而增大,而受车速影响较小;沥青路面各层所受应力包括竖向压应力与剪切应力,其压应力与剪切应力均随着轴载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受温度与车速的影响较小;相应的各层竖向压应变与剪切应力均随轴载与温度增加而增加,受车速影响较小。路面结构内部的应力与应变情况复杂,在设计中,应控制各结构层最不利应力及应变满足设计要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也  徐飞扬  杨鸿达  孟鑫淼  高颖  
【目的】用钢材替代工字型木梁的腹板部分以解决纯木梁腹板易剪切破坏、抗弯刚度低的问题,有助于减小构件尺寸,增加其在大跨度建筑中的应用。【方法】在H型钢上下翼缘各覆一层木材并使用螺栓连接制备组合梁。对11根组合梁开展三点弯曲试验,研究螺栓间距、剪跨比对组合梁破坏模式、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通过4个推出试验研究钢木界面滑移对组合梁性能的影响。【结果】钢木组合梁的抗弯刚度比相同截面尺寸的矩形木梁提高了201%;H型钢在集中荷载作用下易发生上翼缘的局部屈曲,剪跨比为2时,试件出现脆性破坏特征,破坏始于上层木材,随着剪跨比增大,试件由脆性破坏转变为延性破坏,木材最先破坏位置由上层木材转变为下层木材;剪跨比增大时,组合梁抗弯刚度减小,延性系数增大,峰值荷载下降了15%以上;螺栓间距增大时,组合梁抗弯刚度增大,延性系数减小,峰值荷载上升了15%以上。考虑钢木界面滑移的屈服承载力和跨中挠度的计算公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所得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基本在10%以内;由材性试验获取材性参数,在此基础上使用ABAQUS软件建立考虑钢木界面滑移的有限元模型,模拟结果较为准确,组合梁抗弯刚度和屈服荷载的模拟值与试验值误差基本在10%以内。【结论】钢材用作腹板部分可以显著提高梁的抗弯刚度,并防止腹板剪切破坏;考虑界面滑移后,组合梁抗弯性能的理论计算和有限元模拟结果均较为准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云鹏  剧锦三  蒋秀根  
为研究高层建筑结构整体性问题中连续倒塌问题,采用有限元方法模拟高层结构底层边柱突然失效时的瞬时动力响应。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动力分析的水平位移比静力作用的最大水平位移大很多并以静力位移为中心上下波动,并在阻尼作用下收敛到静力位移。初始静力荷载效应使瞬时动力响应的振幅比无初始静力荷载效应的结构的水平和竖向位移振幅小。初始静力效应对结构瞬态响应的影响与刚度、质量、阻尼等因素有关,刚度越小,质量、阻尼越大时,初始静力荷载效应对结构最大位移影响越小。在对底层边柱突然失效的高层结构进行分析时,必须计算结构的瞬时动力响应。建议以较为简单的无初始静力荷载效应时的瞬时动力响应作为结构设计依据,其结果趋于安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健琼  孟茁超  李斌  陈伯望  
研究砖混结构房屋阳台荷载通过挑梁传播到房屋的横墙和纵墙上的分配情况.采用14节点56自由度高阶有限元程序SDSAP,提出和讨论了几种计算模型,用集中荷载和力矩代表房屋阳台荷载(包括阳台自重、板、栏板及活荷载)进行了大量的数值分析,最后归纳出房屋横墙和纵墙各自承受阳台荷载的分担比例.这一结果对房屋墙体强度和基础宽度的计算与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胜铭  罗迎社  杨占宇  
含预制缺陷的聚氯乙烯(PVC)薄板在单向拉伸荷载作用下损伤断裂过程中,采用红外热像技术获得试件全域表面温度场及其随时间演变的全部信息,采用能量密度理论和分子取向理论,对过程中的弹性变形降温现象做出理论解释,结果表明符合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孟石平  蒋秀根  剧锦三  
为了计算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截面滑移及其对梁强度和刚度的影响,提出了具有界面滑移的钢混凝土组合梁的总荷载及截面总弯矩由2部份组成,不考虑滑移的组合梁承担整体荷载及整体弯矩,能自由滑移的叠合梁承担局部荷载和局部弯矩。基于Bernoulli梁理论和抗剪连接件线性剪力滑移模型,建立截面总弯矩分配的计算公式,给出均部荷载作用下简支组合梁的栓钉剪力及界面滑移近似计算公式,得到了考虑滑移的组合梁在弹性阶段截面弹性应力、跨中挠度的计算公式及挠度增大系数。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永进  廖飞宇  
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分析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对考虑长期荷载影响的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以及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相互作用等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不考虑长期荷载影响的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期荷载作用下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承载力降低且对应的跨中挠度增大;同时延缓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继清  范弢  晏朋  
为探究不同表层岩溶带岩溶水系统和人类干扰方式下滇东南峰林湖盆区表层岩溶泉地球化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CTDP300水质检测仪,对不同地质背景下的两泉域的水化学性质从月动态和降雨动态两个尺度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观测。结果表明:(1)菜花箐泉理化指标季节动态变幅较大:水温为4.6℃,电导率为302μs/cm,pH为0.66,水浊度为255.1;火把洞泉变幅相对较小:水温为3.3℃,电导率为225μs/cm,pH为0.5,水浊度9.8。(2)无雨时:菜花箐泉气温与水温、电导率、pH呈正相关关系;火把洞气温与水温呈现正相关关系,水温与电导率、pH呈现负相关关系。(3)强降雨时:菜花箐泉在降雨初期水温、电导率、水浊度均出现峰值,pH呈现低值。在降雨中后期,电导率大幅度上升,在6 h内从189μs/cm上升到405μs/cm,pH出现峰值后呈波动下降趋势。火把洞泉在降雨初期水温与电导率、pH呈正相关关系,各自呈现本期间峰值。在降雨持续10 h后,pH、电导率均呈现下降趋势。(4)弱降雨气候条件下:菜花箐和火把洞泉的理化指标变幅都较小,在降雨初期、中期和后期两泉域pH、电导率都出现稀释效应曲线。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叶敏  陈海波  张会武  赵秀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丁科  唐小弟  陈胜铭  陈自力  
推导了移动集中荷载作用下悬索的非线性振动方程,用瑞利能量法得到索力与悬索固有频率之间的计算公式,同时用实验的方法测量了悬索索力与自振频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索力不单决定于悬索的固有频率,还与集中荷载大小及其在悬索上的位置有关,采用传统的索力计算公式将产生很大的误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鹏  骆亚生  李焱  
【目的】探究双向循环荷载耦合作用下饱和红土的动变形强度特性,为红土地区工程的抗震设计和性质评估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SDT-20型电脑控制电液伺服双向土动三轴试验机,对饱和红土试样施加了不同的应力路径,模拟横波和纵波在不同相位差下耦合的情况,分析不同应力路径下饱和红土的动变形和动强度特性。【结果】径向循环应力幅值和相位差的变化对饱和红土的动变形和动强度有较大影响。在相位差为180°时,轴向应变发展速度最快,动强度最小;当相位差为0°时,轴向动应变发展最慢,动强度最大。径向循环应力较大且相位差为18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邵景安  李阳兵  魏朝富  谢德体  
借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重庆岩溶区景观格局框架,辨识影响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岩溶区景观分布不均匀,少数几类控制着整体景观。嵌块体几何形状较复杂,被分割程度较低,破碎化现象不明显,空间异质化程度低。各亚区景观多样性,均处于最大值2.81的中间段,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景观类型起支配地位。人工干扰程度和丰富度依I、II和III区地势降低的态势而增加,异质化程度、不均匀性和优势度则呈相反趋势。分维数差异不明显,形状指数变幅较大,不同区景观嵌块体几何形状较复杂且差异悬殊。森林景观嵌块体密度和分离度按I、II和III区的顺序依次增加,耕地、园地和居民工矿用地则分别依次减少。边界密度除了III区水域为63.03外,其余都在1.82 ̄9.14之间。景观整体特征I和II区相似,而与III区存在显著差异。内地质作用在大的环境背景下控制着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的基本框架,外营动力在较短时空尺度上决定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的纵深态势。研究可为区域岩溶景观格局调控、景观规划和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为岩溶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积累数据基础。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吴文涛   何越磊   路宏遥  
无砟轨道板在实际的服役过程中受循环荷载作用,容易产生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和疲劳失效破坏等问题,严重危害行车安全,因此,对服役状态下轨道板剩余承载能力的量化表征至关重要。该文基于混凝土塑性损伤理论,开展轨道板损伤实际状态试验与分析。结合轨道板温度场与轮轨力监测数据拟合荷载谱,设计了温度与动荷载耦合作用下轨道板的疲劳试验。对轨道板进行四点弯拉试验,分别获得了不同阶段下轨道板残余变形与跨中挠度,量化了疲劳荷载作用下轨道板的塑性损伤和抗弯承载能力的演变特征。多场耦合疲劳作用下无砟轨道板出现塑性损伤,导致其抗弯承载能力不断退化。经疲劳循环后轨道板残余变形增加了6.25%,抗弯承载能力下降了6.85%。服役状态下轨道板整体性能的劣化必然导致结构的受力与变形特征发生改变,在实际养护维修中应重点关注薄弱位置的实际状态并辅以补强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